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地面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8107
2022-09-01
15頁
116KB
1、礦井地面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為加強我礦對地面火災事故處置的綜合能力,提高應急救援的快速反應和協調水平,確保迅速有效地處置我礦發生的地面火災事故,把事故損失降到最低程度,有效地保障礦井財產和職工生命安全,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的要求,結合我礦實際,本著“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編制了礦井地面火災事故專項急預案,希各單位認真貫徹執行。1. 地面火災風險分析我公司地面有洗煤廠、機電科、物資供應科倉庫、地面變電所、壓風機房、主、副井絞車房、食堂、職工單身宿舍、綜合辦公大樓等,以上場所有的存在大量可燃物,同時,由于供電線路老化、2、電源線短路以及人為火種、雷擊等點火源的存在,故常年可能發生火災事故。2.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公司成立事故應急指揮部,負責統一指揮、協調礦井地面火災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總經理任總指揮,黨委副書記、分管副總經理、工會主席、總工程師、安監處長任副總指揮(見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結構圖)。應急救援指揮部設在生產技術科調度室,以下簡稱調度室。電話: 2.1總指揮、副總指揮、成員單位(人員)及職責:(1)總指揮職責:由總經理擔任,是處理災害事故的全權指揮者。在礦總工程師、黨委副書記、分管副總經理、工會主席、安監處長和礦山救護隊隊長的協助下,制定營救遇難人員和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全面負責應急救援工作。(2)副指揮3、職責:由黨委副書記、分管副總經理、工會主席、總工程師、安監處長擔任,根據營救遇險人員和處理事故方案,組織事故救災人員,及時調集救災所需的設備材料。(3)副總工程師:負責協助總工程師研究制定分管范圍內事故的搶救技術方案和措施,解決事故搶救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4)機電科:負責協助分管副總工程師解決事故搶救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負責事故影響范圍環境監測、監控,及時提供環境監測信息和環境治理方案建議。(5)生產技術科:負責協助總工程師、分管副總工程師研究制定地面火災事故的搶救技術方案和措施,并負責事故搶救調度指揮,及時調度事故搶救情況,傳達領導指令,調集事故搶救隊伍、車輛、物資,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4、事故情況。(6)安監處:負責向上級安監部門匯報事故情況,組織有關部門,配合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調查分析事故。(8)供應站:負責保障事故搶救物資的供應。(9)人力資源科:負責事故善后處理、參與事故調查,負責工傷保險待遇落實等。(10)財務資產科:保證搶險救災資金和事故善后處理所需資金及時到位。(11)行政辦公室:負責事故搶救事務協調、接待等。并保證事故搶救需要的車輛(12)黨務工作辦公室:負責事故發生后搶險工作及人員疏散、戒嚴和維持秩序等工作,參與事故調查、善后處理,負責按應急指揮部要求發布事故信息。(13)駐礦救護中隊:負責地面火災事故的搶救。(14)醫療保健站:及時救治傷員2.2指揮部下設地面火5、災事故應急救援小組(1)搶險救災組:由黨委副書記任組長,由駐礦救護中隊、黨務工作辦公室、生產技術科和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緊急抽調的相關人員組成,具體負責實施指揮部制定的搶險救災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2)技術專家組:由總工程師任組長,分管副總工程師任副組長,成員有黨務工作辦公室分管副主任、生產技術科科長、副科長、技術負責人組成,主要研究制定搶救技術方案,解決事故搶險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3)物資供應組:由財務總監任組長,生產技術科、供應站等部室負責人組成,負責應急救援物資的供應工作。(4)醫療救護組:由醫療保健站站長任組長,有關醫務人員參加,主要負責對受傷人員的醫療救護。