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河大橋橋梁施工環境應急預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7968
2022-09-01
14頁
56.50KB
1、橋梁施工環境應急預案1. 場景1.1 本工程是省會城市新建的一座跨河大橋,整個橋位于青秀山風景區西側,主橋跨越邕江航道,北接青山路,南接蟠龍新城的規劃路,橋位南岸穿越蟠龍新城的中心。1.2 橋總長1314.773m,其中橋梁總長734.502m,兩岸引道580.271m,設置雙向六車道,橋面及路基寬度均為35m。1.3 技術工藝及難點特點1.3.1大橋采用主跨300m的鋼箱拱橋,由兩條傾斜敞開式非對稱鋼箱拱、橋面曲線鋼箱梁、傾斜的吊桿和橋面系桿組成一個多元化的空間結構體系。1.3.2 采用纜索吊機進行大噸位、大體積鋼結構的吊裝,大型鋼構件的加工制造與運輸,非對稱鋼箱拱及曲線鋼箱梁的安裝及結構施2、工穩定,結構體系轉換,全橋線形控制及過程監控等方面均需采用大量先進技術和工藝,施工難度大。1.3.3 大橋新穎,其中鋼混連接段施工,鋼結構加工制造、結構安裝幾何精度控制及體系轉換是關鍵。大橋橫跨通航和汛情復雜的邕江,空中及水上作業量大,危及施工安全的因素較多。1.4 周邊環境 1.4.1 地形地貌1.4.1.1 橋址處邕江兩岸地勢平坦,場區地勢總體而言是北岸高南岸低,北岸高程73.184.51m,南岸高程69.474.8m。實測橋位區上下游50m邕江河床高程在48.761.1m,河床坡度一般35,最陡處河床坡度約9。1.4.2 氣象特征1.4.2.1 該市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為南亞熱帶季風氣候,3、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濕熱、長夏少冬,無霜期長達343天;年平均氣溫21.6,最高氣溫40.4,最低氣溫-2.1;年平均降雨量1304毫米,最大降雨量1971毫米,每年49月為雨季。1.4.2.2 最近五年年平均雷暴日數為62天,年平均大風日數為0.2天, 49月盛行東南季風,10月次年3月盛行東北季風,大風主要有春夏之交的雷暴大風和盛夏的臺風,最大風速可達17m/s,與雷暴相伴出現;8級大風平均每年出現3.3次。1.4.3 水文1.4.3.1 邕江為珠江水系支流西江上游分支的一段,全長134公里。邕江在該市段蜿蜒曲折,河道寬300400m,水量充沛,河槽穩定,河道深泓線靠近岸邊,河槽底較平4、坦,主航道稍偏向河道南側,通航等級級,可通行千噸級船隊;上游向上行至百色,為級航道,可通行五百噸級船隊;通常主要為中小型船舶。1.4.3.2 邕江在橋址處枯水期最高水位標高65.52m,五年一遇枯水期最高水位為64m;年最高水位多發生在78月,每年較明顯的洪水過程平均7次左右,一次洪水過程,持續時間短者3天,一般12天左右,長者可達25天。各洪水頻率水位及橋位洪水流速表洪水頻率20%10%5%2%1%對應水位(m)73.99075.51376.92278.62079.864最大流速(m/s)2.352.462.562.712.781.4.4 工程地質1.7.4.1 橋區地層結構簡單,各巖土層接5、觸關系清楚,其厚度變化及成因類型明確?;鶐r內強、弱風化界限與弱風化層內分層界限規律性強。橋區屬工程地質條件簡單類型。1.4.5 現場施工條件1.4.5.1 xx大橋橋位處地形平坦,以旱地為主,附近高層建筑物較少,拆遷工程量較小。該橋地處道路交通比較方便,大橋南北兩岸均有道路可通至工地現場附近。橋位目前無防洪堤和各種市政管線。南岸進場道路右側旱地分布較多,可作為施工場地布置。邕江常年有水,可通過航運將物質材料運至工地;利用臨時碼頭及交通船,連接兩岸交通較為方便。2. 應急策劃2.1 環境事件、緊急情況分析2.1.1 主要環境因素 (1) 開挖、棄渣、材料運輸穿過市區道路時的遺灑秘揚塵。(2) 橋6、梁施工過程中噪音對周圍居民居住的影響。