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公司船舶溢油事故應急預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68486
2022-09-02
14頁
85.04KB
1、 溢油事故應急預案 1.事故類型和危險度分析 1.1.溢油事故分類 1.1.1根據造成溢油事故的特征,發生部位,公司可能發生的溢油事故可分為:油罐冒頂事故、在泊油輪及油碼頭溢油事故、輸油管線及閥門溢油事故、油罐底板或壁板滲漏事故。 1.1.2溢油事故分類 根據JT/T458-2001船舶油污染事故等級,將區域內溢油事故分為:重大溢油事故、大溢油事故、一般溢油事故、小溢油事故和溢油事件5類: A 重大溢油事故:溢油量10T;經濟損失30萬元。 B 大溢油事故:5T溢油量10T;10萬元經濟損失30萬元。 C 一般溢油事故:0.5T溢油量5T;3萬元經濟損失10萬元。 D 小溢油事故:250Kg溢2、油量0.5T;1萬元經濟損失3萬元。 E 溢油事件:溢油量250Kg;經濟損失1萬元。 1.2危險性分析 1.2.1潛在的溢油事故危害 庫區現有各類儲油罐16個、油碼頭2座,油品中轉、儲存量大,作業頻繁。在油品中轉及儲存過程中,因操作失誤、設備設施損壞、管理缺陷、自然災害等原因,均可能發生溢油事故。 1.2.2危險程度分析 1.2.2.1陸域溢油會造成一定范圍內的土壤污染事故。 1.2.2.2船舶及油碼頭溢油可造成水污染事故,如泄漏量大,將導致六橫港海域大面積污染,形成重大海洋污染事故。 1.2.2.3泄漏油品遇著火源可能引起火災爆炸,產生重大人身傷亡及財產損失事故。 1.2.2.4船岸出現溢3、油時,現場會伴隨強烈的油氣味,可能造成人員油氣中毒。 1.2.2.5在應急搶險中,如果搶險設備選取不當、搶險措施落實不到位可能引發火災爆炸或造成人員擠壓、墜海、中毒窒息等人身傷害事故。 1.2.3原因分析 1.2.3.1液位計誤差大,高液位報警失效,沒有及時發現,發生冒頂。 1.2.3.2儲罐進油接近安全液位時,由于流量控制不當,切罐不及時,發生冒頂。 1.2.3.3外浮頂儲罐內儲油液位較高,遇大雨天,罐頂排水不暢引起雨水進罐,發生冒頂。 1.2.3.4保溫儲罐內儲油液位較高,加熱溫度過高,引起底部水沸溢,發生冒頂。 1.2.3.5浮頂罐由于地基下沉造成儲罐變形,引起浮頂卡死現象,密封脫離斷裂4、,高液位時,浮頂傾斜發生冒頂。 1.2.3.6拱頂罐由于呼吸閥排氣不暢,進油作業造成罐內壓力過大引起罐裂發生冒頂。 1.2.3.7靠泊油輪在靜止或裝卸油作業期間,因裝卸流速過快、船岸監督不到位、設備設施損壞等原因,發生在油輪或油碼頭上的油品跑溢。 1.2.4特點分析 1.2.4.1先溢油,后冒頂浮頂罐浮盤位置到頂部時,由于儲液流動性較好,特別是輕質油品,可以從浮盤密封與罐壁的縫隙處先溢油出來,隨著溢油量的進一步加大,致使整個浮頂冒出罐體。 1.2.4.2先冒頂,后溢油儲罐油品密度較高,粘度大,當浮盤完全冒出罐體后,才發生油品外溢,這時溢油較難控制,面積大,油量多,而且浮盤冒出后較難復原,損失較5、大。 1.2.4.3環境污染嚴重,易引起火災爆炸危害儲罐冒頂后,如控制不及時,造成大量儲油外溢,因儲油大多是有毒,易揮發的,易流動,易燃燒爆炸,對周邊的環境會造成嚴重的污染,如溢油控制不當,流入海中造成海洋污染,溢油如遇明火則發生燃燒爆炸,造成更大的危害。 1.2.4.4沸溢冒頂重質油品加熱溫度過高,引起儲罐底部水沸騰,使儲罐液位上升,壓力增加,發生冒頂。因溢油溫度過高,容易發生燙傷,造成清理等操作人員的人身傷害。 1.2.5溢油事故預防和應急措施 1.2.5.1預防措施 a.