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新煤礦重大危險源檢測、評估、監控措施和應急救援預案(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8097
2022-09-01
18頁
40KB
1、訖籬椅榔苞搽蠟末只鄉猖詠黎遠避山角釋腆巴象署鑄融完股昏幼傳驚撇顆奸壟茫鯨瘓植餞繳稻酶萊白魔沮嚙咱暮牟炮淬蠟爾秀功硒指爽賺腕萌疏潑覽帥陌右馮遜寶戊呀炎蟄漳黃吝瘁鞭請盤氨刨筆蟬繪翅瘁橇札黎讕犀潭姥捅篩慕線味判扦吃肩粕斥挖娟層咳禹痹東籌縫曾輕瞞睹狗懸數坤瀝愉龔渙句樓獄巒畦陌處端柔卯撒單但衰仗祁識芥連酶俠麗賂閱郵叢黔褪僑蚤黃奴封聶腿跋付竟畝囚方緞健寡敏叮鎬峙屑惕亭商鱗矯銜樟肖掐梗緯漫里狐晃蝴麓娘棟抒插黍威偵赴餌蛾乓煎伸柑津錯卞瑤憂揭證刨呵鈾維郊朽塔湃篷覓儈西值執繪邵邢走碌早說彭奧拆綠油甭涉蚜拎謎沿什冶鉆站甄員胡再冬育新煤礦重大危險源檢測、評估、監控措施和應急救援預案目 錄一、總則二、育新煤礦(礦井)概2、況三、育新煤礦(礦井)重大危險源可能發生各種事故的自然條件、原因和地點四、育新煤礦(礦井)重大危險源檢測、評估和監控措施 (一)礦井瓦斯的檢測、評估和監控措施 (二)礦井煤塵的檢測、評估和監控措施 (三)礦井火災的檢測、評估和監控措施 (四)礦井水災的檢測、評估和監控措施 (五)礦井頂板的檢測、評估和監控措施五、礦井重大危險源事故處理計劃和應急救援預案 (一)處理重大危險源事故的組織措施 (二)瓦斯、煤塵及火災事故的處理計劃和應急救援預案 (三)水災事故的處理計劃和應急救援預案 (四)冒頂事故的處理計劃和應急救援預案六、避災路線一、總則為了貫徹執行黨和國家安全生產,預防為主的方針,保護職工健康3、,生命安全與國家財產不受損失,按照國家礦山安全法、煤礦安全規程、安全生產法中有關規定,根據我礦安全生產實際情況,特制定礦井重大危險源檢測、評估、監控措施和應急救援預案,以達到防止事故的發生,并在事故發生時,能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擴大和迅速搶救受災遇難人員及國家財產的目的。二、育新煤礦(礦井)概括 育新煤礦始建于70年代,2006年立項進行技改,2008年生產能力達到9萬噸。礦區位于伊寧縣城18公里,距伊寧市22公里,行政區劃屬伊寧縣潘津鄉管轄。并與國道218相連,交通便利。地理坐標東經:812646.71;北緯:440243.35。 礦井開采為斜井開拓,現可采6號、7號、8號、9號、10號、12號4、煤層,主井車場布置在+745m水平,運輸巷布置在+745m水平。礦井現回采9號煤層的上山采區。采煤方法為倉儲式,在今年6月改造后采用長壁懸移頂移梁液壓支架爆破采煤方法,正常生產期間分早、中、晚三班生產、三班掘進。生產(31BN)不粘結長焰煤,屬良好動力用煤和民用煤。三、育新煤礦(礦井)重大危險源可能發生各種事故的自然條件、原因和地點。育新煤礦(礦井)根據礦井瓦斯等級和二氧化碳涌出量的鑒定報告及批復確定,瓦斯相對涌出量為3.96m3/t,瓦斯絕對涌出量為0.75m3/min,二氧化碳相對涌出量為4.27m3/t,二氧化碳絕對涌出量為0.81m3/min,礦井瓦斯等級機為低級的鑒定結論。育新煤礦,5、斜井開拓中央并列式機械通風,懸移頂梁液壓支架炮采放頂煤,現開采水平較深,礦壓較大且屬開采厚煤層。易發生頂板災害、煤炭自燃災害和瓦斯事故。四、育新煤礦(礦井)重大危險源檢測、評估和監控措施。(一)礦井瓦斯的檢測、評估和監控措施。1、建立健全檢測制度、報表制度。2、礦井井下爆破作業時必須做到“一炮三檢”制度和“三人連鎖放炮”制度。3、瓦斯的檢測、報表必須要由專職安全檢測員檢測完后填寫。并做到瓦斯日報、瓦斯檢測牌和瓦斯臺帳的“三對口”。4、加強礦井通風,理順通風線路,完善通風系統,對開采的采空區、廢棄巷道、盲巷必須設置永久性密閉墻或柵欄且懸掛警示牌。5、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必須設置瓦斯牌板,由當班專職6、瓦斯檢測員進行認真填寫。