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作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7894
2022-09-01
20頁
58KB
1、硫磺作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目的為了保證硫磺在裝卸、運輸過程中的安全,規范硫磺火災等事故的應急處置,以便科學有效的應對事故,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本著預防與應急并重的原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特制定本預案。二、建立危險化學品碼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1、指導思想體現以人為本,真正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落到實處。一旦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能,有序地實施救援,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點,維護社會安定。在本2、區域內建立起一個統一、規范、科學、高效的指揮體系,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優勢互補、常備不懈的保障體系。2、基本原則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 三、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 1、控制危險源:及時控制造成事故的危險源,是應急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務,只有及時控制住危險源,防止事故的繼續擴展,并及時、有效地進行救援。 2、搶救受害人員:搶救受害人員是應急救援的重要任務。在應急救援行動中,及時、有序、有效地實施現場急救與安全轉送傷員,降低傷亡率,減少事故損失。 3、指導作業人員防護,組織作業人員撤離:事故發生后及時指導和組織作業人員采取各種措施進行自身防護,并向上風向迅速撤離出危險3、區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區域。在撤離過程中應積極組織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4、做好現場清消,消除危害后果對事故外逸的有毒有害物質和可能對人和環境繼續造成危害的物質,及時組織人員予以清除,消除危害后果,防止對人的繼續危害和對環境的污染。對發生的火災,要及時組織力量清消。四、危險化學品事故定義及事故類型1、危險化學品事故定義危險化學品事故是指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儲存、運輸、使用和廢棄危險化學品處置過程中由危險化學品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或環境污染的事故。2、 危險化學品事故類型(1) 危險化學品火災事故 指燃燒物質主要是危險化學品的火災事故。具體又分若干小類,包括:易燃液體火災、易燃固體火災、自燃物品4、火災、遇濕易燃物品火災、其他危險化學品火災。易燃液體火災往往發展到爆炸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單純的液體火災一般不會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由于大多數危險化學品在燃燒時會放出有毒氣體或煙霧,因此危險化學品火災事故中,人員傷亡的原因往往是中毒和窒息。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單純的易燃液體火災事故較少,這類事故往往被歸入危險化學品爆炸(火災爆炸)事故,或危險化學品中毒和窒息事故。固體危險化學品火災的主要危害是燃燒時放出的有毒氣體或煙霧,或發生爆炸,因此這類事故也往往被歸入危險化學品火災爆炸,或危險化學品中毒和窒息事故。(2) 危險化學品爆炸事故 指危險化學品發生化學反應的爆炸事故或液化氣體和壓縮氣體的物理5、爆炸事故。