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市道路運輸行車事故應急處置預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8068
2022-09-01
15頁
25KB
1、三門峽市道路運輸行車事故應急處置預案為認真做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社會危害,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方針,提高應急處置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結合道路運輸實際,特制訂三門峽市道路運輸行車事故應急處置預案。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fā)展觀、建設“平安三門峽”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妥善處理道路運輸安全生產環(huán)節(jié)中的事故及險情,做好道路運輸安全生產工作。建立健全我市重大道路運輸事故應急處置機制,一旦發(fā)生道路運輸重大道路運輸事故,要快速反應,全力搶救,妥善處理,最大程度地減少人民群眾2、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社會穩(wěn)定。(二)基本原則堅持科學規(guī)劃、全面防范、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協同應對、措施果斷、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的原則。二、適用范圍及工作原則本預案適用于我市發(fā)生道路運輸事故和道路運輸事故險情,需要聯合相關部門共同實施救援和處置的重大道路運輸事故。(一)以人為本,減少損失在處置重大道路運輸事故時,堅持以人為本,把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把事故損失降到最低限度。(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政府或政府交通主管部門的統一領導下,各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按照處置重大道路運輸事故中的職責分工和權限,分級負責,協調有序地開展搶救、事故處理和善后工作。(三)預防為主,常備不懈3、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洽理”的方針,堅持事故處置與預防工作相結合,落實預防道路運輸事故的各項措施,堅持科學規(guī)劃、全面防范。(四)快速反應,處置得當建立應對重大道路運輸事故的快速反應機制,快速反應,快速得當處置。(五)依法行政,合法處置在實施道路運輸重大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中,必須嚴格執(zhí)行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辦事,啟動干預措施,嚴格遵守有關規(guī)定。(六)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征集、調用相關物資、車輛時,各相關地區(qū)和單位應服從統一指揮,保障救援供給。三、指揮組織體系市公路運輸管理處在市交通局應急救援體系統一指揮下建立道路運輸事故應急處置指揮組織。(一)市級領導小組及職責14、領導小組。成立市突發(fā)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實施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按照“統一指揮、分類負責、資源共享、條塊結合”的原則,明確職責與任務,開展道路運輸事故應對工作。領導小組組成:組 長:郭社良副組長:付萬河 晁軍鵬 張武奎 楊宏俊成 員:馮學鋒 董光杰 孫建山 張憲民 衛(wèi)效經 苗海毓 封園祥 陳曉峰 趙琳 張勃 朱崢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處辦公室,馮學鋒任辦公室主任。 2、領導小組職責。統一領導全市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有關工作。負責監(jiān)督指導各縣(市、區(qū))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制定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及預案演練,負責參加重大道路運輸事故搶救和調查,負責評估應5、急救援行動及應急預案的有效性。負責市交通運輸局交辦的應急救援其他事項。道路運輸事故發(fā)生后,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和其他成員趕赴事故現場指導和協調進場施救。3、辦公室職責。市突發(fā)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是全市道路運輸事故應對工作的日常工作部門,具體負責對突發(fā)道路運輸事故處置和業(yè)務基礎管理工作、臺帳的建立、監(jiān)督檢查,不安全因素信息的匯總、分析協調突發(fā)事故處置和救援預案實施。負責指導各縣(市、區(qū))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領導機構辦公室開展日常工作。4、現場處置機構。道路運輸事故發(fā)生后,根據道路運輸事故嚴重程度、涉及范圍和應急救援行動的需要,設立現場救援指揮部。參與現場應急處置行動的相關部門和單6、位,在現場救援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實施現場應急救援和處置行動。