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預案(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68577
2022-09-02
19頁
52.04KB
1、營口市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預案1總則1.1 編制目的認真貫徹國家及省、市政府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的要求,形成統一指揮、反映迅速、保障有力、決策科學的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系統,提高防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保護農民利益,維護社會穩定,促進農業生產安全、有序、可持續發展。1.2 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保險條例以及遼寧省種子管理條例、遼寧省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1.3 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全市范圍內突發性的大風(臺風)、大雨(暴雨)、大雪(暴雪)、低2、溫凍害、高溫、干旱、洪澇和冰雹等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的預防、應急處置和災后種植業生產恢復。1.4 工作原則1.4.1 安全減災,以人為本。農業是弱勢產業,農民是弱勢群體,實施災害應急救助,應從廣大農民切身利益出發,堅持以人為本。采取得力措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減輕自然災害損失。1.4.2 預防為主,科學防控。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和加強重特大種植業災害的預警機制,健全測、報、防、救等各方面信息網絡,做到提早發現、及時報告、快速反應、有效控制。做好災害應急知識宣傳普及工作,提高公眾防災減災意識。1.4.3 快速靈敏,經濟效能。運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在災后第一時間,快速、準確傳遞災害發生地3、區、發生程度、災害損失等信息,為政府及時實施救助提供幫助。同時,應統籌兼顧,科學安排,合理整合資源,降低減災救災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1.4.4 分級管理,分工負責。災害應急系統是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系統上下密切合作,協同作戰,做到指揮靈敏,反映迅速。2應急組織及職責2.1 組織機構市農委設立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負責協調、指導全市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市農委主任擔任,副組長由分管防災減災工作的副主任擔任。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由委辦公室、計財科、法規科、種植業科、經作科、農機管理科、信息中心和種子站、農業技術推廣站、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植物保護站4、土壤肥料站構成,各成員單位主管領導為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種植業科。2.2 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職責安排部署種植業防災減災工作;及時收集、整理和報送全市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信息;指導種植業抗災救災和災后生產恢復;指導災區種植業結構調整等防災減災技術的示范、推廣應用工作;根據各地種植業受災情況和損失程度,提出農業生產救災資金的分配意見;負責救災種子的儲備、調劑和管理。2.3 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2.3.1 組織研究提出種植業防災減災工作計劃,籌備領導小組辦公會議。2.3.2 密切與氣象、水利等自然災害預測預報部門的聯系,及時收集、報送與種植業有關的5、自然災害預測預報信息。根據災情及時提出啟動應急預案建議。2.3.3 在自然災害多發時期,安排專人值班,保持電話和網絡通暢;及時收集、核查災情,并報告災情動態。2.3.4 負責協調涉及其他部門的種植業抗災救災有關工作。2.3.5 巡視災情,負責組派抗災救災工作組、專家組等。2.3.6 及時了解和督導各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種植業防災減災工作。2.3.7 負責處理其它日常工作。2.4 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職責2.4.1 辦公室。負責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應急綜合管理,承擔全市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防災減災工作新聞宣傳等工作。2.4.2 計財科。協調農業生產救災資金;爭取和落實6、種植業系統抗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及災后恢復重建項目。2.4.3 法規科。負責落實農業(種植業)保險政策工作,推進農業保險理賠工作。2.4.4 種植業科。