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縣非煤礦山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7943
2022-09-01
11頁
23KB
1、 東??h非煤礦山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一、總則(一)編制目的為進一步防范全縣非煤礦山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建立統一指揮、分級管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職責明確的應急機制,增強應對事故災難能力,及時有效地處置礦山事故災難,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制定本預案。(二)工作原則 1、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以人為本,安全第一。2、依靠科學,快速反應,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3、集中力量,條塊結合,屬地為主。(三)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 等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四)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本縣行政區內非煤礦山重大、特大2、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救援。二、危險性分析東??h現有非煤礦山企業近100家。其中采石企業34家,磚瓦廠50多家,主要礦產有水晶、石英、蛇紋石、榴輝巖、金紅石、玄武巖等10多種,年產量15000萬噸,從業人員近萬人。根據我縣非煤礦山企業的生產現狀和礦山的地質情況,最有可能發生的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有:1、山體滑坡2、窯體及煙窗坍塌三、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1組織體系總 指 揮: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副縣長副總指揮:縣政府辦公室分管副主任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縣國土資源局局長成員單位及職責:1)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負責組織非煤礦山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協調各成員單位的搶險救援工作,及時向上級報告事故和3、搶險救援進展情況,執行上級的指令。負責縣非煤礦山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的日常工作,監督、檢查各鄉、鎮非煤礦山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督促和指導應急救援演練,負責建立應急救援隊伍和專家組建設,開展應急救援咨詢服務工作,對非煤礦山事故組織調查處理。2)縣消防大隊:負責事的拯救,組織搜救傷員、失蹤人員的工作。3)縣公安局:指導、協調公安派出部門負責事故災難現場的安全警戒、人員疏散、維護事故現場及周圍地區治安秩序;保障交通運輸的暢通和安全工作。4)縣衛生局:負責指導、協調衛生部門、醫療衛生機構組織醫務人員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負責指導基層醫療機構配備一定數量的醫療器材和急救藥品。5)縣環保局:負4、責及時測定事故對環境危害的成份和程度,并提出控制措施和監測。6)縣交通局:負責指導、協調交通部門組織運輸車輛,運送救援人員、撤離人員和救援物質。7)縣經貿局:負責指導、協調供電單位保障事故搶險所需電力供應;負責協調組織救援搶險物質的供應。8)縣國土資源局:負責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協調重大地質災害防治。9)縣民政局:負責協調事故中死亡人員的后期處理工作;協助善后處理工作。10)縣勞動保障局:負責參加工傷保險職工待遇的支付工作;協調事故中傷亡的從業人員的撫恤、補償、賠償工作。11)縣財政局:負責提供縣級應急救援演練經費保障。12)縣總工會:配合事故調查工作,及時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負責協調、協助5、組織當地工會負責事故中傷亡人員家屬的安撫工作;協助做好善后處理工作。13)縣委宣傳部:負責配合政府主管部門組織新聞宣傳工作,保證事故報道導向的正確性。14)事故發生地鄉鎮人民政府職責:負責組織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組織、協調當地有關部門、單位及時做好現場施救、現場警戒、治安保衛、后勤保障和善后處理工作。15)應急救援指揮部職責;全面負責現場的應急救援指揮工作。確定應急救援的實施方案、警戒區域,組織指揮應急救援隊伍和人員實施救援行動,匯報和通報事故及救援工作情況,需要外部力量增援時,報請領導。2、隊伍編成及任務縣非煤礦山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根據我縣實際情況,成立六個救援專業組。 1)事故救援組 組 長6、:縣政府辦公室分管副主任 副組長: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 任務: a、組織安排救援人員和調運所需裝備物資; b、組織搶救事故現場人員; c、研究并采取防止事故擴大的措施。 2)交通治安保障組 組 長:縣公安局副局長 副組長:縣交警大隊大隊長 任務: a、迅速調集警力,組織事故現場人員疏散和警戒工作; b、維護現場治安,防止事故現場人為破壞和其他突發事件; c、協助搶救工作組組織調動運輸工具; d、維護事故現場附近交通秩序。 3)醫療救護組 組 長:縣衛生局局長 任務: a、迅速趕赴事故現場,制定救護方案,搶救傷員;b、協調各大醫院對事故現場中受傷人員及時進行救治;c、協調血站、防疫部門做好受7、傷人員的供血和防疫工作。 4)事故救助協調組 組 長: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任務:a、組織做好傷亡人員家屬臨時安頓工作;b、組織協調有關治療和善后處理等問題。5)事故調查組組 長: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副組長:縣公安局副局長副組長:縣總工會副主席副組長:縣監察局副局長任務:a、配合上級有關部門,開展事故勘察、取證、分析等工作;b、追查事故原因及有關責任人員;c、完成上級部門和領導交辦的調查工作。6)事故綜合組組 長: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副組長: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副局長任務:負責綜合協調與縣政府災害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聯絡,并向社會公布事故應急救援的進展情況。3、快速反應力量以專業救援力量和快速反8、應能力強的力量為主體,組織快速反應力量,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實施應急救援。1)快速反應力量組成:縣衛生局安峰鎮礦山事故救援隊房山鎮民兵預備役應急連2)基本救援力量由非煤礦山企業根據縣指揮部命令,迅速集結隊伍,攜帶必要的救援設備器材,赴救援現場。社會救援力量由縣衛生局和縣人民醫院、中醫院、事故當地醫院組成,根據縣指揮部的命令執行增援任務。