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仁縣大丫口煤礦應急救援演練實施方案(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8086
2022-09-01
17頁
38KB
1、興仁縣大丫口煤礦應急救援演練實施方案應急救援演練實施方案居于高風險行業之首的煤礦行業,生產條件十分差,工作場所又處于不斷的變化和移動之中,水害、火災、瓦斯、煤塵、頂板事故、有毒有害氣體以及自然災害等不安全因素,嚴重威脅著煤礦的安全生產。針對這些重大事故隱患需要制定相應的緊急措施和應急方法,即煤礦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預案種類:煤礦企業必須對以下潛在的重大事故建立應急救援預案:1冒頂、片幫、邊坡劃落和地表塌陷事故;2重大瓦斯爆炸事故;3重大煤塵爆炸事故;4沖擊地壓、重大地質災害、煤與瓦斯突出事故;5重大水災事故;6重大火災(包括自燃發火)事故;7重大機電事故;8爆破器材和爆破作業中發生的事故2、;9粉塵、有毒有害氣體、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害物質引起的急性危害事故;10其他危害事故。二、編制內容: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是針對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所需的應急準備和響應行動而制定的指導性文件,其重要內容包括方針與原則、應急策劃、應急準備、應急響應、現場恢復、預案管理與評審改進和附件七大要素。三、演練宗旨:為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增強應急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檢驗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提升應對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能力,提高應急搶險救援能力,完善科學、有效的應急救援體系,煤礦企業應每年開展一次應急救援演練。為此,要認真組織搞好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的演練工作,通過演練活動,3、檢驗預案、鍛煉隊伍、完善機制、教育公眾,進一步健全完善應急救援預案體系和處置程序,進一步提高有關部門應對突發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提升員工的安全防范意識和綜合抗災能力,強化職工自救互救能力,進一步熟悉避災逃生路線,提高礦井防災減災的應急處置和搶險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煤礦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社會影響。四、演練原則:1、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3、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4、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五、演練人員:參與人員包括參演人員、控制人員、模擬人員、評價人員和觀摩人員。六、應急組織體系:事故訊號事故救援指揮部總指揮(副總指揮)專家技4、術組搶險救援組醫療救護組安全保衛組后勤保障組物資供應組善后處理組信息發布組安全監察組七、指揮機構及職責:1、設立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總 指 揮:陳波(礦長)副總指揮:雷 康(總工程師)指揮部成員:劉志新 高德武 翟秀利 李興建 黃 鑫簡 竹 王若萬 劉小厚 趙益燦 孫權富職責任務: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指揮應急救援工作。