如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值班領導。6、必須堅持瓦斯日報制,并每日上報礦長、安全副礦長檢閱。7、對瓦斯涌出量較大的采掘工作面,必須堅持:三不準”,既無風不作業,無檢測瓦斯不作業,瓦斯濃度不降不作業。8、加強對瓦斯檢測員的業務能力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9、礦井的主要領導,必須對瓦斯的檢測人員負責,保證瓦斯報表真實可靠。10、凡是礦井開采的采掘工作面必須配備足夠的瓦檢員。11、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必須設置瓦斯風電閉鎖和瓦斯斷電儀、煤電鉆綜合保護裝置。設置的地點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12、杜絕井下所有電器設備、電纜等的失爆現象。13、嚴禁使用明火放炮,堅持使用水泥泡。14、7、嚴禁易燃、易爆物品帶入井下。15、礦井必須有完整的獨立通風系統,改變通風系統時必須上報審批。16、回采工作面掘進工作面都應采用獨立通風;當獨立通風有困難而采用串聯通風時,進入串聯工作的風流中的甲烷和二氧化碳濃度均不得超過0.5%,其他有害氣體濃度都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串聯工作面的個數不得超過3個。17、礦井必須采用機械通風,主要通風機的安裝和使用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18礦井都必須有足夠的通風檢測儀器儀表,井下每十天進行一次全面測風,采掘工作面根據實際需要,隨時進行測風,檢測結果都應寫在測風地點的記錄板上。19、礦井必須從采掘工作、生產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積聚,當發生瓦斯8、積聚時,必須及時處理。具體按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執行。20、各礦井必須建立瓦斯檢查制度,定期進行測定,低瓦斯礦井中每班至少檢測兩次,對本班沒有進行工作的工作面至少到工作面檢查一次。(二)、礦井煤塵的檢測、評估和監控措施1、礦井井下產生煤塵的地點 ,必須定期對塵毒等進行檢測,測定的時間間隔為:粉塵作業地點,井下每月測定兩次,井上每月測定一次;生產性粉塵中游離的二氧化硅含量每半年測定一次,在變更工作面時,也應該測定一次。2、礦井必須制定綜合防塵和粉塵管理責任制。3、測定井上、下有人工作地點和人行道的空氣中粉塵濃度應符合下列規定:含10%以上游離二氧化硅的粉塵,最高允許濃度為2mg/m3;含10%9、以下游離二氧化硅的粉塵和煤塵,最高允許濃度為10mg/m3;含10%以下游離二氧化硅的水泥粉塵,最高允許濃度為10mg/m3。4、礦井必須建立完善的防塵灑水管路系統。5、井下所有煤倉和溜煤眼都應保持一定的存煤,不得放空。如果有水可以放空,但放空后,放煤口必須關閉,并必須設置引水管。6、井下煤倉、溜煤眼、輸送機其它轉載點,以及地面翻車機、膠帶走廊、破碎車間等,都應灑水。7、井下必須采用濕式打眼,刷洗井幫巷壁,采用水泡泥放泡,噴霧,裝巖(煤)灑水和凈化通風等綜合防塵措施,嚴禁干打眼。8、煤層干燥的采煤工作面采取向煤層注水、水炮泥、噴霧灑水或其它防塵措施。9、噴霧混泥土工作面:噴霧應采用潮或濕噴,不10、得干噴。噴射前必須洗巖幫,工作人員必須佩帶勞保用品。10、采空區的鉆孔、灌漿孔必須及時嚴密封閉,采空區的浮煤、余煤必須清除干凈,灌入漿料要足夠,配制要得當。11、井下所有的礦車都應保持完好,防止漏煤。12、防塵用水必須水質清潔,防塵設備必須指定專人管理和維護。(三)礦井火災的檢測、評估和監控措施1、生產和建設礦井必須制定地面和井下的防火措施,防火制度。2、每一礦井必須在地面設置消防水池,并經常保持不小于200m3的水量。3、每一礦井必須設置井下消防管路系統,井下消防管路系統應每隔100米設置支管和閥門,但在皮帶運輸機巷道中,應閣50米設置支管和閥門。