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礦山專項應急救援預案(1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69050
2022-09-02
12頁
83.10KB
1、.專項應急預案一、放炮和火藥爆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1 事故類型和危險程度分析1.1 事故類型放炮和火藥爆炸事故。1.2 危險性分析1)采場西南側有少量民居位于爆破危險范圍之內,爆破作業時人員未及時撤離,可能發生爆破的事故。2)未對爆破器材的性能進行抽樣檢查,在同一次爆破中使用不同產家、不同時間生產的爆破器材;爆破器材質量有問題、爆破環境不良或管理不善;出現早爆、遲爆、拒爆現象,可能發生傷害事故。3)未按爆破安全規程要求作業,爆破作業前未劃定危險邊界、未設置崗哨、未發出警戒信號,或警戒方位、警戒人員數量、警戒信號不明確或不清晰、礦區的爆破警戒范圍外未設置爆破警戒標志等,存在作業人員未撤離或其他人員2、誤入危險區遭到放炮傷害的危險。4)在場內運輸、加工、裝藥、放炮、余料回收過程中違反安全操作規程,可能導致火藥爆炸而造成人員傷亡。5)炮孔裝藥前,未對炮眼參數進行檢查驗收,測量炮眼位置、炮孔深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未嚴格按照預先計算好的裝藥量裝填,.可能因裝藥量過大,發生爆破飛石傷人的危險。6)處理盲炮時未按正確的處理方法,或打殘眼,存在盲炮爆炸的危險。7)雷雨天氣、六級以上大風、大霧及夜間進行爆破作業,可能發生爆炸傷害事故。8)爆破工未經過培訓、考核,不具備相應的操作資格,可能導致誤操作引起的爆破事故。2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2.1 事故報告原則事故發生后,應立即向值班班長匯報,值班班長向場長匯報,3、場長向總指揮匯報。2.2 統一指揮原則礦山成立救災指揮部統一指揮,充分調動各方面的救援力量,落實責任,科學組織,保證搶險工作快速、有序的進行。2.3 救人優先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切實把職工生命安全作為事故處置的首要任務,有效防止和控制事故危害蔓延擴大,千方百計把事故造成危害和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2.4 及時搶險原則(1)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應當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開展自救、互救工作。.(2)事故發生后,主要負責人要按照相關規定,迅速組織搶險。(3)實施快速應急響應和快速搶險,組織應急救援人員必須第一時間到達事故發生地,響應的救援搶險設備也必須迅速到達。2.5 妥善處理善后原則按照相關規定,4、在事故搶險救援的同時,應盡快開展善后處理工作,要根據有關政策和法規,結合實際情況,采取“一對一”的安撫等措施,積極妥善處理善后事宜。3 組織機構與職責同綜合應急預案第 3節組織機構與職責。4 預防與預警4.1 危險源監控4.1.1 危險源監控對危險源和危險目標的監控主要采用控制爆破方式、嚴格按爆破規程操作、加強安全警戒、加強對爆破技術人員培訓教育和加強爆破器材安全管理等監控措施。4.1.2 事故預防措施(1)嚴格按照爆破安全規程操作,爆破員、爆破安全員應經過政府主管部門考核,取得合格證書后方能上崗;(2)采區工作面進行爆破作業前,對有關設備采取防護措施;.(3)采區西南側有少量民居,位于爆破危5、險范圍之內,必須嚴格按爆破設計說明書進行控制爆破作業,控制爆破方向以及控制最大一段單響藥量。(4)爆破作業應嚴格按照爆破設計進行,嚴格控制每次爆破藥量,調整爆破方向,減少爆破飛石的距離。(5)嚴格爆破現場施工工藝,嚴禁亂扔、亂放爆破器材,按設計要求加工、裝配引藥,裝藥時,不要用后續藥卷沖擊起爆藥包;起爆網絡實行雙人作業敷設制;(6)在大霧天、雷雨、黃昏和夜晚禁止爆破。