(3) 綠色植被、水土破壞。(4) 施工污水及生活廢水的排放2.1.2.1在辯識、分析評價該工程中環境因素的基礎上確定:南寧大橋的施工將對工程地區自然資源和周圍居民生活質量造成不利影響,對空氣環境、聲學環境、居民健康安全、為了清除或緩解這些不利影響,還需要采取應急措施和對策。環境目標、指標在xx市環保部門的指導下,建立健全環保組織機構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噪聲及大氣環境、生態環境、水土環境等方面全面達到國家、廣西自治區和南寧市的環保標準。(1) 施工及生活廢水達標排放;(2) 施工現場揚塵控制達標;(3) 施工噪聲達標排放;(4) 施工現場固體廢棄物達標7、排放;(5) 綠色覆蓋達標(6) 噪音量控制規定的分貝限度內,夜間無光污染擾民現象。(7) 綠化植樹達設計要求,現場建筑垃圾清理干凈,無水土流失現象。2.1.2 主要環境因素預防措施2.1.2.1 現場措施 (1) 成立環保工作小組,配置環保專職人員,切實貫徹環保法規,該機構由一名副經理任組長。各工區、班組派人參加,將環保責任和義務落實到人。(2) 嚴格執行國家及地方政府頒布的有關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的法規、方針、政策和法令,結合設計文件和本工程的實際情況,及時申報有關環保文件,按批準的文件組織實施,定期檢查。(3) 編制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時,把施工生產和環保工作作為一項內容執行,施工生產、生活8、設施按環保要求進行布置,嚴格遵守業主的環境保護政策,為使環境得到保護,隨時準備接受監理工程師、業主的環保人員及政府有關環保機構人員的檢查,認真按照監理工程師的指令辦事。與地方環境保部門建立2.1.2.2 社會環境保護措施1) 依據國家土地管理法及城市房屋拆遷安置補償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制定一套有序的、完備的征地拆遷安置計劃,在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配合下,從工程建設的整體利益出發,統籌安排、妥善安置,保證受影響居民生活的穩定。2) 應加強對文物古跡的保護意識,如發現有未探測到的文物,應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時通知當地文物保護部門,待文物發掘和清理完畢后才能恢復施工。3) 遵守附近軍事管理區相關部門和9、重點單位的保密要求,及時溝通,避免對軍事設施和重點單位的破壞。2.1.2.3 生態環境保護措施1) 加強對野生動物保護法、漁業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提高施工人員的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充分認識到保護邕江及沿岸珍稀水生野生保護動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施工前加強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工作,嚴禁施工人員利用水上作業之便捕殺珍稀保護水生生物,以及破壞植被和隨意獵捕野生動物的行為。2) 對開挖土方、回填土方過大的路段,施工應避開雨季,并在雨季來臨之前,將開挖、回填、棄方的邊坡處理完畢。3) 擬建橋梁及接線沿線的棄土場、取土場棄土場絕大部分在距橋梁及接線10km以外的范圍10、內,對于施工取土,要做到邊開采、邊平整、邊綠化。同時要做到計劃取土,及時還耕,盡量減小對區域自然景觀的負面影響;同時需對取、棄土場新開挖及填筑斷面進行水土流失的防護工作。4) 由于工程沿線雨水充沛,在橋梁及引道施工中,在大面積臨時護坡處增設截水溝,有組織的排除雨水,避免出現邊坡的崩塌、滑坡現象。