(二)各縣(市、區(qū))應急組織機構各縣(市、區(qū))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參照市突發(fā)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組成和職責,結合本地實際,成立相應的突發(fā)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領導機構,明確工作職責,統一組織指揮本行政區(qū)域內運輸企業(yè)突發(fā)道路運輸事故的應急救援和處置行動。應急機構組成人員及職責應報市突發(fā)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備案。四、事故分級根據道路運輸事故嚴重程度、涉及范圍等,劃分為:特別重大道路運輸事故(I級)重大道路運輸事故(級)較大道路運輸事故(級)一般道路運輸事故(級)并依次采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來加以表示。(一)特別重大道路運7、輸事故(I級)1、I級甲類:一次事故死亡30人以上,或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的道路運輸事故。2、I級乙類: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傷50人以下或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二)重大道路運輸事故(級)1、級甲類:指一次死亡5人以上,死傷25人以下或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下。2、級乙類:指一次死亡3人以上,死傷20人以下或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0萬元以下。(三)較大道路運輸事故(級)指一次死亡2人,及死傷10人以下或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下;雖未達到I級、級及前述內容,但已使客車遇險,造成較大影響的各類險情。(四)一般道路運輸事故(級)四級指一次事故死亡1人及死傷58、人以下或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萬元以下。五、事故報告(一)報告內容1、基本情況。事故及險情發(fā)生的單位或車輛牌號(設施名稱)、所有人及經營人、時間、地點及事故現場情況;2、簡要經過。事故及險情簡要經過、傷亡人數、車輛毀壞情況;3、經濟估計。事故及險情的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4、原因判斷。事故及險情發(fā)生原因的初步判斷;5、控制情況。事故及險情發(fā)生后采取的應急救援措施、處置以及事故控制情況;6、相關情況。其他需要報告的問題,如車型、車況、核定人(噸)數、實載人(噸)數、經營線路,或貨物名稱等;7、報告聯系。事故報告單位、報告人、報告時間及聯系方式。(二)報告程序及要求1、特別重大、重大道路運輸事故(9、級)。發(fā)生事故后,要立即報警,有關人員必須采取措施搶救傷員,并迅速向車輛所屬道路運輸企業(yè)報告。所屬道路運輸企業(yè)在接到事故報告后2小時內,按照事故報告的內容和要求,將所發(fā)生的事故情況向所屬地縣(市、區(qū))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報告(個體業(yè)戶可直接向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報告)。所屬地縣(市、區(qū))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在接到事故報告后1小時內,直接向省道路運輸管理局、當地交通主管部門及所屬地市公路運輸處報告。所屬地市公路運輸管理處在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盡快了解詳情、事故初步原因,在3小時內向省道路運輸管理局補報或續(xù)報,省道路運輸管理局接到報告后立即向省交通廳報告。事故發(fā)生地縣(市、區(qū))、市公路運輸管理處獲知事故情況后10、,同時直接向省道路運輸管理局及省交通廳報告。2、較大、一般道路運輸事故(、級)。發(fā)生事故后,要立即報警,有關人員必須及時采取措施搶救傷員,并迅速向車輛所屬道路運輸企業(yè)報告;所屬道路運輸企業(yè)在接到事故報告后6小時內,按照事故報告的內容和要求,將所發(fā)生的事故情況向所屬地縣(市、區(qū))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報告(個體業(yè)戶可直接向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報告);所屬地縣(市、區(qū))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在接到事故報告后6小時內,向市公路運輸管理處報告;市公路運輸管理處接到事故報告后6小時內,向省道路運輸管理局報告。六、應急預案啟動條件(一)、級甲類事故當事故符合級或級甲類時,由省突發(fā)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啟動預案。其中11、,I級甲類的道路運輸事故,預案啟動后,按國務院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二)級乙類、級事故當事故符合級乙類、級時,由事故現場所在市、縣(區(qū))突發(fā)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機構啟動預案。