鐵路工程群體性上訪事情安全應急緊急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7803
2022-09-01
11頁
63KB
1、目 錄一編制目的3二編制依據及指導思想32.1編制依據32.2指導思想3三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33.1 應急領導小組43.2 應急領導小組職責43.3 工區應急組織機構43.4 應急搶險救援組織職責5四預警和預防機制54.1信息監測與報告54.2預警支持系統64.3應急信息報送主要內容64.4 應急響應及措施64.5善后處置74.6 培訓與演練8五應急保障85.1通信與信息保障85.2交通運輸保障85.3急救路線8六責任追究9七附錄9附錄110附錄211/局集團有限公司/鐵路工程群眾性上訪事件應急預案一編制目的 為了及時控制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上訪事件,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影響,維護社會穩定,制定本預2、案。 二編制依據及指導思想2.1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游行示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群體性上訪事件應急預案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工程實際制訂本預案。 2.2指導思想群體性上訪事件的處置工作在處置群體性上訪事件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做到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分工負責、有機協作。要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解決,將問題解決在基層,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要以教育疏導為主,做到談清問題、講明政策、解疑釋惑、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盡快勸返,防止矛盾激化。 形成處置群體性上訪事件的快速反應機3、制,確保發現、報告、指揮、處置等環節緊密銜接,做到反應快速,應對正確,依法果斷處置。 三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根據工區管理組織機構及各部門的職能劃分,成立應急組織機構,并落實具體責任人,負責突發群體性上訪事件的應急救援處理。3.1 應急領導小組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負責現場指揮及協調工作,項目經理任組長,總工程師、安全總監、副經理任副組長,組員由各部室負責人、工區負責人組成員具體名單為:組 長:/副組長:/組 員: /3.2 應急領導小組職責項目群體性上訪事件應急指揮部的職責是統一領導和指揮群體性上訪事件的處置工作;協調、調動相關單位和部門的處置力量和資源;決定采取重大處置措施;向軌道公司和上級信訪部門4、匯報情況;發布有關命令、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群體性上訪事件帶來的影響和損失。 3.3 工區應急組織機構組 長:副組長:搶險方案組負責人:疏散引導、保護警戒組負責人:現場搶險組負責人:通訊后勤保障組負責人:醫療救護組負責人:物資設備保障組負責人:表3-1 工區應急搶險救援組的構成序號小組名稱負責人成員負責部門1搶險方案組工程管理部2疏散引導、保護警戒組安全質量部3物資設備保障組物資設備部4醫療救護組對外協調部5現場搶險組各工區6對內通訊后勤保障組計劃財務部3.4 應急搶險救援組織職責接待組負責現場接待、疏導上訪人員和處置情況信息的收集、整理。 聯絡和維護秩序組負責與有關部門的聯絡,并協助公安部門5、做好接待處置現場秩序的維護工作。綜合組負責收集、匯總并報告群體性上訪事件的信息和處置工作進展情況。后勤保障組負責工作人員的用餐、住宿、車輛使用等事項,并根據需要協調落實上訪人員的食宿和中轉車輛等。信息發布組負責群體性事件發生、處置等情況的信息發布工作。四預警和預防機制 4.1信息監測與報告 工區各部門要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加大對可能引發群體性上訪事件和矛盾糾紛的排查力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對排查出的可能引發群體性上訪的苗頭性問題,有關部門做好化解矛盾工作,盡量避免群體性上訪事件的發生,并及時將有關信息和工作情況報指揮部。 4.2預警支持系統 各部門信訪工作應依托已有的信息報6、送系統,建立快速、高效、靈敏的應急信訪信息網絡,切實執行國家信訪局重大信訪信息報送辦法,隨時收集、報告重大集體訪信息,充分利用有線電話、無線電話、傳真電話、計算機網絡等現代化通訊手段,實現信訪信息的快速傳遞和報送。