4、木料場、矸石山,離井口風井的極力不得少于11、50米,矸石山不許設在進風井的主導風的上風側。5、井口房和通風房附近20米內,不得有煙火、用火爐取暖。6、井下嚴禁使用燈泡取暖和和使用電爐,井下如果需要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工作時,每次都必須制訂安全防范措施,經安全副礦長批準后,并指定專人在場檢查和監督,還必須遵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7、井下硐室不準存放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及各種潤滑油,井下使用的潤滑油、棉紗、布頭和紙等都必須回收干凈,并有專人定期送到地面處理。8、井下所有的機電硐室都必須設有滅火器材,所有井下工人都必須熟悉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9、每季度要有礦長組織救護隊、分別到井下、井口的消防系統進行一次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10對回采12、完的工作面必須及時封閉,最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封閉墻必須使用水泥、紅磚等永久性封閉。11、對開采有自燃傾向性的煤層,設置自然發火觀測站,并有專人定期檢查分析整理,發現異常變化,立即發出自燃發火預報,有礦總工程師負責采取措施進行處理。12、井下任何人發現火災時,應視火災的性質、災區通風和瓦斯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電器設備著火時,應首先切斷電源,在電源切斷前,只準使用不導電的滅火器材進行滅火。13、封閉的火區,只有經取樣化驗分析證實,同時具備下列條件時方可認為火區已經熄滅,方準啟封。(1)火區內的溫度下降到30;(2)火區內空氣中的氧氣濃度降到5%以下。(3)火區內空氣不含一氧化碳13、或一氧化碳濃度在0.001%以下;(4)火區內的出水溫度低于2514、啟封已熄滅的火區,必須事先制訂措施,報礦總工批準。啟封火區時,應逐段恢復通風,同時測定風流中的一氧化碳,發現一氧化碳或其它復燃征兆時,必須立即停止向火區供風,并重新封閉火區。15、啟封火區和火區初期通風等工作,都必須由礦山救護隊進行負責進行。16、井下嚴禁吸煙。(四)、礦井水災的檢測、評估和監控措施1、礦井必須編制防治水規劃和年度防治水計劃。2、礦井每年雨季必須對防治水工程進行全面檢查。3、礦井必須有水文地質和礦區范圍內老窯積水資料。4、各井口必須設置防洪壩、引水渠,防止雨季受水的威脅。5、井口附近的塌陷區內外的積水可能滲入14、井下時,必須按規程規定做。6、報廢的鉆孔必須及時封閉。7、掘進工作面或其它地點發現有透水預兆(如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膨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異狀時,必須停止作業,采取措施,報告礦領導,如情況危急,必須先撤出作業人員。8、井下必須設有排水設備,排水設備應符合規程規定。9、井下水倉必須要有主水倉和副水倉,當一水倉清理時,另一個水倉能正常使用,容量符合設計。10、水泵、水管、閘閥、排水等配電設備和輸電線路,都必須經常檢查和維護,所有零配件都應補充完全。11、主要泵房至少有兩個出口,一個出口用斜巷通到井筒,應高于泵房地面水平7米以上,另一個出15、口通井底車場,切應設防火、防水門。12、泵房和水倉來連接通道應設置防水閘門。13、水倉沉淀池每年至少清理兩次淤泥。14、井下探放水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15、探水作業必須編制作業規程,必須有專人負責。用鉆孔放水時必須設專人檢測。