按法律法規要求,落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 b.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操作規程,規范員工的工作行為。 c.采用先進的工藝技6、術、設備設施,持續提高溢油事故預防能力。 d.加強相關方的管理和人員的安全意識教育,提高工作責任感,逐步杜絕“三違”行為。 e.開展監視監測工作,按要求進行各類檢查,及時發現和消除溢油隱患。 f.開展溢油事故應急演練,全面提高職工的防溢油事故意識。 1.2.5.2應急準備措施 a.建立健全溢油應急管理機制,保持應急隊伍的穩定。 b.擬定各類溢油事故應急預案,按要求進行評審,確保預案的合法性、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c.組織不同類型的預案演練及溢油知識培訓,不斷提高員工應對溢油事故的能力。 d.配備充足完好的溢油應急裝備、器材、確保溢油應急所需。 2.組織機構及職責 2.1溢油應急組織體系溢7、油應急指揮網絡圖與安豐公司海上救援銜接溢油應急指揮部公司領導六橫海事處現場指揮防污處理組警戒組防火組后勤保障組現場救護組溢 油清 理組通信組工藝組 2.2應急指揮機構 2.2.1溢油應急指揮部 總指揮:公司總經理或其委托人 副總指揮:生產部、安保部、工程項目部負責人 2.2.2現場指揮:安保部經理或其委托人 2.3溢油應急組織應急指揮部成員一覽表應急指揮部姓 名部 門職 務聯系電話備 注總指揮副總指揮成員溢油應急小組表溢油應急小組部 門 負 責溢油防治小組負責人小組成員溢油清理組生產部生產部經理油操工通信組生產部工程項目部電氣儀表主管科長電器檢修員工工藝組生產部當班調度油操工警戒組安保部保安主8、管安全員現場救護組生產部油檢科科長計量員、化驗員后勤保障組綜合部經理主管綜合部員工防火組安保部消防隊隊長消防值勤隊員防污處理組安豐洗艙公司安豐公司現場負責人安豐公司員工 2.4應急職責 2.4.1溢油應急指揮部職責 2.4.1.1發出指令,啟動應急程序; 2.4.1.2組織指揮油品污染的控制與清除; 2.4.1.3審核和批準使用清污技術和設備; 2.4.1.4下達應急任務,向上級部門匯報情況,和有關單位保持聯系; 2.4.1.5發生較大規模溢油事故時,作出請求區域協作的決策; 2.4.1.6及時組織消防力量,防止火災的發生; 2.4.1.7及時安排人員,進行現場醫療救護; 2.4.1.8組織培9、訓和演習。 2.4.2現場指揮職責 負責溢油現場的應急組織指揮工作,隨時向指揮部報告現場情況,執行應急指揮部下達的指令。 2.4.3溢油清理組 2.4.3.1對溢油處堵截圍控。 2.4.3.2回收泄漏油品,降低損失,防止污染擴大。 2.4.3.3對溢油現場進行清理。 2.4.3.4海面發生溢油污染時,調度室應及時通知安豐洗艙有限公司、舟山金色海洋船舶洗艙有限公司。姓名部門職務聯系電話手機號碼 2.4.4通信組負責溢油應急指揮與事故現場的通信聯絡,確保應急救援指令的下達和現場各種信息的有效反饋。 2.4.5工藝處理組迅速關閉相關閥門,切斷泄漏鏈,控制溢油源,防止事態擴大。 2.4.6后勤保障組 10、2.4.6.1保障應急電力供給。 2.4.6.2負責應急設備的搶修工作。 2.4.6.3提供應急所需的器材、材料及生活用品。 2.4.7防火組(消防隊) 2.4.7.1保護現場,控制著火源,防止火災發生; 2.4.7.2一旦發生火災立即實施滅火應急計劃。 2.4.8防污處理組負責清理、運輸油污物的工作,防止二次污染。 