具體又分若干小類,包括:爆炸品的爆炸(又可分為煙花爆竹爆炸、民用爆炸器材爆炸、軍工爆炸品爆炸等)、易燃固體、自燃物品、遇濕易燃物品的火災爆炸、易燃液體的火災爆炸、易燃氣體爆炸、危險化學品產生的粉塵、氣體、揮發物的爆炸、液化氣體和壓縮氣體的物理爆炸、其他化學反應爆炸。 (3) 危險化學品中毒和窒息事故 指人體吸入、食入或接觸有毒有害化學品或者化學品反應的產物,而導致的中毒和窒息事故。具體又分若干小類,包括:吸入中毒事故(中毒途徑為呼吸道)、接觸中毒事故(中毒途徑為皮膚、眼睛等)、誤食中毒事故(中毒途徑為消化道)、其他中毒和窒息事故。(4) 危險化學品灼傷事故 指腐蝕性危險化學品意外的與6、人體接觸,在短時間內即在人體被接觸表面發生化學反應,造成明顯破壞的事故。腐蝕品包括酸性腐蝕品、堿性腐蝕品和其他不顯酸堿性的腐蝕品。化學品灼傷與物理灼傷(如火焰燒傷、高溫固體或液體燙傷等)不同。物理灼傷是高溫造成的傷害,倒使人體立即感到強烈的疼痛,人體肌膚會本能的立即避開。化學品灼傷有一個化學反應過程,開始并不感到疼痛,要經過幾分鐘,幾小時甚至幾天才表現出嚴重的傷 害,并且傷害還會不斷的加深。因此化學品灼傷比物理灼傷危害更大。(5) 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 指氣體或液體危險化學品發生了一定規模的泄漏,雖然沒有發展成為火災、爆炸或中毒事故,但造成了嚴重的財產損失或環境污染等后果的危險化學品事故。危險化7、學品泄漏事故一旦失控,往往造成重大火災、爆炸或中毒事故。(6) 其它危險化學品事故。 指不能歸入上述五類危險化學品事故之外的其他危險化學品事故。主要指危險化學品的險肇事故,即危險化學品發生了人們不希望的意外事件,如危險化學品罐體傾倒、車輛傾覆等,但沒有發生火災、爆炸、中毒和窒息、灼傷、泄漏等事故。五、危險性分析1、成分性質 元素符號S,原子序數16,原子量32.06,外圍電子排布3S23p4,位于第三周期第A族,主要氧化數-2、0、+2、+4、+6。原子共價半徑104皮米,離子半徑S-2184皮米,S+630皮米,第一電離能1000kJ/mol,電負性2.5。 單質硫俗稱硫磺,塊狀硫磺為淡黃色8、塊狀結晶體,粉末為淡黃色粉末,有特殊臭味,能溶于二硫化碳,不溶于水。工業硫磺呈黃色或淡黃色,有塊狀、粉狀、粒狀或片狀等。有多種同素異形體,斜方硫又叫菱形硫或-硫,在95.5以下最穩定,密度2.1g/cm3,熔點112.8,沸點445,質脆,不易傳熱導電;單斜硫又稱-硫,在95.5以上時穩定,密度1.96g/cm3;彈性硫又稱-硫是無定形的,不穩定,易轉變為-硫。斜方硫和單斜硫都是由S8環狀分子組成,液態時為鏈狀分子組成,蒸氣中有S8、S4、S2 等分子,1000以上時蒸氣由S2組成。 化學性質比較活潑,能跟氧、氫、鹵素(除碘外)、金屬等大多數元素化合,生成離子型化合物或共價型化合物。硫單質既有9、氧化性又有還原性。如硫跟鐵共熱生成硫化亞鐵,跟碳在高溫下生成二硫化碳,常溫下跟氟化合生成六氟化硫,加熱時跟氯化合生成S2Cl2。硫在工業上主要用于制硫酸、硫化橡膠、黑火藥、火柴、硫化物等。農業上用作殺蟲劑,如石灰硫磺合劑,還用于制醫藥,如硫磺軟膏。古代人已認識了天然硫。硫以游離態和化合態存在于自然界中,化合態主要有硫化物和硫酸鹽。在地殼中的豐度為0.048%。從天然硫礦制得,或將黃鐵礦和焦炭混和在有限空氣中燃燒制得。 硫磺在空氣中燃燒,燃燒時發生藍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粉末于空氣或氧化劑混合易發生燃燒,甚至爆炸。2、毒性及健康危害:硫磺燃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硫易被濕潤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亞硫酸、硫酸10、。對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腫、喉水腫、聲帶痙攣而致窒息。急性中毒:輕度中毒時,發生流淚、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嚴重中毒可在數小時內發生肺水腫;極高濃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聲門痙攣而致窒息。皮膚或眼接觸發生炎癥或灼傷。慢性影響:長期低濃度接觸,可有頭痛、頭昏、乏力等全身癥狀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氣管炎、嗅覺及味覺減退等。少數工人有牙齒酸蝕癥。3、環境危害 對大氣可造成嚴重污染。