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容器制造安全事故應急措施.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69071
2022-09-02
10頁
60.54KB
1、安全事故應急措施一、 公司在采取一切措施預防安全事故發生的同時,對可能發生的事故制定如下安全應急措施,以防止事故的擴大和對人員傷害的加深。二、 公司總經理是安全第一責任人,應急措施的指揮者。事故發生后,由公司辦公室及相關部門經理組成應急小組,負責應急措施的落實。三、 當發生造成人員死亡、重傷及物損在5萬元以上事故時:(1)、最先得到消息的人員須盡一切可能將受傷人員送往醫院救治。在第一時間通知部門經理及應急小組成員。(2)、部門經理及應急小組成員在接到通知后必須立即趕往現場。(3)、搶救需要時,匯報總經理調動一切可調動的資源以降低事故損失。(4)、應急小組成員應按需要進行分工、明確責任。(5)、2、事故救援處理過程中,應急小組成員必須保持通訊暢通,公司車輛優先供事故救援使用。(6)、事故救援階段結束后,應急小組負責事故調查及善后工作。四、 當發生造成人員輕傷及物損在5萬元以下事故時:(1)、最先得到消息的人員須盡早將受傷人員送往醫院救治。并通知部門經理。(2)、部門經理得到信息后應立即趕往事故現場,并同時通知相關人員。(3)、總經理根據事故狀況指派應急小組成員負責事故處理,應急小組成員須就進展情況及時匯報總經理。五、 當單位或工作場所發生火警時:*Q/LSJM.G.33-2005壓力容器制造管理制度、作業指導書本章共10頁第2頁標題安全事故應急措施版次/修訂:A/0修訂日期:發布日期:(3、1)、公司員工均有義務立即報警,在場責任人應在保證人員安全的前提下組織撲救。若發生危及人身安全時須立即組織疏散。(2)、火警發生后在場人員應立即通知總經理。總經理應立即趕往現場,視情況采取進一步應急措施。 六、 當發生交通事故、刑事、治安事件時:(1)、在場人員均有義務將傷者送往醫院救治,并立即報警,通知部門經理及總經理。(2)、總經理、部門經理應立即趕往事故(事件)現場,組織處理,事態嚴重的向上級匯報。七、 應急通訊方式:火警:119 刑事治安:110救護:120八、 附件a) 高空墜落急救方法b) 觸電急救方法c) 中毒急救方法d) 窒息急救方法*Q/LSJM.G.33-2005壓力容器制4、造管理制度、作業指導書本章共10頁第3頁標題安全事故應急措施版次/修訂:A/0修訂日期:發布日期:附件一、高空墜落急救方法高空墜落是指從高處墜落,受到高速的沖擊力,使人體組織和器官遭到一定程度破壞而引起的損傷。多見于起重機械和電梯安裝檢驗等高空作業,承壓類特種設備檢驗中也可能發生。通常有多個系統或多個器官的損傷,嚴重者當場死亡。高空墜落傷除有直接或間接受傷器官表現外,尚可有昏迷、呼吸窘迫、面色蒼白和表情淡漠等癥狀,可導致胸、腹腔內臟組織器官發生廣泛的損傷。高空墜落時,足或臀部先著地,外力沿脊柱傳導到顱腦而致傷;由高處仰面跌下時,背或腰部受沖擊,可引起腰椎前縱韌帶撕裂,椎體裂開或椎弓根骨折,易引5、起脊髓損傷。腦干損傷時常有較重的意識障礙、光反射消失等癥狀,也可有嚴重合并癥的出現。 本公司工作人員發生高空墜落后,在場人員應按下例方法開展急救 1、去除傷員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 2、在搬運和轉送過程中,頸部和軀干不能前屈或扭轉,而應使脊柱伸直,絕對禁止一個抬肩一個抬腿的搬法,以免發生或加重截癱。 3、創傷局部妥善包扎,但對疑顱底骨折和腦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導致顱內感染。 