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區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預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7912
2022-09-01
11頁
24.50KB
1、柳江區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目 錄 1總則 11目的 12工作原則 13編制依據14適用范圍2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21組織機構 22應急指揮部及成員單位職責23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職責3預防、預警31預警信息32信息采集33信息報送34災情信息發布35預警報告36預防控制4災害分級和應急響應41一級應急響應42二級應急響應43三級應急響應44四級應急響應45應急解除5后期處置51善后處置52協調救助6應急保障61資金保障62物資保障63信息保障64職責保障65宣傳保障7附則71名詞術語72預案管理73預案生效1總則11目的為做好突發性重大低溫凍害、洪澇、風雹和農作物病蟲害等引發的農業災2、害的預防、應急處置和災后農業生產恢復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對農業所造成的損失,保障農業生產安全、有序、可持續發展,穩定農民收入,現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柳江區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預案。.12工作原則121樹立農業災害可持續治理的科學發展觀,堅持以防為主,防抗結合。122在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實行區、鄉兩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主要領導負責制,屬地管理,分級負責。123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13編制依據制定本預案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農業部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柳江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14適用3、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我區范圍內突發性干旱、洪澇、低溫凍害(含冷害、霜凍、寒露風等)、風雹和農作物病蟲害(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稻瘟病、粘蟲、蝗蟲)等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的預防、應急處置和災后農業生產恢復。2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21組織機構211成立區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由區人民政府主管農業的副區長擔任總指揮,區人民政府辦公室主管農業的副主任和區農業局局長擔任副總指揮,成員由區農業局、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交通局、區水利局、區扶貧辦、區氣象局、區農資公司、區環保局副局長(副經理、副主任)組成。212區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區農業局,由分管農業防災減災工作的副局長擔任辦公室主任,有關局(部門)業務4、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為辦公室成員。22區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及成員單位職責221區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負責召開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成員會議,研究決定農業災害發生后應急處理工作的重大事宜,安排部署全區突發性農業重大災害應急工作;領導、組織和協調全區突發農業災害的應急處理工作,指導各地積極組織災區群眾開展生產自救,決定啟動和解除突發農業災害應急預案;組織農業抗災救災工作組或專家組等,查看災情,及時了解和督導各地的農業防災救災工作;向區政府和市農業局報告突發農業災害和應急工作等有關情況;協調涉及其他部門有關農業抗災救災的工作。222區農業局牽頭組織實施區突發農業災害應急預案,負責落實農業抗災救災措5、施,及時發布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預報結果,組織統防統治,負責災后農業生產恢復。223區民政局負責安排農業受災地區群眾生活和缺糧戶的口糧。224區財政局負責落實突發農業災害應急處理所需的救災資金,并及時下撥到位,監督管理農業救災資金的使用,確保救災資金發揮應有的效益和作用。225區交通局負責將農業救災所需的救災物資及時運往受災地區,修復災區道路,確保災區道路暢通。226區水利局負責發布水情、汛情信息,維修農業受災地區水利設施,負責災區人畜飲水安全。227區氣象局負責及時發布天氣預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指導災區及早采取預防措施。228區扶貧辦負責安排受災貧困地區災后恢復農業生產的扶貧項目。