核查、收集、匯總、報告種植業災情;組織、指導災后種植業恢復生產和結構調整;負責全市農業重大自然災害信息上報工作;組織實施省級、市級農業生產救災項目。2.4.5 農機管理科。督導各縣(市)區農機部門及時組織農機人員,調集農機具,參與抗旱、排澇、抗災搶險和災后恢復生產服務工作。2.4.6 種子站。組織市級救災備荒種子的儲備、調劑和調撥,做好相關技術指導工作。2.4.7 信息中心。為全市種植業重大災情信息傳遞提供網絡支持,及時通過電子網絡宣傳報道全市種7、植業防災減災動態進展情況。2.4.8 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負責指導災后種植業生產自救技術指導工作,組織各縣(市)區農技推廣部門,對重災地區及時派出科技人員深入一線為災民提供技術服務。2.4.9 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負責農業機械技術培訓、宣傳和服務,負責農機救災所需機具及物資組織服務,應用農業機械化新技術進行抗災救災。2.4.10 植物保護站。做好洪澇、干旱等災后可能大范圍發生的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負責災后種植業生產所用農藥品種、數量、施藥方法等技術指導工作。1 土壤肥料站。負責災后種植業生產所用肥料品種、數量、施肥方法及旱作節水等技術指導工作,盡快恢復農作物正常生長。2.5 種植業重大8、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由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及精通防災減災業務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組成。主要職責是研究判斷突發災害現狀與趨勢,評估災害損失,為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領導小組組織救災提供決策咨詢、工作建議和參與指揮。3預防、預警3.1 預警信息市氣象局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水利局的水情、汛情信息,各縣(市)區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發生情況。3.2 信息采集3.2.1 采集途徑。市農委與氣象、水利等部門穩定暢通的信息交換渠道,定期、不定期的會商;市農委與各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通過遼寧省農情信息調度系統和電子郵箱等形式保持信息通暢。3.2.2 采9、集內容。氣溫、降水、光照等氣候條件,水文、汛情等水文資料;種植業自然災害災種、發生時間、地點、范圍,農作物受災、成災、絕收面積,農作物損失程度,農田及農業設施損毀程度,造成的經濟損失,已經采取的對策措施等。3.3 信息報送3.3.1 實行分級上報,歸口處理。災害發生后,由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造成重大種植業損失的突發事件,可直接上報市政府,并同時報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3.3.2 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信息應立即上報。報告分為速報、確報和終報三類。速報可用電話或直接報告;確報可通過電話或書面報告;終報采用書面報告。報告采用適當方式,避免在當地群眾中造成不良影10、響。因不可控因素一時難以掌握詳細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信息的,應及時報告基本情況,同時抓緊核查,3日內補報詳情。報送內容參照信息采集內容。3.3.3 一般性種植業自然災害信息,定期逐級上報。3.4 災情信息發布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領導小組協助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做好災情信息發布工作。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認真核實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需對外發布的,交由當地政府指定的專門部門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自行發布。3.5 預警報告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立即發出種植業自然災害預警。3.5.1 收到氣象、水文等部門以及流域管理部門的災害預測預報。3.5.2 干旱等進行性自然災害趨重。3.5.3 其它突發的種植業重大11、自然災害。3.6 預防控制3.6.1 組織、思想準備。不斷完善種植業防災減災組織,落實責任制。加強宣傳,強化農業部門和農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做好防大災抗大災的思想準備。3.6.2 工程準備。各級農業部門應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做好農田設施、棚室建筑、農業機電設備的加固和防護工作,并配合水利等部門做好相關基礎設施的維修、加固、改造,增強農田及各類農業基礎設施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3.6.3 預案準備。根據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的發生規律,修訂完善不同類型自然災害的應急預案,確定防御重點;研究制定關鍵時段、重點地區和薄弱環節的種植業抗災救災、恢復生產措施。