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嶺市柴河豐源鉛鋅礦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8029
2022-09-01
14頁
46KB
1、鐵嶺市柴河豐源鉛鋅礦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目 錄目錄 11 總則 31.1編制目的 31.2編制依據 31.3適用范圍 31.4應急預案體系 31.5應急工作原則 32 鐵嶺市柴河豐源鉛鋅礦基本情況 43 危險源與風險分析 43.1危險源概況 43.2危險源分布 43.3危險特性及對周邊的影響 44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和職責劃分 54.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54.2應急救援指揮部 55 報警、通訊聯絡方式 65.1 報警方式 65.2 內部、外部聯絡手段 65.3 與政府及外援機構的聯絡 65.4 向大眾通報 66 應急響應 66.1應急響應分級 66.2 響應程序 76.2.1 初期2、響應 76.2.2 擴大應急響應 76.2.3 應急結束 86.3 后期處置 86.3.1 現場保護 86.3.2 事故調查處理 87 應急救援保障 97.1 內部保障 97.2 外部救援 108 應急培訓計劃 108.1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 108.2 員工應急響應的培訓 109 演練 119.1 演練組織 119.2 演練的準備 119.3 演練的范圍與頻次 1110 應急預案管理 1110.1 應急預案的備案管理 1110.2 應急預案的發放 1210.3 應急預案的評審、修訂 1210.3.1 應急預案的評審 1210.3.2 應急預案的修訂 1211 其他 1312 附件 13鐵嶺市柴3、河豐源鉛鋅礦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 總則1.1編制目的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及其他法律法規的要求,保護礦山職工的生命安全,減少財產損失,在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能迅速、有效、有序的實施應急救援,控制和處理事故,特編制本應急預案。1.2編制依據我國近年來相繼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對礦山安全生產事故制定應急預案作了明確的規定和要求,以下是編制本應急預案的國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規:(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3)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4)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5)非煤礦礦山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6)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14、.3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鐵嶺市柴河豐源鉛鋅礦安全生產事故的預防和處理。1.4應急預案體系本礦的應急預案為綜合應急預案,明確事前、事發,事中、事后各個過程中相關部門和有關人員的職責。1.5 應急工作原則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實行“預防為主、自救為主、 分工負責、單位自救和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工作原則。2 鐵嶺市柴河豐源鉛鋅礦基本情況鐵嶺市柴河豐源鉛鋅礦位于遼寧省開原市靠山鎮猴石社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241413,北緯421253,距離開原市區54公里,平均海拔225米,礦區內有沈平線公路穿過,交通比較便利。鐵嶺市柴河豐源鉛鋅礦是在原國有破產礦山柴河鉛鋅礦基礎上2003年成立的一家民營企業,目前有職工35、00余人,年產鉛鋅礦石1萬噸左右。礦山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生產事故包括:冒頂塌方事故、采場底板塌陷事故、爆堆滾石傷人事故、爆破傷害事故、炮煙中毒事故、溜井墜人事故、機械傷人事故。3 危險源與風險分析根據國家標準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0)的規定,下列生產作業確定為本礦山危險目標。3.1 危險源概況根據鐵嶺市柴河豐源鉛鋅礦目前生產情況危險源主要有以下幾種:礦山水災、地壓災害、爆破傷害、礦山火災、提升事故、機電傷害、物體打擊、高處墜落等。