發生事故后,負責制定搶險救災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指揮現場搶險救災。負責組織全礦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演練,監督檢查各系統應急演練。2、設立救援辦公室救援辦公室設在礦生產調度信息指揮中心(調度室)職責任務:負責承辦應急救援指揮部交辦的有關事項、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協調、信息處理、資料管理等5、工作;負責做好應急救援記錄,必要時做好錄音。3、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九個組、搶險救援組成員:救護隊、礦有關科室負責人、各隊組負責人職責:主要負責指揮現場搶險工作,實施應急救援指揮部制定的搶險救災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組織現場搶救,根據井下的實際情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組織撤離被困人員、搬運受傷人員到安全地點或升井,處理突發災變,及時向搶險指揮部匯報救援進展情況。、專家技術組成員:救援專家和測量、生產、基建、安全有關科室人員職責:主要研究制定搶救技術方案和措施,解決搶險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協助現場搶險救災組搶險救災。生產部門負責提供與搶險救災相關的圖紙、資料,參與救災搶險及恢復生產的準備工作。機6、電部門負責救災過程中機電設備的供應、搶修和正常運轉,掌握礦井停送電工作,搶險救災物資及人員的運輸。、醫療救護組成員:醫護人員職責:負責對受傷人員的醫療救護。、物資供應組成員:供應科、機電科職責:負責應急救援物資調集,保證搶險救災中物資和設備的及時供應,并及時迅速運送到指定地點。、安全保衛組成員:派出所職責:主要負責在各大門口設置警戒,疏散、戒嚴和維持秩序、交通等工作,防治事故現場人為破壞和其他突發事件。、后勤保障組成員:綜合辦職責:負責接待有關人員,安排吃、住、行等工作,保障事故現場指揮系統及內外部通訊暢通。、安全監察組成員:安監科職責:負責統計人數、被困人數,迅速匯報應急救援指揮部。按應急救7、援指揮部制定的救災方案,配合救護隊的救援工作及撤離事故現場人員,監督檢查救災方案的實施情況。、善后處理組成員:工會等有關科室人員職責:負責核實遇難者身份并通知遇難者家屬,安排遇難者喪葬事宜,負責洽談撫恤條件和家屬的安撫工作。、信息發布組成員:綜合辦、安監科等職責:應急救援指揮部向公眾及媒體發布事故信息。4、聯絡方式電話聯系、應急救援有關人員及聯系方式。八、演練程序:為確保應急預案演練活動順利實施,應成立演練策劃小組,制訂演練計劃與方案,根據應急機制啟動應急預案,并根據預案要求,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部設在礦生產調度信息指揮中心(調度室)。演練工作在應急救援演練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明確相關單位8、人員職責任務,理順部門協調聯動關系,完善應急聯動機制,按照事先制定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方案,有條不紊、緊張有序進行,指揮部下設的各專業小組按照職責分工,投入應急演練,在演練過程中,指揮機構、救援隊伍全方位參與,協同進行,檢驗并完善聯動機制;評價人員負責觀察演練進展情況并予以記錄,演練后進行總結評估,針對演練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制定整改措施,爭取達到完善預案、落實預案、磨合機制、鍛煉隊伍的目的。九、演練事項:根據多年搶險救災的實際經驗為礦井應急救援演練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當井下現場人員發現災情事故時,要迅速向本單位調度室匯報。事故單位調度室接到事故報告后,要記清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被困人9、員數量等詳細情況,并立即向礦值班領導報告,通知預案的相關單位及人員立即到調度室集合。