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突發事故專項應急處置預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8026
2022-09-01
12頁
41KB
1、煤礦地質災害事故現場處置預案11.1事故特征 a)地質災害事故主要有地面下沉、塌陷、裂紋、巖層移位等。 b)地質災害事故一般發生在采空區內,多發生在汛期內。 c) 地質災害可能造成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 11.2應急組織與職責 a)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搶險小分隊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搶險隊隊長擔任,成員為全體搶險隊隊員組成。 b)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搶險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搶險工作。2、 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11.3應急處置 a)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1、巡查小組發現有地質災害事故后,必須及時匯報地質災害防治辦公室,匯報方式采用電話匯報,必須派專人進行警戒。 2、匯報內容應包括災害地點、災害性質、受災人數、影響程度、現場情況等內容。 3、地質災害防治辦公室接到報告后,立即電話報告調度室、值班礦領導、礦長、總工程師、搶險隊和有關人員。 4、主要領導、值班礦領導、礦長、總工程師、有關人員必須24h開手機,以便及時進行聯系。 5、礦調度室負責將事故情況如實匯報給縣國土局、市行辦。 b)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現場搶險人員立即在隊長帶領下,利用鏟車、鎬、锨等工3、具對塌陷區進行填充。有積水的要排凈積水;有裂縫的地方要夯實填平,盡量恢復原貌。 (2)設立警戒防止無關人員入內。 c) 報警電話: 調度室: 安全科: 11.4注意事項 1、地面材料庫必須備有以下物資: 锨30把,鎬30把,草麻袋300個,雨衣50件,抬筐10個,扁擔10條,電筒20個,水泵5-17KW兩臺,3寸膠管300米。另外還有水泥10噸、黏土10噸。 2、所有應急物資、應急工具及裝備沒有特殊情況不得使用,每天要有專人進行維護和檢查,其它原因使用后必須及時進行補充。煤礦機電事故現場處置方案10.1事故特征 a)機電事故主要有供電事故、觸電事故等。 b) 事故多發生在生產用電各環節中。 c4、) 事故沒有季節性,一旦發生,會造成人員傷亡。 10.2應急組織與職責 a)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班組長擔任,成員為全全體班組人員組成。 b)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10.3應急處置 a)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現場發生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 b)現場應5、急處置措施: 發生觸電事故時 1)要立即切斷電源。用干燥的木棒或其它絕緣工具,將電線挑開。挑開的電線就旋轉妥當,以免別人再觸電。 2)人工呼吸。傷員被救以后,就當觀察其呼吸、心跳情況。如發現傷員呼吸已停止,應立即將其移至通風安全的地方,使其平臥在地上,松開衣領和褲帶,進行長時間的人工呼吸。 3)胸外心臟按壓。發現傷員心音微弱或心跳停止,應立即進行胸外以及按壓,并堅持到心跳恢。 c)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報告事故時必須說明事故的地點、性質、嚴重程度、受威脅的人員數、可能影響的范圍是否擴大等。 d) 報警電話: 調度室: 安全科: 煤礦提升運輸事故現場處置方案9.1事故特征 a)提升運輸事故6、主要有提升事故、跑車事故等。 b) 事故多發生提升運輸環節中。 c) 事故沒有季節性,一旦發生,會造成人員傷亡。 9.2應急組織與職責 a)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班組長擔任,成員為全全體班組人員組成。 b)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9.3應急處置 a)事故應急處置程序。7、 現場發生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 b)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發生提升事故時,乘罐人員要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自救與互救: 當發生卡罐事故時,應抓緊罐中扶手,沉住氣,保持鎮靜,使罐籠保持平衡。 