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水災事故應急救援專項預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7921
2022-09-01
12頁
74KB
1、水災事故應急救援專項預案一、 基本情況河南省濟源煤業有限責任公司五礦位于濟源煤田克井井田南部,行政區劃隸屬克井鎮管轄,距市區14km,井田面積約0.38 km2,保有工業儲量為240萬噸,可采儲量為99萬噸,設計生產能力為15萬t/a,服務年限5年,開采二1煤層,該煤層不自燃,煤塵無爆炸性。礦井瓦斯相對涌出量為0.77m3/t ,屬瓦斯礦井。位于漭河與沁河之間,地勢北高南低,地形相對平坦開闊,地表全為第四系覆蓋,是一個由廣泛出露的碳酸鹽巖組成的高、中山環抱所形成的向西南開放的山間盆地,匯水面積70km2。盆地全部由漭河沖積層及山前坡積洪積物所覆蓋。地勢北高南低,有利豐水期洪水排泄。常年地表水僅2、有漭河、沁河及橫穿全區的間歇性引沁入漭渠道,漭河概測流量0.72.9m3/s。沁河流量,旱季11.225.6m3/s,雨季64.4133.0m3/s,漭沁兩河均位于礦區之外,對礦山開采無影響。我礦水文地質條件中等,設計正常涌水量60m3/h,最大涌水量120m3/h。二、 危險目標及其危險特征、對周圍的影響1、 危險目標 我礦可能存在的水害威脅主要為地表水、頂板水。其中11013正在掘進的回風巷和預備掘進的運輸巷是我礦受水害威脅的主要地點。該工作面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煤層中不含水分,泥巖又存在一定的隔水性,一旦泥巖冒落,頂部粉砂巖含水可能出現以水滴式滲入巷道,所以一定要嚴防空幫空頂,掘進時應積極3、進行探放水,堅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避免出現水害威脅。2、 危險特征通過地質勘查以及回采過程中綜合情況預計,我礦正常涌水量在20-30m/h,對生產影響不大,但應保持高度警惕,注意觀察總結,制定防范應急措施。3、對周圍的影響礦井水文地質條件清楚,應加強對其認真管理,對老窖采空區留設防水煤柱,但不能排除有透水事故的發生。根據礦井資料分析,主要充水水源為頂板水。對威脅采掘安全生產的采空區積水區落實“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加強相鄰礦井采掘動態調查,發現超層越界現象及時匯報處理,井田范圍內無廢棄礦井老空積水區,開采過程中嚴格執行探放水措施。三、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4、和職責劃分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 總 指 揮: 趙雪舟 副總指揮: 譚志勇 苗春生 王雙明 劉永帥 成 員: 譚 科 石陸軍 石保衛 王緒才 薛建華 李龍成 牛 玉 張元仁 李小文 苗孫合 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礦調度室,辦公室24小時值班,并有一名副礦長值班。辦公室主任:張元仁 2、相關人員具體職責劃分 1.礦長趙雪舟是處理災害事故的全權指揮者,在礦技術負責人的協助下,制定營救遇險人員和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礦長未到時,由值班礦長負責指揮。 2.總工程師苗春生是礦長處理災害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礦長領導下組織制訂營救遇險人員和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發生災害事故時總工程師有權從礦屬各單位5、調集物資和人員進行搶險救災。3.各有關副總指揮根據營救遇險人員和處理事故作戰計劃,負責組織和處理事故中所必需的工人待命、及時調集救災所必需的設備材料,并由指定的副礦長嚴格控制入井人數,簽發搶救事故所用人員的入井特別許可證。 4.礦山救護隊隊長對礦山救護隊的行動具體負責,全面指揮,根據營救遇險人員和處理事故作戰計劃所規定的任務,完成對災區遇險人員的救援和事故處理。 5.安全礦長譚志勇根據批準的營救遇險人員和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對搶險救災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數的控制實行有效監督。6.機電礦長王雙明根據總指揮的命令,掌握礦井局部停送電工作,及時搶救和安裝機電設備,完成其它有關任6、務。7.通風科、工程科、安監科和有關區隊等相關部門同時協調對災害事故調查、分析、處理和上報工作。