5) 橋墩樁基施工挖出的淤泥、泥漿和廢渣應首先在邕江南岸遠離洪水線的區域設置臨時圍堰堆放場,用船將淤泥、泥漿和廢渣運到臨時堆放場,初步沉淀以降低含水量;然后采用密封車輛運輸的方式,將淤泥、泥漿和廢渣集中轉運至邕蒲二級公路南側垃圾填埋場外1300米防護距離內的山坳中,在不影響區域地表匯水流向的區域內筑壩堆11、放。2.1.2.4大氣污染防治措施1) 灰土拌和站的站址在遠離居民區300米以上的地方,對拌和設備進行較好的密封,并加裝二級除塵設置,對從業人員加強勞動保護。2) 對水泥、粉煤灰和石灰等散裝物料的運輸和臨時存放,采取防風遮擋措施,以減少塵量;對環境敏感點路段內的施工道路或臨時道路經常進行灑水處理,以減輕輕揚塵污染。3) 加強車輛密封性,防止物料沿途散落,采取有效的防塵措施,降低進出工地及物料運輸的車輛速度,灑水噴淋地面及車輛,盡量減少揚塵的排放,截斷揚塵的擴散途徑,保證施工場地周圍區域空氣環境達到GB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級標準的要求,并做到國家環保局環發200156號文關于有效12、控制城市揚塵污染的通知中的有關要求。4) 在施工邊界處設置高大圍擋,縮小揚塵擴散區域。5) 施工期通過控制運輸車流量以減少廢氣排放量。2.1.2.5 噪聲防治措施1) 當施工路段或工地距居民住宅區、軍事管理區、重點單位距離小于300米時,為保證居民和部隊夜間休息,在規定時間內停止施工。使用超過區域環境噪聲標準(3類標準)的機械作業不得在中午(北京、時間12時至14時30分)和夜間(北京時間22時至次日早晨6時)進行。因特殊情況確需在中午或夜間作業的,需報經市環境保護局批準,并公告附近居民。2) 注意保養機械,使機械維持最低聲級水平;安排工人輪流操作機械,減少工作接觸高噪聲的時間;對在聲源附近工13、作時間較長的工人,采取發放防聲耳塞、頭盔等保護措施,使工人能夠進行自身保護。3) 用活動式隔聲吸聲板圍墻,并對電鋸等噪聲大的聲源實行封閉式管理,對產生高噪聲的施工作業如混凝土攪拌等采取商品混凝土代替混凝土攪拌機,對施工機械實行施工前檢定措施,未達到產品噪聲限值者不準使用等措施。2.1.2.6水污染防治措施1) 對施工及生活中產生的污水或廢水,集中處理,在兩岸施工營地設置建議沉淀池,負責處理生活污水,經檢驗符合污水綜合排放(GB89781996)環保標準后,才能排放邕江或其他河流溝溪中,排出的污水不得增加河流或水域中的懸浮物或造成改道沖刷、水質污染。2) 橋梁施工中的施工機械、船只要嚴格檢查,防14、止油料泄漏。嚴禁將廢油、施工垃圾等隨意拋入水體。施工機械的含油污水應回收后處理,不得隨意排入河流水體。3) 優化施工方案,抓緊施工進度,縮短水上作業時間。在大橋下部結構水下作業時,盡可能不采用爆破或弱爆破工藝,避免對水生物的直接傷害。4) 妥善保管施工用料,避免經雨水沖刷后對水體的污染。施工材料如瀝青、油料、化學品不宜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江河附近,并應備有臨時遮擋的帆布。5) 嚴禁將廢棄物、散體施工材料隨地拋棄、堆放雜水體和水田旁,防止污染、阻塞水體;設置必要的臨時排水溝,疏導施工廢水,土質邊坡及時夯實。6) 合理選擇取土場位置,合理利用挖排水溝、刷坡等。7) 施工區人員生活污水必須做到二級污水處15、理,大橋兩端施工區各設一套有動力地埋式成套生活污水處理裝置。8) 混凝土攪拌站應設置沉淀池,沖洗污水由上一班排入沉淀池至下一班完工后方可排放,沉淀時間應大于6小時。9) 雨季施工時,隨時跟氣象部門聯系,掌握降雨時間和特點,以便在雨前將填鋪的松土壓實,采取必要的水土保護措施,做好場地的排水工作,保護排水溝的暢通。2.1.2.7 城市道路影響減緩措施1) 開工前修建施工便道作為臨時疏解道路,施工期因工程需要局部阻隔道路時,修便道與原路接通。運輸車輛應避開地方道路交通高峰時間,減少對沿線地區噪聲、空氣等環境影響,減少交通事故。2) 根據取、棄土場的位置和道路條件的限制,運輸路線不能避免穿越人群密集區16、域,故應盡量在夜間或交通稀少時段進行運輸。