當罐籠下到離井底30m左右時還不減速時,乘坐人員要采取措施,防止蹲罐對自己的傷害:當人員不多時,應分散到兩邊,兩手緊握罐內的扶手,盡力引體向上或兩腿懸空,以便減輕對人體的傷害;當人員較多時,握不住扶手的人應靠兩邊站,并抓住握扶手的人,兩腿彎曲。 (2)運輸事故應急處置措施: 1)車輛脫軌復位時,必須有專人負責指揮、協調、監護整個復位過程。 2)將脫軌車輛掩住,先抬一頭上軌,后抬另一頭復位8、。 3)用鋼軌、撬杠使車輛復位時,應注意自身及他人安全。手握鋼軌、撬杠時,不能夠握滿把,防止壓、擠手。 4)無論何種情況,復位時,頭部及身體其他部位嚴禁探入兩車之間作業。 5)抬道期間嚴禁與抬道工作無關的人員在附近逗留或作業。 c)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報告事故時必須說明事故的地點、性質、嚴重程度、受威脅的人員數、可能影響的范圍是否擴大等。 d) 報警電話: 調度室: 安全科: 煤礦災害性天氣停產撤人現場處置方案8.1事故特征 a)災害性天氣主要包括暴雨、洪水、颶風、臺風等 b)災害天氣一般多發生在汛期內。但颶風、臺風有其不確定性 c)災害性天氣可能造成淹井、長時間停電等,可能造成較大的9、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 8.2應急組織與職責 a)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班組長擔任,成員為全全體班組人員組成。 b)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在接到撤人的指令后,迅速召集全班組人員,清點好人數,組織撤離工作地點。 帶領全班組人員,按照演習時的撤退程序、路線迅速撤離工作地點。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在班組長的帶領下迅速、有序的撤退。 8.3事故預警與信息報告 1、凡是出現橙色以上預警大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或24h連續降雨量達50mm,且無停止跡象或其它影響到安全生產的災害性天氣時10、,必須停產撤人。 2、井下涌水量突然增大或水質突然變濁時,必須停產撤人。 3、地面水異常補給井下時,必須停產撤人。 4、其他危及礦井安全生產的情況,安全無絕對把握時,必須停產撤人。 5、凡遇以上情況應由防汛值班室或井上、下調度員立即向監控調度中心匯報,調度室立即向礦應急指揮中心、值班礦領導、礦長、總工程師等有關人員匯報。 6、主要領導、值班礦領導、礦長、總工程師、有關人員必須24h開手機,以便及時進行聯系。 8.4應急處置 1、各工作地點在接到撤人的指令后,各工作面所有人員立即由班長及在場管服人員的協助下先清點人員,先切斷與局部通風機、安全監測系統和排水系統無關的電源。然后組織全班組人員(包括11、沿途及在其他地點工作的所屬班組人員及在本區域內的管服人員),沿規定的撤人路線有序撤至井底大車場。在井底大車場由隊長、帶班礦長、調度、安全及井底把鉤工清點全部入井人員后,統一組織由斜井上井。撤退路線: a. 掘進頭 運輸巷 0進石門東大巷副巷井底大車場斜井地面 b. 掘進頭4 0提升下山 集中提升下山斜井地面 c.其他地點各類工作人員均撤至井底大車場,統一組織上井。 2、撤人的指揮部門:礦應急救援指揮部。正常情況下由礦應急救援指揮部發布撤人批令。緊急情況下調度值班人員可根據情況發出撤人撤人指令。 3、撤人的程序: (1)由調度室匯報礦應急救援指揮心,由應急總指揮發出撤人命令(緊急情況下可由調度值12、班人員發出),調度監控中心通過電話通知井下各作業地點。并同時通知考勤處、充燈室、信號工、絞車司機做好準備。 (2)各作業地點人員切斷與局部通風機、安全監測系統和排水系統無關的電源后,按規定撤退路線撤退。 (3)調度監控中心通過人員定位系統,密切注意撤退情況。并保持與中央水泵房及井底車場的聯系。 (4)各作業地點人員統一撤退至井底大車場,由帶班礦長、隊長、調度、安全人員統一組織上井。 (5)全部上井后由入井考勤處、充燈室、調度監控中心核對人數。 8.5注意事項: (1)汛期大雨、暴雨天氣時,或氣象預報為“暴雨“等災害性天氣及氣象部門發布橙色預警后,礦長、總工程師等必須在崗在位。確有特殊情況無法到13、崗履行職責的,必須向市煤炭局匯報情況,說明原因,并指定人員代為履行職責。 (2)各工作地點人員在撤退時要切斷與局部通風機、安全監測系統和排水系統無關的電源。中央水泵房水泵工、值班電工要堅持崗位,并時刻保持與調度監控中心的電話聯系,在接到撤退命令后方可撤退。 (2)大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過后,停產時間在2天之內,恢復生產前,礦長、總工要先組織各科室負責人及工程技術人員對井田范圍內的地表情況進行巡查,確認無異常情況,再安排安檢、通風、供電、排水專業人員對安全監測監控系統、通風系統、供電系統、提升運輸系統、排水系統進行系統檢查,符合安全生產條件后,方可組織恢復生產。并向市局備案。停產時間超過2天時,14、恢復生產前應由市局組織檢查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恢復生產。煤礦頂板事故現場處置方案6.1事故特征 a).頂板事故主要有工作面片幫、漏頂、冒頂。 