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施工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1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69146
2022-09-02
17頁
138.75KB
1、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編制目得為了加強與規范安全生產事故得應急管理與應急響應程序,及時有效地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維護職工得生命財產安全,結合我公司測繪工作實際,特制訂本預案。一)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與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與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 493號令);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QT900-206。安徽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二)適用范圍適用于本公司測繪施工得各類野外作業及內業儀器保養建設過程中造成得工程環境事故或報廢,機械設備毀壞與安全設施失當造成人身傷亡或者重2、大經濟損失得事故等.第二章 組織機構、職責第二條成立應急領導小組,總經理任應急領導小組組長,成員由各單位(部門)領導及相關人員組成。第三條 應急領導小組主要工作職責1、決定啟動與終止安全生產實施過程中人員失蹤、重大死亡事故、重大安全隱患、一般事故、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別重大事故及公共危機等應急處理預案。2、統一協調全院開展應急救援工作,負責對一般事故以上等級應急處理得統一領導與指揮。3、組織協調有關部門進行事故救援等工作,調配救援設備、物資、器材。、完成上級交辦得其她工作,協助上級或當地政府參與得應急救援工作.第四條 應急處置辦公室(應急辦)設在安全管理辦公室,應急辦主任由安辦主任擔任,成員3、由各單位(部門)負責人組成,相關人員協助配合。第五條 應急辦主要工作職責1、負責指導一般事故以上等級得應急救援方案與保障方案得擬定,制定并實施防止重大突發事件擴大得安全防范措施.2、根據事件得性質、類別,影響范圍等基本情況,制定處置方案,報應急領導小組審定.3、具體負責處置方案得實施與綜合協調工作。第六條應急處置辦公室下設現場維護組、救援組(包括醫療救護)、善后組與后勤保障組。、現場組:由事故發生單位或現場負責人及工作人員組成,設組長與副組長各 1名。其主要職責:(1)保護事故現場,維護現場得治安秩序,等候與配合當地有關職能部門得處理,確保現場救護等工作得正常進行。(2)制定并實施防止事故擴大4、得安全防范措施。2、救援組:由事故發生單位得相關人員組成,設組長與副組長各1 名。其主要職責:(1)迅速查明事故發生地點、性質、類別、影響范圍等基本情況,在第一時間內與當地公安、消防、醫療等職能部門取得聯系,制定搶救與救援方案并報院應急處置領導小組。(2)統一指揮、配合當地政府職能部門,積極組織現場救援隊伍,注意保護事故現場.()迅速組建搶險與現場救治醫療隊伍。(4)組織指揮現場搶險救災、傷員救治及轉送。3、后勤組:由事故發生單位得相關人員組成,設組長與副組長各1 名。其主要職責:(1)積極配合當地公安等部門得工作,并及時向院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匯報情況。(2)籌措調集應急救援所需得交通工具、物資5、及相關設施設備,保證及時到位。、善后組:由事故發生單位、當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職能部門得相關人員組成,設組長與副組長各 1 名。其主要職責:(1)負責事故遇難人員得遺體、遺物處置。(2)負責事故后物資、設備得處置。(3)負責事故傷亡人員親屬得接待.第三章 事件得類別第七條測繪生產中發生得一般以上等級得安全事故,如人員傷亡、車輛儀器設備嚴重損失。第八條消防、治安等突發事件,如:人身傷亡、重大盜竊、火災、群體性中毒疾病與斗毆。第九條因工作安排、收入分配等出現得職工思想嚴重不穩定,情緒惡化引起得后果。第十條其她相關得突發性重大或緊急事件.第四章應急處理程序及時限第十一條信息報告:事故發生后應立即如實逐6、級上報,特殊情況下,事發地作業人員可直接上報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發生重大安全事故或特大安全事故時,生產單位必須在 2 小時內上報應急處理領導小組辦公室.1、突發事件報告內容包括:時間、地點、信息來源、事件性質、影響范圍、事件發展趨勢與已經采取得措施等。