3)指揮中心設置指揮中心設在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電話為:87215504。4)應急聯動機制啟動東??h非煤礦山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時,各相關部門急救、醫療、供水、供電、交通警戒應根據處置事故需要迅速到達事故現場,并按其職責分工完成各自任務。四、預警和預防機制1、預9、測我縣非煤礦山安全生產事故預測主要表現在以下兩種情況:一是滑坡;二是坍塌(包括窯體、煙窗)。2、信息傳送和報告指揮中心辦公室設在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工礦科,負責信息收集報告,對非煤礦山事故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有關信息組織其成員按職責分工監測和上報。1)信息報送渠道主渠道:全縣開通報警電話(報警電話為:122、87215504、87986029)可直接報送。分渠道:各鄉鎮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所報送至縣開通的報警電話。2)信息報送時限:企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必須馬上將事故概要情況報縣非煤礦山指揮中心,最遲不得超過1小時。3、預警指揮中心負有接警、報警的責任。對非煤礦山的事故行使指揮權,現場指揮部成立后,10、指揮權自動轉移,由現場指揮部行使指揮權。4、預警級別及發布1)預警的級別:即:三級、二級、一級。2)預警的分類:一般事故(三級),重大事故(二級),特大事故(一級)。顏色依次為藍色、橙色、紅色。3)預警發布: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根據事故現場需要,組織、協調預警發布;如出現重大、特大事故時負責組織其他應急救護隊迅速到現場,開展緊急救援工作。五、應急響應1、分級響應1)礦山發生較大事故后,現場人員要立即開展自救和互救,并立即報告本單位負責人。2)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迅速組織救援,并于1小時內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各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3)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11、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4)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按規定逐級上報,同時報告本級人民政府。5)縣安監局實行24 小時值班制度,接受全縣事故報告信息。2、響應程序縣人民政府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按照非煤礦山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做好指揮、領導工作。通知縣安監部門和環境保護、公安、衛生等有關部門和發生事故鄉鎮,按照職責的要求立即采取必要措施,減少事故損失,防止事故蔓延、擴大。3、指揮程序當地鄉鎮人民政府確定非煤礦山事故不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或已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時,立即向縣非煤礦山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報告,請求給予支援。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接到通知后立即趕赴事故現場,開展救援工12、作。4、新聞報道縣政府辦公室明確新聞發布的機構、原則、內容、程序和規范性格式等,并通過新聞媒體及時向全縣發布有關信息。六、后期處置1、善后處理由事故救助協調組負責,組織好傷亡人員家屬臨時安頓工作,協調有關治療和善后處理。2、調查、總結由事故調查組負責,組長由縣安監局主管局長擔任,副組長由縣公安局副局長、縣總工會副主席、縣監察局副局長擔任。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做好事故調查和總結報告工作。七、相關保障1、通信保障建立信息系統維護以及信息采集等制度。明確參與部門的通訊方式,分級聯系方式,并提供備用方案和通訊錄。明確應急期間領導機關、現場指揮部及其他重要場所的通信保障方式。2、設施、設備、物資保障基本設13、施、設備、物資保障由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制定應急救援物資供應保障預案,并負責調配工作。3、其它保障縣公安局:負責制定人員疏散和事故現場警戒預案。組織事故可能危及區域內的人員疏散撤離,對人員撤離區域進行治安管理,參與事故調查處理。縣消防大隊:負責制定搜救預案,負責組織現場傷員的搜救。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負責制定交通處置的應急預案。負責事故現場區域周邊道路的交通管制工作,禁止無關車輛進入危險區域,保障救援道路的暢通??h衛生局:負責制定受傷人員治療與救護應急預案。確定受傷人員專業治療與救護定點醫院,培訓相應醫護人員;指導定點醫院儲備相應的醫療器材和急救藥品;負責事故現場調配醫務人員、醫療器材、急救藥14、品,組織現場救護及傷員轉移。負責統計傷亡人員情況??h環境保護局:負責事故現場及時測定環境危害的成分和程度;對可能存在較長時間環境影響的區域發出警告,提出控制措施并進行監測。八、宣傳、培訓和演習1、公眾宣傳教育各非煤礦山企業應加強突發事故的應急教育,不斷提高非煤礦山企業廣大職工的應急知識和技能,提高廣大職工的安全生產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2、培訓勞動、人事、安全生產監管等部門按職責分工對干部和職工的防災、減災、應急意識進行教育培訓工作,把防災、減災、應急反應、應急培訓納入各級領導干部管理,提高應急能力。3、演習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負責縣非煤礦山企業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的日常工作。監督檢查各鄉鎮、各非15、煤礦山企業制定應急救援預案;每年組織全縣應急救援模擬演習一次;負責建立應急救援專家組,組織專家開展應急救援咨詢服務工作。 九、附則 1、名詞解釋1)應急救援指在發生事故時,采取消除、減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惡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損失的措施。2)預案 指根據預測危險源、危險目標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別、危害程度,而指定的事故應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慮現有物資、人員及危險源的具體條件,能及時、有效地統籌指導事故應急救援行動。2、制定與解釋縣非煤礦山應急救援預案由縣安全生產監督局制定并負責解釋。3、管理與修訂本應急救援預案管理單位為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依實際情況及時修訂。4、預案實施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附表1、中心通訊聯絡表2、有關的救援設備、設施、工具、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