3.2危險源分布根據礦山存在的各種危險源分析,可能發生安全生產事故的危險源主要分布在以下位置:(1) 紅旗坑、西溝坑豎井提升系統(提升事故)。(6、2) 紅旗坑、西溝坑空壓機室(機電傷害)(3) 紅旗坑145米中段21#22#采空區(地壓災害)。(4) 西溝坑175米中段3#采空區(礦山水災)。(5) 西溝坑115米中段2#采空區(地壓災害)。(6) 西溝坑75米中段1#采空區(地壓災害)。3.3危險特性及對周邊的影響豐源鉛鋅礦目前生產狀況下的危險源基本都在監控或控制當中,可能發生安全生產事故的危險源主要集中在地壓災害方面,不發生大規模的地壓災害對周邊無任何影響,若采空區大面積冒頂很可能造成地表塌陷。4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和職責劃分4.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組長:礦長副組長:安全生產礦長、經營副礦長成員:技術副礦長、7、設備副礦長、坑長、安全生產科、技術科、設備科、變電所、保衛科、總務科、礦辦公室、財務科等部門的領導組成。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為:(1) 組織礦山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及專項應急預案的編寫與修訂;(2) 處理與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置有關的日常工作;(3) 批準應急救援所需物資裝備的配備;(4) 監督指導各車間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5) 檢查、落實各項救援物資的準備工作。4.2 應急救援指揮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以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為基礎,在事故發生時設置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部設在礦大會議室。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長由礦長擔任、副總指揮長由安全生產礦長擔任。現場總指揮長由安全生產科科長擔任、現場副8、總指揮長由坑長擔任。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四個工作組,分別為:應急行動協調工作組:組長:技術副礦長 成員:工程師 礦辦公室主任 財務科科長 出納員 應急搶救救援工作組:組長:經營副礦長 成員:爆破隊長 爆破隊員應急行動現場保衛警戒工作組:組長:保衛科科長 成員 保衛科科員 應急行動物資供應組:組長:設備副礦長 成員:總務科科長、保管員、食堂管理員5 報警、通訊聯絡方式5.1 報警方式人工報警當任何生產作業人員發現某處作業地點發生事故時,可立即口頭通知最近的值班坑長或安全員,聯系不上時可通過井口信號電話,直接向信號工報警,由信號工轉報坑長或礦長。5.2 內部、外部聯絡手段(1) 礦山實行24小時9、值班,一旦發生事故,可通過電話或手機與礦長及有關應急救援人員聯系。(2) 礦山有關應急救援人員的手機實行24小時開機,發生緊急情況時通過手機或固定電話傳達有關應急命令。(3) 通信不暢或電話無法聯系時,可以人工傳達事故應急情況及通知有關人員實施應急行動。5.3 與政府及外援機構的聯絡當發生緊急情況時,通知到直屬坑長,直屬坑長把事故類型、嚴重程度、應急等級等情況通知總指揮,然后由總指揮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及有關部門通報事故情況。同時,根據事故的緊急程度,總指揮安排通知相關外援單位,具體聯系電話及外部通報的程序見附件。5.4 向大眾通報根據有關主管部門的決定,結合當地的有關規定設置通報程序,10、協助做好向大眾通報的工作。6 應急響應6.1應急響應分級針對事故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和單位控制事態的能力,將事故分為不同的等級,根據礦山的生產特點、事故情況和礦山控制事故的能力,在緊急情況下,應急行動分為三級:(1) 一級響應(預警)。這個級別包括發生影響礦山安全的所有類別事故。預警意味著極小范圍的危險源可能發生或已經發生,小規模事故。現場人員要履行他們的職責,可能需要坑口以外的援助,坑口應立即啟動礦山的應急處置措施。(2) 二級響應(現場應急)。這個級別包括危險源一般傷亡事故已經發生或有所升級,要立即采取行動救護傷亡人員和保護現場人員阻止事態的進一步擴散。現場人員應履行他們的職責,礦山應急預案11、全面啟動。(3) 三級響應(全體應急)。這個級別包括危險源已經發生重大事故或已升級可能發生較大事故以上。礦山生產區需全部關閉,需采取立即行動保護和撤離現場人員,需要取得外部支援,請求政府啟動應急預案。6.2 響應程序根據事故的大小和發展態勢,明確應急指揮、應急行動、資源調配、應急避險、擴大應急等響應程序。礦山應急響應程序:接警警情判斷響應級別應急啟動(相關的應急人員、應急資源調配)救援行動(人員救助、工程搶險、警戒與交通管制、醫療救護、人群疏散、現場監測)事態控制(進入擴大應急)進入應急恢復6.2.1 初期響應緊急情況發生時,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的人員根據事故情況確定的響應級別啟動應急程序,如通12、知有關應急人員到位、調配救援所需的應急資源(包括應急隊伍和物資、裝備等)等。