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68370
2022-09-02
16頁
46.54KB
1、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 一、總則(一)編制目的。為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根據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二)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HJ633-2012)、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辦法(環發2010113號)、煙臺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煙政辦字2017131號)等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文件。(三)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轄區范圍內出現重污染天氣時的應急工作。本預案所指重污染天氣,是指根據環境空氣2、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HJ633-2012),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大于200及以上污染程度的大氣污染。(四)預案體系。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體系包括本預案、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各相關職能部門為落實應急預案制定的專項實施方案以及轄區內列入限產、停產名單的企業編制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減排方案。(五)工作原則。以人為本,統籌兼顧;積極預防,加強應急;分工負責,部門聯動;信息公開,社會參與。二、組織機構與職責(一)組織機構。區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組(以下簡稱區應急工作組)組長由管委分管副主任擔任,副組長由環保局局長擔任,成員由工委辦公室、宣傳部、發改經信局、住建局、環3、保局、綜合執法局、教體局、衛計局、交通運輸局、公安分局、氣象局、供電公司、各街道(鎮)辦事處(政府)分管負責人組成。區應急工作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環保局,環保局局長任辦公室主任。區應急工作組下設預報預警組、應急處置組、信息公開和宣傳組、醫療防護組、專家咨詢組。(二)職責分工區應急工作組承擔全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領導工作,制定和完善轄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負責應急處置重大事項的決策,區域預警的發布與解除,對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工作的督導以及信息公開的指導協調等。預報預警組由環保局、氣象局組成,根據市級環保部門對空氣質量和氣象觀測的數據及預警信息,對區大氣環境質量進行預報,確定重污染天氣的預報預警信4、息。應急處置組由環保局、發改經信局、公安分局、綜合執法局、住建局、交通運輸局組成,負責按照職責分工落實應急處置情況。信息公開和宣傳組由宣傳部、環保局、氣象局、公安分局、教體局、綜合執法局、住建局、交通運輸局組成,負責重污染天氣發生時的新聞宣傳和輿情引導。醫療防護組由衛計局、教體局組成,負責組織醫療機構有針對性做好相關醫療救治工作;指導和監督轄區中小學及幼兒園實施健康防護工作。專家咨詢組由環保局、氣象局聘請相關專家組建,負責重污染天氣發生時提供技術支持和對策建議。區應急工作組各成員單位職責分工表見附件。 三、預警預報(一)預警分級。重污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統一采用空氣質量指數(AQI)指標,AQI5、日均值按連續24小時(可以跨自然日)均值計算。預警等級由輕到重依次為藍色預警(級)、黃色預警(級)、橙色預警(級)、紅色預警(級)。(具體分級標準見附件1)(二)監測預報。1.監測。區環保、氣象部門根據市級部門對轄區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和氣象狀況的觀測數據、現狀評價及趨勢預測等,通過環保、氣象會商交流,綜合分析和研判未來3天可能出現的空氣質量狀況,及時將有關信息報送區應急工作組辦公室,為預報、會商、預警提供決策依據。2.預報。區環保、氣象部門根據市級部門發布的轄區內環境空氣質量和氣象條件變化特征及對未來7天環境空氣質量變化趨勢的預測,結合大氣污染源排放情況,對未來3天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進行預報。36、.會商。區環保、氣象部門逐步建立重污染天氣會商機制,會商后聯合發布區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達到預警等級時,向區應急工作組辦公室報送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提出預警發布建議。重污染天氣發生時,應適當增加聯合預報的頻率。當預測可能出現3天及以上重污染天氣時,要按照空氣質量預報結果上限確定預警級別。(三)預警發布。當預測到區內未來空氣質量可能達到預警條件時,區應急工作組辦公室至少提前24小時發布預警信息。當監測區內AQI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級別,并預測未來12小時內空氣質量不會有明顯改善時,根據實際污染情況及時啟動相應級別的預警。1.預警發布。區環保、氣象部門負責聯合開展區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工作。經預測,未來7、將出現重污染天氣并達到預警條件時,形成書面預警信息報送區應急工作組辦公室。應急工作組辦公室將預警信息報市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組辦公室確認并報區應急工作組批準后,由區應急工作組辦公室協調有關部門統一發布預警。2.區域應急聯動。區應急工作組辦公室根據市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組辦公室發送的區域聯動預警信息,及時啟動相應級別預警,開展區域應急聯動。(四)預警解除與調整。1.預警解除。