2.4.9醫療救護組做好傷病員的接受和醫療,提供現場進行救護等。 3.預防與預警 3.1危險源監控 3.1.1公司按照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要求,規范地識別和評估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危險源及環境因素,對潛在的溢油事故危險源及環境因素擬定控制措施,采用運行控制,制定安全、環11、保管理方案等形式,消除或降低溢油事故風險。 3.1.2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規程,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檢查,及時發現問題,整改隱患。 3.1.3確定溢油敏感區域,對易發生溢油事故的設備、設施區域擬定相應的現場處置方案。 3.1.4油罐進油前計量人員必須進行人工檢尺,中控操作人員復核儀表液位高度與實測高度誤差值,如儀表誤差值超過規定范圍,通知修理人員及時排除故障。 3.1.5作業過程中加強動態監控,掌握和控制進油流量,接近高液位時減慢進油流量,提前做好切罐準備。嚴格控制儲罐加熱溫度和巡查密度,確保油品儲罐加熱溫度控制在70(設計標準)范圍內。 3.1.6定期加強對罐體沉降、罐頂呼吸閥、液位報警12、等設施設備的檢查,確保設施設備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 3.2預警行動 3.2.1事故易發區域與溢油預測 3.2.1.1事故易發區域: a.在泊油輪及油碼頭 b.儲油罐 c.輸油管線、閥門 d.輸油泵 3.2.1.2溢油預測 a.靠泊油輪在裝卸油過程中,由于操作失誤、設備損壞、管理缺陷等原因產生溢油且油品從艙面、海底閥或其他途徑流淌入海,造成海洋污染。 b.裝卸油作業的油輪由于浪涌等原因移位,造成輸油臂拉斷,油品從斷口處流淌入海,污染附近海面。 c.油罐進油超過容積,油品從罐頂開孔處溢出,順罐壁流淌至地面。 d.儲油罐底、壁板因腐蝕、焊接質量、原材料問題穿孔,油品從穿孔處溢出罐外。 e.輸油管線、13、閥門因安裝工藝缺陷、焊接質量、原材料、管線卸壓不當等問題,存在著潛在的溢油風險。 3.2.2溢油應急指揮部及生產、安保部獲取可能導致溢油事故的信息后,應按照本預案及時研究確定應對方案,并通知有關部門、機構采取相應措施,防止事故發生。 3.2.3 溢油事故發生后,發現人員應立即向安保部報告,報告可使用內外線電話、對講機等通訊工具,也可人工直接報告。 4.信息報告程序 4.1公司應急值班室電話: 4.2溢油信息的內部傳遞采取逐級上報、分級報告和相互溝通等形式;信息報告應及時、準確、全面。 4.3發生大規模溢油事故時,應急指揮部應及時將事故情況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或通報,事故信息的上報由安保部負責。 14、4.4事故報告的時限及內容參照總體預案。 4.5信息報告及傳遞應根據情況,采用最便捷的方式進行。 5.應急響應 5.1分級響應 5.1.1一級響應 超過一期庫區溢油應急能力(溢油量10T以上),須請求外部援助的相應行動。 5.1.2溢油處于敏感區域內,或離敏感區域一定距離內但極有可能對敏感區域造成污染(溢油量0.5T-10T),動用公司應急力量能自行應對的相應行動。 5.1.3溢油發生在非敏感區域,溢油量0.5T以下,且預計不會對敏感區域造成影響,動用庫區應急力量能自行應對的響應行動。 5.1.4當二、三級響應過程中情況發生變化,需要提高響應級別時,應及時提高響應級別。 