3) 施工現場周邊應設置符合要求(h2.5米)的圍檔。施工車輛出入施工現場必須采取措施防止泥土帶出現場。施工過程堆放的渣土必須有防塵措施并及時清運;竣工后要及時清理和平整場地。2.1.3主要環境事件處理預案2.1.3.1 開挖、棄渣運輸途中的遺灑、揚塵1) 運輸土方或混凝土時,若遺灑于施工場區外城市道路上,需在道路上立即設置警戒標志(警戒標志距遺灑面不得小于50m),清理器應具迅速到位,人員由遠至近進行清掃,先清理凝固土塊,再用掃帚清掃,以防止污染道路及造成不良影響。如遺灑面積較大時,現場應增加清掃人員,確保在最短時間內將主要遺灑物清理干凈。2)如遺灑17、發生在夜間,清理時應有適當照明,在主要干道上應有人警戒,防止過往車輛造成的傷害,如遺灑區域在白天或交通流量較大地區,則應設專人進行車輛及人員的疏導。3) 運輸時發現自身有泄漏、遺撒的,必須及時清掃干凈。2.1.3.2 橋梁施工中產生的噪聲1) 施工過程中的噪音量、夜間弧光污染嚴重擾民現象發生時,應立即停止作業,待重新安排合理的施工作業時間或減少夜間施工的措施后恢復生產。2) 當施工機械的高強度噪聲給施工人員的健康帶來嚴重影響時,項目應修建隔音室或對施工人員穿插安排高噪聲和低噪聲區工作。同時,免費發放合格的防噪聲勞保用品。3) 定期對在高噪聲、輻射區施工的人員進行體檢。在內混凝土攪拌站應設置沉淀18、池設置沉淀池,對施工廢水進行沉淀凈化, 2.1.4 監視測量1)當事件的評估預測達到起動該應急預案條件時,由項目經理部應急小組 (項目經理)啟動應急該預案令。 2)通過實施該應急預案后,環境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消除,不存在其它影響應急救援預案的因素,應急救援行動已完全轉化為社會公共救援,應急領導小組根據地方環保部門的監視和測量結果,認為事件的狀態已經終止, 經地方環保關部門認可后,恢復施工生產。2.1.5 監視的頻率控制1)施工現場應定期檢查,檢查周期一般為半個月一次。2)臨建設施布置環境安全檢查、進場人員檢查項目部每年不少于二次。3)機械設備、環境衛生每周檢查一次,一般每周星期一檢查。4)危險19、品的使用管理監測檢查每作業班檢查。5)服務人員健康檢查每人每年不少于一次,一般為進行前檢查。6)施工作業中的環境檢查為例行檢查,每交接班檢查。7)配電、防火為定期檢查和專項監測相結合。8)施工中的揚塵、噪聲為施工前檢查監測、每班監測并結合當地居民反映情況進行檢查監測。9)災害天氣的監測與檢查為預報后業來臨前檢查和來臨中的突擊檢查監測。10)作業中的遺灑、污染控制為每班檢查和單項工程完工后的檢查監測。突發事件應急預案1) 橋梁施工過程中發生環境污染與破壞事件時,在現場的項目管理人員或施工負責人要立即用對講機或手機向項目經理報告,主要說明環境污染與破壞事件的性質、地點、發生時間、是否需要請求外部救20、援到現場實施救助,如情況緊急應立即撥打求救電話,必要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事件情況。同時,現場人員要立即做好污染控制工作。2) 項目部在接到突發事故件后,要立即召集應急小組成員,立即趕赴現場。3) 保衛組保持現場道路的通暢,控制人員及車輛的進入,在現場建立警戒區實施交通管制,維護現場治安秩序.4) 首先項目經理要盡快查明險情,確定應急措施組織實施。5)對現場發生事故的作業面由項目副經理進行處理。6)事故應急結束后,先封閉事故現場,由項目經理召集全體人員進行調查,找出原因、制訂防止事故再次發生的整改措施,并對此次應急預案的有效性進行總結、評審、修訂。7)組織技術組人員制定恢復生產的方案,向上級部門21、匯報事件調查、處理意見。8) 綜合辦公室是項目部各種信收集和發布的組織機構,對事件處理、控制、進展、升級等情況進行信息收集,并對事故輕重情況進行刪減,有針對性定期和不定期向外界和內部如實的報道。 