當預測或監測區內空氣質量改善到輕度污染及以下級別且將持續36小時以上時,區環保、氣象部門提出形成書面解除預警建議報送區應急工作組辦公室,經區應急工作組批準后,由區應急工作組辦公室協調有關部門向社會發布解除預警信息。2.預警調整。8、當預測將發生前后兩次重污染過程,但間隔時間未達到解除預警條件時,要按一次重污染過程從嚴啟動預警。當預測或監測空氣質量達到更高級別預警條件時,及時提升預警級別。預警等級的調整、預警解除與預警發布的主體及程序保持一致。藍色預警不設解除審批程序,空氣質量好轉時自動解除。四、應急響應(一)應急響應分級。對應預警等級,實行4級響應。1.當發布藍色預警(級)時,啟動級響應。2.當發布黃色預警(級)時,啟動級響應。3.當發布橙色預警(級)時,啟動級響應。4.當發布紅色預警(I級)時,啟動I級響應。(二)應急響應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發布后,區應急工作組各成員單位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督導有關企業和單位落實應急9、減排措施,并在相關部門網站發布應急響應公告。(三)應急響應措施。1.響應要求。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期間,全社會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顆粒物(PM)等主要污染物在黃色、橙色和紅色預警級別的減排比例應分別達到10%、20%、30%以上,揮發性有機物(VOCs)減排比例分別達到10%、15%和20%以上。藍色預警級別全社會PM和VOCs減排比例均應達到5%以上。2.級響應措施。減排目標。全社會顆粒物(PM)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等主要污染物減排比例均應達到5%以上,并將污染物減排目標分解,分別落實到工業源、移動源和揚塵源減排措施項目清單中。應急措施。級響應時,應當至少采取以下10、措施:(1)公眾防護措施。兒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腦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盡量留在室內,避免戶外活動。一般人群減少或避免戶外活動;室外工作、執勤、作業、活動等人員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2)倡議性污染減排措施。倡導公眾綠色出行,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電動汽車等方式出行。(3)強制性污染減排措施。城市主次干道增加1次機掃、灑水等保潔作業頻次。加強施工工地、裸露地面、道路揚塵和物料堆場揚塵規范化管理,停止可能產生大量揚塵的土石方等作業環節(應急、搶險、救災工程除外)。港口運輸通道、工業堆場進出口、工地進出道路增加2次清掃、灑水等保潔作業頻次,工地作業面增加2次灑水抑塵作業頻次。水泥企業(協同處置除11、外)、重點揮發性有機物企業、有燃煤設施的鑄造企業等實行錯峰生產。燃煤電廠、10噸以上燃煤鍋爐嚴格執行超低排放限值。化工、鋼鐵、工業窯爐、有色金屬冶煉等企業通過限產或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30%。3.級響應措施。減排目標。全社會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顆粒物(PM)、揮發性有機物(VOCs)等主要污染物減排比例應分別達到10%以上,可內部調整 SO2和 NOx的減排比例,但二者減排比例之和不應低于20%,并將污染物減排目標分解,分別落實到工業源、移動源和揚塵源減排措施項目清單中。應急措施:級應急響應措施在執行級應急響應措施的基礎上,增加如下措施:(1)公眾防護措施。中小12、學、幼兒園采取彈性教學,停止室外課程及活動。(2)倡議性污染減排措施。倡導綠色消費,單位和公眾盡量減少含揮發性有機物的涂料、油漆、溶劑等原材料及產品的使用。(3)強制性污染減排措施。城市主次干道增加1次機掃、灑水等保潔作業頻次。港口運輸通道、工業堆場進出口、工地進出道路增加2次清掃、灑水等保潔作業頻次,工地作業面增加2次灑水抑塵作業頻次。化工、鋼鐵、工業窯爐、有色金屬冶煉等企業通過限產或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50%。礦山開采、礦石破碎企業(設施)、水泥粉磨站、混凝土攪拌站停止作業。停止室外噴涂、粉刷、切割、護坡噴漿作業。4.級響應措施。減排目標。全社會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13、Ox)、顆粒物(PM)等主要污染物減排比例應分別達到 20%以上,揮發性有機物(VOCs)減排比例應達到15%以上,可內部調整SO2和NOx的減排比例,但二者減排比例之和不應低于 40%,并將污染物減排目標分解,分別落實到工業源、移動源和揚塵源減排措施項目清單中。應急措施。級應急響應措施在執行級應急響應措施的基礎上,增加如下措施:(1)公眾防護措施。停止舉辦大型群眾性戶外活動。(2)倡議性污染減排措施。加大公共交通運力,減免公交乘車費用。(3)強制性污染減排措施。重點用車企業采暖季前提前做好生產物資儲備,實施重點用車企業錯峰運輸。停止所有建筑、道路、拆遷工地的施工作業。停止使用以柴油為燃料的非14、道路工程機械。化工、鋼鐵、工業窯爐、有色金屬冶煉等企業通過限產或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70%。5.級響應措施。減排目標。全社會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顆粒物(PM)等主要污染物減排比例應分別達到 30%以上,揮發性有機物(VOCs)減排比例應達到20%以上,可內部調整SO2和NOx的減排比例,但二者減排比例之和不應低于 60%,并將污染物減排目標分解,分別落實到工業源、移動源和揚塵源減排措施項目清單中。應急措施。級應急響應措施在執行級應急響應措施的基礎上,增加如下措施:(1)公眾防護措施。中小學、幼兒園臨時停課。(2)強制性污染減排措施。城市建成區機動車單雙號限行(公15、安部門規定不屬于限行范圍的車輛除外)。化工、鋼鐵、工業窯爐、有色金屬冶煉等企業停止生產。(四)應急響應終止。區應急工作組根據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預報情況,及時調整預警級別、響應級別及響應措施。預警解除后,應急響應自動終止。(五)應急總結評估。區應急工作組各成員單位要在應急響應終止3個工作日內,組織對重污染天氣應急情況進行總結、評估,形成書面應急總結評估報告報區應急工作組辦公室。評估報告應包括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發現的問題以及改進建議等。區應急工作組辦公室負責匯總整理后報市環保廳。