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電子公司疫情防護應急演練實施方案(1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68942
2022-09-02
12頁
775.25KB
1、XXXX 電子(深圳)有限公司電子(深圳)有限公司疫情防護應急演練實施方案疫情防護應急演練實施方案一、演練目的:檢驗和提高我疾控人員在傳染病突發事件中應急處置能力。二、組織機構:(一)成立 _ 突發傳染病疫情應急演練指揮部總 指 揮:XXX副總指揮:XXX成 員:XXX、XXX、XX、XX、XXX、XX(二)成立 _ 突發傳染病疫情應急演練工作小組組長:XX流調組:XXX、XXX消毒組:XX化驗組:XXX、XX駕駛員:XX記錄:XX三.演練方式:采用模擬現場處置演練方式,模擬 _ 疫情現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消毒、采樣等。四.演習時間 2020 年_ 月_ 日.實施步驟:共 13 頁1演練現場2、:疾控中心五樓會議室,疫情假設,縣疾控中心辦公室_同志接到_發熱門診電話報告稱:“_ 月 _日上午,縣醫院接診一名外省打工返鄉人員,該患者稱自己家住_,乘坐次航班從_到_路程,_ 月 _日 _:00 到_ 日夜間自覺全身發熱、發燒、咽痛、流涕、流眼淚、咳嗽等,于 _月 _ 日早晨乘坐出租車來_醫院發熱門診就診,首診醫師門診診斷疑似_病毒,該患者已收住傳染病區隔離觀察,請求疾控中心派員到縣醫院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接到電話后,疾控中心辦公室 _ 迅速向單位領導 _匯報,_ 向衛生局領導報告后,立即啟動 _ _流感應急預案,安排流調、消毒、化驗等疫情應急處置人員攜帶文書、工具、防護用品前往醫院處置。(3、一)考核要點1、接電話人員填寫傳染病突發事件報告登記表完整、規范,向醫院核實報告,并及時向單位領導匯報。2、疫情應急處置人員迅速集合。流調組:_ _ _負責流行病學調查消毒組:_ _ _負責消毒。化驗組:_ _ _負責采樣。2、攜帶文書及資料:流調文書:現場筆錄、流行病學調查表、密切接觸者記錄表、疫點終末消毒效果監測記錄等;3、攜帶防護用品:防護服、N95 口罩、眼罩、醫生帽、雨靴、碘、橡膠手套、噴霧器等。伏(手消毒用)(二)現場操作共 13 頁2如何穿脫防護服(現場操作)穿戴防護用品順序:戴帽子-戴口罩-穿防護服-戴防護眼鏡-穿鞋 套或膠鞋-戴手套。脫防護用品順序:摘下防護眼鏡放入消毒液-解4、防護服-脫一次性 手套將內面朝外,放入黃色塑料袋中-脫下防護服,將里面朝外,放入 黃色塑料袋中-脫下鞋套或膠鞋,鞋套反面朝外,放入黃色塑料袋中,將膠鞋放入消毒液中-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將口罩摘下,放入黃色 塑袋中,注意雙手不接觸面部-將手指反掏進帽子,將帽子摘下,內面 朝外,放入黃色塑料袋中。(三)醫院預檢分診操作要點:1、流行病學調查和處理 縣疾控中心接到 _ 流感疑似病例報告后,立即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應于 24 小時內對病例完成初步流行病學調查。調查準備 疾控中心接到疫情報告后迅速組織現場調查組,穿戴規范的個人防護,攜帶流調文件包,按流行病學調查計劃進行流調。2、調查內容和方法:(1)病5、例搜索 發現 _ 流感疑似病例后,縣疾控中心流調人員要查看門診日 電志和住院病歷等臨床資料,通過現場調查、話 詢問等方式從密切接觸者中搜索流感樣病例。對搜索出的病例進行隨訪、觀察、篩查,直至排除甲型H1N1 流感。(2)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和標本的采集 調查內容包括:病例基本情況、發病經過和就診情況、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和轉歸情況、居住地及家庭背景、個人暴露史、密切接觸者情況等。(3)病例所在地基本情況&環境情況:通過現場調查了解病例居住地地理位置、人口資料、周圍環境、交通狀況、經濟水平、衛生狀況等情況。病例家庭共 13 頁3及家居環境情況 通過詢問及現場調查了解病例家庭人員情況、家庭居住6、位置、家居環境、家畜飼養情況、病死家畜情況。(4)病例發病前活動范圍及暴露史 發病前 7 天內與 _ 流感病例的接觸情況:接觸時間、接觸方式、接觸頻率、接觸地點、接觸時采取防護措施情況等;是否到過 _ _流感疫區或國家旅行;與豬、禽是否有接觸等。發病前 7 天內有無其他接觸可疑 _ 流感病毒污染物(如實驗室污染)的情況。發病前 7 天內的活動情況,接觸的人員確立密切接觸者。(5)病例發病后的詳細活動范圍及密切接觸者確定病例發病后的詳細活動范圍,并進行密切接觸者登記。