b) 事故多發生采煤工作面、采掘巷道、維修巷道中。 c) 頂板事故沒有季節性,一旦發生超限,會造成人員傷亡。 d).頂板的預兆:頂板連續發出斷裂聲;頂板下沉量增加。煤幫預兆:煤質變得松軟,片幫煤增多;電鉆打眼時感到鉆進省力。支架預兆:木支柱大量被壓劈、壓裂或折斷,工作面可以連續聽見木支柱斷裂聲。絞接頂梁工作面頂梁楔子會彈出。 6.2應急組織與職責 a)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15、班組長擔任,成員為全全體班組人員組成。 b)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6.3應急處置 a)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現場發生頂板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 b)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如果冒頂面積較大,又傷及人員 (1)現場人員立即在區隊長或安監員或班組長的帶領下,打好點柱或支設木棚,防止冒頂的擴大,并同時將冒頂情況立即報告調度室。 (2)現場16、如果受傷人員未被埋,要積極進行包扎或進行其它救護,如果有人員被埋在矸石下面,要立即組織扒矸救人, 在扒矸救人前必須對巷道進行支護,以防再次冒頂,使事故進一步擴大。 2、處理冒頂事故時: (1)探明冒頂區范圍和被埋、壓、截、堵的人數及可能在的位置,分析搶救、處理條件。 (2)迅速恢復冒頂區的正常通風,如一時不能恢復,則必須利用壓風管、水管或打鉆向被埋或截堵區人員供給新鮮空氣;下山掘進必須采取排水措施,進行排水處理。 (3)在處理中必須由外向里加強支護,清理出通往被埋或被截堵人員的通道,必要時可以向遇難人員處開掘專用小巷道。 (4)在搶救處理中必須有專人檢查與監視頂板情況,防止發生二次冒頂。 (517、)在搶救中遇到大塊巖石,不許用爆破法處理,應盡量避開。如果威脅遇難人員,則可用千斤頂等工具移動石塊,救出遇難人員。 c)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報告事故時必須說明事故的地點、性質、嚴重程度、受威脅的人員數、可能影響的范圍是否擴大等。 d) 報警電話: 調度室: 安全科: 第七章 XX煤礦水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7.1事故特征 a).水害事故主要有地表水潰入井下、老空突水、災害性天氣等。 b) 事故多發生采煤工作面、掘進迎頭中。 c) 水害事故有有季節性,一般發生在汛期,一旦發生,會造成人員傷亡。 d).井下水害事故的預兆:煤層發潮發暗;巷道壁掛汗、掛紅;煤層變涼;工作面溫度降低、有霧氣;頂板18、來壓,淋水加大;有水聲;工作面有害氣體增加;打鉆時鉆孔底松軟或有水。 7.2應急組織與職責 a)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班組長擔任,成員為全全體班組人員組成。 b)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7.3應急處置 a)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現場發生水害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撤退并19、向礦調度室匯報。 b)現場應急處置措施1、發生水災時,施工人員在有經驗老工人或帶班長的帶領下撤離到安全地點,同時,通知水泵司機把水泵全部啟動起來,關閉防水閘門。 2、切斷與搶險無關的電源,保證礦井排水供電。 3、人員撤退的原則是:從下水平到上水平,從低處到高處,從井下向地面走,沿避水路線撤退。 4、若水勢很大,退路被阻時,尋找安全位置時,盡量選擇離大巷或井筒較近的高處暫避,同時發出呼救信號。立即組織人員查明出水原因,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具體措施進行營救。 5、避水路線: a. 掘進頭 輸巷 0進石門東大巷副巷井底大車場斜井地面 b. 掘進頭 提升下山 中提升下山斜井地面 c. 掘進頭 石門總回風巷20、上山地面 d. 掘進頭 0提升下山 0上山總回風巷上山地面 c)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報告事故時必須說明事故的地點、性質、嚴重程度、受威脅的人員數、可能影響的范圍是否擴大等。 d) 報警電話: 調度室 安全科: 煤礦有毒有害氣體超限現場處置方案5.1事故特征 a)有毒有害氣體超限事故主要有瓦斯超限、一氧化碳超限,還有可能引發瓦斯爆炸。 b) 事故多發生采空區、采掘工作面、盲巷中。 c) 有毒有害氣體超限事故沒有季節性,一旦發生超限,會造成人員傷亡。 5.2應急組織與職責 a)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班組長擔任21、,成員為全全體班組人員組成。 b)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5.3應急處置 a)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現場發生超限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撤退并向礦調度室匯報。 