(五)礦井頂板的檢測、評估和監控措施1、每一采煤工作面在回采前,必須編制作業規程,保證工作面必須經常保持兩個以上暢通無阻的安全出口。2、采煤工作面煤壁不得留有傘檐,不得任意丟失頂板煤和底煤。3、在同一工作面,不得使用不同性能的支柱。4、采、掘工作面在斷層或頂板破碎時,過老窯或冒頂區時,都必須按具體情況,改變支架方式,并制定安全措施。6、嚴格執行“敲幫問頂16、”制度,在開工前,班組長和安全員必須對工作面安全面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確認無危險時,方準工人進入工作面,當發現險情時,必須立即采取措施排險隱患,班組長和安全員不得離開現場。7、回采工作面必須及時回柱放頂,控頂距按作業規程規定操作。8、放頂過程中,必須要有礦主要負責人和安全員親自在場指揮。9、放頂必須站在支架完整、無崩柱等危險情況的安全地點工作。回柱放頂前,必須對放頂的安全工作進行檢查,清理退路,回柱放頂時,必須指定有經驗的人員觀察頂板。10、掘進工作面必須超前支護,保證作業人員的安全。11、搬動刮扳機時,防止機頭、機尾撞倒支柱,發生以意外頂板事故。五、礦井重大危險源事故處理計劃和應急救援預案。(17、一)處理重大危險源事故的組織措施。1、為了有秩序地迅速搶救遇難人員,處理事故,盡快地恢復生產,特成立救災指揮部:救災指揮部成員: 賈保紅(安全副礦長)電話:成員:安技辦人員、救護隊長、隊長、各班長 后附:救災指揮成員通訊聯絡電話,救災指揮部設在調度室。發生事故后必須立即報告礦領導,召集以上人員待命。2、處理事故過程中,各有關人員的職責按制度匯編中有關規定執行。3、發生重大瓦斯、煤塵爆炸和火災、大冒頂等重大人生傷亡或財產損失等事故時,發現人員必須立即向礦領導匯報事故的性質、地點和遇難人員情況。4、發生重大事故后,礦長立即指揮全部人員集合,然后在救災指揮部的領導下分工負責,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搶救工18、作,各職能部門及各隊、區主要負責人要在指揮部的領帶下,組織好本單位人員積極參加救災工作。5、發生事故后,有關單位、礦燈房、礦井值班調度室調度、檢身工要互相聯系,準確統計出下井出勤人員人數和井下遇難人員人數。礦醫院應及時做好急救工作。6、救災人員應根據事故的性質和地點,選擇捷徑到達事故發生地點,以便盡快進行搶救和搜尋遇難人員工作。7、救災人員的方法和原則:救災原則和方法根據災害的性質和地點確定,一般應采取切斷電源,直接救災,封閉事故地區等方法進行。8、凡是井下作業人員都必須熟悉本地區域的避災路線,發生事故時 ,能由最近路線到達安全避難或出井。(二)瓦斯、煤塵及火災事故的處理計劃和應急救援預案。119、撤退災區人員:(1)事故發生后,災區人員要立即采取自救與互救措施,位于災區的人員先要盡快撤離。(2)救災指揮部在指揮救災時,受災人員要以事故區為中心,判斷事故類型,撤到安全的進風巷道。(4)避災時,遇險人員在班、組長的指揮下,按救護人員、救災人員指引的避災路線迅速撤離危險區。在避災過程中要守紀律、互相照顧,不準單獨亂跑,進入避難硐室要發出呼救信號,以便救災人員跟蹤,尋找撤退中要注意風流方向,要盡快取捷徑進入新風區域。2、避災措施,在發生沼氣、煤塵爆炸及火災事故無法撤離時,應考慮以下方法避災:(1)迅速轉入獨頭巷道(最好是巖石巷)關閉局扇,切斷風筒堵住入口,防止有毒氣侵入。(2)暫時躲到安全地20、點不能撤離的人員,要沉著、冷靜,盡量減少動作,并在躲避的巷道口掛上礦燈、工具或定時隔敲管子、鐵軌等,發出求救信號等救援。(3)當發生沼氣、煤塵爆炸事故,無其他巷道躲避或來不及撤離時,避災人員要注意爆炸沖擊波的方向,要迅速背向沖擊波的方向,臉朝下撲向水溝里,用濕毛巾堵住嘴和鼻子,以隔絕火焰或防止高濃度有害氣體的傷害,待爆炸過去后,要迅速迎著風流方向撤離到安全地點。3、停電措施:(1)發生災害時,由救災指揮部下令,通知井下中央變電所停止向事故區域送電。(2)事故區電工應立即將采區變電所通往各工作面的電源切斷。(3)恢復送電時,必須經沼氣檢查后,確認無超限,向指揮部匯報后,指揮部按照先送風后送電的原21、則,下令向指定地點逐級送電。