229區農資6、公司負責受災地區改種補種農作物所需化肥、農膜、農藥等農資的調供。2210區環保局負責災區土壤、水域等農業生態環境的監測與保護,確保受災地區災后生態環境不被污染。23區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職責231匯總、核查突發農業重大災害和應急工作的有關情況,提出建議意見,及時報告區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為指揮部決策提供依據。在指揮部決定啟動區突發農業災害應急預案后,牽頭實施區突發農業災害應急預案。232研究提出農業防災減災工作計劃,召開區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會議,安排農業防災減災的具體工作。233經常與有關部門聯系,及時收集、反映與農業有關的自然災害預測預報信息。234指導農業抗災救災和災7、后農業生產恢復工作,指導災區調整農業結構,推廣應用防災減災技術。235負責向農業廳、財政廳申請農業生產救災資金,提出農業生產救災資金的分配意見,參與資金管理工作。236根據指揮部安排,負責儲備一定數量的農藥、種子等抗災救災物資。237了解和督導受災鄉鎮落實農業防災減災工作措施。238在自然災害多發時期,組織安排人員值班,及時收集、核查災情,并報告災情動態。239開展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的預測預報,開展防治技術培訓與指導,抓好各項防治技術措施的落實。3預防、預警31預警信息區氣象局的低溫凍害等預警信息,區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網絡信息及病蟲情報,全區農情調度系統網絡信息,全區農業信息網絡信息,各鄉鎮農業重8、大災害發生情況的傳真、報告等。32信息采集321采集途徑:區農業局、區氣象局、區民政局、區水利局和各鄉鎮人民政府等部門要建立穩定暢通的信息交換渠道,定期、不定期地召開會議交換信息,并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和風險評估。322采集內容:溫度、濕度、降水、光照等氣候條件,水文、汛情等水文資料;農業災害災種、發生時間、地點、范圍,農作物受災、成災、絕收面積;農作物主要病蟲害的越冬和越夏情況、預測預報結果、發生流行趨勢、發生危害面積、損失程度和防治措施;農田及農業基礎設施損毀情況,農業直接經濟損失,已經采取的對策措施等。33信息報送331實行分級上報,歸口處理。農業災害發生后,由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向9、鄉鎮人民政府和區農業局報告。造成重大農業損失的突發性農業災害,可直接上報區人民政府。332農業重大災害信息應立即上報,因不可控因素一時難以掌握詳細農業重大災害信息的,應及時報告基本情況,同時抓緊核查,3日內補報詳情。333一般性農業災害信息定期逐級上報。34災情信息發布農業重大災害信息由區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指定專門部門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自行發布。35預警報告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立即發出農業災害預警:351收到氣象部門的低溫凍害預測預報。352收到植保部門的病蟲情報和預測預報結果。36預防控制361組織、思想準備。不斷完善農業防災減災組織,落實責任制。加強宣傳,強化有關部門和農民的防災減災10、意識,做好防大災抗大災的思想準備。362工程準備。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做好農田設施、棚室建筑等的加固和防護。水利部門做好相關水利設施的維修、加固和改造,增強農田及各類農業基礎設施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363預案準備。研究制定關鍵時段、重點地區和薄弱環節的農業抗災救災、恢復生產措施。指導自然災害多發地區的農業生產結構調整、適應性種植,提高農業生產的避災抗災能力。364物資、技術準備。儲備必要的種子、種苗、農藥等救災物資。積極組織培訓,推廣農業防災減災技術,開展農業防災減災技術攻關。365適時防控。及時組織搶收已成熟的農作物,對尚未成熟和來不及搶收的農作物,因地制宜地采取防護措施。接到低溫凍害等災11、害預報后,及時與有關部門協調,立即組織、指導農民采取熏煙、覆蓋、灌水及噴施植物抗寒劑等相應防范措施。及時組織機防隊和群眾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適期防治。4災害分級和應急響應根據農業災害發生范圍、強度和受災面積,分四級啟動應急響應。41一級應急響應411一次突發性災害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一級響應:(1)受災面積(指因災害造成田間農作物產量損失10以上的面積)占全區耕地總面積的20以上。(2)病蟲害發生面積占作物種植面積的50以上。(3)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劃為一級響應的農業自然災害。412一級響應行動(1)區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啟動區級突發農業災害應急預案,召開成員單位會議,安排部署救災工作,并報告12、區政府。同時將災情上報市政府及市農業局、財政局。(2)區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派出救災工作組,深入災區調查了解受災情況,指導災區開展抗災救災工作。(3)根據災區救災工作的需要,研究提出支持災區恢復農業生產的意見,及時下達區級農業生產救災資金,并根據災害發生范圍和程度,建議區政府從預備金中安排部分救災補助資金。