四、報警、通訊聯絡方式1、報警礦井發生水災事故后,突水區域的負責人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內容包括突水事故時間、地點、人員、范圍及程度等2、 通訊聯絡方式 應急通訊電話一覽表、指揮部成員聯系電話(含外部救援單位聯系電話、濟源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有關部門聯系電話)順序單位負責人姓名職務電話號碼外線內線1趙雪舟礦長2張元仁調度室3譚志勇安全礦長4苗春生總工程師5劉永帥生產礦長6王雙明機電礦長7李小文工會主席8譚 科技術副總9薛建華地測科長10石陸軍安監科長11楊 晨辦公室主任12吳躍貴維修隊長13牛 玉綜采7、隊長14張合印綜采辦事員15趙 衛機運隊長16王緒才通風科長17礦醫院18通風科19安檢科20技術科21機電科22礦辦公室23工 會24保衛科25勞資科26機運隊27開拓隊28綜采隊29濟源煤業公司工程技術部30安全監察部31信息裝備部32濟源市煤炭局安監科33技術科34救護隊35監察大隊36焦作市礦山救護隊37河南省應急救援中心五、 事故的預防措施 為確保礦井安全生產,在開采過程中,制定了安全措施,具體如下:1.成立防治水組織機構2.在礦區成立防治水領導小組,礦長任組長,全面負責;礦總工程師任副組長,具體負責領導防治水工作;各部門負責人均為防治水領導小組成員,按業務分工負責。3.防治水辦公室8、設在地測科,科長任辦公室主任,負責防治水工作的日常事務,同時指定人員專管該項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4.大力宣傳,提高礦區員工的防洪意識,同時儲備必要的搶險救災物資,由專人保管。5.依據規程要求,在采掘過程中必須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杜絕盲目地冒然揭露斷層和陷落柱導致礦井突水事故的發生。 6.工作面在回采之前,必須采用物探等手段對工作面內的隱伏構造進行專門的探測,并提交探測報告,以便對探測到的隱伏構造進行查證、分析,及時采取措施,杜絕水患.。7.對已揭露的斷層、陷落柱進行觀測,發現滲水現象應及時采取疏降水壓、注漿加固等措施,切斷涌水通到,防止突水。8.在編寫作業規程時,都要有防治水9、的具體措施和詳細的避災路線,各巷道都要設置明確的路標,寫明巷道名稱和發生水災時避災路線方向。9.對預測的大斷層,必須超前向底板打鉆,探明其導水性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患事故的發生。10.建立地下水觀測系統,了解掌握各含水層水文動態變化規律,并建立觀測臺帳、填繪相關圖件11.采掘工作面布置前應由地測部門查明該區水文地質條件,確定安全采掘范圍。凡經地測科已查明的水文地質條件,允許采掘的范圍均應按規程編寫說明書,并經礦總工程師審查。12.完善井下防排水系統,增強抗災排水能力13.地表裂縫調查、填堵。隨著采空面積的不斷擴大,地表的裂縫、塌陷必將加劇,故每年在雨季到來之前,對采空區的地表裂縫進行調查,作為日10、常工作來做,工作面采空前后均要到實地進行觀測,查清采空區內的裂縫、塌陷情況,對各條裂縫進行逐一測量,并進行紀錄,添繪圖件,上報各級領導,雨季前組織對其進行填堵;進入雨季,大雨之后均應派人到實地觀察,掌握雨水是否有滲露,并向上級匯報重要情況。同時經常對區內的河流進行觀測,觀測內容為河水的流量、河道的變形及裂縫情況、周圍地形地貌的塌裂及變形情況,同時對井下涌水進行觀測,有異常及時匯報上級領導及有關部門,嚴防地表河水發生泄露,滲入地下,確保礦井的安全生產。14.地表泉、河流的調查。采掘區域內地表沒有涉及到河流,只有一條排水渠,渠內平常基本無水,在雨季時有短暫的洪水通過,為季節性排水渠,僅在雨季水量較11、大。工作面采空后有滲漏的可能;為防止該區的地表水滲漏,我礦每年組織有關人員對井田內采、掘區域及其周邊的泉、河流分布狀況、水量大小進行調查,并采取相關的治理措施。15.井下涌水的定期觀測。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采掘范圍逐漸向西延伸,礦井涌水量增大。對于涌水量較大的區域建立涌水觀測站,定期對其觀測,準確掌握礦井涌水量,為防治水工作提供可靠的數據。六、事故發生后應采取的處理措施 1.礦井水在事故發生后,礦長按照本預案立即下令啟動應急預案,開展搶險救援工作,并按有關規定進行上報。2.應急啟動(1)礦調度室接到井下重特大水災事故匯報后,立即向當日值班領導、調度主任匯報。(2)當日調度值班領導、調度主任12、根據事故匯報情況,立即向礦長、礦黨委書記匯報。(3)礦長決定啟動重特大水災事故應急預案后,立即下令調度室啟動應急預案。3.救援行動(1)調度室接到啟動應急預案后,立即通知指揮部成員到達調度室集結,并命令礦各搶險大隊在指定位置待命,等候總指揮的命令。(2)指揮部成員到達調度時候,按照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各專業組按照各自的分工和總指揮的安排立即展開救援行動。(3)搶險指揮部根據突水事故的實際情況,制定搶險方案及安全技術措施,組織搶救。