5.2響應程序事故報警15、及應急反應程序停止作業(停泵關閥)事故發現人應急指揮部報告 信息傳遞報告港口 / 轄區應急指揮中心(海事、消防、化救)通知 上級部門及相鄰單位碼頭作業班報告 到達指揮崗位下達指令報警 待命相關員工各應急搶險隊伍(攜工具設備)執行應急措施接待聯絡組后勤救護組現場搶險組消防組事故總結消 火防 線滅 支火 援 溢 現油 場回 搶收 險后 人勤 員保 救障 護公 應關 急接 聯待 絡 5.2.1溢油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應在報告的同時采取措施,控制事態,防止事故升級及衍生火災爆炸事故。 5.2.2應急值班室值班人員接到報告后,應問清楚情況,立即向上級領導報告,同時啟動預案,通知全體應急人員到集合點集合。16、 5.2.3應急總指揮及副總指揮立即到中控室了解情況,調配人員、物資,下達任務,實施溢油應急的組織指揮,采取的措施包括: 5.2.3.1盡可能收集下列信息:目擊時間、位置、溢油源、溢油原因、溢油單位、油品種類和數量以及進一步溢油的可能性、已采取和即將采取的清除污染或防止進一步污染的行動、報告人的姓名和聯系辦法。 5.2.3.2對事故進行初步評估,確定應急等級;制定應急反應對策和行動方案;指派指揮人員赴現場;向各應急小組下達任務等 5.2.4現場指揮迅速到達事故現場,負責現場應急組織指揮工作。5.2.5應急小組的行動各應急小組接到報警或通報后,應迅速到集合點集結,聽從指揮員命令,履行各自的應急職17、責。 5.2.6擴大應急的條件及原則參照總預案5.3處置措施溢油應急響應應當根據產生溢油的設備設施部位、溢出的油品性質及數量,應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采取相應的處置措施,一般包括: 5.3.1立即報告,啟動預案。 5.3.2停止作業,關閉相關閥門,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儲罐漏油時應迅速安排倒罐。 5.3.3對泄漏區實施警戒,應根據溢出油品的特性,選擇合理的應急搶險器材和物資,切斷電源并消除著火源,包括禁止使用非防爆電器,禁止使用手機等,防止衍生火災爆炸事故。 5.3.4應急過程中,全體應急人員都應按規定佩帶個人防護器具。清理組人員應根據油品特性(如含H2S)佩戴防毒面具、防護眼鏡,海上溢油穿18、好救生衣。 5.3.5對泄漏油品進行圍截堵攔,防止污染擴大。 5.3.6對泄漏油品進行圍截堵攔,防止污染擴大。 5.3.7利用現有設備設施,對泄漏油品進行收容。 5.3.8組織力量迅速堵漏,采用合適的材料,設備和技術手段堵住泄漏處。 5.3.9對溢油現場進行清理,降低污染危害。 5.3.10如有人員受傷,立即組織搶救。 5.3.11若使用消油劑必須經海事部門同意。使用吸油氈時,應做好含油吸油氈的回收,嚴禁隨意丟棄,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5.3.12現場指揮應隨時掌握冒頂溢油實際狀況,如發現火災爆炸征兆時,及時下達后撤命令。6.應急物資和裝備保障公司按國家法律法規要求配置充足的溢油應急物資及裝備,并始終保持完好,以備應急所需。防污染應急設施序號名 稱型號數量位 置1圍油欄碼 頭2轉盤式收油機碼 頭3聚丙烯吸油氈碼 頭4消油劑碼 頭5集油盤碼 頭6集油桶碼 頭7木屑碼頭物料庫8棉紗回絲碼頭物料庫9長短抓籬碼頭物料庫10鏟子(銅質)碼頭物料庫11簸箕碼頭物料庫12無火花工具碼頭物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