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礦山綜合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7997
2022-09-01
15頁
28.50KB
1、礦山綜合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 總則1.1 編制目的制訂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是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規范生產經營單位應急管理工作,提高應對和防范風險與事故的能力,保證職工安全健康和公眾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財產損失、環境損害和社會影響的重要措施。為了及時、有效地組織對本礦山突發的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采取應急救援行動,確保礦山具備快速反應和處理事故的能力,根據安全生產法第十七條、第三十三條、第六十九條等條款,以及礦山安全法、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預案。1.2編制依據一、主要法律法規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02年主席令70號)22、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1992年主席令65號)3、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1996年主席令74號)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主席令22號)5、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6、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國務院令397號)7、內蒙古自治區安全生產條例(內蒙古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十六次會議通過)二、主要技術標準1、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06)2、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GB16423-20063、爆破安全規程GB6722-20034、露天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實施指南(AQ2007.2-2006)1.3 適用范圍3、本應急預案適用于露天礦山開采區域內,由于生產工藝和作業方式不同,在現場綜合管理、鑿巖穿孔、爆破物品領退與運輸、爆破、邊坡管理、采掘、剝離、裝載和運輸、機械電氣、職業衛生等整個采礦過程中,存在多方面、多形式對作業人員身體甚至生命,以及生產設備造成威脅或傷害的因素。對這些危險有害因素全面認真進行識別與分析,從而采取有效的預防應急措施確保礦山安全生產。1.4 應急預案體系 根據非煤礦山企業的管理體系及行業特點,應急預案體系包括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1) 綜合應急預案規定企業應急組織機構和職責、應急響應原則、應急管理程序等內容。由企業組織制定,經企業負責人批準后發布實施,并報當地4、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及有關部門備案。(2) 專項應急預案主要時根據非煤礦山企業的安全生產特點,為應對某一類型或幾種類型事故,主要包括非煤礦山地質災害專項應急預案、非煤礦山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非煤礦山水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非煤礦山中毒事故專項應急預案等.(3) 現場處置方案是針對具體的裝置、場所或設施、崗位存在的危險源,如坍塌事故所制定的應急處置原則。現場處置方案由礦山負責人簽發,并報礦山備案。1.5 應急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事故造成的施工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充分發揮機械從業人員自我防護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專業救援力量5、的骨干作用。