同時,區財政局、農業局聯合向自治區財政廳、農業廳申請農業生產救災補助資金。(4)區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幫助災區調劑、調運恢復農業生產所需救災物資。(5)監督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落實救災應急措施,規范使用救災資金和物資。42二級應急響應421一次突發性災害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二級響應:(113、)受災面積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1520。(2)病蟲害發生面積占作物種植面積的3550。(3)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劃為二級響應的農業自然災害。422二級響應行動(1)召開區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成員會議,研究部署救災應急工作,向市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報告災情,申請啟動區級農業災害應急預案。(2)根據災區救災工作的需要,決定是否派出救災工作組深入災區調查了解災情,指導幫助災區開展農業救災工作。(3)研究提出支持災區恢復農業生產的意見。(4)根據災區要求,幫助災區調劑、調運恢復農業生產所需救災物資。同時,區財政局、農業局聯合向自治區財政廳、農業廳申請農業生產救災補助資金。43三級響應431一次突發14、性災害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三級響應:(1)受災面積占全區耕地總面積的1015。(2)病蟲害發生面積占作物種植面積的1535。(3)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劃為三級響應的農業自然災害。432三級響應行動(1)區政府立即召開區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會議,啟動本級政府應急預案,做出工作部署。(2)根據災區救災工作的要求,區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派出救災工作組或專家指導組,調查災情,指導災區救災工作。(3)研究提出支持災區恢復農業生產的意見,區財政局、農業局聯合向市政局和市農業局申請區農業生產救災補助資金。(4)區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根據災區要求,幫助災區調劑、調運救災種子、農藥、肥料等。44四急15、響應441一次突發性災害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四級響應:(1)受災面積占全區耕地總面積的10以下。(2)病蟲害發生面積占作物種植面積的15以下。(3)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劃為四級響應的農業自然災害。442四級響應行動(1)區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立即啟動本級政府應急預案,并向市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報告情況。(2)區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派出工作組核查災情,加強農業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工作。(3)區財政局、農業局聯合向市財政局、農業局申請農業救災補助資金。45應急解除當農業災害結束,農業生產恢復正常時,由區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宣布應急解除。5后期處置51善后處置督促、幫助、指導災區農民加強農作物田16、間管理,及時搶種、補種、改種各類應時農作物。52協調救助根據災區需求,及時協調有關部門,按照程序及時組織區域間種子、種苗、化肥、地膜、農藥、柴油等各種農業生產資料的調劑、調供。6應急保障61資金保障處置突發農業災害所需財政經費,按財政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62物資保障區、鄉兩級應根據需要儲備一定數量的農業抗災救災物資,以備救災應急。區財政每年在預算內安排部分資金,由區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根據指揮部安排負責儲備一定數量農業抗災救災物資,用于一級、二級應急響應。鄉鎮財政也應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用于農業抗災救災物資儲備,滿足三級、四級災害應急響應所需救災物資的調供。63信息保障區、鄉兩級要加強17、農業災害信息體系建設,實現上下暢通,達到早預報、早發現、早處置的要求。加強通訊設施建設與維護,保障應急工作中的電話、網絡等信息渠道暢通。64職責保障區、鄉兩級要完善內部責任制,保證應急工作有專人負責,并定期對救災應急工作專門技術人員進行培訓。65宣傳保障區、鄉兩級要組織各類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加強防災減災科普知識宣傳。7附則71名詞術語711本預案所稱農業,專指種植業。712大災害,是指低溫凍害(含冷害、霜凍、寒露風等)、農作物病蟲害(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稻瘟病、粘蟲、蝗蟲)等危害農業生產的突發性災害。72預案管理本預案由區農業局制定,由區農業局負責解釋。73預案生效本預案自公布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