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海洋赤潮災害應急預案(1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69070
2022-09-02
16頁
542.39KB
1、廈門市海洋赤潮災害應急預案廈門市海洋赤潮災害應急預案201420141 1 總則總則1.11.1 編制目的編制目的為應對海洋赤潮災害,高效有序地做好各項應急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減少損失,保護我市海洋生態環境,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促進廈門海洋環境與經濟的持續協調發展,特制定本預案。1.21.2 編制依據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資源繁殖保護條例海洋赤潮信息管理暫行規定海洋環境預報與海洋災害預警報發布管理規定貝類生產環境衛生監督管理暫行規定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廈門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1.2、31.3 適用范圍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在我市管轄海域內發生的赤潮災害事件以及在我市周邊海域發生的對我市海洋環境和公眾人身健康安全構成威脅的赤潮災害事件的應急響應。1.41.4 工作原則工作原則1.4.11.4.1政府領導、統一指揮的原則。應急工作必須在政府的統籌領導、協調下統一實施,執行應急工作的所有單位都必須服從統一指揮,協調一致,保證應急工作的順暢進行。1.4.21.4.2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的原則。加強對赤潮災害的監視、監測,及時預警、預測,加強科普宣傳,提高公眾對赤潮危害的認識和防范意識,最大限度地減少危害,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1.4.31.4.3科學決策、高效有序的原則。要積極運3、用高新技術,充分發揮專家和專業人員的作用,改進和提高赤潮災害監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的技術與手段,提高應對赤潮災害事件的專業化水平和指揮能力,避免發生次生、衍生事件,高效運作。1.4.41.4.4屬地管理、條塊合作的原則。我市管轄海域的赤潮災害應急工作以市政府及各有關職能部門為主進行組織指揮和行動;各區政府負責具體組織所轄海域的赤潮災害應急工作;形成條塊結合、上下聯動的應急處置體系。1.4.51.4.5 部門聯動、地域合作的原則。建立健全市政府各部門的聯動機制。加強與相鄰轄區政府間的協作配合,建立區域信息通報和聯動機制,提高應急響應能力。2 2 組織機構與職責組織機構與職責2.12.1 組織體4、系組織體系市赤潮災害應急組織體系由應急領導機構、市直各相關部門、區人民政府應急指揮機構、赤潮防治技術支撐小組組成。成立市赤潮應急領導小組。組長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長任領導小組組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分管領導和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擔任副組長,成員由有關單位分管領導擔任。領導小組具體組成如下:組長: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長副組長:市政府辦公廳分管領導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成 員:市海洋與漁業局、市氣象局、市衛生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旅游局、市公安局、廈門海事局、市委宣傳部、市環保局、市財政局、廈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各區人民政府成立相應的應急指揮機構。市人民政府市海洋與漁業局赤潮應急技術支撐體5、系市氣象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廈門出入境檢疫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監測監視隊伍赤潮應急專家組市衛生局市旅游局市環保局市公安局市委宣傳部廈門海事局市財政局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作為日常辦事機構,辦公室設在市海洋與漁業局,主任由市海洋與漁業局分管領導兼任。各區人民政府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機構2.22.2 工作職責工作職責2.2.12.2.1 領導小組職責領導小組職責(1)組織、協調和監督赤潮應急預案的實施;(2)啟動、調整和結束赤潮應急預案;(3)組織召開各成員單位、各區政府參加的有毒赤潮應急處置工作會議,分析、預測有毒赤潮發展趨勢,制定有毒赤潮應急處置措施。