3、資料的收集、分析、總結和反饋(1)在疫情調查處理進程中或結束后,應及時對流行病學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撰寫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并及7、時向上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縣衛生局報告。(2)流行病學調查原始資料、匯總分析結果、調查報告及時整理歸檔。4、密切接觸者管理 1.判定標準按照以下判定 _ 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未采取有效防標準對密切接觸者進行判定。1.1_ 護措施的情況下,在_ 流感病毒確診或疑似病例發病前 7 天至隔離或死亡期間,與確診或疑似病例存在流行病學關聯,包括與其共同生活、居住、乘坐同室交通工具或診治過病例等。1.2 現場流行病調查人員根據調查情況確定的其他密切接觸者。2.密切接觸者的管理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由當地鄉鎮政府統一組織實施,根據疫情情況由當地鄉鎮政府負責醫學觀察場所的指定和管理,包括測量體溫、場所及醫療廢棄8、物的消毒處理,若在醫學觀察期間被醫學觀察者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時及時上報。2.1 醫學觀察方式可采取居家醫學觀察或集中(相對隔離)醫學觀察的措共 13 頁4施。2.2 觀察期限為 7 天(自最后一次接觸感染動物及 _ 流感患者計算起)。醫學觀察開始前,根據確定的觀察期限判斷實際觀察時間。2.3 醫學觀察開始前,指定的負責醫學觀察的人員必須通過口頭或以書面的方式,告知被觀察對象以下內容:_ 流感的臨床特點、傳播途徑等相關防治知識。負責醫學觀察的聯系人、聯系方式,以便出現相關癥狀后進行報告。2.4 在醫學觀察期間建議醫學觀察對象不能外出活動,少與家人接觸。2.5 醫學觀察人員對密切接觸者每日測量 9、1 次體溫和健康詢問,填寫 _ 流感病例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記錄表,由其每日按 _ 流感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每日統計匯總表進行匯總。2.6 醫學觀察期間,被觀察對象出現發熱等異常臨床表現的,報縣疾控中心,轉至指定醫療機構隔離觀察治療,并采集標本進行相關檢測。2.7 對于輸入病例的密切接觸者,由病例發現地疾控機構將其有關流行病學資料直接通知病例來源地的相應機構,由來源地負責追蹤和調查其密切接觸者,處理措施同上。2.8若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已離開本地,由衛生局上報上級衛生行政部門通知其目的地的相應機構,由到達地負責追蹤調查,處理措施同上。(二)消毒工作疫點消毒方案 1、消毒原則 1.1 目的:疫點消毒的目10、的是殺滅疫點內的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以防止其感染人群,尤其是終末消毒。1.2.對消毒人員的要求:終末消毒需在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指導下,由掌握有關消毒知識的人員及時進行消毒處理,原則上直接由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消毒人員進行終末消毒。在醫院,對傳染病病人的終末消毒由醫院或病區安排。1.3.消毒范圍與對象:疫點終末消毒的范圍和對象應由縣疾控中心根據有關指征確定。一般應包括被傳染源排出的病原體污染的物品和環境,如果患者死亡,消毒還應包括其尸體等。1.4.消毒時機:終末消毒有較強的時效性,必須在 6 小時內進行。1.5.消毒方法的選擇:進行疫點共 13 頁5消毒時應首選物理消毒的方法,若采用化學消毒11、的方法時,要注意選擇合格的消毒劑。在選購時,首先應檢查其使用說明書和標簽上是否有衛生部的批準文號,然后看其是否在有效期內。并按說明書的內容,根據不同的消毒對象選擇適宜的消毒劑。消毒劑的使用劑量應以使用說明書為準。2、_ 流感的終末消毒程序 2.1.出發前,應檢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劑和防護用品,是否齊全。2.2.消毒人員到達疫點,首先查對門牌號和病人姓名,并向有關人員說明來意,做好防疫知識宣傳,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消毒區域內。2.3.對脫掉的外衣應放在自帶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穿工作衣、隔離服、膠鞋或鞋套,戴上 N95 口罩、帽子、防護眼鏡、一次性乳膠手套等。2.4.仔細了解12、病人患病前和患病期間居住的房間、活動場所,用過的物品、家具,吐瀉物、污染物傾倒或存放地點,以及污水排放處等,據此確定消毒范圍和消毒對象。