應急行動隊伍及時進入事故現場,積極快速開展人員救助、工程搶險、人群疏散等有關的應急救援工作。(1) 事故發生應采取的處理措施。(2) 危險區的劃定和隔離。(3) 事故現場監測與評估。(4) 應急救援人員的防護監護。(5) 危險區域人員的緊急疏散與撤離。當事態得到有效控制后,進入應急恢復階段;當事態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時,進入擴大應急響應。6.2.2 擴大應急響應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或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確認事故響應級別需要提高時,應積極快速開展人員救助、工程搶險、人群疏散等有關的應急救援工作,并向政府部門及外援機構請求援助。(113、) 應急救援隊伍的調度。(2) 異常情況下搶險人員的撤離條件、方法。(3) 事故擴大后的應急措施。(4) 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救治與醫院救治。6.2.3 應急結束事故應急救援結束程序:(1) 如屬于本礦山自救,當應急事故得到控制,危險源險情得到排除,或傷亡人員已得到有效的救護,事故現場已經恢復后,由總指揮宣布應急救援工作結束。(2) 如政府啟動應急,則由礦安全生產科組織配合安全生產監督局局,對事故現場及周邊區域進行安全檢查。當檢查結果表明,事故隱患得到排除后,由總指揮長報告政府及相關部門(安監局等),并宣布事故危險全面解除。6.3 后期處置后期處置包括現場清理、人員清點和撤離、善后處理和事故調查14、等。應急結束后,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組織人員進行應急預案評審,總結預案中存在的不足,重新修訂應急預案,進入新的應急準備階段。6.3.1 現場保護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的警戒及現場保護工作由礦保衛科負責進行。(1) 事故發生后,在對事故處理期間,由保衛科對警戒區各入口實行警戒封鎖,禁止非搶險人員進入。(2) 事故處理完畢,人員撤離后,事故發生崗位實行警戒,未經搶險指揮部批準,所有人員禁止進入事故現場。(3) 事故現場的拍照、錄像應經過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的批準。未經批準,禁止任何人對事故現場進行拍照錄像。6.3.2 事故調查處理(1)輕傷事故發生后三天內,由坑口負責填報職工傷亡事故登記表給安全生產15、科。發生重傷事故后,事故調查組對事故進行調查,查明原因。明確性質(責任事故、自然事故、),分清責任,提出對責任者的處理意見和擬定防范措施,撰寫事故調查報告書,分別上報。(2)在查清傷亡事故情況后,必須對事故進行責任分析。通過事故調查所確定的事實,根據事故發生的物質原因、人為原因和管理原因,按有關人員的職責、分工和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追究其所負的責任,并按事故所造成的影響和經濟損失大小,提出恰當的處理意見。(3)事故發生后,當有關部門已將事故調查清楚,對事故責任者進行了處理,擬定并落實了改進措施,該起事故應予結案,事故結案的審批權限如下:a) 輕傷事故由安全生產科審批。b) 重傷事故由礦長審批,16、礦安全生產科備案。c) 死亡一人以上的傷亡事故報市安全生產監督局審批。7 應急救援保障7.1 內部保障(1) 應急救援隊伍,礦山各部門的員工都負有事故應急搶救救援的責任,各救援隊是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主要任務是擔負全礦各類事故的應急救援處置工作,其成員組成如下:a) 西溝坑應急救援隊:隊長: 西溝坑坑長 隊員:西溝坑各班組長 其他臨時人員b) 紅旗坑應急救援隊:隊長: 紅旗坑坑長 隊員: 紅旗坑各班組長 其他臨時人員(2) 后勤保障,由總務科負責。應急救援所需器材由采購部按要求提前采購交有關部門負責保管維護。防護器材和搶險工具、備品配件由搶險小分隊負責保管維護。(3) 用車保障,搶救用車保障由礦17、辦主任負責。遼MC2340車作為搶險救護車在應急行動中由醫療救護隊統一調度,其他小車由總指揮統一調度。(4) 礦山交通位置圖、礦山總平面布置圖、礦山井上井下對照圖、礦山運輸系統圖、礦山通風系統圖等資料,全套存放在礦應急救援指揮部,并由當班生產調度員負責保管。(5) 經費保障,應急救援專項資金不得挪作他用,財務科必須保證24小時任意時間1小時內可以提取現金1萬元以上。7.2 外部救援當事故發生單靠礦山本身力量無法控制事態的擴大時,礦山應急救援指揮部應請求當地政府啟動應急預案,并請求政府協調相關的公安、消防、搶險、醫療等專業隊伍幫助控制事態的發展。安全監督局電話: 3612656鐵嶺市非煤礦山救護18、隊電話: 4571019公安局電話: 110消防隊電話: 119醫療救護電話: 1208 應急培訓計劃8.1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根據礦山應急救援隊伍人員的組成情況,由應急救援指揮部制定“礦山應急救援應急培訓計劃”,培訓計劃應包括以下內容:(1) 使應急救援人員熟悉應急救援預案的實際內容和應急方式。