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縣十直鎮飲用水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12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68228
2022-09-02
11頁
15.52KB
1、飲用水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一、總則1、編制目的為做好豐都縣十直鎮飲用水突發環境事件的防范和處置工作,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飲用水突發環境事件的危害,保障公眾生命和國家、公民的財產安全,指導和規范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提高綜合防范能力,制定本預案。2、編制原則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及時控制、消除隱患的原則,建立健全統一領導、分級管理、職責明確、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預警和應急機制,提高政府的社會管理水平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減輕突發事件對飲用水源的污染和危害,減少對國家財產、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損失。3、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重慶市飲用水源污染2、防治辦法豐都縣突發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應急分預案4、工作原則預防為主、常備不懈。鎮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積極開展飲用水源突發事件的預防工作,切實采取措施做好實施預案的各項準備工作。統一領導、部門聯動。鎮人民政府應加強對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領導,統一指揮,完善應急處置運行機制,協調相關部門,整合現有資源,提高應急處置效率。分級負責、協調配合。依據屬地管理和分級負責的原則,鎮級有關部門應按照職責分工,密切合作,認真落實各項應急處置措施。5、飲用水源保護區水環境保護范圍劃定的保護區范圍6、適用范圍本預案使用于十直鎮飲用水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處置、善后等工作。二、組織機構及其職責1、應3、急處置組織機構豐都縣十直鎮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在鎮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統一組織指揮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的預測、預防、應急準備和應急處置等工作。指 揮 長:副 指 揮長:指揮部成員:指揮中心設在黨政辦,并設立聯系電話:70656049電話號碼為:70656049聯系人: 住宅電話:移動電話:2、應急指揮部工作職責向上級應急機構報告飲用水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情況,執行縣委、縣政府及有關領導的指示、命令;發布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預警級別和處置命令,啟動相關預案或采取其他措施;收集、掌握、發布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的有關信息,決定采取重大應急處置措施;負責指揮、調度以及調動警力、民兵及縣級相關部4、門、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力量,共同做好應急救援工作。決定對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現場進行封閉和對交通實行管制等強制措施。3、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安全管理辦公室: 聯系人: 聯系電話:村建環保監督管理站 聯系人: 聯系電話:公安派出所: 聯系人: 聯系電話:衛生院:聯系人: 聯系電話:財政所:聯系人: 聯系電話:水管站: 聯系人: 聯系電話:農綜站:聯系人: 聯系電話:民政辦:聯系人: 聯系電話:4、指揮部基本職責鎮人民政府,按照屬地管理和分級管理的原則,制定本地區飲用水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預案,對本轄區發生的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在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趕赴事件現場進行先期應急救援處置。5、污染事件發5、生單位職責負責啟動本單位污染事件處置預案,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防止污染事態進一步擴大,并立即上報有關部門,保護事件現場,配合事件調查和處理。三、預警1、預警分類根據飲用水源保護區水環境突發事件的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突發供水安全事故劃分為一般、較重、嚴重、和特別嚴重四級,依次用蘭色、黃色、橙色和紅色進行預警。2、預警確定原則級:一次發生1人以上飲水輕度中毒或管線破裂造成人員輕傷或財產損失3000元以上;級:一次發生5人以上飲水中毒或管線破裂造成人員重傷或財產損失5000元以上;級:一次發生1人以上飲水深度中毒或管線破裂造成人員傷殘或財產損失10000元以上;級:一次發生1人中毒死亡或管線破6、裂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30000元以上。3、報告報告方式:事發單位或知情者應立即向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并聯系相關部門:縣人民政府辦公室:70606017;縣安監局:70605222;縣環保局:70702533、70702532;縣衛生局:70609067;縣公安局:110。報告內容:環境事件的類型、發生時間、地點、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污染危害程度、人員受害情況等。報告可采取環保舉報電話或環保值班電話、傳真、人員直接報告等形式。報告程序: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后,對事件情況進行甄別、核實。屬一般、較大級別的,由事發地政府啟動當地應急預案進行處置;屬重大、特別重大級別的,應立即向縣政7、府報告,啟動縣級應急預案進行處置,并同時上報市環保局89112369。四、應急響應1、各類飲用水源保護區水環境突發事件處理一般飲用水源保護區水環境突發事件反應接到一般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報告后,鎮應急指揮部派員進行調查確認,并對災害進行綜合評估。