根據消毒對象及其污染情況,選擇適宜消毒方法。2.5.進入疫點時,應先用噴霧消毒的方法在地面消毒出一條 1.5 米左右寬的通道,供消毒前的測量、采樣和其他處理用。2.6.消毒前應關閉門窗,將未被污染的貴重衣物、飲食類物品、名貴字畫及陳列物品收藏好。2.7.對室內空氣和物體表面進行消毒。2.8.只進行物體表面消毒時,應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進行噴霧消毒。噴霧消毒可用 1:75 過氧乙酸溶液。泥土墻吸液量為 150 ml/M2,300 ml/M2,水泥墻13、木板墻、石灰墻為100 ml/M2。對上述各種墻壁的噴灑消毒劑溶液不宜超過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內噴霧一次,噴藥量為 200 ml/M2,300ml/M2,待室內消毒完畢后,再由內向外重復噴霧一次。以上消毒處理,作用時間應不少于 60 分鐘。2.9.病人用過的餐(飲)具、污染的衣物若不能集中在消毒站消毒時,可在疫點進行煮沸消毒或浸泡消毒。作浸泡消毒時,必須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可用有效氯為共 13 頁6250mg/L,500mg/L 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 30 分鐘后,再用清水洗凈。對污染重、經濟價值不大的物品和廢棄物,在征得病家同意后焚燒。2.10.室內消毒后,可對其他污染場所進行消14、毒,如對廁所、垃圾、下水道口、自來水龍頭、缸水和井水等進行消毒。2.11.疫點消毒工作完畢,對消毒人員穿著的工作服、膠靴等進行噴灑消毒后脫下。將衣物污染面向內卷在一起,放在污物袋中帶回消毒。所用消毒工具表面用消毒劑進行擦洗消毒。2.12.填寫疫點終末消毒工作記錄。2.13.離開病家前,囑讓病家在達到消毒作用時間后開窗通風,擦拭打掃。(三)化驗室標本采集和運送 縣級專家組對 _ 流感可疑病例會診后,仍不能排除_ 流感時,縣疾控中心和定點醫院要密切配合采集病例的相關臨床標本,盡快送至上級實驗室進行病原檢測。標本采集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并填寫標本登記表。需采集樣品種類為上呼吸道相關標本。推薦采集的呼15、吸道標本:鼻咽拭子/吸取物或者鼻腔沖洗液/吸取物。如果不能收集這些標本,可合并鼻拭子與口咽拭子。氣管插管的病人也應收集氣管吸取物。標本應置于無菌病毒運輸液(VTM),并立即用冰塊或冰排保存或置于 4 以下冰箱。1、拭子 理想的情況下,標本采集用品應使用頭部為合成纖維的拭子(例如,聚酯纖維),用鋁或塑料做桿。不推薦棉拭子和木桿。不能用海藻酸鈣做的拭子收集標本。標本采集管應包含 3 毫升病毒運輸液(例如,含有蛋白質穩定劑,阻止細菌和真菌生長的抗生素,緩沖液)。2、臨床標本儲存 所有呼吸道標本應保存在 4以下,并盡快放置在-70。如果沒有-70度冰箱,標本應保存在 4以下,不超過 4 天。3、臨床標16、本運輸臨床標本應按照 A 類包裝要求運送,并用干冰運輸,若沒有干冰可置于 4冷藏包運送。所有標本應標示清楚。_ 突發傳染病疫情應急演練過程:共 13 頁7主 持 人:演練組成員:衛生局領導,疾控中心主任流調、消毒、檢驗及駕駛人員:演練地點:演練內容(一)背景資料:20_年_月_日早 8:30,疾控中心收到縣醫院疫情報告,在發熱門診發現_流感疑似病例。接報后,疾控中心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派員赴縣醫院發熱門診進行流調、采樣化驗和消毒處理。(二)演練過程:主持人宣布演練開始。1、疾控中心辦公室接到縣醫院疫情報告后,迅速將信息傳遞給中心主任。“報告主任,縣醫院報告,在發熱門診發現 1 例_流感疑似病例,17、請指示。”2、疾控中心主任:“報告衛生局領導,縣醫院報告 1例_流感疑似病例,下一步工作請指示”。3、衛生局領導“:立即啟動_流感疫情應急預案,疾控中心迅速派流調組赴縣醫院發熱門診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縣醫院按照_流感診斷標準迅速進行病例甄別;并將流調及進一步診斷結果記事報衛生局。”4、疾控主任作出如下工作安排:(1)流調第一小組 _ 立即穿著隔離衣,趕赴縣醫院預檢門診對疑似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2)消毒(3)檢驗科準毒組成文峰配制消毒藥品,準備對縣醫院發熱門診進行空氣消毒。備鼻咽拭子,做好采樣的準備工作。(4)應急車輛由 _ 駕駛,流調組、化驗組、消毒組立即趕赴縣醫院發熱門診。5、現場演示(118、)流調組 _ 演示:隔離衣及防護手套的使用。(2)消毒組 _ 演示消毒液配制:配置消毒藥品過氧乙酸,說明配置比例以及消殺時長。(著裝整齊,同時說明:過氧乙酸使用時,由 2份 A 液加 1 份 B 液配成原液,空間消毒時按照 1:75 的比例配置消毒液,衣物及物品浸泡消毒時按照 1:150 的比例配置消毒液。