2.2.22.2.2 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領導小組辦6、公室職責(1)提出赤潮災害一級響應的啟動、調整和終止建議,報領導小組批準后組織實施;做好赤潮災害二、三級應急響應的啟動、調整和終止。(2)組織技術支撐單位開展赤潮應急監測,對赤潮災害進行分析和風險評估,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赤潮災害發展趨勢;(3)組織赤潮應急專家組進行赤潮會商,對赤潮發生趨勢進行評估,研究相應對策,為領導小組提供應急行動的決策依據;(4)負責統一對外發布赤潮災害信息;(5)起草和發布赤潮災害信息通報,做好赤潮應急處置及信息的上傳下達和新聞報道工作;(6)做好應急行動工作記錄,督促檢查各有關部門落實領導小組的各項決策以及實施應急預案的情況,定期向領導小組報告工作情況;2.2.32.7、2.3 成員單位職責:成員單位職責:市海洋與漁業局:開展赤潮災害日常監測監視和應急監測;做好赤潮預警預報;負責建立赤潮技術支撐小組,組織協調赤潮災害應急響應,建立廈門海域赤潮災害評估體系,組織做好赤潮信息發布,及時將赤潮災害信息通報各相關部門;組織開展赤潮科普宣傳;負責指導水產養殖戶的防災減災和生產恢復工作;負責按照廈門市水產品批發市場管理規定賦予的職責做好水產品批發市場的監管。市氣象局:做好氣象預報,在監測單位發現有赤潮發生跡象及發生赤潮時,及時提供天氣變化趨勢分析。市衛生局:負責在赤潮發生期間,加強對餐飲服務環節水產品衛生監督管理,并對餐飲經營單位可疑海產品進行衛生學調查處理,同時根據相關8、部門提供的信息和建議,及時向市民做出食品安全預警,做好食用水產品中毒病例和接觸海水引發人體損害病例的救治、統計及通報工作。廈門工商管理局:負責加強對流通市場水產品的監管,根據相關部門提供的檢測報告或信息,做好受赤潮毒素污染海產品的查堵工作,對受污染的水產品進行無害化處理或者予以監督銷毀。市旅游局:負責在赤潮發生期間,及時通知旅行社、星級飯店分別做好團隊游客和住店客人的安全防范工作。廈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負責水產品出入境的檢測和監管,必要時配合做好水產品毒素檢測。市委宣傳部:根據赤潮發生情況和應急領導小組的要求,加強網絡等輿情監控,引導媒體做好正面宣傳。市環保局:協同制定赤潮防治具體措施,負責對9、陸源入海工業污染源加強管理。廈門海事局:協同制定赤潮防治具體措施,負責對非軍事、非漁業船舶污染海洋環境進行監督管理。市公安局:負責組織、協調因赤潮引起的治安問題,對涉嫌刑事犯罪的查處。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水產品獲證生產企業產品安全質量監管。市財政局:負責安排赤潮監測和赤潮應急資金并監督使用。2.2.42.2.4 各區人民政府職責各區人民政府職責按照屬地管理為主的原則,做好所轄區域赤潮應急處置工作。2.32.3 赤潮應急技術支撐體系赤潮應急技術支撐體系赤潮應急技術支撐體系由赤潮應急專家組、赤潮跟蹤監測監視隊伍組成。2.3.12.3.1 赤潮應急專家組赤潮應急專家組由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廈10、門大學、福建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廈門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站等單位的相關專家組成,由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任組長單位。赤潮應急專家組主要職責是對有害赤潮藻種的鑒定分析,對赤潮災害發展趨勢和影響程度進行風險評估,提出防治對策建議。2.3.22.3.2 赤潮跟蹤監測監視隊伍赤潮跟蹤監測監視隊伍以廈門海域自動在線監測系統為基礎,對布設范圍內的海域進行 24小時自動監測,并以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站開展的赤潮現場監測為依托,以海洋三所、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等其他海洋監測單位的監測和市海洋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的海上巡航監視為補充,形成廈門海域赤潮跟蹤監測監視體系。3 3 赤11、潮預警預報機制赤潮預警預報機制(1)每年 5-10 月份,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要組織監測單位和市海洋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加強對赤潮的監測與監視,通過電視、報紙發布赤潮每日預報。同時,加強赤潮輿情收集分析。(2)當自動監測系統指示生態環境因子發生異常或海域水色異常時,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站應該立即組織開展赤潮現場監測,并對該海域是否可能發生赤潮作出科學的判斷。(3)當廈門鄰近海域有赤潮發生時,及時開展廈門海域的監測監視,并對赤潮進行預警預報。