2.1.7 應急預案工作流程圖 1)根據本工程的施工特點及技術工藝難點,組織了對該項目環境因素的識別和評價,其應急準備和響應工作程序(見下圖1)環境因素辯識、評價編制應急預案成立應急領導小組組建搶險隊配備應急物資、設備應急知識教育培訓實施應急預案進行評審、修訂定期評審發生未發生 2.8 應急準備2.8.1 項目環保工作小組,配置環保專職人員,切實貫徹環保法規,該機構由一名副經理任組長。各工區、班組派人22、參加,將環保責任和義務落實到人。2.8.1.1 項目部設通迅聯絡組、保衛組、搶險搶救組、后勤保障組。2.8.1.2 相關的應急電話 項目部將環境應急小組成員的手機號碼以及當地環保部門電話號碼,明示于施工的顯要位置?,F場施工人員應熟悉這些號碼。2.8.1.3 應急知識教育培訓1) 針對施工環境因素,項目部有針對性的對應急知識進行培訓.2) 項目部應對該預案中的內容進行培訓.2.8.1.4 應急資源 1) 防災應急物資: 汽車、電工工具、鐵鍬、安全帽、應急燈、手電筒、長統靴、消防面具、梯子、絕緣服、小型發電機、滅火器等2) 應急物資放置在明顯或便于拿取的地方,保持有標識 。2.8.1.5 應急組織23、機構(圖)項目經理部安全事故(件)應急組織機構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組長:項目副經理副組長:項目部門負責人 副組長:項目部門負責人 安全事故應領導小組成員工會、團支部、工程管理部、安全質量部、科學技術部、測量監控部、財務部、綜合辦公室、應急搶險隊(圖2)項目應急組織機構。2.9 機構職責 2.9.1 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職責2.9.1.1 保持與上級政府機關和上級領導機關的通訊聯系,及時發布事故、事件現場的信息。1) 接到事發單位報案后,應在最短時間內趕赴事故現場,組織搶險救災工作,力爭將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2) 根據事件發生情況,統一布署應急的實施工作,并對應急實施工作中發生的爭議采24、取緊急處理措施。2.9.2 組長職責1)分析應急狀態,確認相應危險類型和潛在的后果,決定是否啟動應急應急預案.2) 與項目以外,應急反應人員、部門、組織和機構進行聯絡;3) 最大限度地保證現場人員和外援人員及相關人員的安全;2.9.3 副組長職責 1) 協助應急總指揮組織和指揮應急操作任務。2) 向應急總指揮提出采取的減緩事故后果行動的應急反應對策和建議。2.6.4 通訊聯絡組職責1) 確保與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聯系通暢、內外信息反饋迅速。2) 負責應急過程的記錄與整理及對外聯絡。2.6.5 技術支持組職責1) 提出搶險搶修及避免事件擴大的應急方案和措施。2) 指導搶險搶修組實施應急方案和措施。325、) 修補事件實施中的應急方案和措施和缺陷。2.6.6 保衛組職責1) 設置事故(件)現場警戒線、崗,維持工地內應急工作的正常運行。2) 保持搶險救援通道的通暢,控制人員及車輛的進入。2.6.7 搶險隊職責1) 實施應急方案和措施,不斷持續改進。2) 3)在事件有可能擴大,進行搶修時,應注意避免意外傷害。2.6.8后勤保組職責1)保障系統內各組人員必須的防護、救護用口及生活物質的供給。2)提供合格的搶修搶險救援的物質及設備。2.7 應急準備評估2.7.2 辦公、施工現場、生活區域范圍內是否標識有匪警、火警、急救、項目經理部應急小組成員聯系的緊急電話及處警線路圖。2.7.3 財務部門級是否能提供各26、項應急準備救助所需的資金。2.7.4 項目部組織機構就本區域施工生產中潛在環境因素,定期或不定期對應急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和處理。 2.7.5 項目監視測量小組經過檢查落實,認為項目應急機構人員、職責、應急物資、現場演練效果達到上述要求時,填寫檢查評估表。2.8 應急響應2.8.1施工過程中現場或駐地發生無法預料的環境事件時,應迅速上報,次序為現場、綜合辦公室、應急領導小組、上級主管部門。