(2) 使應急救援人員明確各自在應急行動中的任務和行動措施。(3) 使有關人員及時知道應急救援預案和實施程序修正和變動的情況。(4) 使應急救援人員熟知礦山危險源的特性及一般事故處理方案。(5) 使應急救援人員熟悉安全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的維護。8.2 員工應急響應的培訓應急培訓計劃,還應包括對員工應急響19、應的培訓,包括:(1) 使員工熟知礦山危險源的位置和特性。(2) 使員工熟知緊急事故的報警方法和報警程序,一旦發生緊急情況能及時向礦山領導報警。(3) 使員工懂得在緊急情況發生后根據危險源的位置和事故類型,采取有效的逃生方法。9 演練9.1 演練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分坑口級演練和礦部級演練,以及配合政府聯合演練三個級別。坑口級演練由坑口應急搶救小組組織進行,礦安全生產科、技術科及有關部門派員觀摩和指導。礦部級演練由礦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織進行,各有關部門參加。邀請政府、安監局派員進行現場指導。與政府聯合進行的演練由政府有關部門組織進行,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參加,礦部和有關部門配合進行。9.2 演20、練的準備每一次演練都應根據假設的事故制定出周密的演練方案,報同級演練的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長審批后進行。演練方案要落實演練所需的各種物資、器材及交通車輛、防護器材的準備,并在演練前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以確保演練能順利進行。演練進行之前應提前通知上級有關部門及周邊社區居民,必要時與新聞媒體溝通,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影響。9.3 演練的范圍與頻次(1) 坑口級演練主要為進行熟悉應急行動或完成某項應急任務所需要技能而進行的單項演習,如報警、通報程序的演練、崗位緊急處理措施的演練、緊急疏散行動的演練等。單項演練的頻次在每年4次以上。(2) 礦部級演練主要進行需要廠內多個應急組織之間或與某些外部應急組織之間21、相互協作進行的演習,及針對礦部級預案全部或大部門應急功能進行的綜合性演習。演練的頻次在每年2次以上。(3) 和政府聯合進行的演練,由政府相關部門控制演練的范圍和演練的頻次。10 應急預案管理10.1 應急預案的備案管理礦安全生產科應將本礦最新版本的應急預案報當地政府應急管理部門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10.2 應急預案的發放本礦的應急預案經過部門負責人及礦部領導層審核通過后,由礦長簽署發布。(1) 安全生產科對應急預案進行統一管理,對所有內容都有了解、掌握的權力。(2) 綜合應急預案應發放到應急救援指揮部及各部門的主要負責人。(3) 專項應急預案應發放到相應的部門。(4) 應急預案的發放部22、門應建立應急預案發放記錄,并及時對已發放的預案進行更新,確保各部門得到的應急預案為最新狀態。10.3 應急預案的評審、修訂10.3.1 應急預案的評審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根據應急演練的結果及其他相關信息組織有關部門對應急預案每年進行一次評審,以確保預案的持續適宜性,必要時由授權人確認。評審時間和評審方式依具體情況而定。10.3.2 應急預案的修訂(1) 在下列情況下,應對應急預案進行及時修訂:a) 危險源發生變化(包括危險源的種類、數量、地理位置);b) 應急機構和應急人員發生變化;c) 應急設備設施發生變化;d) 應急演練后發現存在不符合項;e) 法律法規發生變化。(2) 應急預案的更改修訂程23、序。當基本預案需要修訂時,由安全生產科向礦長提出申請,說明修改的原因,經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批準后,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授權安全生產科組織進行修訂,并將修改后的文件傳遞到相關部門和人員。(3) 所有文件的修訂建立修改記錄,修改記錄包括修改日期、修改頁碼、修改內容、修改人等。11 其他本應急救援預案2008年11月1日批準發布,2008年11月11日正式實施。礦山內所有部門,均應嚴格遵守執行。12 附件附件一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名單附件二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名單附件三 西溝坑應急救援隊名單附件四 紅旗坑應急救援隊名單附件五 應急通信電話附件六 礦山交通位置圖附件七 礦山總平面布置圖附件八 礦山井上井下對照圖附件九 礦山運輸系統圖附件十 礦山通風系統圖附件十一 應急行動響應程序圖附件十二 搶險救援器材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