4 4 赤潮災害風險評估赤潮災害風險評估赤潮發生后,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赤潮跟蹤監測結果以適當形式組織赤潮應急專家對赤潮進行赤潮災害風險評估,預測分析赤潮發展趨12、勢和危害程度,據此開展赤潮應急響應。5 5 應急響應分級應急響應分級按照赤潮發生面積、赤潮生物毒性等將赤潮應急響應分為三級。分別與一般赤潮(三級)、較大赤潮(二級)、有毒赤潮(一級)相對應。根據赤潮發展情況和采取措施的效果,赤潮應急響應等級可以升級、降級或解除。6 6 赤潮應急響應程序赤潮應急響應程序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赤潮發生面積、毒性和造成影響,提出三級處置建議,建立赤潮災害三級應急響應程序。其中二級、三級響應由領導小組授權領導小組辦公室決定啟動,一級響應由領導小組決定啟動。根據赤潮變化情況,適時提高或降低響應級別。6.16.1 三級應急響應程序三級應急響應程序6.1.16.1.1 三級應急13、啟動條件三級應急啟動條件在廈門海域發生無毒赤潮面積小于等于 100 平方公里時,經赤潮應急專家進行風險評估認為存在環境風險時,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啟動三級應急響應程序。6.1.26.1.2 三級應急處置三級應急處置(1)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關于啟動赤潮三級應急響應的通知”,做好防范工作。(2)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在發現赤潮災害信息6 個小時內將赤潮監測信息報告國家、海區、省三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3)各成員單位應加強值班,密切關注赤潮發展動態。其中:市衛生局負責加強對餐飲服務環節水產品衛生監督管理,做好食用水產品不適病例和接觸海水引發人體損害病例的救治、統計,并及時將統計情況報告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旅14、游局負責通知受影響海域沿線的星級酒店注意加強對取用受赤潮影響的海水的過濾,同時要求旅行社及星級飯店告知游客不到受赤潮影響的海區開展海水與人體直接接觸的活動。各區政府負責通知所轄區域的養殖戶、景區(點)、海水浴場管理單位做好赤潮防范工作。(4)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赤潮監測監視隊伍每日要按照技術規定對赤潮發生海域進行跟蹤監測監視,及時掌握赤潮優勢種的變化。監測監視隊伍在每日監測監視任務結束后的 12 小時內將監視、監測結果報告領導小組辦公室。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監測監視情況,適時組織赤潮應急專家組進行會商,對赤潮災害風險進行評估,分析赤潮發生發展趨勢,提出處置措施。(5)領導小組辦公室將每日赤潮監測監15、視信息報告領導小組及各成員單位和國家、海區、省三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6.1.36.1.3 應急響應結束由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應急終止條件宣布結束赤潮應急響應,發出“關于結束赤潮應急響應的通知”,并組織進行赤潮災害評估。6.26.2 二級應急響應程序二級應急響應程序6.2.16.2.1 二級應急啟動條件二級應急啟動條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啟動二級應急響應程序。(1)在廈門海域發生無毒赤潮面積大于100 平方公里(含);(2)因赤潮造成人體嚴重不適案例 10 個以下時。6.2.26.2.2 二級應急處置二級應急處置(1)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關于啟動赤潮二級應急響應的通知”,做好防范工16、作。(2)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在發現赤潮災害信息6 個小時內將赤潮監測信息報告國家、海區、省三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3)各成員單位應加強值班,密切關注赤潮發展動態。其中:市衛生局負責加強對餐飲服務環節水產品衛生監督管理,做好食用水產品不適病例和接觸海水引發人體損害病例的救治、統計,并及時將統計情況報告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旅游局負責通知受影響海域沿線的星級酒店注意加強對取用受赤潮影響的海水的過濾,同時要求旅行社及星級飯店告知游客不到受赤潮影響的海區開展海水與人體直接接觸的活動。各區政府負責通知所轄區域的養殖戶、景區(點)、海水浴場管理單位做好赤潮防范工作。(4)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赤潮監測監視隊伍每日17、要按照技術規定對赤潮發生海域進行跟蹤監測監視,及時掌握赤潮優勢種的變化。