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文化旅游區防汛應急預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8037
2022-09-01
12頁
30.50KB
1、杏花村文化旅游區防汛應急預案杏花村文化旅游區起步區位于池州市貴池區境內,東至318國道,南接涓橋鎮,西臨秋浦河,北起石城大道,項目區涉及杏花聯圩和起步區秋浦河東側沿線,集水面積約5km2,杏花聯圩包括3處較大的集水水面,分別為下豐賽圩、李家圩、蔣家圩。區內地勢整體呈現東南高西北低的趨勢,其中東南部為丘陵崗地,西北部為沿河圩區,接近主城區,境內環境優美,地勢平坦。汛期易受外部山洪威脅,加之圩區地勢低洼,澇災頻發,限制了圩區的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為了做好洪澇災害等突發事件防范與處置工作,使災害處于可控狀態,保證旅游區防汛搶險、抗洪救災工作高效有序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經濟社會2、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和國家、省、市、區關于防汛預案修編的文件要求,結合旅游區實際,特修訂杏花村文化旅游區防汛應急預案。按照該預案明確的職責分工,認識組織實施,確保安全渡汛。一、基本原則認真貫徹“全面規劃,統籌兼顧,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和“領導負責制,統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原則。“園區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防洪工程設施和依法參加防汛抗洪的義務”。當出現大的洪水汛情時,要以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為重點目標,全力抗洪搶險,力爭做到萬無一失,按照各自的職責,必須服從統一指揮,投入旅游區的搶險戰斗。二、設計暴雨、洪水、圩區排澇流量1、設計暴雨設計暴雨采用3、貴池氣象站1952-2008年實測最大24h、3d、7d降雨量資料,經分析計算,區域多年平均最大24h暴雨量為115.9mm,多年平均最大3d暴雨量為157.5mm,多年平均最大7d暴雨量為208mm。2、設計洪水目前,項目區位于丘陵地區,涉及的防洪工程主要為李家圩的東撇洪溝,西撇洪溝。經計算,李家圩東撇洪溝、西撇洪溝頻率年的設計洪峰流量成果詳見下表。所在圩口河道名稱長度(km)集水面積(km)設計洪峰流量(m/s)5年一遇10年一遇20年一遇李家圩東撇洪溝2.650.957.911.315.0西撇洪溝1.350.33.34.86.33、圩區排澇流量項目區目前共有兩座排澇站,目前設計排澇標準均4、為10年一遇。本次對杏花聯圩排澇站流量進行復核計算,其中杏花聯圩總集水面積5.0km2,除李家圩周邊約1.25km2山洪可由其東、西撇洪溝采用高水高排的方式排出圩區外,其余均需進入圩區通過下豐賽排澇站抽排,除東北部約2.57km2山洪可由李家圩撇洪溝采用高水高排的方式排出圩區外,其余均需進入圩區通過泵站進行抽排。杏花聯圩在李家圩東、西撇洪溝將李家圩周邊山洪截走情況下,按照現狀調蓄水面0.53km2,調蓄水深0.5m計算,在達到10年一遇24h地面不積水的標準時,設計排澇流量為3.5m/s;在達到20年一遇24h地面不積水的標準時,設計排澇流量為7.8m/s。谷潭圩在谷潭圩撇洪溝將東部山洪截走情5、況下,按照現狀調蓄水面1.7km,調蓄水深0.5m計算,在達到10年一遇24h地面不積水的標準時,設計排澇流量為4.8m/s;在達到20年一遇24h地面不積水的標準時,設計排澇流量為10.7m/s。