b)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有毒有害氣體超限后現場人員的處理程序 (1)正常作業的采掘工作面瓦斯突然涌出造成瓦斯超限的應急措施: 現場作業人員的應急處理程序: 現場作業人員必須立即停止工作,由22、現場管理人員、班組長組織撤到全風壓進風巷道新鮮風流中,并匯報調度室。撤離前必須按照調度室要求切斷工作地點機電設備電源。因瓦斯異常涌出造成出現人員窒息、傷亡時,要在保證自身人身安全的情況下搞好自救、互救。撤離期間要盡可能通知沿途受災害影響區域人員一同撤離到安全地點。 (2)井下采掘工作面風流中及其作業地點瓦斯濃度達到1.5%時,安全監測系統必須切斷采掘工作面所有非本安型電氣設備的電源(如安全監測系統不能切斷電源,現場作業人員必須手動切斷所有機電設備電源),井下現場作業人員必須立即停止工作,所有人員必須立即撤離到采區主要進風巷中,并匯報調度室。 (3)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內,體積大于0.5m3空間23、內積聚的瓦斯濃度達到2.0%時,附近20m內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并匯報礦調度室和通風工區值班人員。 c)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報告事故時必須說明事故的地點、性質、嚴重程度、受威脅的人員數、可能影響的范圍是否擴大等。 d) 報警電話: 調度室: 安全科: .煤礦民爆物品事故現場處置預案4.1事故特征 1、儲存民爆器材的井下存放點發生火災,或存放點以外發生有可能蔓延到存放點的火災。 2、發生燃燒或爆炸,造成人員傷亡。 3、民爆器材被盜、被搶、丟失及其它意外流失。 4、運輸民爆器材途中,發生翻車、燃燒、爆炸或丟失。 4.2應急組織與職責 a)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應急24、自救組織以安全科、調度室及火藥發放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安全科長擔任,成員以上全體人員組成。 b)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帶領全組人員,開展搶救、自救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在組長的帶領下開展搶救、自救工作。 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4.3應急處置 a)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凡發生本預案所涉及的事故(險情)之一的,公司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應在最短的時間以最快的方式向縣經貿局、公安局、安監局、縣政府辦公室、,并視其情況與消防隊、縣人民醫院等部門聯系救援,并及時做好25、情況的續報工作。 安全事故(險情)發生后,當事人或在場人立即向公司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報告,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勢態發展,盡力自救。公司領導接到發生事故(險情)報告后,立即命令啟動本預案,根據事故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應急救援措施,全力控制勢態的擴大。 現場發生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安全科匯報。 b)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民爆物品在存放點發生爆炸后,在場人員應立即封鎖現場,并將出事地點、時間、事故情況立即報告調度室、安全科。應急小組趕赴現場,到現場后,待救援組長判斷無第二次爆炸發生的前提下,救援傷員,轉移其它物資,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和物證。并對事故情況和損失如實匯總上報。 (2)若發26、生爆炸物品失竊、火藥發放人員應立即對現場進行保護,報告公司領導和公安機關(電話:110)。安全科立即趕赴現場了解情況,協助公安機關進行破案,并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3)若運輸民爆物品車輛在途中出現故障以及發生交通事故時,駕駛員和押運員應及時封鎖現場,將民爆物品轉移到安全位置,派專人看守,并在前后安全距離范圍內設立警示牌,迅速采取有效搶修措施,盡快使車輛恢復良好狀態。發生交通事故時,立即向交警部門和公司報告,公司立即派得力人員前往出事地點進行處理。 c)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1、發生事故,應迅速向縣公安局報告。