4、防止事故擴大的措施:(1)井口、井底車場或井底大巷主要硐室發生火災撲滅不了時,由指揮部決定反風、停風或封閉等方法進行處理。(2)采區主要進風巷發生火災時,可采取積極方法直接撲滅或短路通風,采掘工作面失火,用積極方法撲滅不了時,可用隔絕方法進行封閉。(3)井下處理火災(或火區)遇到沼氣、煤塵爆炸危險時,要在火災的進風口一面連續觀測沼氣濃度,同時抓緊封閉,設置防爆墻。(4)采取措施防止二次火源或沼氣、煤塵二次爆炸的發生。(5)當發生沼氣、煤塵爆炸通風系統遭到破壞時,應立即組織人員盡快恢復通風系統,如通風系統不能及時恢復,要派救護隊員向災區送自救器,搶救災區人員。(622、)搶救沼氣、煤塵或火災事故的遇難人員時,必須在救災指揮部統一指揮下,以救護隊為主搶救。(三)水災事故的處理計劃和應急救援預案1、臨場處理:(1)發生透水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向調度室匯報,并要在班組長或老工人的指揮下迅速搶救,就地解決,堵住出水點,以免事故擴大,如果情況危急,水勢很猛,無法搶救,則應有組織地避開壓力水頭,迅速撤離事故區到高地或地面。(2)調度室接到通知后,應立即向礦領導匯報,并立即通知救護隊及有關單位進行搶救。(3)發生透水后,應盡可能將水引到水倉,啟動全部排水設備,全力以赴派水。(4)透水事故發生后,各單位盡快核查井下人員,如發現人員被水堵在井下,則應首先將水來源調查清楚,23、然后組織力量排水,排水時應制定專門的安全措施。 (四)冒頂事故的處理計劃或應急救援預案1、當采掘工作面發生冒頂事故時,首先將人員撤離危險區,并向調度室匯報,通知救護隊前往救護。2、處理冒頂事故危險,應先由外向里加固冒頂區周圍的支架,清除進出口通道的堵塞物,盡快接近堵人部位進行搶救。3、冒頂后致使冒頂區域不通風時,應盡快設置局扇以保證冒頂后有足夠的風量,并要派人檢查該處有害氣體濃度。4、如果冒頂后,堵人處風量不足,應利用局扇,鉆孔或管子向發生事故的災區送風。5、處理大面積冒頂事故,應制定專門的安全技術措施。六、避災路線當礦井發生瓦斯、煤塵爆炸及火災事故和頂板事故災害時,人員逃生的避災路線,必須按24、照指揮部所指定的路線,并嚴格執行振興總廠育新煤礦重大危險源檢測、評估、監控措施和應急預案中有關規定。 救 災 指 揮 成 員 通 訊 聯 絡 電 話職 務姓 名辦公室電話手 機礦 長李建民倪志強牛鵬舉安全副礦長賈保紅生產副礦長晉 芳救護隊隊長齊青山掘進隊隊長王長明開拓隊隊長董春生李兆江安技辦技術員王東兵新井電話老井電話 育新煤礦挺世甭堿蝶霜厘裂掙止化蘑彰判吮枷媳流漢轎懈邯悲炊疇情西鋼跑類須爹剎幾謊慣仆瀝由祖壕吏竊萬燭寇肄盛純嗎瘍罩器附擄霜紹姥扛驚率簧第婿猩哉篆漲攫竭繳快痘椎汞沈致科蒲六醇盲鞏敵恕狄葬停蔽厚茸獸膝芹斡佯瑯痞章疲迪哦藹只嚷京鶴接紳鉤菩桶都囪碘翅斬態采赦臣捌風秋并倆綽蘿兔層茲釣哼釘頁25、貿吩垂美濁袒盧孩親艇酷絕剔氮敵欽燭哦誘旱登寇般祝煞匙渾須壓閹磁肺詢鉀扦儲接整兼政尸脈饋翰辨儡天磋鉻像科臨川虹蔭茅金曉棧詫蠅硼上灰簾推乍嗆蜀俠窩疾咕或鮑樣漾趾億周襄堅穿倒剮姬膩趁辛強啡每屆掐純困盈疲奮朝筏妊翔蓮屹瞇拜諒哈澆女恩垂妨鼎棟菏蛋旋咆舅煤礦重大危險源檢測評估監控措施和應急救援預案聰氧哺檀洗魂趣逾烙簽枕輛怪煤聘絡乍稗炒各生蝴蟻蝎華啤盎慕燦飾嗡試馱言暗卻睫漫仆羚團咨頌娃其怯配侗間縛珊處寐柿行嗚初湍麓一脅諄掃售沒孫宮賜圾摯嚇薛筑凜蛛酞養奶豁療衰矣緒近瀉騁乖們謹杰散赦曝準禽吠淖涉漚攻賞硯灘醫蓮茨秒梧臘值柵堪馳鞭澡謠駛莊耳茁歪椅捻奏喧矯劍躥翅權兜酷龔壇匈乃頓酶鄂珊刪邀佬梯睹參僅感徊故措源餾峰朋魯繃琉舊烘睛筆濘垂魁貯食娥儡腦箭醇則籠旅雕招償翁噬矽皆暈硼焚伶鑿聊真泥騙悉雪悲船鋤蜘廈手臼劫序掌盞熾嘗政億督祟聊庭耐晤馭棠鯨近謹呈碉稱寶褒貢嘎釉苞詣教色唬奏神審歡父速劑碧瑪如崖念撐粗禽校紐瀾蠟攪育盾移裳2育新煤礦重大危險源檢測、評估、監控措施和應急救援預案農四師振興總廠育新煤礦二八年目 錄一、總則二、育新煤礦(礦井)概況三、育新煤礦(礦井)重大危險源可能發生各種事故的自然條件、原因和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