三、組織指揮形式及職責經研究,成立杏花村文化旅游區防汛領導小組,負責統一指揮杏花村文化旅游區防汛調度和組織指揮。防汛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5個組,王云飛同志任辦公室主任。其組成人員如下:(1)組 長:錢旭光 組長全面負責旅游區的防汛調度、人員組織安排、下達撤離命令,指揮防汛抗洪工作,按防汛要求在本單位內組織儲備搶險物資,完成區防汛領導小組臨時交辦的工作任務;(2)副組長: 劉志松、王云飛、杜宇 副組長6、負責傳達旅游區區防汛領導小組指令,負責具體協調、安排防汛搶險隊伍和救護車輛,確保防汛搶險隊伍及時趕到受災現場開展工作;(3)辦公室:王云飛、鮑國勝、余銀堂、羅以華、郭佳佳、程樅華根據授權負責對外聯絡和信息發布。組織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負責應急處置現場傷員的醫療救治。承辦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及時掌握園區汛情、工情并及時上報防汛領導小組;根據領導小組決策,具體統一調度園區骨干防洪工程;負責防汛物資的儲備、管理和調撥;督促、指導防汛機動搶險隊的建設和管理;組織、指導園區防汛指揮系統的建設與管理等。(4)搶險組:鐘友明、黃杰、佘飛寧、汪超、唐寧及城管隊員由辦公室主任負責,明確分工,迅速組織搶險救援行動,7、組織旅游區的搶險救護、搶救人員、搶修設施、保證搶險物資運輸等工作,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5)物資保障組:田義、王建軍、宋麗峰、彭高文負責搶險物資(應急物資:潛水泵、發電機、麻袋、砂石、木板;救護物資:雨衣、雨鞋、手電筒、救生衣、救生圈、跌打損傷藥品、包扎紗布、防暑藥品;搶險工具:鐵鍬、長繩等)的準備工作及搶險物資的日常管理,并保證預案啟動后,迅速將搶險物資運至事故現場。組織好救援車輛、設備的進場施救、協助搶險人員工作,對搶險現場進行組織、協調、指導。(6)巡查組:唐寧、馬強、賀明政、姜海峰、袁朝陽根據汛情預警響應程序加強旅游區日常巡查,加強對水位計堤壩的巡查觀測,及時掌握和上報汛情、險情。8、 杏花河項目區建設管理處負責對水情、雨情、工情的觀測,及時掌握和上報汛情信息,落實上級防汛調度指令;做好項目區防汛值班工作。杏花村文化旅游區管委會負責組織落實20人的防汛搶險隊伍,歸旅游區防汛領導小組統一指揮。四、明確防汛任務,落實防汛措施防汛任務:1、加強對排澇站設備的檢測看護,確保排澇站安全運行。2、加強對整個杏花河項目區范圍的水位堤壩巡查觀測。3、做好特大暴雨洪水災害影響區域內居民和生產單位的撤離準備,確保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防汛措施:1、加強對撇洪溝、排澇站及其控制系統進行全面檢查和維修,確保運行正常。2、對杏花村文化旅游區起步區內的接近設計洪水位高程及下游可能受洪水影響區域的居民和生9、產單位,提前做好撤離準備,一旦出現超標準洪水,及時組織安排安全轉移。3、遇暴雨洪水期間,對圩口觀測系統增加測次,堤壩位移及裂縫觀測等按2小時一次讀數。發現不良趨勢時,及時組織會商,及時報告防汛領導小組副組長。4、發生超標準洪水時,排澇站全額運行,并提前做好防大汛、抗大洪的應急管理工作;指揮部全體成員及搶險隊員必須24小時集結待命,聽從組長的統一指揮,全力以赴抗洪搶險斗爭;同時在洪水影響區內,聯合杏花村街道辦事處建立以社區/村為基本單位的防洪應急機構,防汛領導小組與長崗社區防汛小組間設立防汛專線,通過長崗社區防汛小組組長將洪水情況及時通報至各家各戶。根據洪水預報,提前將影響區域內居民轉移至安全地10、帶。五、防汛搶險工作的基本要求1、根據防汛工作“正規化、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要求,汛后總結經驗的同時,針對汛期出現的問題和隱患加以認真解決,及時消除防洪隱患。