事故現場所在市、縣(區(qū))應急救援力量無法有效控制事態(tài)發(fā)展可能導致重大社會災害的,或事故影響范圍跨市、縣(市、區(qū))的,可提請省、市突發(fā)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啟動預案。七、應急響應(一)駕駛員、乘務人員應急處理方案現場處置方法:1、立即停車。凡發(fā)生道路運輸事故,都要立即停車。2、立即搶救。停車后應首先檢查有無傷亡人員,如有受傷人員,應立即施救并攔截過往車輛,送就近醫(yī)院搶救;如傷員身體某部位被壓或卡住,應立即設法將傷員救出,同時12、應標出事故現場位置。3、現場保護。保護現場的主要內容:肇事車的停位、傷亡人員的倒位、各種碰撞碾壓的痕跡、剎車拖痕、血跡及其他散落物。4、保護方法。尋找現場周圍石灰、粉筆、磚石、樹枝、木桿、繩索等便利器材,采取措施,積極施救。因搶救傷員需要搬動現場物品的,應如實記錄并標明位置。設置保護圈,阻止勸導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或繞道通行。5、及時報案。在搶救傷員、保護現場的同時,應及時直接或委托他人向當地公安部門或交通主管部門報案,然后向本企業(yè)領導或有關部門報告。報告內容如下:肇事地點、時間、報告人的姓名、住址及事故的大體原因、死傷和損失情況。交通警察和應急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后,要服從組織指揮,主動如實地反映13、情況,積極配合現場勘察和事故分析等工作。(二)分級響應機制重大道路運輸事故應急響應,按屬地管理原則,由事發(fā)地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按照有關規(guī)定,全面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重大道路運輸事故的應急救援和處置行動。(三)指揮與協調1、啟動預案。特別重大(I級)、重大(級)、較大道路運輸事故(級)發(fā)生后,市突發(fā)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立即核實和確認,將情況報告省運管局、市交通局并提出啟動本預案,研究部署應急處置工作或視情聯絡相關部門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協助省突發(fā)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做好一切應急求援工作。2、趕赴現場。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或其他成員,立即帶領有關人員和專家趕赴現場,參與現場指揮和處置工作。14、3、通信聯系。開通與現場救援指揮部、各應急行動組的通信聯系,隨時掌握事故應急處置進展情況。4、保障措施。根據事態(tài)發(fā)展和應急處置工作進展情況,進一步落實搶救人員、搶救設備、設施,確保搶救工作有效進行。5、協調配合。政府及相關部門組成指揮部時,市公路運輸管理處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派出的救援人員積極配合,相互協調,服從指揮部統一領導。6、一般道路運輸事故(級)程序。一般道路運輸事故(級)發(fā)生后,縣(市、區(qū))道路運輸管理機構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參照上述款項內容,將情況報告市運管處并啟動應急處置預案。(四)現場施救應急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快速、果斷地進行現場施救,全力控制事故態(tài)勢,防止事故15、擴大。1、傷員搶救。在醫(yī)療部門人員到達現場之前,事先到達事故現場的應急救援人員(或事故中未受傷人員)應當按照救護操作規(guī)程,對傷情危急的傷員進行止血、包扎等緊急處置。急救、醫(yī)療部門人員到達現場后,由急救、醫(yī)療人員組織搶救受傷人員,突發(fā)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領導機構要組織人員,積極協助運送傷員,必要時可征用過往車輛。2、現場保護。應急救援人員要注意保護現場痕跡物證,固定相關證據,因搶救傷員需要搬動現場物品的必須如實記錄并標明位置。3、救護醫(yī)療。受傷人員由當地政府落實衛(wèi)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開展緊急醫(yī)療救護和現場衛(wèi)生處置工作。必要時由突發(fā)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領導機構應急救援人員及時幫助,或者協調醫(yī)療救護,16、包括醫(yī)療專家、特種藥品和特種救治裝備的救助支援,組織現場衛(wèi)生防疫有關工作。八、應急救援結束處置(一)救治和善后處理協調事發(fā)縣(市、區(qū))相關部門和單位及時開展對事故中傷亡人員的救治和事故善后處理工作,對緊急調集、征用的人力物力按照規(guī)定給予補償,恢復當地的社會秩序,及時開展道路運輸事故理賠工作。(二)事故調查1、一般道路運輸事故(級),由相關縣(市、區(qū))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參與當地政府組成的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2、較大道路運輸事故(級)事故由市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參與當地政府組成的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3、I級乙類和級事故由省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參與省政府組成的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4、I級甲類事故按規(guī)定,17、由國務院派出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省政府和有關部門,以及相關市、縣(區(qū))政府和有關部門配合調查。