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水害應急救援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7985
2022-09-01
13頁
34.50KB
1、目錄事故應急救援的目的2一、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的設置與人員配備2二、應急救援組織的具體任務2三、應急救援工作的標準和責任3四、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和現場處理方案4五、應急救援物資的計劃儲備和經費的落實6六、訓練和演習7七、當遇到災害時應用的搶救措施7八、避災線路11九、應急救援預案的審批與貫徹13事故應急救援的目的為了保證煤礦安全生產,防止突發性礦井重大事故發生,并能在事故發生災害后,能千方百計地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并能迅速搶救人員,減少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損失。根據我礦實際情況,本著“預防為主、自救為生、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特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的設置與人員2、配備總 指 揮:李志文(礦 長)副總指揮:張 濤(總 工) 董玉寬(生產副礦長) 鄭德清(機電副礦長) 李書旺(安全副礦長) 相關人員: 燕 強(辦公室主任) 閆金旺(保衛科長) 孔祥福(技術科長) 張漢卿(地測防治水科長) 二、應急救援組織的具體任務1、 當采掘工作面發生意外險情時,礦長根據事故的性質立即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并根據預定的救援方案,立即組織人員盡快撤出災區人員,最大限度地縮小災害范圍,使損失降低到最小狀態,減輕事故的危害。2、 嚴格按照礦井的避災路線,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臨時急救,并嚴格執行“三先三后”的原則。三、應急救援工作的標準和責任當礦井發生事故時,嚴格按照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3、計劃中的相關內容進行自救、互救、救援,如確實處理不了時,迅速聯系就近的礦山救護隊進行搶救。1、 礦長是事故處理的全權指揮者,在副總指揮的協助下,制定營救遇難人員和處理事故的具體計劃和應急措施。2、 各副總指揮采取措施指揮營救人員,負責組織處理事故,及時組織救援人員,調集救援所需物資,嚴格控制入井人員,簽發搶救事故用的特別許可證。3、 技術科負責備好必須要的圖紙資料,根據指揮的命令,協調其他方面的工作。4、 安檢科長負責查明井下人數,并采取有效措施組織人員撤至地面,并及時向總指揮匯報現場情況,隨時接受命令,完成搶救災害任務。5、 機電隊長根據命令,負責主扇的工作制度,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及時搶救4、和安裝所需的機電設備。 6、 供應科長及時準備必要的搶救器材,根據命令迅速送到指定地點。四、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和現場處理方案1、制定重大事故的處理方案和現場處理方案1)、制定并經上級單位審定的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2)、指揮部應制定事故處理程序圖和處置方案:3)、若重大事故發生時,各有關部門應處于緊急狀態,在指揮部統一指揮下,做到臨危不懼,根據處理程序有條不紊的處理和控制事故,盡量將事故制定在最小范圍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2、現場應急處理(一)、處置要點突水事故初期且用水量不大時,應在跟班隊長、班長和老工人的組織帶領下,利用現有的人力物力,迅速進行搶救工作。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5、應根據水害事故的具體情況和現有條件合理選取。如果突水點周圍圍巖堅硬、涌水量不大,可組織力量,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盡快堵住出水口,以免引起工作面大面積突水,造成人員傷亡,擴大災情。對于受到傷害的人員,應迅速搶救搬運到安全地點,立即進行急救處理。2)、處置的決策要點獲悉發生事故后,現場應急指揮部應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保持與受災區域通訊暢通,判斷災情的發展趨勢,及時果斷地做出決定,下達救援命令。3)、現場指揮(二)、指揮原則1)立即撤出透水區及附近其他可能受威脅區域人員。2)突水后命令現場人員,及時放下水閘墻閘板,必要時在水閘外加固,以便緩沖透水后巷道內流水沖擊力。3)根據現場人員所匯報的透水情況及6、出水量,及時調整排水能力。4)盡最大努力保證排水設備不被水淹沒,如果涌水量超過排水能力,必須預先撤離受威脅人員。