同時,迅速組織醫療和衛生安全監督機構開展突發供水安全事故的現場處理工作,并按照規定向主管部門報告。較重突發供水安全事故的應急反應接到較重突發供水安全事故報告后,鎮應急指揮部立即向衛生主管部門報告,救援組織人員調查確認,并對危害進行評估。同時,迅速組織開展救治工作,并按照規定向縣政府報告調查處理情況。嚴重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反應接到嚴重飲用水源突發環8、境事件報告后,鎮應急指揮部立即向縣人民政府報告,請援組織專家調查確認,并對險情進行綜合評估。同時,迅速向縣級應急指揮部求援救援人員現場施救,分析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的發展趨勢,提出應急處理工作建議,按照規定報告有關情況。特別嚴重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反應接到特別嚴重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報告后,鎮應急指揮部立即向縣級應急指揮部請援專家調查確認,并對危害進行綜合評估。同時,負責組織和協調專業技術機構開展現場調查和處理,協調落實醫療救治和預防控制等措施。在上級應急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結合實際情況,配合縣人民政府對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2、源水處理不能達標的應急處理如遇大暴雨和特大暴雨9、,源水水質急劇惡化,處理工藝不能處理達標時,采取以下緊急預案:立即關閉源水進廠閥門。立即對源水進行采樣分析。書面通知供水單位,停止使用其源水。及時啟動備用水源開始供水。待源水水質恢復正常后,再開閥放水。3、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后期評估及其應急保障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結束后,在政府的領導下,組織有關人員對突發供水安全事故的處理情況進行評估,評估內容有:事件概況、現場調查處理概況、醫者救治情況,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評價、應急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經驗,評估報告縣人民政府。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的處理遵循“預防為主,平戰結合”的原則,加強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的組織建設,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的監測和預10、警,加大對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理隊伍建設和技術研究,保證飲用水源保護區水環境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順利開展。4、基本響應程序基本應急接到級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立即啟動一般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接到級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立即啟動較重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接到級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立即啟動嚴重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接到級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立即啟動特別嚴重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擴大應急當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事態難以控制或有擴大趨向時,立即報請縣人民政府求援衛生防疫部門、公安消防部門、環保部門趕赴現場救災,制定合理的施救措施,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擴大,直至11、解除應急響應。5、新聞報道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由鎮應急指揮部通過電視、廣播公開發布供水安全事故的發生、救治方案、現場事故情況,解除社會公眾的恐慌,爭取社會公眾的支援。6、應急結束事故得到控制后,向縣人民政府請示,解除應急響應,經批示同意后,宣布應急響應的結束。五、后期處置1、善后處置響應結束后,應急指揮部成員親赴災地,慰問受災群眾,妥善安置災后重建工作及群眾財產損失情況統計,制定補償標準。后勤保障級采購充足的生活勞保物資,保證災民的生計。搶修組進入實地對污染進行清理收集,防止隱患隱藏。2、社會求助向社會公眾呼吁,爭取志愿者伸出援助手,對災民災情進行物質或資金捐贈,贈物贈金由后勤組專人保12、管,專項專用。3、保險與縣財產保險公司建立保險機制,由財保公司根據災情損失進行理賠。4、調查總結事故的調查總結由鎮應急指揮部承辦,調查結果報請縣人民政府審核。六、保障措施1、通信與信息保障將應急成員單位的電信聯絡工具記錄在冊,建立通信信息庫,利用電信聯絡工具或文字通報,及時傳達救治進展情況,后勤組負責向黨政領導機關、現場指揮部等進行聯絡通報。2、裝備保障根據財力適當配置應急裝備與器材,滿足應急處理的需要。3、交通運輸保障本鎮備有小車和大貨車各一輛,用于應急物資運輸和傷員的運輸,交根據交通道路狀況提請公安交警、交通路政實行交通管制,確保運輸車輛拉得出用得上。4、醫療衛生保障與縣醫院建立傷員求助機13、制,確保醫療救治、醫藥物資的渠道通暢。5、治安保障根據事故的性質,防止災民和社會公眾的情緒波動或受不法分子的煽動,保證社會穩定,提請公安治安大隊警力支持,進行安全警戒。6、物資保障購置必要的生活、搶險物資備用。7、經費保障原則上本鎮自籌,如數額過大,申請縣政府解決。8、社會動員保障事故難以控制時,動員社會公眾自愿者援助救災。9、技術儲備與保障當技術人員、設備短缺時,提請縣人民政府組織專家、科技人員。10、建立備用水源本鎮的備用水源為人民水庫,其供水規模及條件是日可供水3000噸,水質能夠達到飲用水標準。七、宣傳、培訓和演習1、公眾宣傳教育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利用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公布應急措施,平時廣泛宣傳應急法律法規,普及用水常識、預防災害常識。2、培訓按安全和環保管理部門的要求和工作需要,定期組織人員安全技能培訓,達到具備安全生產證照,為應急處理做好人員貯備工作。3、演習根據實際情況不定期組織崗位人員進行業務技能競賽演習,使人人掌握應急措施,做到臨場不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