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重大傳染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應急預案(11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68202
2022-09-02
11頁
22.97KB
1、重大傳染病應急預案為了有效預防和控制重大傳染病疫情與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的發生和流行,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與健康,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辦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辦法、山西省實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辦法、太原市實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辦法、全國救災防病預案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實際制定本預案。一、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在本市區域內涉及重大傳染病疫情和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及其它嚴重影響公眾健康事件(以下簡稱重大疫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具體適用范圍如下:(一)某種傳染病在短時間內發生、波及范圍廣泛,出現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2、,其發病率遠遠超過常年發病率水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二)在一定時間內某個相對集中的區域內同時或者相繼出現相同臨床表現的病人、病例不斷增加、呈現蔓延趨勢又暫時不能明確診斷的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三)其它嚴重影響公眾健康事件是指具有重大疫病特征,即突發性,針對的是不特定的社會群體,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事件。二、基本原則(一)預防為主堅持“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按照“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的傳染病防治原則,提高警惕,加強監測,及時發現病例,采取有效的預防與治療措施,切斷傳播途徑,迅速控制重大疫病在本市的傳播和蔓延。(二)依法防控為有效切斷傳染病的傳播3、,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重大疫病的流行特征,在采取預防控制措施時,對留院觀察病例、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及實驗室確診病例依法實行隔離治療,對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及實驗室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依法實行隔離和醫學觀察。(三)及時處置預防和控制重大疫病要堅持“早、小、嚴、實”的方針,對留院觀察病例、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及實驗室確診病例,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治療、及時控制”。同時,對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及實驗室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要及時采取隔離控制措施,做到統一、有序、快速、高效。(四)屬地管理重大疫病的監督監測、預防控制、疫情分析預報、疫情報告、醫療救治、實施隔離和醫學觀察等工作實行4、屬地管理,各單位和全體公民必須服從當地政府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統一指揮。三、預警、報告與評估(一)預警根據重大疫病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強度,分級實施臨時緊急控制措施,以達到最有效的預防控制效果。分級控制措施以疾病是否傳入、是否形成傳播鏈、是否發展為暴發和流行為基本特征,實行四級預警控制措施。1、A級(藍色)預警:其它地區已有重大疫病發生,本市存在傳入可能,但未檢出臨床診斷病例,或僅有疑似病例;2、B級(黃色)預警:已檢出原發性或輸入性臨床診斷病例、實驗室確診病例或其它地區出現新發傳染病;或重大疫病的疫情驟增,本市疑似病例明顯增加。具體如下:(1)鼠疫、霍亂、肺炭疽和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在農村及邊遠地區發5、生,尚未出現二代病例的;(2)其它乙類、丙類傳染病在一個縣級行政區域內暴發、流行的;(3)一個縣級行政區域內相繼發生原因不明的具有相同或相似臨床特點的患者,出現死亡病例,疫情尚未出現擴散的;(4)由于接種生物制品、菌毒種丟失引起健康損害的重大疫病,在局部范圍內造成一定影響的。(5)周邊出現新發、突發傳染病重大疫情,有傳入本市重大危險的。3、C級(橙色)預警:重大疫病在本市傳播,已出現繼發感染的散發病例或局部性暴發,包括實驗室確診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和疑似病例。