相關人員接到調度室的電話時,要立即趕往調度室,接受總指揮命令,按各自職責開展搶救工作。值班領導應立即了解事故的性質、地點、事故波及范圍、人員分布位置和數量等情況,并立即切斷事故區域及受事故影響區域的電源,通知其它區域人員安全撤離,避免災害擴大。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要立即組織搶救被困人員和處理災情,但絕對不能盲目施救和盲目處理災情,防止擴大事故和造成次生事故的發生。礦長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了解事故情況,了解后根據事故的性質、井下人員分布情況,安排相關部門核查落實入井人員、升井人員和被困人員數量及被困人員姓名。立即10、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并立即召請救護隊出動救援,同時向上級部門匯報事故情況,成立搶險指揮部并進行明確的分組分工,要求所有人員要統一行動,聽從指揮。任何情況下都不得各行其事、盲目蠻干。一定要沉著冷靜、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到臨危不亂,鼓勵大家樹立堅定的信心,并在各個環節上做好充分準備,謹慎妥善地展開救援。礦山救護隊到達事故礦井后,立即了解事故情況,迅速組織人員進行偵察工作,準確探明事故性質、原因、范圍、被困人員可能所在位置和數量以及巷道通風、瓦斯等情況,為指揮部制定搶救方案提供可靠依據。在此時間上級部門領導也就相繼到達現場,進入相應的指揮崗位,并立即展開救援工作。救護隊匯報偵察情況后,指揮部應根據救護11、隊匯報的情況和提出的建議,按照“以人為本、安全救護、科學施救”的原則,結合井下災情的變化情況,研究制定相應的救援方案,不論研究什么樣的方案都要保證安全,不能冒險搶救再次擴大事故。1、礦井發生事故后,相關部門和人員要及時提供救援所需的技術資料,并在最短時間內繪制出災區通風系統示意圖,以供井下搶險救災、搶險指揮部和向上級領導匯報時使用。2、無論那一級指揮搶險的指揮員都必須在保證施救人員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施救,絕不能擴大事故。3、發生事故后,礦井自行組織自救互救時,搶救人員必須在新鮮風流中施救。必須有專職的氣體檢測人員隨時檢測各種有毒有害氣體和氧氣的濃度,如有毒有害氣體威脅到施救人員的生命安全時,非專12、業救援隊伍絕不能強行冒險組織施救。4、礦井發生事故后,絕不能佩戴過濾式自救器進入災區偵察或者救人,過濾式自救器只能適用于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不大于1.5、氧氣濃度不低于18的條件下逃生時使用。過濾式自救器有效使用時間短,只能一次性使用,不能重復使用。5、礦井發生事故后需要反風時,一定要確認有無火源存在和檢測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絕不能盲目反風和調整通風設施,防止造成爆炸。6、處理火災事故,應根據火區的實際情況選擇滅火方法。在條件具備時,應采用直接滅火的方法。采用直接滅火法時,須隨時注意風量、風流方向及氣體濃度的變化,并及時采取控風措施,盡量避免風流逆轉、逆退,保護直接滅火人員的安全。用水滅火時,必13、須具備下列條件:a)火源明確。b)水源、人力、物力充足。c)有暢通的回風道。d)瓦斯濃度不超過2。用水滅火時,水流不得對準火焰中心,隨著燃燒物溫度的降低,逐步逼向火源中心。滅火時應有足夠的風量,使水蒸氣直接排入回風道。在下列情況下,采用隔絕方法或綜合方法滅火:a)缺乏滅火器材或人員時。b)火源點不明確、火區范圍大、難以接近火源時。 c)用直接滅火的方法無效或直接滅火法對人員有危險時。d)采用直接滅火不經濟時。井下發生火災時,根據災情可實施局部或全礦井反風或風流短路措施。反風前,應將原進風側的人員撤出,并注意瓦斯變化;采取風流短路措施時,必須將受影響區域內的人員全部撤離。 處理火災事故過程中,應14、保持通風系統的穩定,指定專人檢查瓦斯和煤塵,觀測災區氣體和風流變化。當瓦斯濃度超過2,并繼續上升時,必須立即將全體人員撤到安全地點,采取措施排除爆炸危險。撲滅電氣火災,必須首先切斷電源。