監測監視隊伍在每日監測監視任務結束后的 6 小時內將監視、監測結果報告領導小組辦公室。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監測監視情況定期組織赤潮應急專家組進行會商,對赤潮災害風險進行評估,分析赤潮發生發展趨勢,提出處置措施。(5)領導小組辦公室將每日赤潮監測監視信息報告領導小組及各成員單位和國家、海區、省三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6.2.36.2.3 應急響應結束由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應急終止條件宣布結束赤潮應急響應,發出“關于結束赤潮應急響應的通知”,并組織進行赤潮災害評估。6.36.3 一級應急響應程序一級應急響應程序6.3.16.3.1 18、一級應急啟動條件一級應急啟動條件有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由市海洋與漁業局提請領導小組立即啟動一級應急響應程序。(1)廈門海域發現有毒赤潮;(2)廈門鄰近海域發生有毒赤潮并影響到廈門海域水產品安全時;(3)因赤潮造成人體嚴重不適案例 10 個以上時。6.3.26.3.2 一級應急處置一級應急處置(1)領導小組辦公室提請領導小組發出“關于啟動赤潮災害一級響應的通知”,提出全面防范要求。(2)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在發現赤潮災害信息3 個小時內將赤潮監測信息報告國家、海區、省三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3)各部門應急指揮機構根據本預案對應的職責開展應急響應工作,采取切實可行的減災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赤潮發生帶19、來的經濟損失,防止受赤潮毒素影響的海產品流入市場。(4)各區政府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組織做好赤潮應急處置工作,關閉受赤潮影響的景區(點)、海域浴場。(5)承擔赤潮監測的單位要按照技術規定立即對赤潮發生海域進行加密跟蹤監測和貝類毒素檢測;并在監測任務結束后的 3 小時內將監測監視結果報告領導小組辦公室,監測監視頻率不少于1 次/日。(6)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赤潮應急專家組進行會商,對赤潮災害風險進行評估,分析赤潮發生發展趨勢,并根據災害發生發展和評估情況適時提請領導小組召開工商、旅游、衛生、氣象、環保等各成員單位及赤潮應急專家組的緊急會商會,進一步提出全面防治措施。(7)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時收集赤潮監20、測監視、赤潮災害及應急措施等信息,并上報領導小組和國家、海區、省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信息報送頻率不少于 1 次/日。6.3.36.3.3 應急響應結束當廈門海域有毒赤潮消亡或鄰近海域有毒赤潮消亡,且水產品毒素含量低于人體安全食用標準時,由市海洋與漁業局提請領導小組結束應急響應。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關于結束赤潮應急響應的通知”,宣布結束赤潮應急響應,并組織進行赤潮災害評估。7 7 赤潮信息發布赤潮信息發布赤潮信息實行歸口管理制度、統一發布的制度,由市海洋與漁業局負責赤潮信息發布的管理工作。8 8 技術規定技術規定8.18.1 監測內容監測內容8.1.18.1.1 現場監測內容包括:赤潮災害發生時21、間、地點、面積(范圍);赤潮發生海域內各項水文、氣象、理化和生物指標的變化情況;赤潮生物種類與毒性,赤潮區域內藻類、貝類和魚類的毒素含量;8.1.28.1.2 自動遙報系統監測內容包括:每日 24 小時海水的理化和生物指標的變化情況。當生態環境因子發生異常時,應該啟動現場的應急監測,對赤潮多發區的營養鹽等環境因子和生物數量、多樣性、優勢度等進行調查研究,并對該海域是否發生赤潮,或赤潮發生后的消長過程做出科學的判斷。8.28.2 分析預測分析預測主要預測內容包括:8.2.18.2.1 赤潮災害發生地點、面積、海區氣象、海況等,評估赤潮災害的可能規模,初步預測赤潮災害的發展趨向;8.2.28.2.22、2 赤潮災害是否對生態敏感區如浴場等造成影響;8.2.38.2.3 赤潮災害是否對公眾健康構成威脅;8.2.48.2.4 赤潮災害是否對養殖區環境狀況和海產品質量構成威脅。8.38.3 赤潮減災防災措施赤潮減災防災措施8.3.18.3.1 及時對赤潮災害的發生、發展和危害做出通報說明;8.3.28.3.2 根據赤潮毒素情況,采取禁捕、封閉等措施;受赤潮影響的旅游區、海水浴場應及時關閉;8.3.38.3.3 積極開展魚貝類食物中毒防治等與赤潮災害有關的衛生防病知識宣傳教育,加強食用海產品的衛生監督管理,防止受赤潮毒素影響的海產品流入市場,做好中毒人員的應急醫療救治;有毒赤潮災害發生后,通過媒體及23、時對公眾進行宣傳,避免食用污染的水產品;8.3.48.3.4 禁止抽用被赤潮污染的海水以及禁止捕撈赤潮發生海區海產品等措施積極救治;組織對赤潮污染致死的魚、貝類的及時打撈,并妥善處理,最大限度降低赤潮對養殖業帶來的損失;采用清潔飼養或臭氧處理快速清除經濟貝類體內赤潮毒素等;8.3.58.3.5 選擇合適的赤潮災害消除方法,如化學消除法、高嶺土沉降法、圍隔柵法、氣幕法和回吸法等物理、化學或生物法消除赤潮;8.3.68.3.6 海上應急人員應配備必要的海上救生設備、防水服、防水手套、口罩等,盡量避免與赤潮水體直接接觸。