(7)爆破安全措施a)在礦區各行人道口設爆破信號及有關爆破注意事項的告示牌;b)制定定時爆破制度,選擇合適爆破時間,爆破裝藥前,采場內有關設備應及時撤離,與爆破無關的人員應撤到安全地點;c)露天中深孔爆破,爆后應超過15 分鐘,方6、準檢查人員進入爆區。經檢查確認爆破點安全后,經當班爆破班長同意,方準作業人員進入爆區;d)嚴格遵守礦山安全規程。(8)爆破作業前,爆破器材應有專職人員管理,每次爆破作業完成后,多余的炸藥和雷管由民爆器材供應部門收回。4.2 預警行動4.2.1 事故預警的條件根據生產安全事故的程度、影響范圍等將事故預警分為兩級預警.級別。即:單位級預警(二級)、單位外部預警主要是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及社會救援力量預警(一級)。(1)二級預警條件:發生一般生產安全事件時,利用本單位的所有部門和班組及企業可利用資源應控制處理的緊急情況。(2)一級預警條件:發生較嚴重及以上生產安全事件時,超過本單位事故應急救援能力,事故7、有擴大、發展趨勢,或者事故影響到周邊居民時,由本單位應急指揮部現場總指揮報請轄區相關行政部門、安監局、國土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公安局、醫療機構及礦山救護隊等請求應急救援。4.2.2 預警信息發布的方式、內容和流程(1)信息發布方式信息發布可采用有線和無線兩套系統配合使用,即固定電話、手機、對講機等。(2)預警信息的內容發布預警信息時應說明清楚:事故類型、規模、影響范圍、發生地點、介質、發展變化趨勢、有無人員傷亡、報告人姓名和聯系方式等。(3)預警信息發布的流程發現事故人員,應立即向值班班長報告,場長向總指揮報告,總指揮接到報警后,通知副總指揮、現場指揮、各應急小組組長,各組長通知應急小組組員8、,立即啟動應急救援系統。.5 信息報告程序5.1 報告與通知程序1)報告程序發現事故人員第一時間以電話等方式向值班班長報告,值班班長向場長匯報,場長向總指揮報告。本礦山 24小時值守電話:事故報告內容:事故發生時間、地點、類別、性質、經過。2)通知程序礦山總指揮收到作業點發生放炮和火藥爆炸事故的信息時,立即用電話、手機、對講機等通訊工具通報指揮部副總指揮、現場指揮、各應急小組組長,各組長通知應急小組組員,各應急救援小組按應急處理程序進行。組織應急救援人員必須第一時間到達事故發生地,響應的救援搶險設備也必須迅速到達。3)信息上報本礦山發生放炮和火藥爆炸事故后,應立即向廣州市、花都區應急指揮中心、9、安監部門等報告事故信息。(1)信息上報的內容:a)發生事故的單位、時間、地點;b)事故的簡要經過,包括發生事故的類型、可能的最大影響范圍和現場傷亡情況等;c)事故現場應急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事故的可控情況及消除或控制所需的處理時間等;.d)其他有關事故應急救援的情況:事故可能的影響后果、影響范圍、發展趨勢和現場氣象情況等;e)事故報告單位、報告人和聯系電話。(2)信息上報的時限當本礦山發生放炮和火藥爆炸時,應急指揮部必須將事故有關情況在 1 小時內盡快以電話方式向轄區內行政部門及安監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國土、公安、醫療等相關部門報告,當事故可能影響到周邊居民時,必須立即向可能受影響的10、居民通報。4)信息上報目擊者視情況救援報警啟動啟動應 急 救援隊伍應 急救援報告礦區人員事故現場目擊者應急救援系統應 急 指 揮 部辦公室應急待命政府機構應急中心安監部門衛生部門公安部門國土部門礦山救護隊應急總指揮視情況報警.礦山事故信息傳遞及應急反應流程圖5.2 向外求援的方式由應急總指揮以電話的方式向外部相關政府應急部門、礦山救護隊等請求援助。相關政府應急部門、礦山救護隊的聯系電話見附件4。6 應急處置6.1 響應分級本專項預案依據放炮和火藥爆炸事故危害程度的級別和人員密集度的評估結果,可能發生的事故現場情況分析結果,將本預案分為二級應急響應。(1)一級響應超過本單位事故應急救援能力,或者11、事故有擴大、發展趨勢,由本單位主要負責人報上級建議啟動上一級應急預案。(2)二級響應必須利用本單位的一切可利用人力、物力、財力等各種資源的緊急情況。