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監護病房突發事故應急預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68744
2022-09-02
14頁
63.54KB
1、 新生兒病房停電應急預案1、通知停電后,立即做好停電準備,備好應急燈、手電等,使用呼吸機患兒(包括無創和有創)床頭備復蘇氣囊。將醫護人員合理分工,如醫師,給予上呼吸機患兒復蘇氣囊輔助呼吸協助責任護士。2、如突然停電,所有醫護人員立即進入病房,開啟應急燈,科主任、護士長或護理組長迅速組織在班醫生護士保證醫療護理安全并給予合理分工:醫生和責任護士立即給予呼吸機輔助呼吸患兒使用復蘇氣囊加壓給氧,其余護士繼續加強病區巡視,并關閉因停電發生的儀器報警。一名護士電話聯系電工班,查詢停電原因,及時組織搶修工作。3、恢復通電后,所有責任護士查看患兒使用的儀器,如呼吸機、暖箱、輸液泵、監護儀等是否已正常啟用,并2、觀察呼吸機等儀器參數是否有變化,如有變化,報告醫生,及時調整。 新生兒病房停電和突然停電的應急流程 突然停電接到停電通知后立即尋找搶救患兒的簡易呼吸器替代呼吸機立即做好停電準備開啟應急燈、手電筒備好應急燈、手電電話與電工班聯系如有搶救患兒使用呼吸機,備好簡易呼吸器 查詢原因、及時搶修維持病房秩序,組織人力保證病區醫療護理安全 加強巡視病房,并關閉因停電發生的儀器報警恢復通電后,所有責任護士查看患兒使用的儀器是否已正常啟用觀察呼吸機等儀器參數是否變化,如有變化,報告醫生及時調整新生兒病房停水和突然停水應急預案1、接到停水通知后,做好停水準備:告訴所有值班醫生、護士停水時間,如停水時間長,需備好配3、奶用水和清洗奶具用水及儀器清洗、消毒用水及洗手用水。2、加強巡視,及時解決患兒飲用水和生活用水問題。3、發生突然停水時,夜間要與院總值班聯系,匯報停水情況,查詢原因,白天要與上下水維修組聯系,匯報情況,查詢原因。新生兒病房停水和突然停水應急流程 突然停水接到停水通知立即報告做好停水準備 白天通知上下水維修組夜間與院總值班聯系告訴值班醫生、護士停水時間需備好配奶用水和清洗奶具用水及儀器清洗、消毒用水及洗手用水協助查詢原因,盡快維修 加強巡視,及時解決患兒飲用水和生活用水問題新生兒病房火災應急預案1、當發生火災時,所有工作人員遵循“患兒先撤離、醫務人員后撤離”的原則,緊急疏散患兒;2、立即報告醫院4、消防值班室及總值班室;3、集中現有滅火器材和人員積極撲救;4、發現火情無法撲救,立即撥打“119”報警,并報告準確方位;5、打開消防通道(醫務人員專用通道和探視通道,如遇自動門,可強行打開),組織醫護人員將患兒進行有序撤離;具體為所有當班醫務人員就近使用嬰兒棉被或襁褓等將患兒包裹,一人抱兩個以上病情較輕患兒,或用搖籃盡可能多的轉運患兒到安全地帶。6、使用消防通道的原則是“避開火源,就近疏散,統一組織,有條不紊”將患兒撤離疏散到安全地帶;7、保證人員安全撤離的條件下,盡可能切斷電源,撤出易燃易爆物品及貴重物品;8、組織醫務人員撤離時,不要乘坐電梯,可走樓梯及安全通道;9、用濕紗布覆蓋患兒口鼻及捂5、住自己口鼻,盡可能以最低的姿勢匍匐抱住患兒快速前進。新生兒病房火災發生應急流程 報告消防值班室和總值班室發生火情要冷靜面對立即呼叫周圍人員組織人力,集中現有滅火器材和人員積極撲救 關閉臨近火情房間的門窗,以減少火勢蔓延速度火情無法撲救 盡可能切斷電源,撤出易燃易爆物品及貴重物品 立即撥打“119”報警并告知準確位置 將患兒撤離疏散到安全地帶 用濕紗布覆蓋患兒口鼻及捂住自己口鼻,盡可能以最低的姿勢匍匐抱住患兒快速前進墜床患兒應急預案1、巡視病房時檢查暖箱門是否存在松動,如有螺絲松動等情況應及時修理,或為患兒更換暖箱。