8.48.4 赤潮應急終止條件赤潮應急終止條件8.4.18.4.1 無毒赤潮完全24、消失時;8.4.28.4.2 有毒赤潮完全消失時,且赤潮毒素含量低于人體安全食用標準時。8.58.5 赤潮災害評估赤潮災害評估8.5.18.5.1 直接經濟損失包括漁業資料損失、水產養殖業損失、旅游業收入減少或人體健康損失等;8.5.28.5.2 間接經濟損失包括水產品質量下降、水產品加工業產量及質量的下降及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等。9 9 技術保障措施技術保障措施9.1 建立并完善赤潮發生后預警、預測結果,為應急決策提供技術保障。9.2 建立赤潮發生應急專家信息庫,及時組織相關專家向應急領導小組提供科學、有效的決策咨詢方案,確保決策的科學性。9.3 確保通訊暢通(包括公休日)。1010 獎勵與25、責任追究獎勵與責任追究10.110.1 對在應急行動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人員給予適當獎勵;對于玩忽職守、推諉扯皮,造成不良影響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行政處分。10.210.2 對發現赤潮并及時報告的單位和個人應給予一定獎勵。10.310.3 有毒赤潮災害發生后,赤潮災害海域內的養殖戶有義務配合應急響應行動。10.410.4 對偷運、偷賣禁止上市水產品造成人員傷亡的有關責任人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111培訓和演練培訓和演練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海洋赤潮災害應急管理的培訓工作,提高應急管理工作水平。同時,各相關部門要確定在處理海洋赤潮災害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定期組織演練,使工作人員熟悉本預案的工作程序,確保預案26、的貫徹落實。1212附則附則12.112.1 預案的管理預案的管理12.1.112.1.1 制定、發布和實施(1)本預案由市政府組織制定和發布,由海洋赤潮災害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實施,海洋赤潮災害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日常運行管理。(2)各應急工作成員單位應制定與本預案相應的應急預案,確定應急工作聯絡人,并報海洋赤潮災害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12.1.212.1.2海洋赤潮災害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組織對本預案進行修訂。有關單位和部門應及時將有關的變更信息和修改建議反饋海洋赤潮災害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列情況應對預案進行修訂:(1)國家及地方相關法規政策、有關應急方針發生變化;(27、2)有關機構變化,需對組織結構與職責作出相應的調整;(3)需補充或修改應急工作決策手段與應急對策;(4)應急工作實施過程中出現具體問題。修訂預案經市政府批準后實施。12.212.2 術語術語赤潮:海洋中某些浮游生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等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體變色或對其它海洋生物產生危害作用的一種生態異常現象。根據赤潮對人類健康和生命威脅可以把赤潮分為三種:無毒無害赤潮、無毒有害赤潮、有毒赤潮。赤潮生物:能夠大量繁殖并引發赤潮的生物稱之為赤潮生物。赤潮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原生動物和細菌等,其中有毒、有害赤潮生物以甲藻類居多,其次為硅藻、藍藻、金藻、隱藻和原生動物等。赤潮毒素:由有毒赤潮生物產生的天然有機化合物。危害性較大的幾種毒素分別是麻痹性貝毒()、腹瀉性貝毒()、神經性貝毒()、西加魚毒素()、失憶性貝毒()和藍細菌毒素(藍藻毒素,等)。有毒赤潮:體內含有某種赤潮毒素或能分泌出毒素的藻類形成的赤潮。12.312.3 實施日期實施日期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附表赤潮災害毒素警戒標準和檢驗方法附表赤潮災害毒素警戒標準和檢驗方法毒素類型警戒濃度分析方法警戒濃度24h 內 3 只小老鼠死亡兩 鼠生物法80100g鼠生物法只以上20100g2100g分析方法警戒濃度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