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68253
2022-09-02
8頁
19.54KB
1、*縣人民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一、總則(一)目的: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及其危害,指導和規范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對醫患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醫療安全,依據以下法規制定本預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醫院感染監測規范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院實際,制定本預案。(二)、處置工作原則:處置過程實行調查與控制措施同步進行,以人為本,減少危害;統一領導,分級負責,責任到人;快速反應,協同作戰;積極采取措施,防治醫院感染暴發的擴大化。(三)、適用范圍2、:適用于我院醫院感染暴發或疑似暴發的應急處理工作。(四)、基本概念醫院感染暴發:是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出現3例以上臨床癥候群相似、懷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懷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徑的感染病例現象。特殊病原體的醫院感染:指發生甲類傳染病或依照甲類傳染病管理的乙類傳染病的醫院感染。(五)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分級級醫院感染暴發事件1、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事件;2、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級醫院感染暴發事件1、53、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2、由于醫院感染暴發直接導致患者死亡;3、由于醫院感染暴發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級醫院感染暴發事件1、發生3例以上5例以下醫院感染暴發;2、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二、應急組織體系的職責及成員(一)領導小組組 長:*副組長:*成 員: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全體成員職責:負責統一領導和指揮,組織、協調暴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研究并制定發生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時的控制預案,發生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趨勢時,負責對本院的醫院感染暴發成立與否做出最終判斷,并按要求報告有關衛生行政部門。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院感科,負責落實領導小組部署的各項具體工作,督促我院按應急預案開展工作,落實各項處置措施4、。(二) 診斷救治小組負責組織對暴發事件涉及醫護人員和患者的診斷救治。組 長:*成 員: *根據暴發事件的性質,負責消毒、隔離和防護技術的指導和組織落實工作。組 長:*組 員:*(四)各部門在感染暴發應急處置中的具體分工:1、院感科:負責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環境衛生學檢測以及有關的標本采集、病原學檢查等工作。對相關人員采取醫學隔離措施;對現場采取消毒隔離措施;提出進一步的防控建議。負責感染病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報工作。2、醫教科:協助開展醫院感染暴發調查與控制,負責調配醫療人員對醫院感染病例實施醫療救治,包括診斷、治療、病人轉運、監護;組織對高危人群進行衛生應急體檢,與病人溝通,穩定病人情5、緒。3、護理部:協助開展醫院感染暴發調查與控制,根據需要調配護理人員落實消毒隔離措施及感染病人的各項護理工作。4、檢驗科:負責現場標本的檢測,及時準確地做好醫院感染病例的病原學檢驗工作。5、藥劑科、財務科:負責藥品、設備、器材、病房設施、防護用品、消毒藥械貯備等保障工作。6、保健科:負責傳染病的報告等工作。7、保衛科:根據暴發事件的性質,必要時負責現場保衛工作。三、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監測和報告(一)日常監測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定期對病區進行醫院感染前瞻性調查,及時發現醫院感染病例;臨床科室對本科室的醫院感染新發病例進行監測,出現醫院感染散發病例時,經治醫師應及時向科室主任報告外,并填寫感染病例報6、告卡于24小時內報告醫院感染科。 (二)報告1、報告人:醫院任何部門為責任報告部門,臨床經治醫師應為責任報告人,所有醫護人員為義務報告人。2、報告程序:上班時間立即電話或直接報告醫院感染科,如遇公休日或其他原因不當面遞交緊急報告卡,應電話或直接報告醫院總值班,院總值班通知院感科負責人。在收到報告后,院感科專職人員應在1小時內向本院醫院感染暴發應急領導小組報告,同時向醫教科、護理部、藥劑科及財務科進行通報,有利于及時采取應急處置措施3、報告時限:級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應立即報告1、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事件;2、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7、染;級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應在30分鐘內報告1、5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2、由于醫院感染暴發直接導致患者死亡;3、由于醫院感染暴發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級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應在6小時內報告1、 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2、3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四、暴發事件的應急反應和終止(一)應急反應原則發生暴發事件時,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做出相應級別應急反應。同時,要遵循暴發事件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結合實際情況和預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時調整反應級別,以有效控制事件,減少危害和影響。要根據不同類別暴發事件的性質和特點,注重分析事件的發展趨勢,對事態和影響不斷擴大的事件,應及時升級反應級別;對范圍局限、不8、會進一步擴散的事件,應相應降低反應級別。暴發事件應急處理要采取邊調查、邊處理、邊搶救、邊核實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發展。(二)應急反應措施醫院感染科接到暴發事件應急報告后應以最快的速度,時間不得超過30min,趕赴事發現場進行初步證實。1、初步證實流行或暴發 對懷疑患有同類感染的病例進行確診,若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或計算罹患率,若罹患率顯著高于該病區一般發病率水平,則證實有流行或暴發。2、應急處理1)指導醫護人員根據暴發事件的性質做好個人防護措施。2)開展感染病人的救治工作,實行重癥和普通病人分開管理,對疑似病人及時排除或確診,必要時隔離病人甚至暫停接收新病人。3)查找9、引起感染的因素 對感染病人、接觸者、可疑傳染源、環境、物品、醫務人員及陪護人員等進行病原學檢查和詳細流行病學調查。4)做好現場控制、消毒隔離、個人防護、醫療廢物和排泄物等處理工作,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和污染。5)分析調查資料 對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時間分布進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發的原因,推測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徑或感染因素,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綜合做出判斷。6)做好暴發事件的信息報告。7)確診或疑似傳染病人按規定及時轉診感染疾病科。暴發事件的分級反應院外報告程序及時限1、院外報告程序經應急領導小組調查證實批準后,由醫院感染科報告*縣衛生局、及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屬于法定傳染病10、的,由保健科負責相關信息的報告。2、院外報告時限級:應在2小時內報告。級:應在12小時報告。 (三)應急反應的終止暴發事件應急反應的終止需要符合以下條件:暴發事件隱患或相關危險因素消除,或末例醫院感染病例發生后經過最長潛伏期無新的病例出現。五、暴發事件的善后處理(一)總結分析暴發事件結束后,醫院感染科應在應急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組織有關人員對暴發事件的處理情況進行評估。評估內容主要包括事件概況、現場調查處理概況、病人救治情況、所采取的措施的效果評價、應急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經驗及改進建議。評估報告根據事件分級報告醫院領導和上級部門。(二)預防措施1、認真開展醫院感染的監測,及早發現醫院感染流行暴發的趨勢,及時采取控制措施。2、加強醫院消毒滅菌的監督監測。3、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4、加強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高危人群與主要感染部位的醫院感染管理。5、加強臨床抗菌藥物應用的管理。6、加強醫務人員醫院感染知識的宣傳教育。(三)獎勵醫院對參加暴發事件應急處理做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四)責任追究對在暴發事件的預防、報告、調查、控制和處理過程中,有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等行為的,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相關科室負責人和當事人的責任。本預案實施時間自*年x月x日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1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