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生產應急處置預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8020
2022-09-01
12頁
37.50KB
1、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 一、 總則1、編制目的:為規范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提高處置安全生產事故能力。在事故發生后,能迅速有效、有序的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特制定本預案。2、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法、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等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本預案。3、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我公司所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事故的應對工作。4、應急預案體系:根據行業的特點和公司實際情況,本應急預案體系包括公司綜合應急預案、專項車間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本預案屬公司綜合應急預案,與專項車間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共同2、構成公司應急預案體系。公司綜合應急預案是從總體上闡述事故的應急方針、政策,應急組織結構及相關應急職責,應急行動、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應對各類事故的綜合性文件。專項車間應急預案是針對專項的及各車間具體的事故類別、危險源和應急保障而制定的計劃或方案,主要明確救援的程序和具體的應急救援措施。現場處置方案是針對具體的裝置、場所或設施、崗位所制定的應急處置措施。5、應急工作原則: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平戰結合。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二、 本單位危險性分析1、單位概況:公司是一家機械制造企業,位于河北省邢臺市任縣北定工業園,從業人數100人左右,主要產品為液壓缸和密封件生產和制造。生產活動3、具有以下特點:產品的固定性;生產涉及面廣,綜合性強;生產機械設備多;由于這些特點,給生產活動帶來了很大的不安全因素,容易發生生產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的人身傷亡事故和重大經濟損失。2、危險源與風險分析:經過現場勘察與分析,公司在生產活動中存在以下危險源:機械傷害、帶電設備觸電傷害、交通意外傷害、火災等有害因素。三、 組織機構及職責:1、應急組織體系:公司成立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指揮部。應急指揮部總指揮:張省芳應急指揮部副總指揮:陳鳳群下設應急救援小組:張占華、王勝華2、組織機構及職責:(1)應急指揮部職責研究制定、修訂本公司應對安全生產事故的政策措施和指導意見。負責指揮特別安全生產事故的具體應對工作。4、分析總結本公司安全生產突發事故應對工作,制定工作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負責本指揮部所屬應急搶險救援隊伍的建設和管理。承辦上級應急組織交辦的其他事項。(2)應急指揮部總指揮職責分析緊急狀態確定相應報警級別,根據相關危險類型、潛在后果、現有資源控制緊急情況的行動類型。指揮、協調應急反應行動。與企業外應急反應人員、部門、組織和機構進行聯絡。直接監察應急操作人員行動。最大限度地保證現場人員和外援人員及相關人員的安全。協調后勤方面以支援應急反應組織。應急反應組織的啟動。應急評估、確定升高或降低應急警報級別。通報外部機構,決定請求外部援助。決定應急撤離,決定事故現場外影響區域的安全性。(3)應急指揮部副總指5、揮職責協助應急總指揮組織和指揮應急操作任務。向應急總指揮提出采取的減緩事故后果行動的應急反應對策和建議。保持與事故現場副總指揮的直接聯絡。協調、組織和獲取應急所需的其它資源,設備以支援現場的應急操作。組織公司的相關技術和管理人員對廠區生產過程各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定期檢查各常設應急反應組織和部門的日常工作和應急反應準備狀態。根據本廠區的實際條件,努力與周邊有條件的企業為在事故應急處理中共享資源、相互幫助、建立共同應急救援網絡和制定應急救援協議。(4)應急救援小組職責聽從指揮、服從安排、快速反應、全力做好事故現場搶救、安全保衛、醫療救護、善后處理、事故調查、后勤保障、危險源風險評估、技術支持等應6、急工作。四、 預防與預警:1、危險源監控:通過對風險源和生產系統各環節的日常巡檢、專項檢查、定期檢查,發現異常時,要向應急響應中心報告異常情況,公司應急響應中心如確認異常情況確實存在,并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為突發環境事件時,向領導報告。發出預警后,公司做好啟動各專項應急預案的相關準備,應急指揮中心通知各應急隊伍進入迎戰狀態。2、預警行動:各級、各部門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機構接到可能導致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的信息后,按照應急預案及時研究確定應對方案,并通知有關部門、單位采取相應行動預防事故發生。