5)在搶險救災過程中必須加強一通三防的管理工作,防治誘發瓦斯事故。6)在透水區恢復以及搶救遇難人員,要由上往下探水。開鑿巷道,應先探清水位,防止二次透水。(三)、災區人員撤離、撤離災區的聯絡方法采用電話通知和人工通知兩種聯絡方法。、指揮部應本著優先通知最先受水害威脅人員的原則立即通知井下作業人員撤離。所有受水害威脅及可能受威脅區域人員,本著就近原則,根據自己所在的位置,按照最短線路,就近沿著通往總回風巷、上山、主斜井、副斜井等地點,迅速向井上撤退。(四)、搶險救援當發現有被困人員時,7、應積極進行搶險救援。礦井突水后,采取打閘封水、強排水、注漿堵水等方案,一般情況下三種方式結合進行。無論采取何種搶險救災方案,一般應突出以下幾個方面:、突水期間加強水文地質工作,水情資料要掌握清楚,對水情的發展變化趨勢做出預測,有針對地采取措施,編制方案。、必須根據變化了的情況對方案隨時進行調整,因地制宜,符合現場實際,有條件時盡量采取比較成熟的新設備和新技術。、搶險救援時應盡量避免給后期礦井恢復留下后遺癥或困難,在編制搶險救災方案的同時,就應該提前考慮礦井恢復問題。、如采用綜合方法搶險救災時,各方必須互相配合,互相創造條件。3、社會支援1)、本單位搶救力量不足時,指揮部應立即向上級和友鄰單位通8、報,必要時請求社會力量援助;2)、醫療救援力量不足時,應及時求救附近醫院進行急救工作。五、應急救援物資的計劃儲備和經費的落實1、應急救援物資的計劃儲備救援物資器材由專人看管,安監部門監督檢查,設備定期保養維護,礦委每季度進行全面檢查一次。2、應急經費的落實,救護裝備的配備應急救援經費必須按計劃足額提取,專戶儲存,由礦長負責落實、檢查,任何人、任何部門不能挪作它用,檢查中一經發現,嚴肅處理責任人,隨時保證應急救援的需要。與地區礦山救護隊簽定協議,熟悉聯系方式,保證救護裝備。救護人員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時間及時到達事故現場,參與搶救指揮部制定的搶險救災方案,完成搶救任務。六、訓練和演習1、 由安9、監科負責對職工進行經常性的應急救援常識教育,落實崗位責任制和各項規章制度;2、 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并落實到人頭;3、 結合煤礦安全檢查自查自檢,在安全檢查同時檢查一次救援工作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4、 堅持應急救援例會制度,每月一次必須有救援負責人參加的會議,檢查前段工作,針對存在問題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加以改進;七、當遇到災害時應用的搶救措施1、 當礦井發生意外險情時,應立即向有關主管部門匯報,并迅速組織進行搶救,并制定相應的搶救方案;2、 對井下作業的災害預防,嚴格按照已編制的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執行;3、 認真對照井上下對照圖,不越層越界開采,確保村莊保安煤柱不受破壞,保障群眾的安全10、;4、 對礦區辦公場所、主扇風機房、充燈房、地面變電站、地面瓦斯監控機房等要害場所必須進行全面的檢查,發現不安全隱患及時做出處理,確保萬無一失;5、 每年對地面工業廣場內的建筑物、構筑物、設施設備、擋水墻、防洪排水溝渠、排水涵洞等重要地段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處理,防止發生意外事故;6、 當礦井發生水災時(一)1、礦井水及奧灰水的檢測防治措施(1)礦井水及奧灰水的檢測礦井水災是煤礦常見的一種災害,因此,每一名井下工人應了解透水前的預兆,以及發生透水時的避災路線。大家共同做好礦井防治水工作,杜絕水災事故發生。做好防治水工作應摸清礦井水方地質情況,在這基礎上,制訂出與相關措施。當井下巷道或11、回采工作面揭露含水層時,水便會突出,危害性較大。井下發生的水災,有時是一處水源造成的,有時是幾處水源同時造成的,并且要有通道把水釋放出來。因此,我們要對礦井水的來源與通道都搞清楚,作到心中有數,就可以防患于未然。(2)出水的征兆煤層或巖層出水之前,一般都有一些征兆,如工作面變和潮濕,頂板滴水或淋水,巖石膨脹、底板鼓起,工作面壓力增大,片幫冒頂,巷道斷面縮小,支架變形等等。此外,比較明顯的征兆還有:煤層里有“吱吱”的水叫聲,甚至有向外滋水的現象,這是因為附近有壓力大的含水層或積水區,水從煤層的裂縫向外擠出造成的。煤層“掛汗”,就是煤層上結成小水珠,說明前面有地下水。工作面發潮,甚至有淡淡的霧氣,12、由于水分蒸發吸熱而使空氣變冷,一進去就有陰涼的感覺,前面不遠可能有地下水。采煤過程中突然出現了出水征兆,有透水危險,要采取果斷措施,撤離人員,躲避到安全地點,并及時向礦領導匯報。(3)礦井水與奧灰水的防治措施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則,是防止井下水害事故的有效措施。在有水害威脅的地區進行采掘工作,都要支持物探先行,化探跟進,鉆探驗證,千萬不可粗心大意。、接近被淹井巷或小窯、老空區;、接近溶洞、含水斷層(流少層、沖積層、各種承壓含水層)或接近積水區; 、采掘工作面發現出水征兆; 、突然發現斷層,對另一盤的水文地質情況又不清楚;采掘工作面接近各類防水煤柱線,為確保煤柱尺寸,要提前探明情況;13、井下一旦發生突水事故,在場的工作人員應立即將災情向礦井調度室匯報。