六 、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形式、分級和應急網絡 (一) 事故自救 發生事故時,要全力組織自救,特別是盡快控制危險源。單位成立應急救援專業隊伍,負責發生事故時的應急救援。 (二) 事故的社會救援 11、事故發生時,在自救的同時,及時報警,報120急救中心,請求外援救助。 (三) 事故應急救援的組織與實施 1、事故報警與接警 (1) 當發生事故時,現場人員必須采取抑制措施,盡量減少事故的蔓延,由現場管理人員用對講機(或電話)向調度室值班主任和調度室報告,值班主任再向公司領導報告。同時值班主任組織當班人員趕赴現場,發生火災時,由調度室向消防隊報告,同時組織其他人員到現場參加搶險。參加搶險人員在做好自身安全防護的基礎上,控制事故的發展,并將傷員救出危險區域,組織人員撤離、疏散,做好清除工作。并進入事故應急程序。 (2) 為了做好事故的報警工作,應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建立報警反應系統:現場人員現場12、管理人員調度室應急指揮部上級部門和外援單位; 各種通訊工具應加強日常維護,使其處于良好狀態; 對工人進行緊急事態時的報警培訓,包括報警程序與報警內容。 發出事故 事故報警與接警出動應急救援隊伍清理現場火災撲救緊急疏散現場急救 事故的應急處理過程2、 出動應急救援隊伍 調度室在接到事故報警后,應迅速組織應急救援隊伍,趕赴現場,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基礎上,快速實施救援,控制事故發展,并將傷員救出危險區域和組織現場人員撤離、疏散,做好清除工作。 3、 應急救援隊伍組成及主要職責 (1) 應急救援組織 指揮長現場指揮應急救援指揮部后勤保障組醫療救護組搶險疏散組安全警戒組消防救援組搶險搶修組通信聯絡組 (213、)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長:總經理 聯系電話:60350666 現場指揮:安全副總經理 聯系電話:67584558成 員:黨委書記、黨委副書記、設備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總經理助理。職 責:1)指揮、協調應急反應行動,事故發生后,通報外部機構,決定請求外部救援,與外部應急救援人員、部門、機構進行聯絡。2)指揮現場應急救援組織,首先搶救傷員和排除險情,防止事故蔓延擴大。同時協同現場保護好事故現場。3)負責協調指揮調動應急救援力量,包括應急物質資源和人員支持、技術支持,全力保障應急行動的順利完成。4)協助和接受政府有關部門對事故的調查處理。5)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分析事故原因和性質。 6)吸取事故教訓,制14、定并落實相應的預防措施,防止類似事故的重復發生。7)協同現場做好事故的善后處理工作,在做好預防措施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上報有關部門復檢認可。 (3)通信聯絡組 組 長:調度室值班主任 聯系電話:副組長:信息技術部經理 聯系電話成 員:當班調度員、信息技術部員工職 責: 1)加強各種通訊工具的日常維護,確保各種通訊工具處于良好的適用狀態,通訊工具處于通話狀態。 2)在指揮部的安排指揮下,負責對內和對外的通訊聯系和協調指揮工作。 (4) 搶險搶修組 組 長:設備管理部經理 聯系電話:67584107 副組長:機修廠廠長 聯系電話:成 員:機修廠人員、設備管理部人員 職 責: 1) 負責緊急狀態下的現15、場搶險搶修作業;2) 泄漏控制、泄漏物處理;3) 設備搶修作業;4) 恢復生產的檢修作業。 (5) 消防救援組 1) 專業消防組:重慶市江北區魚嘴消防支隊。 聯系電話:2) 義務消防組 組 長:生產操作部經理 聯系電話: 副組長:鐵路運行部經理 聯系電話:成 員:義務消防隊成員。 職 責:協助專業消防組,擔負滅火、清消和搶救傷員任務。 (6) 安全警戒組 組 長:安全質量部經理 聯系電話副組長:紀檢審計部經理 聯系電話: 計劃經營部經理 聯系電話成 員:安全質量部人員、計劃經營部人員、值班保安 職 責: 1) 設置安全警戒,保證現場井然有序;2) 實行交通管制,保證現場及廠區道路暢通;3) 加16、強保衛工作,禁止無關人員、車輛通行。 (7) 搶救疏散組 組 長:理貨庫場部經理 聯系電話:副組長:生產操作部副經理 聯系電話:成 員:理貨庫場部人員、生產操作部人員職 責:負責現場周圍人員和器材物資的搶救、疏散工作。 (8) 醫療救護組 組 長:辦公室主任 聯系電話:副組長:業務部經理、黨群工作部主任 聯系電話:649成 員:辦公室人員、業務部人員職 責:1) 在醫務人員到來前負責對受傷人員的救護和前期處理。 2) 協助組織救護車輛及醫務人員、器材進入指定地點;3) 協助組織現場搶救傷員;4) 協助進行防化防毒處理。 (9) 后勤保障組 組 長:后勤保障部經理 聯系電話:551副組長:人力資17、源部經理、財務管理部經理 聯系電話:67584552、60350697 成 員:后勤保障部人員、人力資源部人員、財務管理部人員、小車班司機、機械司機 職 責:1) 準備好沙袋、鐵鍬、泡沫、水泥等消防物資及勞動保護用品;2) 備好車輛,將所需救援搶險物資運送到現場。 (四)注意:等待急救隊或外界的援助會使微小事故變成大災難,因此每個職工都負有事故應急救援的責任,應按應急計劃接受基本培訓,使其在發生事故時采取正確的行動。五、 應急救援的實施 (一)事故的報警、接警和應急指揮 1、調度室接到現場人員的事故報警后,及時報告應急救援指揮部,應急指揮部成員接到報警后,立即進入應急程序,根據職責組織開展救援18、工作。調度室根據指揮部的要求,負責通知相應的應急組展開救援工作。 (二) 建立警戒區域 1、 事故發生后,根據救援指揮部的安排,由安全警戒組根據硫磺事故的情況和影響范圍建立警戒區,并在通往事故現場的主要干道上實行交通管制。 2、 建立警戒區域時應注意以下幾項: (1) 警戒區域的邊界設警示標志并有專人警戒。 (2) 除消防、應急處理人員以及必須堅守崗位人員外,其他人員禁止進入警戒區。 (3) 區域內應嚴禁火種。 (三) 緊急疏散 1、 搶救疏散組負責迅速將警戒區及污染區內與事故應急處理無關的人員撤離,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傷亡。 2、 緊急疏散時應注意: (1) 要佩戴個體防護用品或采用簡易有效的19、防護措施,并有相應的監護措施。 (2) 應向上風方向轉移;明確專人引導和護送疏散人員到安全區,并在疏散或撤離的路線上設立哨位,指明方向。 (3) 不要在低洼處滯留。 (4)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區及起火區。 (5) 為使疏散工作順利進行,應至少有兩個暢通無阻的緊急出口,并有明顯標志。 (四) 傷害事故現場急救 在事故現場,對中毒、窒息、灼傷、燒傷等,進行急救時,不論患者還是救援人員都需要進行適當的防護。 1、 硫磺傷皮膚的現場處理 (1)立即將傷者移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迅速脫去被污染的衣褲、鞋襪,用流動清水沖洗。 (2)立即用干凈衣服保護,并注意身體保暖,避免陽光照射。 (3) 經現場處理后20、,及時送醫院治療或通知急救中心到現場救護。 2、 眼睛接觸的處理 (1) 迅速在現場用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不要未經現場處理而急于送醫院。 (2) 沖洗時翻開上下眼瞼。 (3) 如無沖洗設備,把頭埋到水中,把眼皮掰開,眼球來回轉動洗滌。 (4) 經現場處理后,及時送醫院治療或通知急救中心到現場救護。 3、中毒的現場急救處理 (1) 發生吸入中毒者,救護人員立即將中毒者移離中毒現場,向上風向轉移,至空氣新鮮處。松開患者衣領和褲帶,并注意保暖。 (2) 沾染皮膚時,應迅速脫去污染的衣服、鞋襪,用流動清水沖洗。 (3) 對中毒引起呼吸、心跳停止者,應進行心肺復蘇術,主要有口對口人工呼吸心臟胸外擠21、壓術。 (4) 通知醫療部門參加現場救護或送患者到醫院救治。 4、 現場急救注意事項: (1) 選擇有利地形設置急救點; (2) 作好自身及傷病員的個體防護,救護人員戴好防毒防護用具; (3) 防止發生繼發性損害; (4) 應至少23人為一組集體行動,以便相互照應; (5) 急救之前,救援人員應確信受傷者所在環境是安全的。另外,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及沖洗污染的皮膚或眼睛時,要避免進一步受傷。 (五) 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1、 應急措施 (1) 安全副總經理為現場急應急救援總指揮。 (2) 發現火災事故時,發現人員及時報告調度室,調度室及時報告應急指揮中心,指揮中心組織實施應急救工作。 (3) 建立警22、戒區域 事故發生后,警戒應急組應根據危險品的擴散情況或火焰輻射熱所涉及到的范圍建立警戒區,并在通往事故現場的主要干道上實行交通管制。 建立警戒區域時應注意的事項: 警戒區域的邊界應設置警示標志并有專人警戒。 