根據疫點消毒方案要求,對共 13 頁8空間消毒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進行噴霧消毒,作用時間應不少于 60 分鐘。赴疫點現場人員攜回的污染衣物分類消毒,150 鐘)用按照 1:的比例配置的消毒液浸泡 30 分。流調前消毒開道,化驗結果出來病例被確診后,進行終末消毒 1 次。(3)流19、調組對疑似病例進行調查(突出重點流調內容)。流調結束后,向中心主任電話報告病例情況“該病人臨床表現不能排除是否確診患者,需要實驗室進一步分析化驗確診”。(4)化驗室采樣(化驗室 _ 演示采樣過程)。采樣后,送樣至市疾控中心化驗,等候結果反饋。(為節約時間,送樣化驗過程略),_ 報告結果:“報告 _,市疾控中心反饋:我縣送樣檢測結果為陽性,該病例被確診為 _ 流感患者。”6、_:“報告衛生局領導,經過流行病學調查和市疾控中心化驗,縣醫院報告的病例被確診為 _ 流感患者。下一步工作,請指示。”7、衛生局領導:“一、縣醫院將該病例轉入傳染病區,進行隔離治療,每日報告病情;二、對該患者所接觸過的交通工20、具、公共場所及居住的環境進行終末消毒;三、落實人員對該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作進一步醫學觀察,根據情況選擇居家或者住院觀察,對其體溫進行監測,并每日報告監測結果;四、各相關單位要迅速行動起來,按照 _ 流感疫情應急預案的要求,進一步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做到對病例的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早報告,防止疫情的擴散與蔓延。”8、主持人宣布“本次演練結束”。應急演練技術要點:_ 流感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 _ 流感是一種新的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較季節性流感強,可通過飛沫、氣溶膠和粘膜接觸等方式傳播。我國已將_流感納入乙類法定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做好個人防護是有21、效阻止和減少傳染病病原體通過飛沫、氣溶膠和接觸傳播的重要措施。一、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原則 略 出入境檢驗檢疫、共 13 頁9疾控機構等專業人員的個人防護 1(開展下述業務時,建議穿工作服(白大衣)、佩戴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或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戴乳膠手套:(1)開展人群的發熱篩查時;(2)對疑似病例或/和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進行如體溫測量等醫學觀察及流行病學調查業務時;(3)對可能受 _ 流感污染的公共場所、學校、托幼機構以及其它場所、物品進行預防性消毒時。2(下述狀況,應穿工作服、隔離衣、工作帽或醫用連體防護服,佩戴醫用防護口罩或符合醫用防護口罩標準的 N95、FFP3 口罩,穿工作鞋22、和鞋套,戴乳膠手套:(1)進入隔離留觀室、(2)協助轉運隔離病房、隔離病區對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時;(病人或疑似病例時;(3)在進行疫點或疫區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時。3(下述狀況,應穿工作服、隔離衣、工作帽或醫用連體防護服,佩戴醫用防護口罩或符合醫用防護口罩標準的N95、FFP3 口罩,穿工作鞋和鞋套,戴手套,戴防護眼鏡或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護器:(1)采集疑似或確診病例咽拭子等標本時;(2)處理(3)處理死亡病人的尸體時;疑似或確診病例分泌物、排泄物、使用過的物品時;(4)開展容易引發氣溶膠的相關操作(如誘發痰液的檢查、呼吸道痰液抽吸、死后肺組織活檢等)時;(四)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的23、個人防護 1(預檢分診的醫務人員:應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佩戴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或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普通脫脂紗布口罩;必要時戴乳膠手套;2(普通門(急)診、普通病房的醫務人員:工作時應穿工作服、佩戴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或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或普通脫脂紗布口罩;3(發熱門(急)診的醫務人員:應穿工作服、隔離衣、戴工作帽和佩戴醫用防護口罩或符合醫用防護口罩標準的 N95、FFP3 口罩、戴乳膠手套;4(從事_流感其他醫療診治活動的人員,嚴格按 2009 年 5 月 13 衛生部印發的甲型 H1N1 流感醫院感染控制技術指南(試行)要求,按照醫療機構隔離技術規范要求,正確使用防護共 1324、 頁1 0用品。