(5)事故調查組:由生產6、技術科、安監處組織相關科室人員配合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對事故原因和事故責任進行調查、分析。(6)信息發布組:由黨委副書記任組長,黨務工作辦公室主任任副組長,黨務工作辦公室、生產技術科等部門人員參加,負責統一掌握事故態勢和處理情況,收集救援行動的有關信息資料,向有關人員、單位、媒體等通報情況。(7)善后處理組:由工會主席任組長,人力資源科科長任副組長,人力資源科、黨務工作辦公室、財務資產科、行政辦公室等部門負責人參加,負責傷亡人員家屬安撫、撫恤、理賠。(8)警戒保衛組。由黨委副書記任組長,保衛人員參加,必要時邀請單縣公安局協助,主要負責事故發生后維持秩序、警戒、保衛等工作。(9)后勤保障組。由工7、會主席任組長,行政辦公室、接待處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負責食宿、接待、車輛調度等工作。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結構圖總指揮職責:(1)為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救援工作。(2)根據現場的危險等級、潛在后果等,決定本預案的啟動。(3)指揮和組織協調應急行動期間各救援小組工作,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完成。(4)批準向主管部門、政府有關部門報告和對外信息發布。(5)事故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繼續發展,超出本礦處置能力時,向集團公司或政府應急救援機構提出救援申請。單縣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總經理副總指揮:黨委副書記分管礦長工會主席總工程師安監處長搶險救災組駐礦救護8、中隊生產技術科黨務工作辦公室等 黨務工作辦公室生產技術科安監處生產技術科黨務工作辦公室醫療保健站生產技術科供應站等黨務工作辦公室行政辦公室接待處黨務工作辦公室生產技術科等人力資源科財務資產科行政辦公室由單位副書記任組長,黨務工作辦公室分管副主任、生產技術科科長、事故單位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礦應急救援指揮部緊急調集的有關單位人員組成,具體負責實施指揮部制定的搶險救災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由礦總工程師任組長,分管副總工程師、事故單位技術負責人、有關專業人員組成,主要研究制定搶救技術方案和措施,解決事故搶救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由安監處牽頭,生產技術科、黨務工作辦公室等參加。主要負責控制事故有關責任人9、,調查核實事故性質、原因,追查事故責任等。由醫療保健站站長任組長,所有醫務人員及事故單位負責人等參加,主要負責對受傷人員的醫療救護。由財務總監任組長,供應站長任副組長,生產技術科、供應站等單位負責人組成,主要保證搶險救災物資和設備的及時調度和供應。由黨委副書記任組長,黨務工作辦公室主任任副組長,保衛有關人員參加,必要時由單縣公安局協助,主要負責事故發生后的人員疏散、戒嚴和維持秩序等工作。由黨委副書記任組長,黨務工作辦公室主任任副組長,黨務工作辦公室、生產技術科等部門人員參加,負責統一掌握事故態勢和處理情況,收集救援行動的有關信息資料,向有關人員、單位、媒體等通報情況。由工會主席任組長,人力資源10、科科長任副組長,人力資源科、財務資產科、行政辦公室等部門負責人參加,負責傷亡人員家屬安撫、撫恤、理賠。副總指揮職責:(1)協助總指揮組織或根據總指揮授權,指揮完成應急行動。(2)向總指揮提出應采取的減輕事故后果的應急程序和行動建議。技術專家組事故調查組組醫療救護組物資供應組警戒保衛組后勤保障組信息發布組善后處理組由工會主席任組長,行政辦公室、接待處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負責食宿、接待、車輛調度等工作。3.處置程序3.1事故險情信息報告信息報告程序(見信息報告程序圖)3.1.2 信息報告主要內容(1)事故發生單位概況;(2)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3)事故簡要經過;(4)事故已經造11、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5)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6)已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7)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附事故現場示意圖。