電源無法切斷時,嚴禁使用非絕緣滅火器材滅火。撲滅不同地點火災的方法、進風井口建筑物發生火災時,應采取防止火災氣體及火焰侵入井下的措施:a)立即反風或關閉井口防火門;如不能反風,應根據礦井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停止主要通風機。b)迅速滅火(事故礦井應召請消防隊參加)。、回風井筒發生火災時,風流方向不應改變。為了防止火勢增大,應適當減少風量。、井底車場發生火災時,應堅持的原則:a)當進風井井底車場和毗連硐室發生火災時,應15、進行反風(反風前,撤離進風側人員)、停止主要通風機運轉或風流短路,不使火災氣體侵入工作區。b)回風井井底發生火災時,應保持正常風向,可適當減少風量。c)要用最大的人力、物力直接滅火和阻止火災蔓延。d)為防止混凝土支架和砌碹巷道上面木垛燃燒,可在碹上打眼或破碹,安設水幕。e)如果火災的擴展危及關鍵地點(如火藥庫、變電所、水泵房等),則主要的人力、物力應用于保護這些地點。、井下硐室中發生火災時,應堅持的原則:a)著火硐室位于礦井總進風道時,應反風或風流短路。b)著火硐室位于礦井一翼或采區總進風流所經兩巷道的連接處時,應在可能的情況下,采取短路通風,條件具備時也可采用區域反風。 c)火藥庫著火時,有16、條件時應首先將雷管、導爆索運出,然后將其他爆炸材料運出;否則,關閉防火門,撤往安全地點。d)絞車房著火時,應將相連的礦車固定,防止燒斷鋼絲繩,造成跑車傷人。e)蓄電池機車庫著火時,為防止氫氣爆炸,應切斷電源,停止充電,加強通風并及時把蓄電池運出硐室。f)硐室發生火災,且硐室無防火門時,應采取掛風障控制入風,積極滅火。、傾斜巷道中發生火災時,應利用聯絡巷等通道接近火源進行滅火。不能接近火源時,可利用礦車、箕斗,將噴水器送到巷道中滅火,或發射高倍數泡沫、惰氣進行遠距離滅火。需要從下方向上滅火時,應采取措施防止落石和燃燒物掉落傷人。、進風的下山巷道發生火災時,應采取防止火風壓造成風流紊亂和風流逆轉的17、措施。如有發生風流逆轉的危險時,可將下行通風改為上行通風,從下山下端向上滅火;在不可能從下山下端接近火源時,應盡可能利用平行下山和聯絡巷接近火源滅火。改變通風系統和通風方式時,必須有利于控制火風壓。在風量發生變化、特別是流向變化時,或在水源供水或滅火材料供應中斷時,人員應立即撤退。、采煤工作面發生火災時,應做到:a)從進風側利用各種手段進行滅火。b)在進風側滅火難以取得效果時,可采取區域反風,從回風側滅火,但進風側要設置水幕,并將人員撤出。c)采煤工作面回風巷著火時,應防止采空區瓦斯涌出和積聚造成危害。d)急傾斜煤層采煤工作面著火時,不準在火源上方滅火,防止水蒸氣傷人;也不準在火源下方滅火,防18、止火區塌落物傷人;而要從側面利用保護臺板和保護蓋接近火源滅火。e)用上述方法滅火無效時,應采取隔絕方法和綜合方法滅火。、采空區或巷道冒落帶發生火災時,必須保持通風系統的穩定可靠,檢查與之相連的通道,防止瓦斯涌入火區。 、獨頭巷道發生火災時,應在維持局部通風機正常通風的情況下,積極滅火。救護隊到達現場后,應保持獨頭巷道的通風原狀,即風機停止運轉的不要開啟,風機開啟的不要停止,進行偵察后再采取措施。a)平巷獨頭巷道掘進頭發生火災,瓦斯濃度不超過2時,應在通風的情況下采用直接滅火。滅火后,必須仔細清查陰燃火點,防止復燃引起爆炸。b)平巷獨頭煤巷的中段發生火災時,滅火中必須注意火源以里的瓦斯情況,設專19、人隨時檢測,嚴禁將已積聚的瓦斯經過火點排出。如果情況不清,應遠距離封閉。c)上山獨頭煤巷的掘進頭發生火災時,在瓦斯濃度不超過2的情況下,有條件時應直接滅火,滅火中應加強通風;如瓦斯超過2仍在繼續上升,應立即把人員撤到安全地點,遠距離進行封閉。若火災發生在上山獨頭巷的中段時,不得直接滅火,應在安全地點進行封閉。d)上山獨頭煤巷火災不管發生在什么地點,如果局部通風機已經停止運轉,在無需救人時,嚴禁進入滅火,應立即撤出附近人員,遠距離進行封閉。7、礦井發生火災事故,礦方自己組織人員滅火時,一定要注意進風流中的煤塵,防止大量的救援人員進入將煤塵揚起,進入火區造成煤塵爆炸,同時要注意防止火風壓、風流逆轉20、造成傷人。例如:介休市義棠鎮小尾溝煤礦火災事故就是這樣。8、礦井發生爆炸事故時,在救護隊沒有探察清楚前,必須維持通風系統原狀,絕對不能隨便停止主要通風機運轉、反風或者調節風流,救援人員進入災區前,切斷災區電源,并派專人看守,穿過支架破壞的巷道時,應架好臨時支架,通過支架松動的地點時,應保持一定距離按順序通過,不得推拉支架,防止碰撞、摩擦等產生火花,防止造成二次爆炸、連續爆炸和災區被困人員的傷亡。