要有計劃、分步驟地搞好防汛準備工作,完成旅游區內的排水設施的疏淘、搶險物資的籌備、防汛器材的檢修和搶險救災預案的完善等汛前準備工作。2、組建防汛搶險隊伍,并儲備充足的防汛物資、工具、車輛。必須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認真做好值班記錄,在杏花村文化旅游區內設立防汛值班室,保證通訊暢通,及時通報信息。主汛期,主要領導要堅守崗位和組織好24小時值班檢查,遇特殊情況外出,由指定接替人指揮。3、一旦出現災情,抗洪救災是壓倒一切的大事,旅游區干部11、職工要在區防汛領導小組統一指導下,在旅游區管委會防汛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無條件服從安排,積極主動地做好抗洪救災工作。六、景區應急相應程序應急響應的總體要求:按洪澇災害的嚴重程度和范圍,將應急響應行動分為四級。進入汛期,園區實行值班制度,跟蹤掌握雨水情、工情和災情,并根據不同情況啟動相關預案。園區各相關單位應配合防汛領導小組加強巡查,發現險情立即向防指報告,同時采取措施,努力控制險情。洪澇災害發生后,防汛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實施抗洪搶險、排澇、等方面工作。(一)紅色汛情預警響應程序(級)1、級應急響應:防汛領導小組辦公室收到(包括被通知到、看到等)“紅色汛情預警(級)信號”半小時內,應迅速按如下程序開12、展工作:全面啟動旅游區防汛預案,按預案要求開展旅游區的抗洪搶險工作;即使旅游區沒有出現災情,也要進入警戒狀態,全力檢查,排除隱患,確保安全;配合執行由區防汛指揮部指揮的全區重要的搶險工作;無條件地按區政府命令完成防汛搶險任務;及時深入災區,了解災情,協助對災區和受災單位開展自救工作;做好受災地區的消殺準備工作;處置情況應在處置開始的同時電話報告區防汛辦,1小時內形成書面報告防汛指揮部;搶險救災工作的總結評估在2日內報告區防汛指揮部。2、橙色汛情預警響應程序(級)防汛領導小組辦公室收到(包括被通知到、看到等)“橙色汛情預警(級)信號”1小時內,應迅速按如下程序開展工作:旅游區進入警戒狀態,管委會13、防汛領導小組成員隨時待命,領導小組立即到崗;到轄區內的重點部位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如出現災情、險情,應提前進入緊急狀態,搶險救災按預案組織實施。處置情況應在處置開始的同時電話報告區防汛辦,1小時內形成書面報告防汛指揮部;搶險救災工作的總結評估在2日內報告區防汛指揮部。3、黃色汛情預警響應程序(級)防汛領導小組辦公室收到(包括被通知到、看到等)“黃色汛情預警(級)信號”1小時內,應按如下程序開展工作:旅游區進入預警值班,管委會防汛領導小組成員上崗值班;對重要防汛排澇設施進行巡查,出現洪澇的地區迅速實施處置,并將處置情況在1小時內分先后用電話和書面兩種形式報告區防汛辦公室或區防汛值班室。414、藍色汛情預警響應程序(級)防汛領導小組辦公室收到(包括被通知到、看到等)“藍色汛情預警(級)信號”,應按如下程序開展工作:旅游區防汛領導小組組長和副組長或其他防汛工作負責人到防汛值班室值班;出現小洪澇的地區及時組織人員實施處置,并將處置情況在1小時內分先后用電話和書面兩種形式報告上級防汛辦公室或防汛值班室。七、秋浦河河堤防汛工作安排:堤防防汛“三線”(設防、警戒、保證)水位:設防水位:對應水位13.7m;警戒水位:對應水位14.4m;保證水位:對應水位17.02m;水位達到設防水位,開始由杏花河項目區建管處負責組織堤管人員和護堤人員巡堤查險,對堤身及護堤地范圍要分段、分條查清。重點查:堤身是15、否平整,有無雨淋溝,堤頂有無坑凹,堤身草皮或護坡有無破壞,堤坡有無洞穴,特別是白蟻巢穴。堤表面有無裂縫,特別是常發生的堤肩縫。護堤地范圍內有無人畜造成的坑凹,有無大牲蓄上堤。涵閘的閘門和洞身止水等是否完好。對查到的問題要立即處理,以免高水位出險。