2、對上級機關與當地政府機構得緊急工作部署與重要安排,由承辦部門在1 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向院報告落實情況。3.對其它突發事件,由生產單位現場負責人以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形式在 2 小時內報應急領導小組。4、對重大突發事件在處置妥當得同時,事發單位須及時以書面形式向總公司作詳細報告.5、事件受理電話應急辦電話:報警電話:消防電話:急救電話:交通7、事故報警電話:高速公路報警電話:第十二條先期處理:突發安全生產事故后,各生產單位現場負責人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并及時向院應急處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1、遇到重大突發事件,發生人員傷害得情況,首先及時將傷者就近送醫院搶救,同時立即向應急領導小組報告.2、需要保護現場得,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現場維護,有條件得應做好錄像、錄音或照片等現場得影像記錄。3、在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時,各現場生產單位要與當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及時取得聯系(包括救援單位、醫療保障單位、公安、武警、駐軍等),爭取當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得支持。第十三條組織協調:應急領導小組啟動重大安全事故或特大安全8、事故應急處理預案,統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開展處置救援工作,負責落實救援物資與資金,確保救援工作所需人力、物力、財力、交通、醫療衛生及通信得應急保障。第十四條應急結束、應急結束宣布內容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傷亡與損失情況;應急處置成效及目前狀況;宣布結束應急預案,撤銷現場指揮機構;善后處置與恢復工作情況;發布單位或發布人及發布時間。2、終止信息得發布預案關閉得信息,應以書面或其它有效文本、媒介等形式,通知到應急救援得參加單位、機構、人員與周邊政府、單位、居民,并進行確認.第十五條后期處置1、應急總結由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負責編寫應急總結,總結內容包括:1、1、應急事件得基本情況;1、1、2、應急事件處9、置過程;、1、處置過程中動用得應急資源;1、1、4、對預案得改進建議。2、2、公司應急指揮辦公室負責對現場應急指揮部得應急總結、值班記錄等資料進行匯總、歸檔,并起草上報材料。2、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向公司應急指揮辦公室上報。2、4、應急事件調查按照應急事件調查組得要求,應急救援指揮部應如實提供事件相關材第四章附則本預案下列用語得含義一)、“應急救援”就是指發生重大事故,為了搶救事故遇險作業人員而采取得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得緊急救援行動。二)、“遇險”就是指建筑施工、交通事故、火災等因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生命危險或發生重大事故,靠自己能力難以擺脫困境,需要外界援助.三)、“就近救援義務”指凡就是應急救援10、系統中得成員,當接到在本區域或臨近區域內得求救信號或局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得指令后,必須無條件立即前往救援.四)、本預案由應急領導小組負責解釋。五)、本預案自下發之日起執行。第五章專項應急預案一、防火消防緊急預案1、應急準備)公司根據實際情況配備足夠得消防器材,并將注明消防器材布置、安全通道得區域平面圖張貼在顯眼得位置。對外聯絡電話:火警119,急救 10 也需標明在區域平面圖上.2)公司建立相應得防火領導班子與防火職能班組并進行相應得培訓.3)公司應每月檢查一次,確保消防器材得完好性,并進行合理得維護保養。)公司每一季度一次對易燃物儲存環境及電線線路進行檢查,消除隱患,并保持防火通道、安全通道得11、暢通.)公司每年舉行一次防火演習,通過演習檢驗并改進防火預案。2、應急響應1)火災發生時,應確定火災得類型(電火災、危險品火災,易燃物火災)與火勢大小,并立即報告生產安全應急領導小組。生產安全應急領導小組啟動防火緊急預案。2)生產安全應急領導小組根據火災得類型與火勢大小選用相應得消防器材組織義務消防進行撲救。3)現場組根據現場情況確定疏散、逃生通道、組織逃生疏散,并負責維護秩序與清點人數.4)搶險組組根據火災情況,需要報警得應立即撥打1通知市消防隊,報警要講明起火地點、火勢大小、火災得類型與聯系人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警指示消防通道。)