9、處理瓦斯爆炸事故時,如果有明火存在,一定要考慮瓦斯、和及風三者的關系,防止在滅火過程中造成二次爆炸、連續爆炸。 10、礦井發生有毒有害氣體中毒事故時,如小煤礦或者是與采空區打通時,有毒有害氣體熏住人21、,礦方自救時,一定要先通風加大風量,有專職的氣體檢查員檢查氣體,確認在安全的情況下進入施救。我們在處理事故中就有不少這樣的事例,如靈石兩渡鎮廟溝煤礦就是這樣。11、礦井發生透水事故后,要根據來水方向、地點、水量等因素,確定人員安全撤離的路徑,通知井下受水患影響地點的人員立即撤離到安全地點或者升井。根據水害受災面積、水量和涌水速度,及時增大排水設備能力,一定要防止各種有毒有害氣體(主要是注意CH4、C02、C0、H2S)的突然涌出造成危害,保持通風,指定專人檢測CH4、C02、C0、H2S等有毒、有害氣體和氧氣濃度,確認沒有危險后再進入施救。上山巷道水災時,要防止二次透水、積水和淤泥的沖擊。救助22、時,被困災區的人員,其所在點高于透水后水位時,可利用打鉆、掘小巷等方法供給新鮮空氣、欽料和食物,建立通信聯系;如果其所在點低于透水后水位時,則禁止打鉆,防止泄壓擴大災情。12、礦井發生煤與瓦斯突出事故時,首先要切斷突出區域和波及區域的所有電源,不得停風和反風,防止風流紊亂和擴大災情。如果通風系統和通風設施被破壞,應設置臨時風障、風門及安裝局部通風機,逐級恢復通風。救援人員進入災區前,確保礦燈完好,進入災區后,不準隨意啟閉電氣開關和扭動礦燈開關或燈蓋,除用010%瓦斯檢定器檢查瓦斯濃度外,還必須用量程為0100%的瓦斯檢定器監測瓦斯濃度變化情況,同時用氧氣檢定器檢查氧氣濃度,以防止瓦斯上升或下降23、到爆炸界限,如無火源,應排除積聚瓦斯,變災區為非災區;如有火源,應在認定無瓦斯爆炸危險的前提下進行消除火源工作。采取措施撤出被困人員或組織進入避災硐室等待救護,防止造成次生事故的發生,特別是防止突出的達到爆炸界限的瓦斯遇到引爆源發生瓦斯爆炸,擴大事故。13、處理冒頂事故時,特別注意在冒落區工作時,要實地查看周圍支架和頂板情況,在危及搶救人員安全時,首先應加固附近支架,支護好頂板,保證退路安全暢通。要指定專人檢查瓦斯和觀察頂板情況,發現異常,立即撤出人員。如果通風系統遭到破壞,應迅速恢復通風,當瓦斯和其他有害氣體威脅到搶救人員的安全時,救護隊應擔負起搶救人員和恢復通風的工作。清理大塊矸石等壓人冒24、落物時,可使用千斤頂、液壓起重器具、液壓剪刀、起重氣墊等工具將大塊巖石頂起,迅速將人救出。搶救被埋壓的遇險人員時,在清理冒落煤矸時,要小心地使工具,在接近被埋壓人員時,只能用手扒、撿煤矸,以免傷害遇險人員。搶救被埋、被堵人員時,用呼喊、敲擊等方法,或采用探測儀器判斷遇險人員位置,與遇險人員聯系,可采用掘小巷、繞道或使用臨時支護通過冒落區接近遇險者;一時無法接近時,應設法利用鉆孔、壓風管路等提供新鮮空氣、欽料和食物。14、避災逃生路線:發生一般事故時礦井的避災逃生路線是不會改變的,但發生爆炸事故后,通風設施和通風系統很可能遭到破壞,避災逃生路線就隨之發生變化,此時,井下所有人員就不能按原先的避災25、逃生路線逃生,必須向進風流方向(迎著進風)撤離,防止走到有毒有害氣體中去。15、瓦斯燃燒事故:上隅角瓦斯燃燒是低于瓦斯爆炸下限的燃燒,具有以下特點:、上隅角氧氣充足,高突高瓦斯采面采空區像一個巨大的瓦斯罐,具有充足的瓦斯來源,上隅角瓦斯一旦燃燒,采空區瓦斯就會源源不斷向上隅角補充。、瓦斯具有流動性,著火點隨瓦斯漂移而移動。由于采面安裝有支架,上隅角滅火空間有限,著火點隨瓦斯漂移向支架后移動。用高壓沖水滅火,出現明火被撲滅的現象,實際上是著火點移到支架后,并沒有徹底熄滅,一旦停止沖水,著火點迅速出現,而后多次反復,不易徹底滅火。、上隅角瓦斯燃燒后,容易引起周圍可燃物、煤體燃燒,擴大事故范圍。、在滅火過程中,初期多采用高壓沖水滅火,會在上隅角局部形成一個負壓區,一旦停止沖水,采空區較高濃度瓦斯迅速向上隅角補充,極易出現火球、瓦斯爆燃現象,危害極大。由于瓦斯具有流動性、漂移性,所以瓦斯燃燒著火點也具有流動性和不確定性,最有效、最徹底的滅火方法是采面封閉,果斷、快速封閉采面可以降低事故處理的風險,避免重大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