由綜合辦公室收集、記錄、整理緊急情況信息并向小組及時傳遞,由應急小組長或副組長主持緊急情況處理會議。協調和統一指揮現場所有車輛、設備、人員、物資等實施應急搶救和向上級匯報,并根據事件大27、小情況不確定。2.8.2 項目部設值班電話,實行晝夜值班制度,項目部值班時間為: 1) 早上:7:30-20:30 晚20:30-7:302)緊情況發生后,現場人員3分鐘內通報到項目部值班室.主要說明緊急情況性質、地點、發生時間、有無傷亡、是否需要外部救援。3) 值班人員在接到現場緊急情況報告后必須在2分鐘內將情況報告到項目應急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小組組長組織討論后在最短的時間內發出進行現場的應急指令,分派人員車輛立即趕往事發現場。由綜合辦公室在30分鐘以向上級機關報告。4) 遇到緊情況時,項目全體職工應積極主動的投入緊急情況處理中去,各種設備、車器材、物資等統一調遣,各類人員必須無條件堅決28、服從應急小組的指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諉、阻礙. 5)項目經理部事故應急領導小組應組織各成員部門和其它所屬單位對應急救援所需的人員、設備、資金給予全面、充分、及時的保證。6) 啟動應急案后,項目經理部的機械設備、運輸車輛統一納入應急救援工作之中。2.9 應急程序緊急事故發生現場處置上報綜合辦公室領導小組方案確定物資、設備到位進行搶險搶險結束、恢復生產措施及善后處理、總結報上級級機、監理、業主、人員傷亡(應急事件處理流程圖3) 2.10 事件報告2.10.1 施工中一旦發生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項目經理部按照職權范圍,有責任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環境保護部門及時、準確地報告轄區內發生的事故。2.1029、.2 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發生后,應當積極與當地環境保護部門配合,立即赴現場調查,使環保部門對事故的性質和危害做出恰當的認定。2.12 總結、評估2.11.1 建設單位的環境評估工程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應在工程項目立項和設計階段完成,一般應由業主委托專業單位并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評估。2.11.1 項目的環境評估1)橋梁施工的項目經理部在施工中主要是對項目中環境影響進行分析并研究對策和進行控制,對可能發生的較大或重大影響的環境事故當采取重點控制措施;2)項目經理部對施工中發生較大和重大環境影響的事故,對因施工影響環境可能引起訴訟的環境事故,須委托有資質的環保局監測機構進行評估,以做出準確權威的評30、估。3)應急結束后,由環保部門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對事件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確定下步恢復生產應采取的管理措施。 3 預案的評審和修改 應急工作結束后,若經實踐證明本預案或相應的應急措施、效果不佳需要完善時,項目工程部應組織相關部門對本預案以及相應的專項應急措施進行評審修訂。應急工作結束后,對應急預案的整個過程進行評審、分析和總結,找出預案中存在的不足,并進行評審和修訂,使應急預案更加成熟,遇到緊情況等能及時處理。項目對應急預案每半年進行一次評審,針對施工和變化以及暴露出的缺陷,不斷改進.4 記錄和附表4.1 應急情況(事故、事件)處理報告 4.2 檢查表評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