具體如下:(1)鼠疫、霍亂、肺炭疽和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在縣級以上城市發生,出現二代病例,并有向其它地區蔓延的趨勢;(2)其它乙類、丙類傳染病6、在兩個縣級行政區域暴發、流行,嚴重影響生產、生活和社會秩序的;(3)兩個以上縣級行政區域集中發生原因不明的具有相同或相似臨床特點的患者,出現多例死亡病例,疫情擴散速度較快,對公眾健康和社會穩定造成嚴重影響的;(4)由于接種生物制品、菌毒種丟失引起健康損害的重大疫病,造成一定范圍內社會恐慌,影響社會穩定的;(5)其它地區出現新發、突發傳染病重大疫情,已經傳入本市。4、D級(紅色)預警:本市暴發或流行以下疫情:(1)鼠疫、霍亂、肺炭疽和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已經由發生地向其它縣(市、區)擴散的;(2)其它乙類、丙類傳染病在全市范圍內暴發、流行,嚴重影響生產、生活和社會秩序的;(3)本市范圍內集中發7、生原因不明的具有相同或相似臨床特點的患者,出現多例死亡病例,疫情擴散速度較快并波及全市,對公眾健康和社會穩定造成嚴重影響,引起社會恐慌的;(4)由于接種生物制品、菌毒種丟失引起健康損害的重大疫病,造成大范圍社會恐慌,影響社會穩定的;(5)新發、突發傳染病重大疫情,在本市形成傳播和流行。(二)報告重大疫病發生后,各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規定的報告時限和程序進行報告。市衛生部門在接到重大疫病報告后要迅速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調查與核實。(三)評估市衛生部門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成立重大疫病專家評估委員會,對重大疫病調查結果進行評估,判定重8、大疫病的預警級別,并將有關情況及時報告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四、預案的啟動與終止(一)啟動預案當所發生的重大傳染病疫情和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及其它嚴重影響公眾健康事件達到黃色預警時,市衛生部門提出啟動本預案建議報市政府決定啟動本預案。(二)分級管理發生級疫情時,由市政府統一指揮、協調;發生級疫情時,由市衛生局、疫情所在縣(市、區)政府負責統一指揮;發生級、級疫情時,由市衛生局負責統一指揮。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有關單位要按照本預案所確定的工作任務,在各自工作職責范圍內,分工負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我市重大疫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三)終止預案根據重大傳染病疫情與群體性不明原9、因疾病應急處理工作的進展情況和市重大疫病專家評估委員會的評估建議,市衛生部門適時向市人民政府提出預案終止建議,經市政府批準后終止預案。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市衛生局局長擔任。主要職責:1、隨時掌握各種重大疫病的動態,及時向市政府報告;2、根據疫情預測結果,確定防控重點和目標;3、組織預案制定及各項應急準備的檢查工作;4、組織重大疫病防控治領導組召開的相關會議,起草有關文件;5、組織各專業組進行重大疫病防控演練;6、組織實施本預案,制定應急控制措施;7、在重大疫病發生后,迅速了解、收集、匯總和報告疫情、災情;8、與現場防、控、治各專業組以及市政府各有關部門的應急機構保持聯系,及時傳遞有關10、信息、傳達有關決定和指示;9、審查重大疫病防控的宣傳報道內容;10、組織重大疫病的調查和評估,了解匯總工作情況;11、處理領導組日常事務。(三)各專業工作組1、疫情控制組組成單位由市、縣(市、區)衛生局、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組成。組長由市衛生局分管局長擔任,副組長由市疾控中心主任、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所長、各縣(市、區)衛生局分管局長擔任。主要職責:(1)組建防控應急隊伍,安排應急控疫物資;(2)開展各種重大疫病的日常監測、預報;(3)制定不同級別重大疫病的預警防控力量配置、調動、聯絡指揮方案;(4)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用性研究,探索各種傳染病的病因、流行特點、傳播途徑及流行因素11、等;(5)建立健全重大疫病報告網絡,收集疫情資料,及時準確報告疫情;(6)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采樣、技術分析和檢驗,追蹤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實施醫學觀察,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參考;(7)組織專家對重大疫病進行綜合評估,初步判斷重大疫病的預警級別,提出是否啟動應急預案的建議;(8)負責重大疫病的技術調查、確證、處置、控制、評價和分析工作,為政府制定各項防控策略提供科學參考;(9)負責向市政府和上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疫情;(10)負責疫點、疫區的終末消毒和相關部門的消毒技術指導工作;對各級醫療機構的院內感染進行監督監測,減少醫源性感染的發生;(11)及時準確地預測、分析疫情和流行趨勢12、,制定具有前瞻性的防控措施;(12)協助其他專業組開展防控工作。3、農村防控組由市農業局、各縣(市、區)政府、市健康教育所組成。組長由市農業局局長擔任,副組長由各縣(市、區)分管副區長擔任。主要職責:(1)開展農民健康教育和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改變農民不良衛生習慣,增強農民的自我防護意識和抵御各種疾病的能力;(2)推進農村的改水、改廁和改良環境等工作,大力開展農村愛國衛生運動和消滅“四害”活動;(3)在應急階段,以村為單位,責成專人負責逐日對村民進行健康狀況排查,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就近就地實施隔離治療,并立即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4)實行群防群控,嚴防疫情在城市和農村之間傳播擴散13、;5、xx保衛及流動人口防控組由市公安局、市司法局、武警太原支隊、市建管委、市文化局、市商貿委、市旅游局、各縣(市、區)政府、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成。