人員必須聽從班組長指揮,迅速撤退。“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突水時,人員應撤退到一個標高比突水點高的水平、避難硐室或地面。技術人員在制定有水害威脅地區的安全措施時,應包括人員的避災路線。這條路線選好之后,應向這個地區的所有人員進行貫徹,在平時還要利用上下井的機會讓工人多熟悉幾次。在巷道交岔點應設有路牌,并設有燈光照明,上山獨頭巷道的路牌上應標有“此路不通”的字樣。井下發生水災之后,應該立即通知礦山救護隊組織搶救。在救護隊員沒有到達之前,應全部啟動排水設備,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人員撤到地面之后,應該立刻清點人數,向領導匯報。二、14、井下發生透水事故的應急預案(1)發生透水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向調度室報告,并在班組長或者老工人的指揮下迅速搶救,就地解決,加固工作地點的支護,堵柱出水點,以免事故擴大。如情況危急,水勢迅猛無法搶救,則應有組織地避開壓力水頭,迅速撤離事故區至地面。(2)調度室接到透水報告后,要立即向礦領導匯報,并通知有關救護人員進行搶救,同時根據出事地點和可能涉及的地區通知人員撤離。(3)透水后,應盡可能將水引入水倉,啟動全部排水設備,全力以赴排水,在現有排水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應增設水泵和管路。(4)監測并掌握涌水量的變化。(5)查清涌水地點標高,圍巖及巷道破壞情況,并繪制簡圖。(6)必須保證排水設備不被淹15、沒。(7)加強通風管理,排除瓦斯和其它有害氣體。(8)封閉水口,防止二次透水。根據本年度采掘生產安排,我礦現采掘范圍內無水患威脅,但我們仍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做到有得放矢,防患于未然。2、每年必須組織編制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以下稱計劃)。計劃對災害的處理,要明確提出礦井發生災害事故時,組織災區人員自救和安全撤離災區的措施,其中包括根據災害性質和發生地點、預先規定的井下人員避災路線災路線上,各主要巷道拐彎、交叉等地方,都要有明顯的路牌,標明安全出口的方向,距安全出口的距離,并設有燈光和照明;獨頭巷道的路牌上,應標有此路不通的字樣。為使每個職工都熟悉井下避災路線,掌握自救方法,除要組織16、職工認真學習外,平時還要利用上下井的機會,讓工人多熟悉風次。3、井下透水時,往往水勢猛烈,沖力很大,要注意避開壓力水頭。處在上山的工作人員,應就近在上山的聯絡平巷或躲避硐內暫避。一時躲避不開,要站穩腳跟,攀定可靠的支持物,防止被水沖倒,切不可順流奔跑。待波峰過后,沿上山或旁側巷道,進入安全出口,必須朝著有風流通過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這些上山必須與地面相通。萬一出路被水隔斷,就要迅速找該地區標高最高、離井筒或大巷最近的地方暫時躲避。同時要定時敲擊鋼管,發出呼救信號。處在獨頭上山的人員,尤其要沉著、冷靜,避免過多的體力消耗和氧氣消耗。八、避災線路100104綜采工作面避災路線(1)、正常通風時避災17、路線100104綜采工作面100104運輸順槽東翼皮帶巷主斜井地面100104綜采工作面100104回風順槽聯絡巷東翼軌道巷副斜井地面當災情波及范圍較大無法撤離至地面時,要及時撤至避難硐室等待救援。(2)、反風時避災路線100104綜采工作面100104回風順槽東翼回風巷總回風巷回風立井地面100105運輸順槽掘進工作面避災路線:(1)、100105運輸順槽掘進工作面東翼運輸巷主斜井地面。100105運輸順槽掘進工作面聯絡巷東翼軌道巷副斜井地面。當災情波及范圍較大無法經主斜井撤離至地面時,要及時撤至避難硐室等待救援。(2)、當災情波及范圍較大礦井反風時避災路線為:100105運輸順槽掘進工作面18、風橋東翼回風巷總回風巷回風立井地面。(3)、避災原則:頭腦清醒,想清線路,聽從指揮,有序撤離。自救互救,及時匯報。100105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避災路線:(1)、100105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東翼運輸巷主斜井地面。100105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聯絡巷東翼軌道巷副斜井地面。當災情波及范圍較大無法撤離至地面時,要及時撤至避難硐室等待救援。(2)、當災情波及范圍較大礦井反風時避災路線為:100105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風橋東翼回風巷總回風巷回風立井地面。(3)、避災原則:頭腦清醒,想清線路,聽從指揮,有序撤離。自救互救,及時匯報。九、應急救援預案的審批與貫徹本應急救援預案經由礦有關人員簽字后,報上級有關部門審批后,安監科負責組織人員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不斷完善,保證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