區應急工作組各成員單位每年對應急預案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進行評估,并根據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以及大16、氣污染治理工作進展情況,對應急預案減排措施項目清單進行更新修訂。五、保障措施(一)基礎能力保障。按照規定做好應急基礎設施的建設、運行和維護,配備應急儀器、車輛、人員防護裝備,做好日常管理和維護保養。(二)預報能力保障。區環保局與區氣象局聯合開展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預警,提高預測預警能力。(三)通信與信息保障。建立重污染天氣應急值守制度,健全通信和信息保障機制,建立應急組織機構通訊錄,明確重污染天氣應急負責人和聯絡員,并保持24小時通信暢通,保證應急信息和指令的及時有效傳達。六、應急督導重污染天氣期間,區應急工作組各成員要按照職責分工,對工業源、移動源和揚塵源等減排措施的落實進行現場督導。對應急響應17、不及時、減排措施落實不到位的企業和單位,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對應急響應期間偷排偷放、屢查屢犯的企業,要依法責令停止生產,除予以經濟處罰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七、信息公開(一)信息公開的內容。信息公開內容包括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重污染天氣可能持續的時間、污染程度、潛在的危害及防范建議、應急工作進展情況。(二)信息公開的形式。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移動通訊等媒體以信息發布、科普宣傳、情況通報、專家訪談等形式向社會公布。(三)信息公開的組織。區應急工作組辦公室負責當地重污染天氣應急信息公開的指導協調。(四)信息公開的時間。重污染天氣應急期間,實時公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應急工作進展情況等信息,18、通過各種媒體平臺滾動發布。八、應急培訓區應急工作組各成員單位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培訓制度,根據應急預案職責分工,制定培訓計劃,對各自職責的落實和監管方式進行培訓,確保應急時監督執法到位;轄區內列入限產、停產名單的企業對各自所需落實的應急措施進行技術培訓,確保各項應急措施安全、有效、全面落實。九、應急演練區應急工作組各成員單位每年采暖季之前組織一次預案演練,編制演練方案,明確演練目的、方式、參與人員、內容、規則以及場景等,重點檢驗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發布、應急響應措施落實、監督檢查執行等情況。演練后應及時進行總結評估,提出改進建議,完善應急措施和機制。十、附則根據國家和省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部19、署和本預案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等情況,區應急工作組負責對本預案適時進行修訂和完善,并報管委批準后執行。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原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煙開辦201623號)同時停止執行。附件:1.重污染天氣預警等級劃分表2.區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組各成員單位職責分工表3.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體系圖附件1重污染天氣預警等級劃分表序號預警等級指標1藍色預警(級)預測 AQI 日均值200,且未達到高級別預警條件。2黃色預警(級)預測AQI日均值200將持續2天(48小時)及以上,且未達到高級別預警條件。3橙色預警(級)預測AQI日均值200將持續3天(72小時)及以上,且預測AQI日20、均值300、未達到高級別預警條件。4紅色預警(級)預測AQI日均值200將持續4天(96小時)及以上,且預測AQI日均值300將持續2天(48小時)及以上;或預測AQI日均值達到500。附件2區應急工作小組各成員單位職責分工表序號成員單位職 責1宣傳部負責牽頭協調新聞宣傳和輿情處置工作、會同應急工作小組辦公室適時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或通氣會,正面引導輿論。2發改經信局參與落實和督促應采取停產限產措施的企業采取相應的措施。3教體局負責指導和督促中小學和幼兒園做好健康防護工作。4公安分局負責加強機動車路查,制定機動車臨時限行方案。5財政局為開展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提供資金保障6綜合執法局負責開展開展渣21、土灑漏、露天燒烤等專項執法檢查。7住建局負責指導和監督落實道路保潔措施和拆遷、施工工地等作業揚塵污染防治措施。8環保局負責會同氣象部門做好空氣質量監測、預測和信息發布,提醒公眾采取健康防護措施;檢查相關企業污染減排措施落實情況,會同區政府有關部門監督落實企業停產、限產、錯峰生產的應急響應措施;配合公安分局等部門指導和監督落實高排放機動車控制措施。9交通運輸局負責指導和督促公交企業加大公共交通保障力度。10衛計局組織醫療機構有針對性做好相關醫療救治工作。11氣象局負責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和霧霾天氣監測預警,聯合環保局開展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預報和重污染天氣預報會商工作。12供電公司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時配合政府部門對停產、限產企業采取限電措施;完成區應急工作組交辦的其他事項。13各街道辦事處(鎮)負責協助各部門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工作,采取相應應急響應措施等。 附件3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體系圖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各相關職能部門為落實應急預案制定的專項實施方案轄區內列入限產、停產名單的企業編制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減排方案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