(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旗縣市應急辦統一領導下,各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和權限,負責非煤礦山突發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各非煤礦山企業要認真履行安全生產責任主體的職責,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和應急工作機制。(3)充分準備,科學救援。采用先進技術,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實行科學民主決策。采用先進的救援裝備和技術,增強應急救援能力,確保應急救援的科學、及時、有效。(4)預防為主,平戰結合。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做好預防、預測和預警工作。做好常態下的風險評估、物資儲備、隊伍建設、裝備完善、預案演練等工作。2 礦山危險性分析2.1礦山基本概況XXX礦山位于,是從事露天開采礦的礦場,目前6、年生產能力萬噸。單位現有員工人(高級工程師、技術人員名),山體狀況,周圍情況(道路、河流、堤壩),氣候狀況(降雨、雷電)。采石場采用臺階式開采方式進行機械開采,在生產過程中存在重大作業事故隱患。2.2危險源與危險性分析2.2.1危險、有害因素為了有效地控制和處理礦井重大火災事故,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及規定,結合煤礦井下,特制定本預案。 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礦井火災主要是指發生在礦井井下,威脅到礦井安全生產和井下人安全的火災,礦井火災包括外因、內因火災(煤炭自燃發火)。 1.1內因火災事故主要與以下四種因素有關: 自燃煤炭故有危險源。 有含氧量較高7、的空氣流過。 風速適當,煤氧化生成的熱量能不斷積聚。 管理缺陷 1.2外因火災事故主要與以下種因素有關: 爆破引起的火災 爆破作業中發生的炸藥燃燒及爆破原因引起礦塵燃燒、木材燃燒、爆破后因通風不良造成可燃燒氣體聚集而發生燃燒、爆炸都屬爆炸作業引起的火災。 焊接引起的火災。 在礦山地面、井下進行氣焊、切割作業時,有焊接、切割產生的火花及金屬熔融體遇到木材、棉紗或其他可燃物,是可能造成火災. 電氣原因引起火災 電器短路、照明燈關、取暖設施、電氣設備的短路過負荷容易引起火災。 機運車輛尾氣噴火、電器短路、機械摩擦引起的火災。 礦井火災事故一般可能發生在煤層掘進巷道或冒頂處。礦井火災是礦山主要災害之一8、。礦井火災能夠燒毀生產設備、設施,損失資源,產生大量高溫煙霧及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致使人員傷亡;還可能引起瓦斯、煤塵爆炸,造成井毀人亡的嚴重后果。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2.1井下發生火災事故后,救援人員要按照“緊急救災、妥善避難、安全撤退、救人優先”的原則救災。 以搶救遇難人員為主,必須做到有巷必入,本著“先活者后死者、先重傷后輕傷、先易后難”的原則救險。 2.在進入災區偵察時要帶干粉滅火器材,發現火源要及時撲滅,經確認災區沒有火源,即可對災區巷道進行通風。應盡快恢復原有的通風系統,加大風量,排除火災后產生的煙霧和有害有毒氣體。應迅速排除這些氣體。既有利于搶救遇難人員,減輕遇難人員中毒程度,9、又可以消除對井下其他人員的威脅。 2.3清除巷道堵塞物,以便于救人。 2.4尋找火源,采取有效措施撲滅火災。 2.5做好災區偵查、災區封閉等工作。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體系 發生突發性事件時,以指揮領導小組為基礎,立即成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服從建設單位及甘煤一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統一指揮): 總指揮:項目經理 副總指揮:技術負責人、各副經理。 成員:施工隊、機電隊、機運隊隊長和負責人,安檢組長、技術組長、保衛組長、后勤、勞資及有關人員。 指揮部辦公室設在項目部調度室。當總指揮不在的特殊情況下,依次由副總指揮擔任臨時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 為了加強對突發性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的10、領導,成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 組長:項目經理 副組長:技術負責人、各副經理。 組員:施工隊、機電隊、機運隊隊長和負責人,技術組、安檢調度組、政工勞資組、材料組、財務組、保衛組、地面運輸組等組室主管及成員。 