除消防、應急處理人員以及必須堅守崗位的人員外,其他人員禁止進入警戒區。 (4) 緊急疏散 事故發生時迅速將警戒區內與事故應急處理無關的人員撤離、疏散,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傷亡。緊急疏散時應注意: 應向風的上方向轉移,確定專人引導和護送疏散人員到安全區,并在疏散或撤離的路線上設立哨位,負責指明方向。 不要在低洼處和風的下方向滯留。 要及時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區及起火區范圍內。 (5) 現場急救23、 做好現場的急救工作,將燒傷、中毒人員轉移至新鮮空氣處,并立即通知急救中心醫務人員到現場救治或送醫院治療。現場急救注意事項: 選擇有利地形設置急救點,選在風向的上方離開危險范圍的地方。 做好自身及傷者的人體防護,確保雙方安全。 防止發生繼發性傷害。 至少2至3人為一組集體行動,以便相互照應,防止意外的發生。 所用的救援器材需具備防火防爆功能。 對傷者的處理 當現場有人受到傷害時,應根據傷害情況立即進行如下處理: a) 迅速將傷者帶離現場至空氣新鮮的地方。 b) 呼吸困難時立即給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心臟驟停的立即進行心臟按壓。 c) 當人員發生燒傷時,應迅速將傷者衣服脫去,用流動清水24、沖洗降溫,用清潔布覆蓋創傷面,避免傷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皰弄破,傷者口渴時,可適量飲水或含鹽飲料。 d) 皮膚被污染時,應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服,用流動清水沖洗,沖洗要及時、徹底,并反復多次;頭面部灼傷時,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e) 經現場處理后應迅速送醫院救治。 f) 急救之前,救援人員應確認受傷者所在環境上安全的。另外,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及沖洗污染的皮膚或眼睛時,要避免讓傷者進一步受傷。 (6) 火災控制 滅火工作由消防救援應急組負責,注意站在上風方向操作,滅火時防止火勢蔓延。 滅火人員不應單獨滅火,出口處應始終保持清潔暢通,還應考慮人員的安全。 為防止火災危及相鄰設施及貨物,必須及25、時采取冷卻保護措施,并迅速疏散受火勢威脅的物資。 用砂土、霧狀水或二氧化碳、泡沫滅火器滅火。滅火人員穿戴防護用具。避免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硫磺,以防飛濺傷人。 應急處理過程并非依程序按部就班進行,而應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同時進行,力爭避免事故的進一步擴大。做好日常的監督檢查工作,切實落實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事故的發生。 當火消滅以后,仍然要派人監護,清理現場,消滅余火。 七、應急救援的培訓與演練 (一) 培訓 每年組織對作業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進行培訓不少于兩次,具體培訓針對不同的受訓人員進行如下的培訓: 1、 對操作人員的培訓 (1) 硫磺的特性、操作要求; (2) 鑒別異常情況并及時上報的能力與意26、識; (3) 對事故的處理方法; (4) 自救和互救的知識、要求和能力。 2、 對應急救援隊伍的培訓 (1) 各種器材、工具的使用技能和知識; (2)任務的目的和如何完成任務; (3) 與上下級的聯系方法和各種信號的含義; (4) 應急救援的技能知識和注意事項; (5) 安全防護知識。 3、 對其他人員的培訓 (1) 具有哪些危險隱患; (2) 各種信號、標志的含義; (3) 防護用具的使用和自制簡單防護用具; (4) 緊急狀態下如何行動。 (二) 演練 1、 每年由公司組織進行演練1-2次,全部應急救援人員和作業人員參加,并對演練的情況進行及時的評估和總結,針對存在問題進行改進。 2、 演練時制定演練方案,采取臨時性通知有關人員參加。 (三) 方案的評估和修改 1、 對危險源進行評估,根據情況的變化對預案及時修改和更新; 2、在實踐和演練中對預案進行整合、修改完善,使之更加合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