報告事故時必須說明事故的地點、性質、嚴重程度、受威脅的人員數、可能影響的范圍是27、否擴大等。2、報告內容 1、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簡要經過及原因的初步分析。 2、采取的搶救措施、人員傷亡情況。 3、可能發生的事態發展及擬采取的防范措施。 d) 報警電話: 調度室 安全科: 4.4注意事項 1、事故現場救援工作結束后,要認真做好公司的穩定工作,加強傷員的治療,協調好傷亡人員的處置及家屬的安撫工作。 2、積極配合政府或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工作,在事故救援及事故調查期間,公司主要負責人和與事故相關及知情人員不得離開崗位,并保證聯系方式的暢通。煤礦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現場處置方案3.1事故特征 a)瓦斯事故主要有瓦斯窒息、瓦斯爆炸、瓦斯、煤塵爆炸。 b) 事故多發生采空區、采掘工作28、面、主要運輸大巷、回風巷中。 c) 瓦斯、煤塵爆炸事故沒有季節性,一旦發生爆炸,會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 d) 瓦斯、煤塵爆炸發生前的的征兆為: 感覺到附近空氣有顫動的現象發生,有時還發出咝咝的空氣流動聲,這可能是爆炸前爆源要吸入大量氧氣所致,這就是與其爆炸前的預兆。 3.2應急組織與職責 a)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班組長擔任,成員為全全體班組人員組成。 b)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29、救、互救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3.3應急處置 a)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現場發生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撤退并向礦調度室匯報。 b)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的處理程序 一旦發生爆炸事故,人會感到空氣劇烈震動,有急速流動聲或巨響,此時: (1)要立即背向空氣顫動方向,俯臥倒地,面部貼在地面,閉住氣,暫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用衣服蓋住身體,減少身體暴露面積。附近有躲避硐時,可立即進入躲避硐內以降低爆炸沖擊波對人身的直接沖擊。 (2)保持冷靜,盡快判明發生爆炸的地點、影響范30、圍、爆炸性質、危害程度等情況,并立即匯報礦調度室。 (3)設法向可能受災變影響區域的人員發出警報通知。 (4)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沒有受傷的人員應積極救助災區受傷人員。 (5)在爆炸地點附近人員應在老工人、班組長或瓦檢員的帶領下,有組織地撤退。事故地點進風側的人員,應迎著風流撤退;在事故地點回風側的人員,應立即戴好自救器,設法通過其它通道,盡快進入進風側或新鮮風流中,通過火煙區時不要飛跑和急促呼吸,應穩步走出危險區。 (6)若因巷道冒頂無法通行,或在自救器有效時間(40min)內不能到達安全地帶時,可利用避難硐室或在獨頭巷道、兩風門之間等處用風筒、木板等構筑臨時避難所,進行避災。 (7)若31、避災地點有壓風管,應將閥門打開以提供氧氣。避災時應將衣服,礦燈等物掛于明顯位置,以便于救護人員發現。 (8)在臨時避難硐室避難人員,應保持平靜,靜臥等待營救,以減少不必要的體力消耗。注意節省水、電和氧氣消耗,硐內只留一盞燈,其余全部熄滅,并經常性、有規律敲擊管路、鐵具或石塊,發出呼救信號。 (9)若人員被堵在獨頭斜巷時,不可走向頂部,以防頂部積聚的瓦斯造成窒息。 (10)井下發生瓦斯、煤塵爆炸及瓦斯、煤塵爆炸時的避災路線: a. 掘進頭 輸巷 進石門東大巷副巷井底大車場斜井地面 b. 掘進頭 提升下山 集中提升下山斜井地面 c)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報告事故時必須說明事故的地點、性質、嚴32、重程度、受威脅的人員數、可能影響的范圍是否擴大等。 d) 報警電話: 調度室: 安全科: 煤礦地面火災現場處置方案2.1事故特征 a). 地面火災主要發生在煤場、辦公樓、木場、食堂、宿舍等場所 b) 一般是由明火或電器設備造成的 c) 事故沒有季節性,一旦發生,能造成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此類事故可防可控,要以預防為主。 2.2應急組織與職責 a)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各科室為單位,由全科室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科長擔任,成員為全科人員組成。 b)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33、速報告給調度室。 