(五)_流感患者密切接觸者的個人防護 密切接觸者在集中醫學觀察或居家醫學觀察期間,如有下述情況建議佩戴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或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1(因接受探視且他人交談、或接受體溫測量、或接受流行病學調查等事務,導致與他人的距離在 1 米內時;2、必須外出時;3(出現發熱、或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癥狀時。(六)_流感患者的個人防護 有下述情況應佩戴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或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1(接受診治、流行病學調查等醫學處理時;2(特殊情況必須接受探視、與人交談時;3(轉院過程中。二、個人防護用品使用注意事項 1、個人防護用品要按照正確穿脫的程序進行(見附件 1);2、25、佩戴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N95 口罩、全面型呼吸防護器時,應進行面部密合性測試;3、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或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可以持續應用 6,8 小時,如遇有污染或潮濕,應及時更換;4、佩戴棉紗口罩時正反面不能混擾,要勤換勤洗勤消毒;5、使用后的防護眼鏡要進行消毒;其他一次性防護用品按照醫療廢棄物進行衛生學處理。三、個人防護用品的基本要求 1、個人防護用品主要包括口罩、手套、醫用帽子、護目鏡、防護面罩、防水圍裙、隔離衣、防護服、2、個人防護用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醫用防護標準(見附件 2)。3、個人防護用品必須在有效期內,按要求正確使用。4、加強個人防護的同時,應切實做好手部的清潔與手消26、毒工作。附件 1 不同個人防護用品的佩戴、穿脫方法 一、口罩的佩戴方法(一)醫用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1(將口罩有顏色的面向外,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帶系于頸后上方帶系于頭頂中部。2(將雙手指尖放在鼻夾金屬條上,從中間位置開始,用手指向內按壓,并逐步向兩側移動,根據鼻梁形狀塑造鼻夾。3(調整系帶的松緊度。(二)醫用防護口罩的佩戴方法 1(一手托住防護口罩,有鼻夾的一面背向外。2(將防護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夾部位向上緊貼面部。3(用共 13 頁1 1另一只手將下方系帶拉過頭頂,放在頸后雙耳下。4(再將上方系帶拉至頭頂中部。5(將雙手指尖放在金屬鼻夾上,從中間位置開始,用手指向內按鼻夾,并分27、別向兩側移動和按壓,根據鼻梁的形狀塑造鼻夾。二、口罩的摘除方法 1、不要接觸口罩前面、先解開下面的系帶,再解開上面的系帶。3、用手僅捏住口罩的(污染面)。2 系帶丟至醫療廢物容器內。三、護目鏡或防護面罩的佩戴與摘除方法 1、佩戴護目鏡或防護面罩的方法 戴上護目鏡或防護面罩,調節舒適度。2、摘除護目鏡或面罩的方法 捏住靠近頭部。四、無菌手套戴脫方法(一)戴無菌手套方法 1(打開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的開口處。2(另外一只手握住。3(掀起另一只袋口,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內面取出手套,對準五指戴上。以戴著無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邊內面.XX 電子(深圳)有限公司2020 年 2 月 XX 日批準:審核:擬制:共 13 頁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