組長由市公安局局長擔任,副組長由市建管委主任、市文化局局長擔任。主要職責:(1)制定重大疫病控疫治安管理辦法、外來暫住人口登記和健康監測規定;(2)開展對建筑工地民工、文化娛樂場所服務人員的衛生科普知識宣傳和健康行為教育;(3)開展流動人口聚集地和營業性娛樂場所的預防性消毒;(4)加強治安管理,組織群眾進行治安聯防,預防和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5)依法對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觸者實施強制隔離;(6)在重大疫病發生后,依法限制民工的流動范14、圍,加強對營業性文化娛樂場所管理;(7)正確引導游客掌握相應防病知識,保護游客安全,嚴禁組團赴疫區旅游。6、交通運輸組由市、縣(市、區)交通局、民航山西省管理局、太原鐵路分局、汽車客運公司、市交警支隊組成。組長由市交通局局長擔任,副組長由市交警支隊隊長擔任。主要職責:(1)利用旅客候車(機)室的閉路電視和電子屏幕向過往旅客進行衛生科普知識宣傳;(2)經常開展預防性消毒,保證車廂內環境衛生整潔和食品衛生安全;(3)制定重大疫病發生后交通管制辦法和車輛調度計劃,確保防病工作交通順暢,保證防病物資的及時運送;(4)在應急階段負責實行交通管制和征集交通工具,實施交通檢疫,對出入車輛進行檢疫和消毒;設立15、留觀點,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就地隔離,并立即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7、環境防控組由市環境保護局、市市容環衛局、市園林局、市市政管理局組成。組長由市環境保護局局長擔任,副組長由市市容環衛局局長擔任。主要職責:(1)加強生活飲用水水源監測,保證生活飲用水的安全;(2)加強糞便、垃圾衛生管理,防止糞便、垃圾污染飲用水源和食物;(3)及時清運生活垃圾,特別對醫用特種垃圾要集中收集、密閉運輸、進行無害化處理;(4)治理河道湖泊,消除雜草,填平低洼,減少蚊蠅孳生地,大力開展滅蚊蠅活動;(5)在應急階段,對集中收治的傳染病病人糞便必須用專用容器收集,做特殊消毒處理后方可排放到化糞池;對醫療單位的特種16、垃圾、生活垃圾及隔離區內被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污染的生活垃圾要統一消毒處理后密閉運輸,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8、xx組由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廣播電視局、太原日報社、市健康教育所組成。組長由市委宣傳部分管領導擔任,副組長由市教育局局長、市廣播電視局局長、太原日報社總編擔任。主要職責:(1)宣傳國家有關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治的法律法規規定,制定常規宣傳、強化宣傳、應急宣傳三階段的宣傳計劃,有重點有目的地宣傳普及防病知識,增強群眾抵御各種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2)廣泛開展中小學生衛生科普知識教育,改變其不良衛生行為和習慣,將各種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方法教育納入健康教17、育課程;(3)普及健康教育,保護易感人群;(4)在應急階段,學校實行班主任老師負責制,對學生進行晨檢,對傳染病人或可疑病人實施就地隔離,并向當地疾控制機構報告;(5)根據疫情適時實施學校停課、休課;(6)注意社會動態,收集群眾反映,平息社會謠傳,保證社會安定。9、檢查督導組由市監委承擔。組長由市監委主任擔任。主要職責:(1)負責組織有關部門人員深入發生重大疫病的地區進行督查指導、調查研究,發現問題及時解決;(2)查處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重大疫病處理過程中的失職、瀆職和違紀行為。六、監測與控制(一)建立監測網絡建立四級監測網絡: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一級);縣(市、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二級18、);各監測點醫院和鄉鎮衛生院(三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村衛生所(四級)。(二)設置監測點根據重大疫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工作需要,暫定本市所有二、三級綜合性醫院為重大疫病的監測點醫院,按疫情發展需要,可適時調整監測點的設置。各監測點醫院要根據重大疫病的疾病分類及診斷標準開展病例監測,每日定時報告監測情況及收治病人的動態情況,執行“零報告”制度。其它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按照重大疫病的疾病分類及診斷標準,開展病人篩選,發現有可疑癥狀的病人要及時向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各監測點醫療機構及市、縣(市、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開展重大疫病的監測和報告,及時對重大疫病醫學觀察病例數、疑似病例數、臨床診19、斷病例數、實驗室確診病例數、疑似轉為臨床診斷病例數、死亡病例數、治愈病例數、仍隔離治療數,排除病例數、排除疑似病例數有關信息進行收集、匯總、分析、評估,實行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有關情況要同時報告同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上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2、流行病學調查流行病學調查工作由市、縣(市、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流調信息要及時向病人收治醫院反饋,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參考。