在敏感期和重大會事期間,要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以保證信息渠道暢通,并做好重大信息的反饋工作。 4.3應急信息報送主要內容 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規模、涉及人員、起因等基本情況; 事發地相關部門已做的工作和采取的措施 ; 造成的社會影響 ; 需要報告的其他事項。 4.4 應急響應及措施4.4.1 應急響應特別重大群體性上訪事件(級)響應特別重大群體性上訪事件發生后,事發地的部門應在本7、部門負責人的統一指揮下,積極開展處置工作,并立即將相關信息報送工區指揮機構。 工區信訪應急指揮部接到報告以后、領導小組應及時啟動本預案,根據情況決定是否派工作人員開展現場處置工作。同時,由工區機構將有關情況向市信訪局報告。重大群體性上訪事件(級)響應 重大群體性上訪事件發生后,事發地的部門應在本部門負責人的統一指揮下,積極開展處置工作,并立即將相關信息報送工區。 工區信訪應急接到報告以后、 領導小組應及時啟動本預案,根據情況決定是否派工作人員開展現場處置工作。同時,由工區指揮機構將有關情況立即向市信訪局報告,最遲不超過1小時。 較大群體性上訪事件(級)響應 較大群體性上訪事件發生后,事發地的部8、門應將相關信息報送工區。 事發地的部門在負責人的指導下,協調相關單位妥善處置,并將處置結果上報工區信訪應急指揮部。處置有困難的,可向工區信訪應急指揮部請求支持。 4.3.2 應急處置措施領導小組決定派工作人員開展現場處置工作的,相關工作人員應立即進入事發現場,按照職責分工,迅速投入處置工作。 接待組、聯絡和維護秩序組要勸導上訪人員迅速離開聚集地,到指定接待場所反映問題。必要時,可請有關地方的領導和工作人員到現場做勸返接回工作。如難以勸離,可將上訪人員帶至指定的分流處置場所,進行分流。 處置工作需要由其他單位或部門協助的,領導小組應及時協調其他單位或部門共同開展處置工作,調度有困難時,應及時報告9、上級主管部門,形成處置合力。 綜合組要及時了解掌握接待處置工作中的相關信息,及時向有關領導或部門報告情況。情況緊急或當時不能了解清楚的,先報簡要情況,再報后續情況和處置結果。 對在群體性上訪事件中出現圍堵、沖擊工區辦公場所,攔截急救車輛,破壞公共財產,危害人身安全,毆打謾罵接待人員等過激行為的,工作人員應進行勸阻、批評和教育。經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有關部門應配合公安機關采取必要的現場處置措施。 4.5善后處置 4.5.1善后工作 群體性上訪事件經過現場處置,群眾被勸返后,涉訪部門要在相關的職能科室的領導下,配合有關部門共同做好上訪群眾的思想穩定和矛盾化解工作。 對領導有批示的群體性上訪事件10、,承辦部門應在兩個月內呈報處理結果。對處理結果有批示的,要進一步做好貫徹落實工作。 對領導沒有批示的群體性上訪事件,接待部門應將群眾來訪反映的問題進行交辦,承辦部門應在兩個月內將處理結果按程序上報,辦公室及有關部門要做好督查督辦工作。 4.5.2經驗教訓總結 工區各部門應及時總結群體性上訪事件處置工作情況,完善本地、本部門的預案。 4.5.3責任追究及獎勵 對工作不負責任、甚至違法亂紀、激化矛盾而引發群體性上訪事件的有關責任部門和人員,以及在處置工作中因官僚主義嚴重、工作不力造成處置不當,或因遲報、漏報甚至瞞報信息造成嚴重后果的有關部門和人員,工區應根據信訪條例的有關規定,提出對其給予行政處分11、的建議。 對在預防、處置群體性事件工作中有重大貢獻的單位及個人應給予獎勵。4.6 培訓與演練每年組織進行一次群體性上訪事件應急預案培訓,并進行一次應急技能和應急反應綜合素質培訓。每年組織進行一次群體性上訪事件應急預案演練。應急演練結束后,對演練效果進行總體評價,并提出演練報告。對演練中發現的不符合項進行糾正。五應急保障 5.1通信與信息保障 工區各部門、工區應具備相應的通訊條件,并確保信息通暢。 5.2交通運輸保障 后勤保障組應建立明確處置群體性上訪事件過程中的車輛準備及使用的具體方案。 5.3急救路線第一急救方案(輕傷):急救路線,新寧鎮鎮醫院。間距里程約4.5公里,行車時間約10分鐘。第二12、急救方案(重傷):急救路線,從施工現場寧縣人民醫院;間距里程約7公里,開車用時大約15分鐘。六責任追究應急預案啟動后,各部門、勞務作業隊必須聽從指揮,無條件立即行動。對拒不行動,行動遲緩,推諉扯皮,貽誤時機的隊伍和人員要追究責任,嚴肅處理。對與在搶險工作中表現突出的人員給與獎勵。七附錄附錄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人員名單工區所在地醫院急救中心電話:/附錄2應急常備藥品及器材清單應急物資名稱單位數量用 途云南白藥支20止血愈傷創可貼張100小創傷出血京萬紅軟膏支20燒燙傷2%碘酊瓶20局部消毒紫藥水瓶20消毒防腐70%酒精瓶40局部消毒獾油支20燒燙傷蘇打克200燒燙傷(一平匙蘇打加杯水)風油精/蛇藥盒50防止蟲咬、暈車、牙疼、關節痛清涼油盒50驅署醒腦、防止蟲咬氧氣袋個16吸氧去痛片瓶8止痛止血帶卷20止血繃帶卷20綁扎紗布卷20包裹傷口棉球瓶10清洗傷口干凈布片張10包裹傷口常用小夾板套8固定骨折部位擔架副2搬運傷者急救箱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