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盡可能采取措施把事故消除在萌芽中。 2.3應急處置 發生火災害及事故后,受災區域人員立即撤退并積極組織自救,并在領導的指揮下,對災情采取應急措施,防止災害事故繼續擴大。發生事故后,必須及時匯報調度室。 礦調度室接到報告后,立即報告119、值班礦領導、礦長、總工程師、搶險救災隊和有關人員。在礦長、總工程師的主持下,制定救災方案,組織進行搶救。 2.4注意事項 1、當發現有火災時,聽到警報或通知,必須迅速撤離。 2、有毒有害氣體或濃煙中要用濕衣服蒙住頭,彎腰撤出危險區域。 3、34、所使用的搶險救援器材必須是不燃性材料。 4、用水滅火時必須要有足夠的水量,人要站在上風頭工作,射流由火源的邊緣逐漸推向中心,以免產生過量的水蒸氣傷人。不能用水撲滅帶電的電器設備火災,也不宜撲滅油料火災。 5、先切斷火區內的電源,防止在處理火災的過程中救護人員觸電。若電器火災電源無法切斷,只能用絕緣滅火器材滅火。 6、積極組織人力物力控制火源,進行直接滅火。 7、災害事故一旦發生,處于災區與受波及區域的人員,應沉著冷靜,根據災情與現場情況和條件,在保證自身安全前提下,盡快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及時投入現場搶救,將災害事故消除在初始階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以減少災害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損失。在搶救的同時,35、應迅速派人及時向調度室匯報,講清楚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性質及程度。 8、若災害事故發展迅猛,現場不具備消滅災害條件或可能威脅人員的生命安全,要及時撤退。煤礦井下火災現場處置方案1.1事故特征 a) 礦井分為內因火災和外因火災,內因火災主要是煤層自燃,外因火災主要是設備著火。 b) 內因火災多發生在采空區或通風不良的巷道中。外因火災多發生在機電硐室、采掘工作面或地面煤場中。 c) 火災事故沒有季節性,一旦發生火災還可能會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或引發瓦斯煤塵爆炸,造成很的損失和人員傷亡。 d) 火災的發生有一定的征兆一般表現為: 1)空氣溫度、濕度持續性升高,有時出現霧氣或巷道壁出汗。 2)巷道36、出現煤炭和坑木干餾的行列火災氣味。 3)自巷道流出的水和空氣溫度增高。 4)人體有不舒適感,如頭痛、悶熱、四肢無力等。 5)電器、電纜發熱,有膠皮味。 1.2應急組織與職責 a)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班組長擔任,成員為全全體班組人員組成。 b)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37、1.3應急處置 a)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現場發生火災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立撤退并向礦調度室匯報。 b)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最先發現火災人員的處理程序 (1)最先發現火災人員應該立即根據現場情況判斷火勢情況,若現場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能立即撲滅或控制火勢,不使火災擴大時,應先救災后報告。若現場火災無法立即撲滅或火勢無法控制時,要在保證自身人身安全的情況下,盡可能查明火災性質、地點、范圍、著火原因,危害程度,威脅區域等情況,并立即匯報礦調度室。現場不能保證人身安全時,必須立即撤離,撤離期間要切斷工作地點電源,并盡可能通知沿途受火災影響區域人員一同撤離到安全地點。人員撤離按以下路線執行: a.38、 掘進頭6 運輸巷 進石門東大巷副巷井底大車場斜井地面 b. 掘進頭 提升下山 集中提升下山斜井地面 (2)撤離期間注意事項: 事故地點進風側的人員,應迎著風流撤退;在事故地點回風側的人員,應立即戴好自救器,設法通過其它通道,盡快進入進風側或新鮮風流中。通過火煙區時,必須佩帶自救器,通過時不要飛跑和急促呼吸,應穩步走出危險區。 盡量保持事故前的通風方式和風流方向。 全礦井反風時,撤人路線按照如上相反方向執行。 撤離前必須切斷事故范圍內電氣設備電源。 (3)滅火時必須注意的事項: 不使瓦斯積聚,煤塵飛揚,以免造成爆炸事故。 不致造成風流逆轉。 不致危及人員安全。 有助于阻止火勢擴大,抑制災情,創造接近火源的條件。 油類著火時,嚴禁用水滅火,只能用沙子、二氧化碳干粉滅火器等滅火。 撲滅電氣設備火災時,不可將人體或手持的用具觸及導線及設備,以防觸電。 c)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報告事故時必須說明事故的地點、性質、嚴重程度、受威脅的人員數、可能影響的范圍是否擴大等。 d) 報警電話: 調度室: 安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