(4)救護人員在搶救遇險人員時,應判斷遇險人員的位置、涌水量、受水淹程度、行到破壞情況及通風情況。(5)對被困人員所在地高于透水后位置時,可利用打鉆等方法供給新鮮空氣、13、飲料及食物;若所在地點低于透水后位置時,則嚴禁打鉆,防止泄壓擴大災情。(6)礦井透水量超過排水能力時,應組織人力、物力搶行排水,在下部水平人員救出后,可向下部水平或采空區放水。若下部水平人員尚未撤出,主要排水設備受到被淹威脅時,可用砂(粘土)袋構筑臨時防水墻,堵住泵房口和通往下水平的巷道。(7)排水過程要切斷電源,保持通風,加強對有毒有害氣體的檢測,并注意觀察巷道情況,防止冒頂發生。搶險專業組要根據事故現場情況立即對受傷、受困人員進行搶救。(8)各單位的搶險救災設備和物資由各相關的專業組管理,搶先過程中由礦長統一調動。(9)醫療救護組要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治療,醫療救護組無法救治時,應及時將傷員14、轉院治療。4.擴大應急本預案不能滿足現場有效救災時,指揮部立即匯報集團公司,請求外部援助。5.應急恢復(1)全部受傷、受困人員救出后,要清點現場人數,搶險人員撤離事故現場。6.應急結束(1)總指揮下達應急結束命令,事故搶險人員撤離搶險現場。(2)由礦安監科等相關科室組成調查組,對事故進行調查并匯報上級部門。七、預案分級響應條件1.根據11015掘進巷道出水事故的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和單位控制事態的能力,將應急響應分為兩級。即一級響應(基層單位)、二級響應(礦井)。 11015掘進巷道出水現場響應:(1)無人員被堵、被淹或傷亡。(2)造成人員被堵、被淹或傷亡的水災事故。(3)雖無人員被堵、被埋或傷15、亡,但可能造成淹采區、礦井事故。一級響應(基層單位):(1)無人員被堵、被淹或傷亡。二級響應(礦井):(1)造成人員被堵、被淹或傷亡的水災事故。(2)雖無人員被堵、被埋或傷亡,但可能造成淹巷道、淹井事故。2.應急響應程序 應急響應啟動:當11015掘進巷道發生出水事故時,基層單位跟班干部首先應組織職工開展自救、互救,并迅速向礦調度室匯報,礦調度室值班人員要立即向當天值班礦領導和應急救援領導總指揮趙雪舟匯報,當天值班礦領導和應急救援領導總指揮趙雪舟接到事故匯報后,立即作出判斷,確定報警和應急救援級別,指揮長宣布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應急救援預案啟動后,礦調度室根據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趙雪舟的命令,按16、照應急救援預案人員通知明細表,迅速通知礦應急救援指揮部有關人員。指揮長指定專人向濟源煤業有限責任公司調度室匯報。當11015掘進巷道出水量、出水事態得到有效控制后,進入應急恢復階段;當11015掘進巷道出水量、出水事態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時,進入擴大應急響應級別,即進入二級響應。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確認事故響應級別需要提高時,向濟源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及外援機構請求援助。現場應急救援工作完成后,出水事故現場得以控制、環境符合有關標準、可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后,達到恢復正常狀態條件,各救援工作小組負責人如實向領導小組匯報情況,由總指揮趙雪舟批準應急救援結束,隊伍撤離現場,向事故調查小組移交救援相關事項17、;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后,制定恢復生產安全技術措施,按照恢復生產安全技術措施進行恢 復生產工作,向濟源煤業有限責任公司總調度室匯報。3日內寫出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總結報告。八、 事故應急救援程序 見附圖一九、 應急培訓和演練1.培訓礦綜合辦負責制訂應急培訓計劃,對全礦職工進行礦井應急救援預案培訓,貫徹學習應急救援知識,每半年組織一次,并嚴格培訓考核,做好學習記錄備查。2.演練為驗證預案的有效性,由礦調度室負責每半年組織進行一次預案演練,要求編制演練計劃,實施演練方案,寫出演練工作總結。附圖一接警警情判斷響應級別應急啟動救援行動事態控制應急恢復應急結束(關閉)警報信息反饋關閉總指揮部人員到位信息網絡開通應急資源調配現場指揮到位擴大應急人員救助工程搶險現場警戒醫療救護人群疏散環境保護現場監測專家支持總結評審申請增援現場清理解除警戒善后處理事故調查YYNYN情判斷響應級別N事故單位或事故現場人員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