2、治療護理操作需要打開整個暖箱門時,一定要有醫護人員在開門的一側保護患兒。3、6、對醫護人員加強教育,記得對暖箱門注意隨開隨關。4、鎖好暖箱的車輪并固定好。5、對放在輻射臺保暖或處置的患兒一定要加好床檔。6、護士知曉“墜床應急預案”,萬一發生意外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做好處置。7、如一旦出現患兒墜床,應立即報告科室主任、護士長,進行必要的處理,必要時填寫不良事件上報表,并報告護理部或醫務科。墜床患兒應急流程立即檢查患兒傷情(同時通知醫生、護士長)密切觀察患兒反應、 瞳孔、呼吸等生命體征有異常立即通知醫生采取相應急救措施預約床邊超聲、X線檢查進一步處理局部摔傷部位密切監護認真交班填寫臨床護理工作意外事件報告單上報護理部分析總結發生原因、不安全隱患、杜絕類似安全事件發生氣管插管非7、計劃拔管應急預案發生非計劃拔管報告醫生立即給予患兒保持合適體位緊急處理開放氣道給予簡易呼吸器輔助呼吸或面罩吸氧觀察呼吸情況,(如患兒有無呼吸急促,SPO2進行性下降等)繼續觀察患兒SPO2及其他生命體征變化做好護理記錄 若有不良后果填寫臨床護理工作意外事件報告單上報護理部總結不安全因素,杜絕類似安全事件發生。氣管插管非計劃拔管應急處理流程緊急處理開放氣道立即給予患兒保持合適體位報告醫生 發生拔管 觀察呼氣情況簡易呼吸器輔助呼吸或面罩吸氧繼續觀察患兒SPO2及其他生命體征變化呼吸急促,SPO2進行性下降 分析不安全因素護理部填寫不良事件報告單 必要時配合醫生行再次插管做好護理記錄 液體外滲預防及8、處理一、預防:1、穿刺者應經過靜脈穿刺培訓,考核合格后方能進行靜脈穿刺。2、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如穿刺前應使用適當的皮膚消毒劑,如:吉爾碘消毒液,保證消毒液未被污染及在有效期范圍內。3、避免選擇感染、創傷的血管及近期內發生滲液部位的血管,盡量選擇粗大、彈性佳且皮下脂肪較多的血管。4、操作過程中如送管有阻力,不要強行操作,否則會造成導管打折,彎曲;避免反復退針造成血管壁損傷,引起液體外滲。5、輸液結束后應用生理鹽水正壓脈沖法封管,在管腔內形成渦流,防止回血堵管,進行再次穿刺破壞血管。6、使用敷料應無菌,如出現潮濕、松動或污染時應按無菌操作進行更換、敷料包扎不宜太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引起滲液。9、7、定時觀察輸液部位有無紅、腫、皮膚顏色發白等液體外滲現象發生,并及時處理。8、一般外周靜脈留置管時間應為72小時。二、處理:立即停止輸液,根據滲液程度進行相應處理1、外滲液體為普通液體時,如抗生素、鹽水、糖水且腫脹不明顯時,首先盡量從套管針內回抽液體、藥物,然后給予拔出留置針(如局部皮膚張力較高,也可先用適當的拮抗藥如50%硫酸鎂或酚妥拉明注射液(血管收縮藥物的拮抗劑)外敷,待張力減輕后再拔針),抬高患肢以減輕腫脹。2、外滲液體為脂肪乳、血制品、刺激性、腐蝕性液體時,腫脹明顯、皮膚顏色紅潤未發生變化時,首先盡量從套管針內回抽液體、藥物,然后給予拔出留置針,充分消毒后無菌注射器穿刺減壓使外滲液10、體流出,50%硫酸鎂外敷并抬高患肢。3、外滲液體為脂肪乳、血制品、刺激性、腐蝕性液體時,腫脹明顯、外滲位置上方的皮膚即將出現或甚至已經出現缺血或壞死(變白或呈紫黑色),給予上述操作后,盡量在六小時內給予透明質酸酶(5001000u的透明質酸酶)或最多500ml生理鹽水進行皮下組織沖洗療法,以去除所有刺激性的輸注液。