3.2指揮機構及職責 應急救援指揮機構職責分工: .1現場指揮部領導小組:組織編制和修訂項目部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應急專業隊伍,并組織演練和實施,檢查和督促完成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2現場指揮部辦公室:發生重大事故時,負責應急救援指揮工作的綜合協調和管理;與應急救援總指揮部保持聯系;發布和實施應急救援命令信號;提供應急救援所需基礎技術資料與信息;組織指揮救援隊11、伍、救援物資實施救援行動;及時向總指揮部匯報事故災難情況和救援工作進展情況;救援力量、資源不足時,向有關單位發出增援請求;組織和配合有關部進行事故調查;完成應急救援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事項;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 .3指揮部人員分工: 總指揮:組織指揮全項目部的應急救援。 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 指揮部成員: 安檢調度: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負責事故處置時各施工點的調度工作及事故時用車調度。 技術組:負責事故處置時現場的相關技術工作。 各隊隊長:負責核查本區域工作面的人數,并組織撤離災區和安全條件下的救災工作,負責向調度詳實的匯報災情、性質、范圍、及災害采12、取的行動,負責組織完成上級為處理災害所下達的命令。 主材料員:負責搶險救援物資,機運車輛準備和供應工作。 政工勞資員:負責事故處置時人員的配置及傷亡人員的檔案歸類、接待工作和安置工作。 機運隊長:施工用的運輸車輛及人員在調度室待命,并清楚運輸車輛運行道路上的各種障礙,根據指揮部的命令,將搶救用的材料、設備及器材迅速安全的運送到指定地點。 .4結合掘進巷道事故的實際情況,現場指揮部可設五個救災小組 通訊、供電組 組長:機電隊長 熟悉井下各條供電線路,并繪制各采區變電所供電系統圖。 確保井下通訊暢通,一旦掘進巷道發生故事,能保持正常聯系。 通風、防爆組 組長:技術組長、安檢組長 負責日常的通風系統13、,防突管理工作,確保通風系統合理、穩定、可靠、消除突出危險性。 組織完成必要的通風,執行并落實與通風有關的措施。 完善必要的局部反風設施,確保重點地段能進行局部反風 。 安全撤退組 組長:各隊隊長 負責按指揮部要求有序撤到安全地點直到地面,清點匯總人數等工作,并及時匯報。 要求各施工單位撤退前切斷相關區域的動力、局部通風機電源,并保證可靠閉鎖,同時關閉供風、供水閥門。 后勤保障組 組長:主材料員 供應所需物資、設備,并卻保質保量。 負責救援人員的食宿安排工作。 安全保衛組 組長:保衛組長 參加搶險救災的全過程,根據批準的事故的作戰計劃,調配檢查人員,對作戰計劃的各環節、措施的實施過程進行檢查,14、確保作戰計劃安全順利完成,發現不安全因素有權制止并提出安全可靠的補救措施,及時向指揮部匯報,聽取指令。 負責事故搶救和處理過程中的治安保衛工作,維持現場的正常秩序,不準閑雜人員入礦,并在井口附近設專人警戒,嚴禁閑雜人員逗留、圍觀、并保證井口附近無火源。 4、預防與預警 4.1危險源監控 認真落實有關法律法規及規定,切實把公司礦井“一通三防”管理制度及其他管理制度落到實處。不斷提高“一通三防”現代化水平,努力提高抗御火災災害的能力,防止礦井火災事故,防止礦井火災事故可采取如下措施: 不斷完善礦井防治自然發火措施,掘進工作面必須有防治自然發火的專門措施,并嚴格執行. 組織搞好礦井火災的預測預報工作15、,必須保證每周至少觀測預報一次。每條煤巷都必須進行自然發火預測預報,采用人工現場檢查方法。 加強礦井安全監測管理工作,掘進工作面和其他易發火地點要按要求檢查CO濃度。 加強礦井設備管理,對易發火地點必須配備消防器材。 具體措施:建立防火制度完善防火措施,懸掛有醒目的防火標志和防火注意事項,配備相應的滅火器材。井下使用過的廢油、面紗、布頭油氈、蠟紙等易燃物應放入蓋嚴的鐵桶內,并及時運到地面及時處理。在井筒內進行焊接時,必須派人監護工作,焊接完畢后,應嚴格檢查和清理現場。嚴格對炸藥箱、照明和防潮設施的檢查,應防止工作面照明線路短路和產生電火花引燃炸藥造成火災。井下禁止使用電熱器和燈泡取暖、防潮和烤16、物、防止電熱積聚而引起可燃物造成火災。正確的選擇、裝置和使用電氣設備及電纜,以防止發生短路和過負荷。 4.2預警行動 項目部以預防為主,一旦發生火災,就要發布事故預警,避免火災事故的發生。 5信息報告程序 項目部調度室接到火災事故匯報后,立即將事故概況向值班項目經理匯報,并根據值班項目經理的指示項目部經理、技術負責人匯報,同時向公司質安部匯報。匯報主要內容包括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初步原因已經采取的措施;現場人員狀況、人員傷亡及撤離情況。 通知順序如下:事故發生地點調度室安全副經理總指揮副總指揮指揮部成員。 