5、調查要求。事故調查組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進行調查、處理,依據有關標準對事故損失作出評估,對責任人員提出處理意見建議。6、提出整改。對道路運輸事故中暴露出來的有關問題,事發(fā)地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提出整改措施,督促道路運輸企業(yè)和相關單位盡快消除隱患,修改完善各級預案,防止事故重復發(fā)生。九、應急保障體系(一)應急處置專業(yè)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應急處置專業(yè)隊伍。完善應急救援專業(yè)隊伍的管理機制,落實應急處置專業(yè)人員,并加強對應急處置專業(yè)人員的專業(yè)技能教育培訓。建立專家咨詢制度,充分發(fā)揮專家在突發(fā)公共事件的信18、息研判、決策咨詢、專業(yè)救援、事件評估等方面的作用。(二)完善物資、裝備、技術保障有關部門要建立應急保障所需的物資、運力、檢修設備的儲備等動態(tài)數據庫,建立健全應急狀態(tài)下的資源征集、調用工作機制,做好應急處置所必需的重要物資等資源的合理儲備工作。(三)建立健全應急資金保障制度各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和落實應急處置專項預備金制度,將應急機制建設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支持應急機制建設和保障應急處置工作。按照現行事權、財權劃分原則,分級負擔處置突發(fā)公共事件所需的經費。建立健全應急資金管理使用監(jiān)督制度,加強財務、審計等部門對應急資金的專項管理和資金使用效果的評估工作。充分發(fā)揮保險在經濟補償、恢復重建和社會穩(wěn)定19、方面的作用。(四)加強通訊信息報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對突發(fā)公共事件和可能引發(fā)突發(fā)公共事件的有關信息的收集、風險分析判斷和持續(xù)監(jiān)測。建立準確、及時、快速的突發(fā)公共事件監(jiān)測、預測和預警工作機制。加強信息發(fā)布制度建設,公布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事機構搶救人員電話,保證準確、及時報送信息,不得瞞報、緩報和謊報。信息的發(fā)布要及時、準確、客觀、全面。(五)治安維護 突發(fā)事應急救援組織要及時聯絡公安、交警、武警按照有關規(guī)定,爭取他們參與應急處置和治安維護工作。要加強對重點地區(qū)、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重要物資和設備的安全保護,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必要時,可向當地相關部門要求,動員民兵預備20、役人員參與控制事態(tài),維護社會秩序。十、預案演練 各級突發(fā)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領導機構辦公室應當定期組織應急預案演練。編制演練方案,明確演練的課題、隊伍、內容、范圍、組織、評估和總結等。各縣(市、區(qū))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要組織相關道路運輸經營者開展應急處置、救援演練和專項演練。演練要從實戰(zhàn)角度出發(fā),切實提高應急救援能力,深入發(fā)動和依靠職工群眾,普及運輸安全知識和技能。十一、獎勵與責任(一)總結評估市突發(fā)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對各單位應急行動的結果、職責履行、組織、行動、平時準備等情況進行評估,并做好有關統計、匯總工作。檢查應急預案可行性及需完善、補充的項目,應急行動評估報告于應急響應行動結束后21、3日內報市領導小組。市領導小組負責進行總體評估,匯總,并向市道路運輸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指揮小組和市交通運輸局運輸保障領導小組上報評估報告,并通報應急救援情況,開展應急救援交流。(二)表彰獎勵對在實施道路運輸重大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和處置行動中反應迅速、表現突出、處置果斷、決策正確的單位和個人,依據相關規(guī)定給予表彰獎勵。(三)責任追究因玩忽職守、貽誤時機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據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定,追究有關單位負責人和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十二、經費開支應急救援所發(fā)生的經費結算。應急救援所發(fā)生的經費先由各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納入預算,應急救援結束后,被征用物資、交通工具的單位應提交征用情況報告,主要內容包括:被征用的時間、地點、日程記錄或行駛日志摘錄;投入的人力、設備、車輛、材料等的數量、單價、計算方法;相應的物資管理費、交通費及其他有關費用;其他有關證據和證明材料,被征用單位不能提交上述材料的,按征用物資單位的記錄經市道路運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審查后報財政機構列支,按規(guī)定給予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