報告方式和責任人(1)事故報告當現場發生安全事故時,現場安全第一責任人應立即通過固定電話或無線通訊匯報值班調度人員,值班調度人員收到現場匯報后,屬調度員“十項授權”的,由調度員直接通知受威脅區域人員后,再匯報值班礦領導或總指揮。對不屬于調度員“十項授權”的,由值班調度人員匯報值班礦領導,值班礦領導同意后,方可對有關人員及區域發布信息,值班調度人員和值班礦領導是信息接收與通報的責任人。(2)信息上報事故發生后,必須于12、1小時內按規定報告集團公司、山東煤礦安全監察局魯西監察分局。事故信息上報流程:事故發生后,應急救援指揮部迅速收集事故信息,對事故原因、性質做初步分析,經總經理審查后上報。事故信息上報的責任人是總經理。信息報告程序圖上級國家安全管理機構肥礦集團公司應急指揮部:28095、 39600肥礦集團公司安監局:28050山東煤炭安全監察局魯西監察分局:0537-2980916 單縣中心醫院單縣消防隊119 安監處:78828總經理:78999 值班礦領導 生產副總經理:78777 生產技術科:78968 黨委副書記:78998 人力資源科:78877總工程師:78997應急指揮部(調度室)78500 財13、務資產科:78807安監處長:78899機電科:78915工會主席:78889通防防沖科:78871財務總監:78699駐礦救護中隊:78646 供應站:78866行政辦公室:78888醫療保健站:78816黨務工作辦公室:78938各副總工程師事故現場其他可能受災害威脅的地點3.2 響應程序3.2.1事故分級根據事故或可能造成事故的嚴重程度、救援難度、影響范圍和各級控制事態的能力,按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的規定,將事故分為四級。(1)IV級: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2)級: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14、,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3)級: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4)級: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3.2.2事故響應分級應急響應由低到高依次分為IV、四級。(1)IV級響應:發生一般事故,事故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不再發展,由煤礦企業或縣級地方政府啟動應急預案。(2)級響應:發生較大事故,事故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不再發展,啟動IV級響應后,立即請求15、集團公司或市級地方政府啟動應急預案。(3)級響應:發生重大事故,事故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不再發展,啟動IV、級響應后,立即請求省級人民政府啟動應急預案。(4)級響應:發生特別重大事故,啟動IV、級響應后,由省級人民政府報請國務院啟動應急預案。3.3事故接警報告和記錄應急指揮部在接到地面火災發生地點的險情信息匯報后,應做好記錄,主要內容包括匯報人、時間、地點、簡單經過、人員傷亡及采取的應急措施等情況。應加強分析,明確險情影響范圍、作用時間及發展趨勢,確定災害信息發布時間。3.4應急指揮機構啟動和應急指揮(1)發生非傷亡、經濟損失較小的事故,啟動基層單位現場處置方案,礦井應急預案進入預備狀態;(2)16、發生一般事故,立即啟動本預案,同時報告上級部門,請求做好啟動應急預案的準備。(3)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立即啟動本預案,同時報告上級部門,請求上級部門啟動應急預案。調度室接到事故報告后,必須立即向單位主要領導匯報,由單位主要領導下達命令,啟動事故應急預案,成立應急指揮部。調度值班人員接到啟動預案命令后,立即通知指揮部成員到達調度室集合或趕赴指定地點。總指揮根據事故級別及發展態勢,確定是否請求上級部門啟動應急預案。3.5資源調配根據事故性質、影響范圍、災害程度,及時調集專業救援隊伍、醫療救護隊伍、技術專家成員等救援資源;同時,有針對性地做好應急物資資源的調配工作。3.6應急救援(1)指揮部成員到達17、調度室或指定地點后,總指揮下達救援命令,根據事故情況,分析判斷事故嚴重程度、波及范圍、存在的威脅,確定先期救援方案。(2)按照指揮部的指令,現場搶險救災組(駐礦救護中隊),進行現場偵查,組織或協助事故單位開展搶險救災工作。(3)技術專家組針對事故現場情況,制定詳細的搶險救災方案,報應急指揮部批準后實施,營救受難人員。