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普外科科室應急預案與處理流程(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68133
2022-09-01
15頁
95KB
1、普外科科室應急預案與處理流程普外科科室應急預案與處理流程目錄 目錄.(1)1. 病人有自殺傾向時的應急預案.(2) 2. 發現患者自殺時的應急預案.(3).3. 發生輸血反應時的應急預案及程序.(4)4. 發生輸液反應時的應急預案及程序.(5)5. 住院患者發生墜床的應急預案及程序.(6)6. 封存患者病歷前的應急預案及流程.(7)7. 關于封存患者病歷的應急預案及程序.(8)8. 對艾滋病、梅毒、乙肝病人的應急預案及流程.(9)9. 急救流程.(10) 10. 傳染病等異常事件處理流程.(11) 11. 大批創傷患者搶救流程.(12)12. 急性創傷患者處理流程.(13)13. 大批食物中毒2、患者搶救流程.(14)14.火災處理流程.(15)病人有自殺傾向時的應急預案對有自殺傾向的病人立即匯報科主任、護士長、主管醫生。立即通知家屬并留陪客24小時陪護。與病人交談,了解掌握其心理狀態,有針對性進行疏導,與醫生商量是否需請精神科醫生協助治療。做好以下防范措施:將病人調至易于觀察,接近護士站的病室,移去病房一切可以作為自傷的物品。與家屬討論患者病情、自殺原因、性格等,以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要求家屬陪伴及親人多來探望。消閑療法,如閱讀、看電視等分散病人注意力。如因疾病痛苦而自殺,應盡量使病人舒適,可增加止痛鎮靜劑的使用。言行態度要友善,耐心照顧,給予精神上的支持。聯絡社會醫務工作者予以協助3、,如經濟問題。病人病情穩定后,仍需繼續留意病人的情緒和行為,以防自殺行為的再次出現。列入特殊交班內容,使值班人員均提高警惕,隨時密切觀察、巡視病人,注意其動態及經常監視床頭柜及病室內有無自傷性物品與藥品。發現患者自殺時的應急預案發現患者自殺,應立即通知醫生,攜帶必要的搶救物品和藥品與醫生一同趕赴現場。判斷患者情況,如有可能立即開始搶救工作。如搶救無效,應保護現場,包括病房內及病房外現場。通知醫務科、總值班等,服從領導安排處理。并通知家屬。配合有關部門的調查工作。做好各種記錄。保證病房內正常的工作秩序。發生輸血反應時的應急預案及程序1.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液管,改換生理鹽水。2.報告醫生并遵醫囑4、給藥。3.若為一般過敏反應,情況好轉者可繼續觀察并做好記錄。4.必要時填寫輸血反應報告卡,上報輸血科。5.懷疑溶血等嚴重反應時,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樣一起送輸血科。6.患者家屬有異議時,立即按有關程序對輸血器具進行封存。【程序】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液管改換生理鹽水報告醫生遵醫囑給藥嚴密觀察并做好記錄必要時填寫輸血反應報告卡上報輸血科懷疑嚴重反應時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樣送輸血科發生輸液反應時的應急預案及程序1、患者發生輸液反應時,應立即撤除所輸液體,重新更換液體和輸液器。保存好更換下的輸液器及液體(夜間或節假日放入冰箱內保存)。2、同時報告醫生并遵醫囑給藥。3、情況嚴重者應就地搶救,必要時進行心肺復5、蘇。4、建立護理記錄,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一般情況和搶救過程。5、發生輸液反應時,可是填寫輸液反應報告卡,并同保留的輸液器和藥液一起送制劑室檢驗。住院患者發生墜床的應急預案及程序(一)對于有意識不清并躁動不安的患者,應加床檔,并有家屬陪伴。(二)對于極度躁動的患者,可應用約束帶實施保護性約束,但要注意動作輕柔,經常檢查局部皮膚,避免對患者造成損傷。(三)在床上活動的患者,囑其活動時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讓護士幫助。(四)對于有可能發生病情變化的患者,要認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訴患者不做體位突然變化的動作,以免引起血壓快速變化,造成一過性腦供血不足,引起暈厥等癥狀,易于發生危險。(6、五)教會患者一旦出現不適癥狀,最好先不要活動,應用信號燈告訴醫護人員,給予必要的處理措施。(六)一旦患者不慎墜床時,護士應立即到患者身邊,通知醫生檢查患者墜床時的著力點,迅速查看全身狀況和局部受傷情況,初步判斷有無危及生命的癥狀、骨折或肌肉、韌帶損傷等情況。(七)配合醫生對患者進行檢查,根據傷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八)加強巡視至病情穩定。巡視中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發現病情變化及時向醫生匯報。(九)及時、準確記錄病情變化,認真做好交接班。【程序】做好安全防范發生墜床時護士立即趕到通知醫生查看受傷情況判斷病情采取急救措施加強巡視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準確記錄做好交接班 封存患者病歷前的應急預案及流程1.7、當出現糾紛和醫療爭議,患者及家屬要求封存病歷時,病房要保管好病歷,以免丟失。2.及時準確將患者病情變化、治療、護理情況進行記錄。3.備齊所有有關患者的病歷資料。4.迅速與科領導、醫務處(晚間及節假日與院總值班)聯系。