臨床診斷病例、疑似病例由縣(市、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流行病學個案調查,必要時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派專業人員協助進行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調查工作原則上要由兩名流調專業人員共同完成。調查時,要追蹤調查該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觸者,掌握密切20、接觸者與患者的關系、與病人接觸的時間、地點、接觸方式等,并做好記錄,同時報請當地政府實施隔離醫學觀察。流行病學調查的質量控制和評價由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和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3、隔離治療和醫學觀察監測點醫療機構對留院觀察病例要就地隔離治療,疑似病例及臨床診斷病例由定點醫療機構進行隔離治療。對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實驗室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要實行隔離醫學觀察。4、消毒處理醫院門診、急診、病房和放射科、轉運病人的專用救護車、病人住所、公共場所等的消毒處理工作按照有關消毒規定執行。5、疫點疫區確定及控制措施疫點、疫區的確定及采取的控制措施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執行。(一)監測點非監測點醫療機構監測點21、醫療機構或非監測點醫療機構發現不能排除為重大疫病的病例或疑似病例時,應立即請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現場流行病學調查,不能排除可疑的,由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定點醫療機構專家進行調查會診。對重大疫病的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和實驗室確診病例,由市醫療救護中心專用救護車轉送市第四人民醫院或傳染病醫院等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經會診認為是留院觀察病例的,監測點醫療機構就地隔離治療,非監測點醫療機構用專用救護車將病人轉送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二)定點醫療機構市第四人民醫院和市傳染病醫院為重大疫病的定點醫療機構,主要收治重大疫病的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和實驗室確診病例。同時組成專家組負責全市22、重大疫病的會診工作。根據疫情的發展,市衛生局可隨時指定有條件的三級、二級醫療機構為擴充的定點醫療機構,被指定的定點醫院必須按要求設置床位及其它必備設施。(三)診治及出院標準對重大疫病的臨床診斷標準、推薦治療方案和出院標準,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規定執行;若國家尚未出臺,由市衛生局組織有關專家制定本市的相關標準。八、保障措施(一)經費保障市、縣(市、區)財政部門要劃撥專款保障疾病預防控制所需藥物、醫療器械、消毒藥械、應急物資準備以及病人診斷、治療、醫學觀察等有關費用。醫保部門要協助落實參保病人在診斷、治療、醫學觀察期間的醫療費用。(二)強制隔離措施在對病人隔離治療、對密切接觸者23、醫學觀察時,若病人、密切接觸者拒絕合作的,應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由公安部門協助有關單位采取強制隔離措施。(三)工薪待遇保障密切接觸者經醫學觀察排除為非病人的,其隔離和接受醫學觀察期間的工資福利待遇,由勞動保障、人事部門按國家有關規定作出相應處理。(四)技術保障重大疫病的科學研究涉及多部門、多學科,市科技、衛生部門要組織各方力量,集中技術優勢,廣泛開展病因學、流行病學、防治對策、臨床治療、實驗室檢測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五)物資保障市經濟委員會、市商貿委員會、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等部門要相互配合,做好重大疫病預防、治療等工作所必須的治療、搶救藥品、器械、疫情控制所24、需的消毒藥品、現場處理的防護用品等物資的儲備工作。(六)人員保障市、縣(市、區)兩級醫療救護、疫情處理、實驗室檢驗等重大疫病的應急處理隊伍要經常開展業務培訓、實習演練,不斷增強應急處置能力。培訓工作要自上而下、逐級進行,使每位參予重大疫病應急處置工作的人員都能熟悉業務、掌握技術,勝任工作。九、工作要求(一)駐并各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均應參照本預案制定本單位重大疫病防治應急處理預案,并報市衛生部門備案。(二)各專業工作組由組長單位牽頭,根據本預案規定的職責,制定相應的保障計劃、工作程序和實施細則,經市重大疫病防控治領導組批準后,在市衛生部門備案。(三)各級各部門制定的預案每年應根據重大疫病疫情監測情況和實施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修訂補充;涉及重大事項需調整的,應報備案單位備案。(四)市重大疫病防控治領導組成員及各專業工作組負責人如有工作變動,其在重大疫病防治領導組的職務由其替任人員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