(4)搶險救災組對事故現場進行緊急控制,避免事態擴大或波及范圍擴大,實施搶險救災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5)通知醫療救護組,一是趕赴現場搶救;二是在醫療保健站內部按醫療系統應急救援預案做好對傷員的搶救準備工作。(6)通知物資供應組,提供一切搶險、救護所需的材料設備。(7)如果控制事態18、有困難,應向集團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及鄰近單位請求增援。3.7擴大應急如事故不能及時得到控制,或有擴大趨勢,由指揮部及時向上一級部門匯報,請求上一級部門啟動應急預案響應。4 處置措施4.1地面火災事故應急處置措施地面火災發生后現場人員應立即啟動現場處置方案,組織開展自救與互救,并立即將事故情況電話通知調度室,報告內容應簡單、扼要,盡可能說明事故性質、地點、范圍、主要原因和傷亡情況,并保持與礦調度室的聯系。礦調度室接到事故匯報后,立即通知駐礦救護中隊及黨務工作辦公室,搶險隊員及時趕赴現場進行搶險,同時黨務工作辦公室通過語音廣播系統通知受災及可能受災區域人員撤離。視情況向單縣消防隊請求增援。人員撤19、離安全處置措施當災害發展迅猛,現場不具備事故搶救的條件,無法進行現場搶救,或災區條件急劇惡化,可能危及現場人員的生命安全,現場人員應想方設法有組織的迅速安全地撤離災區。撤離災區時應遵守下列行動準則:沉著冷靜。撤離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鎮定的情緒,做到臨危不亂;同時大家要樹立能安全撤出災區的信心,并在各個方面、各環節上做好充分的準備,謹慎穩妥地行動。團結互助。所有遇險人員都應發揚團結互助的精神和先人后已的風范,同心協力地到達安全地點。選擇正確的撤退避災路線。根據消防安全出口指示燈指示方向撤離,切忌圖省事或懷著僥幸心理冒險行動,也不能猶豫不決而貽誤時機。避災安全處置措施火災襲來要迅速撤離危險區;用20、水將毛巾(布)等浸濕,捂住口鼻,防止吸入高溫煙氣。用水浸濕棉被地毯等,包裹好身體,就地滾出火焰區逃生。穿過煙火區時,爬行或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面,不要站立行走,不要乘坐電梯。身上著火以后不能奔跑,可就地打滾或用厚重的衣物壓滅火焰。不能隨便開啟門窗,防止新鮮空氣大量涌入。不要盲目跳樓,沿最佳路徑逃生。及時救援處置措施發生事故時,調度室應在接到報告后,及時迅速調動救援人員趕赴現場進行搶救工作。(1)進行火情偵察,確定燃燒物質和有無人員被困。(2)迅速撲滅火源,控制危險源,切斷電源,對現場進行不間斷監測,防止事態擴大。(3)在撲救火災的同時及時向應急救援指揮部匯報現場情況。(5)現場管理人員要立即指揮員21、工搬離火場附近的可燃物,避免火災區域擴大。確定水源位置,搞好火場供水。(6)劃定警戒區域,實行交通管制;組織有關人員對事故區域進行保護。(7)及時指揮、引導員工按預定的線路、方法疏散,撤離事故區域,搶救被困人員。疏通事發現場道路,保證救援工作順利進行。(8)發生員工傷亡,醫療保健站醫務人員要馬上進行施救,將傷員撤離危險區域,同時向單縣中心醫院求救。 (9)選擇好滅火陣地,保護起火點,必要時采取火場破拆、排煙和斷電措施;(10)專業消防隊到達火場后,服從消防指揮員的組織指揮。相關人員應該主動向消防隊匯報火場情況,積極協助公安消防隊伍。4.2處置原則和要求(1)以人為本,減少損失。在處置地面火災時22、,始終把保護員工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保障員工群眾財產和公共設施的安全,把火災損失降到最低限度。(2)統一領導,協同作戰。公司及地方消防部門的統一領導下,各單位、部門盡職盡責,密切協作,協調有序地開展火災撲救、人員救治和善后處理工作。(4)自救互救原則。事故發生初期,應迅速組織遇險人員沿避災路線撤離逃生。(5)安全搶救原則。在事故搶救過程中,應采取措施,確保救護人員的安全,嚴防搶救過程中發生事故。5.附件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電話領導小組姓名職務聯系電話辦公室手機組長總經理副組長副總經理副書記工會主席安監處長總工程師財務總監成員生產副總機電副總地測防治水副總通防副總防沖副總主 任副主任副主任科 長科 長副科長主任副主任科 長副科長副科長科 長科 長科 長副科長副科長副科長副科長副科長副科長區 長區 長區 長區 長區 長井上消防材料庫材料名細表序號材料設備名稱規格單位數量1干粉滅火器mf/abc4具102二氧化碳滅火器mft5具43消防桶個104消防鐵锨把55消防斧把56消防手持鋸把37消防錘把58消防水帶、槍扣DN65.25M套59消防麻袋條10010消防雨衣套511消防水靴雙512消防面具個513消防絕緣手套付214軟梯10m架115擔架付216消防抽拉梯架1171819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