4、立即報告護士長及醫生并嚴格交接班。5、在護理記錄單上每天評估靜脈損傷部位,更換輔料和描述損傷部位的情況(大小、顏色、滲出物、氣味、結痂、循環、上皮肉芽的生長情況、處理方法及轉歸等)液體外滲的處理流程立即停止輸液發生滲液 外滲液體為脂肪乳、血制品、刺激性、腐蝕性液體時外滲液體為普通11、液體時且腫脹不明顯 外滲位置上方的皮膚即將出現或甚至已經出現缺血或壞死(變白或呈紫黑色)輕者首先盡量從套管針內回抽液體、藥物首先盡量從套管針內回抽液體、藥物 適當的拮抗藥如50%硫酸鎂或酚妥拉明注射液外敷充分消毒后無菌注射器穿刺減壓使外滲液體流出盡量在六小時內給予透明質酸酶盡量在六小時內給予透明質酸酶待張力減輕后再拔針外敷50%硫酸鎂外敷并抬高患肢分析不安全因素填寫不良事件報告單 做好護理記錄總護士長報告護士長抬高患肢以減輕腫脹新生兒誤吸的預防及處理胃腸喂養是新生兒重要的營養供給方式,對于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胃腸功能的建立與成熟有重要意義。但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吸吮及吞咽反射弱、賁門括約肌松弛、胃12、容量小、胃呈水平位、幽門括約肌相對發達、胃腸道動力弱、胃排空延遲,喂養時易發生溢乳、嘔吐或反流而引起誤吸。一、預防(一)經口喂養 1、動作柔軟、喂養時將患兒扶坐呈斜坡或半坐臥位。 2、檢查奶嘴孔大小是否合適,禁止隨便擴大奶嘴孔,以倒置奶瓶奶液間斷流下為宜。3、奶瓶置斜位,讓乳液充滿奶頭,以免吸奶無效或吸入過多空氣造成打嗝。4、喂奶完畢,豎起患兒,輕拍背部驅氣,擦去嘴角的奶漬,然后讓患兒取頭側臥位,抬高床頭15-30,取右側臥位,以避免壓迫胃部而引起吐奶。(二)鼻飼喂養1、選擇管徑適宜的胃管,并妥善固定;2、每次鼻飼前必須確定胃管在胃內,并抽吸胃內容物,如奶量大于前次喂奶奶的13以上者,則減量或13、暫停一次。3、新生兒胃容量較小,喂入量必須嚴格遵醫囑執行。4、奶及水的溫度要適宜,不得過冷或過熱。5、鼻飼速度宜緩,鼻飼后取側臥位。6、鼻飼期間,注意保持口腔清潔。7、給予患兒非營養性吸吮。二、處理 1、一旦出現誤吸,立即停止喂養,行側臥位或頭偏向一側,并及時吸除口鼻內的奶液,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并立即報告醫生。 2、繼續觀察患兒生命體征、氧合情況、皮膚顏色等,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3、加強巡視,避免類似情況發生并填寫護理不良事件上報表。嗆奶、窒息的處理流程圖評估:有無突發嗆咳、呼吸急促或窘迫、全身皮膚青紫或發紺、口鼻有無奶汁及胃內容物涌出立即停止喂養,頭偏向一側,并清除口鼻內的奶汁及分泌物等并同時報告醫生上述處理患兒皮膚恢復紅潤,呼吸平穩,繼續觀察患兒生命體征、氧合情況、皮膚顏色等,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患兒經上述處理后仍有呼吸窘迫,皮膚顏色發紺等,應立即給予吸氧,必要時經口鼻吸痰;如出現心跳驟停,立即給予心肺復蘇、加壓氣囊人工呼吸,必要時行氣管插管,給予呼吸機輔助呼吸。給予心電監護,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加強巡視,杜絕類似事件發生。并填寫護理不良事件上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