4、頜面部傷員首先應保持呼吸道暢通,撤除假牙,清除移位的組織碎片、血凝塊、口腔分泌物等,同時松解傷員的頸、胸部鈕扣。 5、復合傷要求平仰臥位,保持呼吸道暢通,解開衣領扣。 6、周圍血管傷,壓迫傷部以上動脈干至骨骼6、。直接在傷口上放置厚*Q/LSJM.G.33-2005壓力容器制造管理制度、作業指導書本章共10頁第4頁標題安全事故應急措施版次/修訂:A/0修訂日期:發布日期:敷料,繃帶加壓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響肢體血循環為宜,常有效。當上述方法無效時可慎用止血帶,原則上盡量縮短使用時間,一般以不超過1小時為宜,做好標記,注明上止血帶時間。 7、快速平穩地送醫院救治。8、按規定及時報告領導。*Q/LSJM.G.33-2005壓力容器制造管理制度、作業指導書本章共10頁第5頁標題安全事故應急措施版次/修訂:A/0修訂日期:發布日期:附件二、觸電急救方法觸電事故在各類檢驗中均有可能發生,并引發人身傷亡等嚴重后果。7、對于觸電者的急救應分秒必爭。發生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病情都非常危重,這時應一面進行搶救,一面緊急聯系,就近送病人去醫院進一步治療;在轉送病人去醫院途中,搶救工作不能中斷。具體方法如下: 1關掉電閘,切斷電源,然后施救。無法關斷電源時,可以用木棒、竹桿等將電線挑離觸電者身體。如挑不開電線或其他致觸電的帶電電器,應用干的繩子套住觸電者拖離,使其脫離電流。救援者最好戴上橡皮手套,穿橡膠運動鞋等。切忌用手去拉觸電者,不能因救人心切而忘了自身安全。 2若傷者神志清醒,呼吸心跳均自主,應讓傷者就地平臥,嚴密觀察,暫時不要站立或走動,防止繼發休克或心衰。 3傷者喪失意識時要立即叫救護車,并嘗試喚醒傷者。呼8、吸停止,心搏存在者,就地平臥解松衣扣,通暢氣道,立即口對口人工呼吸。心搏停止,呼吸存在者,應立即作胸外心臟按壓。 4若發現其心跳呼吸已經停止,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摩等復蘇措施(少數已證實被電死者除外),一般搶救時間不得少于60-90分鐘。直到使觸電者恢復呼吸、心跳,或確診已無生還希望時為止。現場搶救最好能兩人分別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臟按壓,以1:5的比例進行,即人工呼吸1次,心臟按壓5次。如現場搶救僅有1人,用15:2的比例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即先*Q/LSJM.G.33-2005壓力容器制造管理制度、作業指導書本章共10頁第6頁標題安全事故應急措施版次/修訂:A9、/0修訂日期:發布日期:作胸外心臟按壓15次,再口對口人工呼吸2次,如此交替進行,搶救一定要堅持到底。 注意: 1處理電擊傷時,應注意有無其他損傷。 如觸電后彈離電源 或自高空跌下,常并發顱腦外傷、血氣胸、內臟破裂、四肢和骨盆骨折等。 2現場搶救中,不要隨意移動傷員,若確需移動時,搶救中斷時間不應超過30秒。移動傷員或將其送醫院,除應使傷員平躺在擔架上并在背部墊以平硬闊木板外,應繼續搶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繼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在醫院醫務人員未接替前救治不能中止。 3對電灼傷的傷口或創面不要用油膏或不干凈的敷料包敷,而用干凈的敷料包扎,或送醫院后待醫生處理。 *Q/LSJM.G.33-2010、05壓力容器制造管理制度、作業指導書本章共10頁第7頁標題安全事故應急措施版次/修訂:A/0修訂日期:發布日期:附件三、中毒急救方法中毒事故主要發生在承壓類設備中,或者其它有毒環境中,事故發生后應迅速將患者救出現場,根據不同情況采取搶救措施。l.進入現場搶救(1)現場空氣中被有毒氣體或蒸氣污染,如患者己昏迷在內,或不能自行脫離,首要任務是將患者迅速救出現場,應根據現場條件,采取緊急措施,如向內送風等,進入現場救護者應配帶防護設備,同時有人進行監視,并立即呼救,準備下一步搶救及送醫院等工作。(2)任何原因致現場空氣中氧濃度低于14%(尤其是低于10%)時,可使人立即意識喪失或死亡,搶救措施同上。11、(3)在以上情況下,切忌在毫無防護措施下進入現場搶救,因為現場可使搶救者立即昏迷,造成更多人中毒,使搶救工作更為困難。2.搶救出現場后緊急處理(1)如果是強酸、強堿致皮膚、眼灼傷,應立即用大量流動水徹底沖洗(2)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施行心肺腦復蘇術,在施行口對口呼吸時,施術者應注意不可吸入患者呼出氣味,以防發生意外。(3)保持呼吸道通暢,如清除鼻腔、口腔內分泌物,除去假齒等。*Q/LSJM.G.33-2005壓力容器制造管理制度、作業指導書本章共10頁第8頁標題安全事故應急措施版次/修訂:A/0修訂日期:發布日期: (4)如呼吸急促、表淺,應進行人工呼吸,針刺內關、人中、足三里;注射呼吸興奮12、劑。(5)檢查有無頭顱、胸部外傷、骨折等。(6)立即轉送醫院,并及時通知醫院做好搶救準備工作,去醫院途中要有人員陪同,繼續進行搶救,并做好記錄。3.收入刺激性氣體如當時無明顯癥狀,應保持安靜,休息,并加強觀察。因體力活動或精神緊張都可誘發肺水腫。也應注意有些刺激性氣體中毒,可在吸入數小時后,出現遲發性肺水腫。*Q/LSJM.G.33-2005壓力容器制造管理制度、作業指導書本章共10頁第9頁標題安全事故應急措施版次/修訂:A/0修訂日期:發布日期:附件四、窒息急救方法窒息主要發生在承壓特種 設備檢驗中,任何原因致現場空氣中氧濃度低于14%(尤其是低于10%)時,可使人立即意識喪失或死亡。因此,13、進入檢驗現場一定要認真識別危險源,尤其是要進入設備內部要測試含氧量(空氣儲罐除外)。當發生窒息事故后,急救方法如下:1、如患者己昏迷在內,或不能自行脫離,首要任務是將患者迅速救出現場,應根據現場條件,采取緊急措施,如向內送風等,進入現場救護者應配帶防護設備,同時有人進行監視,并立即呼救,準備下一步搶救及送醫院等工作。2、自行救護困難的應立即撥打119、110報警、尋求邦助。切忌在毫無防護措施下進入現場搶救,因為現場可使搶救者立即昏迷,造成更多人中毒,使搶救工作更為困難。3患者脫離現場后應采用下列方法急救。1).病傷者取頭低足高側臥位,以利體位引流。2).用筷子或用光滑薄木下等撬開病人口腔,插在上下齒之間,或用手巾卷個小卷撐開口腔,清理口腔、鼻腔、喉部的分泌物和異物,以保持呼吸道通暢。3)呼吸停止,心搏存在,就地平臥解松衣扣,通暢氣道,立即口對口人工呼吸。心搏停止,呼吸存在者,應立即作胸外心臟按壓。 *Q/LSJM.G.33-2005壓力容器制造管理制度、作業指導書本章共10頁第10頁標題安全事故應急措施版次/修訂:A/0修訂日期:發布日期:4)若發現其心跳呼吸已經停止,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摩等復蘇措施,一般搶救時間不得少于60-90分鐘。5)有條件時應給患者吸氧。6)現場搶救的同時應立即聯系醫院準備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