【程序】患者及家屬要求封存病歷 保管好病歷 及時準確記錄 備齊病歷資料 迅速與醫務處或總值班聯系關于封存患者病歷的應急預案及程序1.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患者本人及其代理人,提出封存病歷申請。2. 科室向醫務處(夜間向總值班)報告。3. 醫務處或總值班與患者或近親屬共同在場的情況下封存患者的主觀部分的復印件。4. 主觀病歷為:死亡病歷討論記錄、疑難病歷討論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會診8、意見、病程記錄等。5. 封存的病歷由醫務處保管,晚間及節假日由院總值班保管,次日或節假日后移交醫務處。6. 如為搶救患者,病歷應在搶救結束后6 h內據實補齊。【程序】提出申請 向醫務處或總值班報告 雙方共同在場時現場封存復印件 醫務處保管 搶救病歷6 h內補齊對艾滋病、梅毒、乙肝病人的應急預案及流程要防止HIV醫院內感染就應當提高醫務人員安全操作的意識,在醫療服務中執行普遍性防護原則,嚴格遵守預防醫院感染的操作規程。要強調對每個病人、每次操作都要嚴格執行有關的規章制度,不能僅在處理HIV感染者或病人時才強調這些措施。包括以下內容:(1) 安全處置銳利器具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不要把用過的器具傳遞給9、別人。在進行侵襲性操作時,一定要保證足夠的光線,盡可能減少創口出血。千萬不要向用過的一次性注射器針頭上蓋針頭套。不要用手毀壞用過的注射器。在創口縫合時,要特別注意減少意外刺傷。把用過的注射器直接放到專門的桶(盒)中,統一處理。勿將銳利廢棄物同其它廢棄物混在一起。勿將銳利廢棄物放在兒童可以接觸到的地方。(2) 對所有器具嚴格消毒為保證消毒效果,器具必須用熱水和清潔劑洗干凈后再消毒。所有符合消毒規范的消毒程序都足以殺滅HIV、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 常用的滅菌方法足以使HIV滅活。常用的兩種滅菌方法是煮沸和化學滅菌。煮沸是有效的滅菌方法。已清洗過的器具應煮沸20分鐘。化學滅菌法主要用于不能采用10、加熱法滅菌的器具。以下三種常用的化學滅菌劑足以滅活HIV:含氯滅菌劑,如漂白粉;2%雙氧水;70%酒精。(3) 認真洗手醫務人員的手常常帶有病原微生物,這也是造成病原體在病人中傳播和主要原因之一。醫務人員手上沾著的體液,可以很容易地用肥皂和水清除干凈。(4) 使用防護設施避免直接接觸體液根據可能接觸血液或體液量的多少,決定采用適當防護設施。常用防護設施包括乳膠手套、口罩、防護眼鏡、隔離衣等。(5)安全處置廢棄物運輸廢棄物的人必須戴厚質乳膠手套。處理液體廢棄物必須戴防護眼鏡。沒有被血液或體液污染的廢棄物,可按一般性廢棄物處理。急救流程 搶救處理 夜班值班人員接診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患者應急指揮小組11、協調門診部、醫務部(日間)醫院總值班(夜間、節假日)報告后勤保障醫務部負責對應急病例做好分析總結,全院通報護理單元做好收治病人準備床位協調辦公室收入院治療組織應急處理專家組成員急會診,給予技術支持,制定治療方案啟動綠色通道調集相關專業醫師、護士協助急診科救治啟動應急預案緊急組織救治科主任、護士長報告報告報告通知傳染病等異常事件處理流程應急指揮小組本科主任醫務部(日間)醫院總值班(夜間、節假日)門診部立即報告接診傳染病(疑似)患者的首診醫師安置患者在醫院指定地點確診病例轉上級指定醫院(登記、報告、流行病學調查)醫學處理解除觀察轉至其它病房繼續留院治療回家啟動應急預案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立即報告無法確12、診病例確診傳染病尸檢查明原因根據衛生部文件要求進行專業處理直接火葬死亡病例排除傳染病隔離留院觀察死亡病例討論大批創傷患者搶救流程啟動應急預案組織相關科室會診:神經外科骨外科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分流患者手術/住院重癥醫學科報告報告門診部、醫務部(日間)行政總值班(夜間)應急指揮小組上級行政部門立即報告大批創傷患者急診科組織搶救迅速檢傷,安置患者病情評估,工作分工組織相關科室會診:神經外科骨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執行急性創傷患者搶救流程留觀察啟動應急預案分流患者手術/住院Icu 或轉院報告報告門診部、醫務部(日間)醫院總值班(夜間)應急指揮小組上級行政部門立即報告急性創傷患者處理流程入搶救室、首診醫師13、迅速評估病情能耐受手術者有手術指征60分鐘內完成術前準備手術室再評估清除縫合止血固定降顱壓抗感染穿刺引流保護臟器實驗室檢查心搏呼吸驟停者危及生命情況積極創造手術條件如抗休克、穩定生命體征氧療保守治療嚴密觀察無手術指征者暫不能耐受者立即行CPR窒息、休克、腦疝、呼吸衰竭等立即進入相應搶救流程液體復蘇心電監護保持呼吸道暢通生命支持治療影像檢查診斷性穿刺迅速明確診斷30分鐘內二次病情評估實施救治組織相關科室會診急性創傷患者留觀或住院大批食物中毒患者搶救流程大批食物中毒患者組織搶救迅速檢傷,安置患者病情評估,工作分工啟動應急預案組織相關科室會診:感染科消化內科重癥醫學科衛生監督所清除毒物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抗感染保護臟器功能相關檢查留取嘔吐物或排泄物送檢特效解毒劑對癥治療報告醫務部(日間)醫院總值班(夜間)應急指揮小組報告報告門診部立即報告上級行政部門立即報告留觀察住院Icu 或轉院分流患者 火災處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