指導自然災害多發地區的種植業生產結構調整、適應性種12、植,提高種植業生產的避災抗災能力。3.6.4 物資、技術準備。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儲備必要的種子、肥料、農藥等救災物資。積極培訓、推廣農業防災減災技術,組織開展農業防災減災技術攻關。各級農機行業管理部門協調有關部門做好農機設備、配件的貯備和供應。3.6.5 適時防控及時組織搶收已成熟的農作物;對沒有成熟和來不及搶收的農作物,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防護。各級農業部門建議本級政府并協助當地氣象部門適時實施人工降雨和防雹作業。接到低溫凍害、大雪等災害預報后,及時與有關部門協調,立即組織、指導農民采取熏煙、噴施植物抗寒劑、噴灌、設施加固、覆蓋保溫等相應防范措施。4災害分級與應急響應市農委在干旱、洪澇等自然13、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后,安排專人值班,保持電話和網絡通暢,及時收集匯總災情信息,并根據種植業自然災害發生范圍、強度和受災面積,分三級啟動應急響應。根據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災害發生后,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搶救和種植業生產恢復工作。4.1 應級響應4.1.1 一級響應。(1)全市因旱成災面積占播種面積的60%以上,造成作物不能正常播種或生長;農作物成災面積(旱災除外)占播種面積的40以上,且成災面積達到50萬畝以上,且絕收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2)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劃為一級響應的種植業自然災害。4.1.2 二級響應。(1)全市因旱成災面積占當地播種面積的50%614、0%,造成作物不能正常播種或生長;農作物成災面積(旱災除外)占當地播種面積的30%40%,且絕收面積達到8-10萬畝。(2)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劃為二級響應的種植業自然災害。4.1.3 三級響應。(1)全市因旱成災面積占當地播種面積的40%50%,造成作物不能正常播種或生長;農作物成災面積(旱災除外)占當地播種面積的20%30%,且絕收面積達到5萬畝。(2)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劃為三級響應的種植業自然災害。4.2 應急響應行動4.2.1 一級響應行動(1)市農委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領導小組組長主持會商,委內各成員單位參加。及時將情況報告市委、市政府、農業部及有關部門。重大問題報請市政府組織協調,15、有關部門予以支持。(2)密切監視災情動態,主動提出救災意見和措施。及時向重災區派出救災工作組和專家指導組,指導災區農業救災工作。組織動員、指導各地農業機械參與搶險救災,實施灌溉、排澇等服務工作。(3)根據災區救災工作的需要,研究提出支持災區種植業生產恢復意見,商市發改委、財政局等有關部門,及時下撥災后基本建設投資和農業生產救災資金。(4)必要時申請省農委同意報請省長審批省級救災備荒種子,幫助災區調劑、調運恢復農業生產所需救災物資。(5)監督縣(市)區級農業部門救災應急措施的落實和救災資金、物資的規范使用。4.2.2 二級響應行動(1)市農委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領導小組副組長主持會商,部署16、應急工作,及時將情況報告市政府、省農委,并通報有關部門和委內各成員單位。(2)加強災情調度,根據災區救災工作的需要,派出救災工作組或專家指導組,指導災區種植業救災工作。組織動員、指導各地農業機械參與搶險救災,實施灌溉、排澇等服務工作。(3)研究提出支持災區種植業生產恢復意見,商市發改委、財政局等有關部門,及時下撥災后基本建設投資和農業生產救災資金。(4)根據災區要求,報請市政府同意爭取省級救災備荒種子,幫助災區調劑、調運恢復種植業生產所需救災物資。(5)監督縣(市)區農業部門救災應急措施的落實和救災資金、物資的規范使用。4.2.3 三級響應行動(1)市農委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17、室主任主持會商,作出工作部署。加強災情調度,及時向市政府、省農委報告災情,并通報有關部門和委內各成員單位。(2)根據災區救災工作的要求,派出專家指導組,指導災區種植業救災工作。組織動員,指導各地農業機械參與搶險救災,實施灌溉、排澇等服務工作。(3)研究提出支持災區種植業生產恢復意見。(4)根據災區要求,報請市政府同意爭取市級救災備荒種子,幫助災區調劑、調運救災備荒種子。(5)監督縣(市)區級農業部門救災應急措施的落實。4.3 應急終止當自然災害結束,種植業生產恢復正常時,市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領導小組宣布應急響應終止。5災后處置5.1 重大種植業自然災害發生后,組織人員,迅速深入災區,調18、查災情,幫助受災地區開展生產自救,恢復正常生產。5.2 加強與水利行政主管部門溝通,及時調動機電排灌設備和農業機械,進行堵口復堤、農田排澇,疏浚渠道、漁塘淤泥,搶整、修復損毀農田和各類農業基礎設施。5.3 督促、幫助、指導災區農民加強農作物田間管理,及時搶種、補種、改種各類應時農作物。5.4 積極與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協商,落實災后種植業生產恢復所需貸款。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對農業損失、農業設施裝備財產損失的保險賠付。