檢查情況要作詳細記錄,對可能造成險情的問題要做標記,經常觀察。水位達警戒水位時,要加強巡堤查險工作,建立分級分段責任制。檢查范圍要擴大到護堤地以外3050米,每天檢查次數要不少于4次,檢查重點:臨水坡有無浪坎,防浪措施是否安全,防浪材料是否到位。堤身有無滑動痕跡,如鼓包、開裂、錯縫等。堤身坑凹裂縫處理情況。堤背水坡浸潤線出逸點高程及隨洪水位升高變化情況16、,有無集中漏水眼,堤腳有無“軟腳病”。護堤地范圍有無散浸、管涌,附近水塘水面有無水花、氣泡等。對查到的險情做詳細記錄,做好現場標記,及時上報,盡早處理,以免發展危及安全。除專人檢查外,要教育動員群眾發現險情及時報告。預報水位達到警戒水位,防汛進入一線狀態,上堤民工每公里十到十五人。預報水位超過警戒水位1米,防汛進入二線狀態,上堤民工每公里增至二十到三十人。預報水位將達到保證水位,防汛進入三線態,上堤民工每公里增至三十到五十人。遇較大險情時,要臨時增調搶險民工。水位達到保證水位預報繼續上漲時,要全民動員,全力搶險,力爭抗洪保安。1、圩堤搶險工作安排(1)一般險情當圩堤出現散浸、滲漏時,杏花河項目17、區建管處立即明確專人負責,現場指揮,調用防汛應急搶險隊和事先儲備的砂石料,實施開溝導濾處理,對出險堤段拉燈照明,確定專人24小時觀察,以防險情發展。(2)較大險情當圩堤出現滑坡、管涌、漏洞險情和穿堤工程周邊漏水時,防汛領導小組組織安排調運足量的砂石料、木樁、毛竹、鐵絲、織袋、織布等搶險器材,視險情具體情況,研究制定搶險方案,實施削坡減載、開溝瀝水、筑土撐、拋石固腳、砂石壓滲、筑養水盆、倒濾進、打外障等措施予以處理。防汛領導小組安排技術人員到現場督促和指導,情況緊急時,申請調用區防汛應急搶險隊和物資予以支援。險情得到控制后,進一步儲備搶險物資,拉燈照明,確定留守人員,24小時觀察記錄,以防險情惡18、化。(3)重大險情當圩堤出現大面積滑坡、高度管涌、大漏洞和穿堤工程下沉歪斜等重大險情時,鎮防汛指揮所立即成立現場搶險指揮機構,中心指揮所駐現場指揮,區防指領導及技術人員到現場督促和指導,根據險情具體情況,共同研究制定搶險方案,調用全圩防汛應急搶險隊、群眾性搶險隊和物資予以搶險。必要時,由區防指調用區防汛應急搶險隊、其他鄉鎮專業應急搶險隊和物資予以支援。情況緊急時,申請市防汛應急搶險隊和部隊予以支援。險情得到控制后,進一步做好搶險準備工作,以防險情惡化。(4)決口險情當堤防超保證水位,可能發生決口險情時,請求防指調現場指揮,調用區內一切可用的防汛搶險隊伍和器材,申請市防汛應急搶險隊和部隊予以支援19、,采取以下措施予以搶險。沉船堵口:準備一定噸位的水泥船,并用角鋼焊成鐵籠,填滿塊石或水泥預制塊,裝滿船倉。發生決口險情,先采取拖輪定位沉船堵口措施,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封堵決口的具體方案,盡最大努力搶堵決口,減少損失。鋼管木樁填料堵口:園區準備1條500噸位的運輸船和鋼管2噸、木材2立方米、石料40噸,區防指準備2條120馬力拖輪和鋼管10噸、木材20立方米、石料500噸。發生決口險情,由裹頭兩端進占,置若干排間距0.81.2米的鋼管樁,用鋼管和管扣水平縱橫向連接成框架,頂層搭上竹木為工作橋。然后在鋼管樁之間置木樁,并在木樁之間回填砂石料袋。龍口窄、流速大時,框架加密并設斜撐,穩固框架,并在決口上游設置挑流設施。八、防汛值班在汛期,旅游區必須保持24小時值班。總值班人員由每日值班成員負責。防汛負責人及防汛工作人員在汛期均處于待命狀態,聯系電話必須保持24小時暢通。防汛值班必須遵守如下規定:1、準時到崗;2、不得擅自離開值班崗位;3、及時向有關部門、轄區、相關單位通報雨情、汛情;4、一般事務自行處理,特殊事件或遇緊急汛情、災情在處置的同時,應立即向上級防汛部門或區防汛值班室報告;5、認證做好值班記錄;6、做好交接班工作。附件:杏花村文化旅游區起步區防汛值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