指揮部接到事故報告后,應在1小時內向建設單位及甘煤一公司報告。 6、應急處理 17、6.1響應分級 調度室接到礦井火災事故報告后,立即向項目部值班領導和上報公司質安部匯報。并立即通知沙巴臺礦調度,并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以及啟動哪一級應急預案 按照事故的嚴重程度、影響范圍和企業事故的可控性,應急響應原則上分為 級響應、級響應、級響應和級響應,具體如下: 發生特別重大傷亡事故,事故造成30人以上被困,已經或可能導致30人以上死亡,為級響應; 發生特大傷亡事故,事故造成10以上、29人以下被困,已經或可能導致10以上、29人以下死亡,為級響應; 發生重大傷亡事故,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被困,已經或可能導致3人以上、9人以下死亡,為級響應; 發生一般傷亡事故,事故造成1人以上、18、3人以下被困,已經或可能導致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為級響應。 6.2響應程序 礦井重大火災發生后,項目部調度室為發出預警通報的責任單位。當調度室接到井下發生火災事故的匯報后,立即撤出災區人員和停止災區供電,按礦井應急預案規定的順序報告項目部經理,技術負責人等有關人員,有關人員立即向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匯報,召請建設單位及金能公司礦山救護隊,成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派救護人員進入災區偵察災情,救人,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制定救災方案,救護隊進行救災工作直至災情消除恢復正常生產 6.3處置措施 發生火災事故后,應即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最新發現火災的人員應保持鎮定19、,首先應設法查清火情。火勢不大時,現場人員應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撲滅火災,并同時盡快匯報項目部調度室值班人員。值班人員接到匯報后立即匯報有關項目部領導和建設單位,并向危險地區發出火警信號,將受火災威脅的人員及時撤離危險區域。 火災人員必須嚴守紀律,服從指揮,迎著新鮮風流方向,沿著安全避災路線,有秩序地撤離危險區域,同時注意風流方向的變化。如遇到煙氣可能中毒時應立即帶上自救器應盡快通過附近風門進入新鮮風流中。確定無法撤離時,則需進入避難硐室或構筑臨時避難硐等待救援。 為了安全撤離人員,防止火災煙氣到處蔓延和有害氣體控制火區繼續增大,以及為滅火創造有利條件,必需研究采取正確的控制風流措施,否則可能因20、井下通風系統風流紊亂而擴大災情波及范圍。 采取有害氣體排放管理措施,防止區域有害氣體的聚集。高瓦斯的工作面要有有害氣體抽放系統,工作面因火被迫封閉后,應繼續對工作面進行有害氣體的抽放,直至確認封閉區不再有爆炸危險性,以防封閉后有害氣體聚集而發生爆炸。 采取注氮、灌水等方法降低封閉區氧濃度、溫度。封閉時,發火區溫度、C0濃度都很高,所以不能在火區附近工作。此時可以從地面向火區注氮,降低火源點附近氧濃度和煤溫,保證工作面安全。 消滅火源高溫點。采取向發火區注泥漿,凝膠等方法使高溫點溫度降低到可引起有害氣體爆炸的下限溫度以下。 用水封閉火災,如果發火區兩端比較低可以撤離人員的情況下,向發火區所在巷道21、兩端送水,而且一旦封閉區發生爆炸,兩端的水密封能有效的消除爆炸引起的沖擊波,防止爆炸引起的大火蔓延。 在井口設置救護點,供救護和醫療人員及指揮專用,配備足夠的救災物資。 各處電話機設專人守護,保證通訊暢通,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匯報。 在處理火災事故時因注意如下問題: 問清事故性質、原因、發生地點及出現的情況 切斷通往災區的電源 進入災區時須首先認真檢查各種有害有毒氣體成分,確認沒有爆炸危險時再進入災區作業 偵察時發現明火或其他可燃物引燃時,應立即撲滅以防二次復燃 有明火存在時,救護隊員的行動要輕,以免揚起煤塵,發生煤塵爆炸。 救護隊員穿過支架破壞地區或冒落堵塞地區時,應架設臨時支護,以保證隊員在這些地點的往返安全。 7、應急保障 7.1應急物資保障 根據目前施工情況,項目部在各要害崗位存放不同數量的消防器材,材料庫配備救災用的局扇、水泵、風筒、水管;施工隊在井下材料庫房配放施工材料(如水泥、砂子、料石)等必要的救災裝備、物資,寧煤職工醫院,上述部門在礦井發生重大事故時,及時聯系,提供及時有效的物資醫療保證。 7.2應急裝備保障 礦井發生重大火災時,動用金能公司救護隊、消防隊、職工醫院、并提請當地公安局進行交通管制,開設應急救援特別通道,最大限度贏得搶險救災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