5.5 根據災害危害程度和范圍,對災害造成的損失做出評估、核實,寫出調查報告,報上級救災指揮機構。6應急保障6.1 處置種植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所需財政經費,按財政廳財政應急保障預案19、執行。6.2 在自然災害易發期,相應級別的農資部門應儲備一定數量的農業抗災救災物資。應急預案啟動后,各相關單位應優先保證各類農業救災資金的落實和農業救災應急物資的供應。6.3 各級種植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應加強自然災害災情信息體系建設,實現上下暢通,達到早預報、早發現、早處置的要求。加強通訊設施建設與維護,保障自然災害應急工作中的電話、網絡等信息渠道暢通。6.4 各級種植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應完善內部責任制,保證自然災害應急工作有專人負責,并定期組織培訓救災應急工作專門技術人員。6.5 各級種植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應組織各類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加強20、防災減災科普知識宣傳。7附則7.1 本預案中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是指干旱、洪澇(含因暴雨造成的洪水、漬澇、泥石流、滑坡等)、低溫凍害(含冷害、霜凍、冰凍、雪災等)和風雹(含臺風、寒潮大風、龍卷風、沙塵暴等風災及冰雹)等危害種植業生產的自然災害。7.2 本預案由市農村經濟委員會負責管理,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對本預案修訂完善,并報市政府辦公室備案。7.3 本預案由市農村經濟委員會負責解釋。7.4 本預案自公布之日起生效。8附錄8.1 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領導小組名單8.2 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專家委員會名單8.3 各縣(市)區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分管領導及聯絡員名單種植業重大自然21、災害突發事件領導小組名單組長:冮志宇 市農委主任副組長:劉 丹 市農委副主任成 員:張躍華 市農委計財科科長()佟兆祥 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站長() 李連文 市植物保護站站長()付永輝 市土壤肥料站站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農委種植業科,聯系電話:0417-2888743(兼傳真),電子郵箱:ykzzyk。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專家委員會名單 組 長:侯 偉 營口市農業中心高級農藝師副組長:孫啟振 蓋州市果樹中心高級農藝師 曲久靈 市農委經作科科長、副高級農藝師成 員:李忠武 大石橋市農業中心高級研究員馬永生 營口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副高級農藝師 曲學剛 營口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副高級農藝22、師 李連文 市植保站高級農藝師欒 勇 市種子站中級農藝師付永輝 市土肥站中級農藝師趙潤洲 市果蔬站中級農藝師 常 昆 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農藝師各縣(市)區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分管領導及聯絡員名單地區分管領導職務手機聯絡員職務手機應急聯系電話傳真電子郵箱蓋州市謝日東副局長15204180109胡金波農業指導科科長0417-7689150gznwsck大石橋市 李光昕主任孔 鶴生產科科長dsqslb老邊區 鄭 萌副局長李成君農業科科長lbnwnyk鲅魚圈區李宏偉副局長徐 瑩農牧科科長Byqnfj2k站前區 王有祥副主任代麗穎生產科科員Zqnfb2013營口市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一級響應啟動報簽單23、密級: 年 月 日領導小組組長批示:(災情及處置建議)領導小組副組長審核: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擬 稿 人: 電 話:日 期: 月 日 時(附災情摘要)營口市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一級響應結束報簽單密級: 年 月 日領導小組組長批示:(災情及處置建議)領導小組副組長審核: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擬 稿 人: 電 話:日 期: 月 日 時(附災情摘要)營口市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二級響應啟動報簽單密級: 年 月 日領導小組副組長批示:(災情及處置建議)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擬 稿 人: 電 話:日 期: 月 日 時(附災情摘要)營口市種植業重大自然災害二級響應結束報簽單密級: 年 月 日領導小組副組長批示:(災情及處置建議)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擬 稿 人: 電 話:日 期: 月 日 時(附災情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