預警信息主要對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避免事故發生提前進行警示,有針對性地作出符合公司實際的安全生產工作部署,提示公7、司各生產車間認真分析和查找安全生產薄弱環節,深刻吸取已發生事故的教訓,總結經驗,確保安全。預警信息主要內容包括安全生產突發事故的類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采取的措施和發布機關等。3、信息報告與處置:(1)信息報告通知公司應急救援組織設立24小時值班電話。電話為:。突發安全事故時,事故發現人員立即報告車間主任或主要負責人,由車間主任或主要負責人撥打值班電話報告事故情況或直接報告應急救援副總指揮和總指揮。應急值班人員接警后,立即將警情報告應急救援總指揮、副總指揮。為有效開展事故救援活動,現場車間主任或主要負責人應在第一時間尋求社會救援力量。火災:項目負責人撥打119,向公8、安消防部門求援。急救:項目負責人撥打120,向醫療急救中心求援。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事故發生時間、類別、地點和相關設施;遇險人員人數;現場聯系人姓名和電話等。應急救援總指揮、副總指揮事故報告后,符合本預案啟動條件時,立即發出啟動本預案的指令;應急值班人員接到啟動應急預案命令后,立即向各救援小組成員下達趕赴現場指令。接到突發安全事故指令的各救援小組立即趕赴事故現場進行現場搶救排險。根據事故類別及時向事故發生地政府主管部門報告。(2)信息上報事故信息上報采取分級上報原則,最終由公司總經理向政府有關部門上報。信息上報內容包括:事故發生單位情況;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部位以及事故現場情況;初步掌握的人9、員傷亡(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等情況;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采取的措施;事故報告單位、報告人、批準人、報告時間及聯系方式等。事故傷亡人數及直接經濟損失情況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按照國家規定,在1個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報告。(3)信息傳遞事故現場第一發現人員現場主要負責人應急值班電話或直接報告應急救援副總指揮和總指揮各應急小組應急小組人員公司有關部門。五、 應急響應:1、響應分級按事故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本預案應急響應級別原則上分為“一級”(擴大救援響應)和“二級”(公司級救援響應)兩級。2、響應程序應急指揮部應急響應的過程為接警、警情判斷、應急啟動、應急指揮10、應急行動、資源調配、應急避險、事態控制、擴大應急、應急終止和后期處置等。3、應急結束當社會救援趕到現場,事故現場得以控制,受災人員全部安全撤離,消除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經事故現場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批準后,宣布應急結束。應急結束后,將事故情況上報;向事故調查處理小組移交所需有關情況及文件;寫出事故應急工作總結報告。(1)事故情況上報事項: 發生事故工程基本情況;事故發生經過和事故救援情況;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失;事故發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質;事故責任的認定以及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2)需向事故調查處理小組移交的相關事項: 事故報告人情況;事故發生前和救援過程中有11、關的影響資料;事故初步上報情況及報告內容。六、 信息發布:事故發生后,由應急救援副總指揮代表代表應急小組,把應急救援各階段進展情況及時準確向新聞媒體通報,發布的信息時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行政主管部門一同,客觀準確表述事故態勢、發展狀況及救援情況。救援結束后,事故調查和處理信息由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發布。七、 后期處置:經事故調查報告批復后,應根據事故調查報告對事故責任人的處理和事故防范措施積極落實,立即進行生產秩序恢復前的污染物處理、必要設備設施的搶修、人員情緒的安撫及搶險過程應急能力評估和應急預案的修訂工作。善后處理組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做好傷亡人員善后賠償工作。八、 保障措施:1、通信與信息保障12、(1)應急工作相關聯的單位、人員通信聯系方式:附件(2)各應急小組成員聯系方式:附件后勤保障組負責定期維護上述聯系方式,遇有電話變更,及時更新,確保聯絡暢通。2、應急隊伍保障每個車間必須建立一支現場自救隊,成員由車間主任組織車間安全管理人員組成,由公司安全部負責領導,定期進行培訓和演練。九、培訓與演練1、培訓公司安全部通過請發放安全生產雜志、公司郵箱等方式,對公司員工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另外,每年由安全部負責對公司全體人員進行一次火災應急預案專項培訓;公司新入職進行廠級、車間級、班組級的三級教育,每次安全培訓時間不少于8小時。2、演練公司和各項部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模擬突發事故安全應急演練,檢驗指揮系統、現場搶救、疏散、救援響應能力。各應急組成員必須熟悉各自的職責,做到動作快、技術精、作風硬。根據實際演練情況,查找不足,總結經驗,不斷完善事故應急預案。演練結束后對演練進行評估及總結,及時修正及彌補應急突發事件救援預案制定的缺陷。姓名消防職務手機急救120火警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