6.2 響應程序6.2.1 應急響應程序(1)事故報警(1)發現事故人員,第一時間以對固定、手提電話等方式向值.班班長報告。(2)值班室接到報警后立即以固定電話、手提電話等方式向總指揮報告,總指揮接到報警后,通知副總指揮、現場指揮、各應急小組組長,各組長通知應急小組組員,立即啟動應急救援系統。(3)應急指揮部根據事故級別決定是否向安監、公安、礦山救護隊、醫療機構、應急指揮中心等報告求援。(2)現場警戒根據現場詢問和偵測情況,確定警戒區域,設置警戒標12、志,布置警戒人員,嚴格控制非搶險人員進入,以事故發生點為中心,距事故點 300m內的范圍為警戒范圍。(3)營救、疏散人員由搶救疏散組搜尋遇險和被困人員,并迅速組織營救和疏散可能影響范圍內的一切無關人員,轉移至安全的疏散安置區。警戒區域內的重要物資、人員疏散轉移和安置由搶救疏散組負責。(4)消防滅火(1)如爆炸現場出現火情,由當班人員利用布置在各處的就近滅火器材撲救;(2)滅火時應本著“抓住有利時機,第一時間撲滅小火;先控制、后滅火;先冷卻保護著火部位及周圍受影響的設備設施,后集中力量統一殲滅;先外圍、后中間;先上風、后下風;救人第一,救人與滅火同時進行;滅火時,人員應在上風方向,不要呆在低洼地13、帶,穿戴好防護用具。”的原則進行處理。6.2.2 疏散警戒應急響應程序.1)疏散警戒程序(1)疏散警戒組成員接到事故警報后,迅速到達現場進行疏散,現場安全警戒由安全警戒組負責。(2)負責疏散的工作隊員的任務是動員、協助危險區域內的非搶險工人疏散,告知緊急集合點位置和疏散路線方向,疏散過程中盡量做到不漏人。(3)搶救疏組隊員在組織疏散過程中發現有危重病人,則立即用擔架將其轉移至安全部位,交由醫療救護組采取適當救護措施,并由醫療救護組迅速送至醫院救護或聯系救護車到現場救護。(4)迅速派人以距事故點500m為警戒區設置警戒區域,在關鍵路口和路段設置警戒繩,防止無關人員靠近。2)疏散警戒工作的要點(114、)警報器啟動,由安全警戒組在石場內外各通道上警戒人員進行警戒,搶救疏散組安排疏散工作人員指明安全撤離路線,維持秩序,防止擁擠,保障人員安全迅速撤離危險區域,引導救援車輛和人員有序進出搶險現場。(2)疏散救援的順序是:“由近至遠,危重優先”。搶救疏散組首先動員離危險源近的職工撤離,然后依次疏散至石場辦公樓處集合。6.2.3 擴大應急響應程序啟動本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后,如事故不能有效處置,或者有擴大、發展趨勢,由本單位主要負責人(應急總指揮)報請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支援或者建議啟動上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即本預案設置.的一級響應級別。6.3 處置措施放炮和火藥爆炸事故作業現場處置措施:1、迅速撤離15、事故周圍人員至安全區域。2、對傷員進行緊急救護。3、疏散周圍無關救援人員。4、應急處理人員做好應急準備。5、做好警戒,引導專業救援隊伍進入事故區。7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7.1 目的做好應急物資日常準備和救災時應急物資的調配工作,并進行科學合理的優化救災資源配置,可以提高救災行動效率,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7.2 職責應急處置所需的物資與裝備由本石場物資供應組負責做好日常準備,并負責管理和維護等,應急狀態時的臨時應急物資保障由物資供應組負責按應急指揮部要求落實。7.3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的要求(1)公司建立應急救援物資一覽表,明確應急物資的種類、數量、性能、配置地點等,并設專人負責日常檢查與維護保養,防止儲備物資被盜用、挪用、流失和失效,對各類物資及時予以補充和更新,確保應急物資和裝備按要求配備到位、數量充足、完好有效。.(2)應急物資和裝備根據應急需要配置到現場各部位,定點存放,并做好明顯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