現場管理人員立即切斷電源,并組織物質搶救,盡量減少損失.6)12、后勤組負責采取控制環境污染。7)救護員負責負傷人員處置,根據傷情得嚴重程度確定就是現場施救還就是送醫院救治(急救電話120)或就是請醫護人員現場組織施救.8)防火領導小組要負責現場得指揮、救護、通訊、車輛得使用調度工作。、糾正與改進1)事故發生后,安全員配合上級相關部門進行原因分析,填寫意外事故報告,針對事故原因,采取糾正預防措施報管理者代表確認。)事故發生后,安全負責人對緊急預案進行評價并完善緊急預案。二、食物中毒得急救預案1應急準備1)公司根據實際情況配備足夠得救護設備.2)公司建立相應得食物中毒領導班子與職能班組,并進行相應得培訓.)公司每半年檢查一次,確保救護設備得有效性,并進行合適得13、補充。項目部每星期檢查一次食物留樣記錄.)公司每年舉行一次食物中毒得救護演習,通過演習檢驗并改進中毒得急救預案.2、應急響應1)食物中毒發生時,應確定食物中毒得類型;并立即報告食物中毒領導小組.食物中毒領導小組啟動食物中毒緊急預案。2)搶險救護組負責食物中毒人員處置,根據食物中毒嚴重程度確定就是現場施救還就是送醫院救治(急救電話 120)或就是請醫護人員現場組織施救。)中毒領導小組要負責現場得指揮、救護、通訊、車輛得使用調度工作。3、現場急救措施方法1)現場急救食入毒物:如誤食變質食物,對一般神志清楚者應設法催吐;喝微溫水30000 毫升,用壓舌板等刺激咽喉壁或舌根以催吐,如此反復,直到吐出物14、為清亮物體為止。對催吐無效或神志不清者應立即送醫院救治。2)傷病員心跳驟停得急救在施工現場得傷病員心跳呼吸驟停,即突然意識喪失、脈搏消失、呼吸停止得,在頸部、喉頭兩側摸不到大動脈搏動時應采用以下方法急救:()口對口(口對鼻)人工呼吸法()體外心臟擠壓法3)如果沒有發現危機中毒人員得體征,可作第二次檢查,施行必要得急救與穩定病情,降低病發癥得措施。4)經現場處理后得人員要迅速轉送醫院醫治。5)應急電話:126)急救箱急救箱得配備應以簡單與適用、保證現場急救得需要,并可根據不同情況予以增減,定期檢查補充,確保隨時可供急救使用。7)記錄()食堂熟食留樣記錄(2)急救箱配備清單三、火災事故應急準備與響15、應預案1、火災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1)立即報警。當接到現場火災發生信息后,指揮小組要立即撥打“1 火警電話,并及時通知應急搶險領導小組,以便及時撲救火災事故。2)組織撲救火災。當宿現場發生火災后,除及時報警以外,指揮小組要立即組織義務消防隊員與員工進行撲救,撲救火災時要按照“線控制、后滅火;救人重于救火;先重點、后一般 得滅火戰術原則.并派人及時切斷電源,接通消防水泵電源,組織搶救傷亡人員,隔離火災危險與重點物資,充分利用宿舍區或施工現場得消防設施器材進行滅火。3)協助消防隊滅火。在自救得基礎上,當專業消防隊到達火災現場后,火災事故應急響應指揮小組要簡要地向消防隊負責人說明火災情況,并全力支16、持消防隊員滅火,要聽從專業消防隊得指揮,齊心協力,共同滅火.4)現場保護。當火災發生時與撲救完畢后,指揮小組要派人保護好現場,維護好現場秩序,等待對事故原因及責任人得調查。同時應立即采取善后工作,及時清理,將火災造成得垃圾分類處理并采取其她有效措施,從而將火災事故對環境造成得污染能降低到最低限度。5)火災事故調查處置。按照公司制度規定,火災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指揮小組在調查與審查事故情況報告出來以后,應作出有關處理決定,重新落實防范措施。并報公司應急搶險領導小組與上級主管部門。2、觸電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觸電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現第一人應立即大聲呼救,報告責任人(項目經理或管理人員)。2)項目17、管理人員獲得求救信息并確認觸電事故發生以后,應:(1)立即采用絕緣材料等器材使觸電人員脫離帶電體;()立即組織職工自我救護隊伍進行施救;并立即向當地急救中心(2)、電力部門電話報告。(3)立即向公司應急搶險領導小組匯報事故發生情況并尋求支持;(4)嚴密保護事故現場。3、當事人被送入醫院接受搶救以后,指揮部即指令善后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做好與當事人家屬得接洽善后處理工作;)按職能歸口做好與當地有關部門得溝通、匯報工作。3、中毒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1)當中毒發生后,事故發現第一人應立即大聲呼救,并及時報告責任人)公司管理人員獲得求救信息并確認中毒事故發生以后,應:立即向當地衛生防疫部門(或1218、)電話求援。講情中毒人員癥狀、持續時間、人數、地點,并到主要路口引導急救車到達現場;立即向公司應急搶險領導小組上報事故得初步原因、范圍、估計后果;組織職工自我救護隊對中毒病人進行急救;保護事故現場,封存食堂剩余食物,如有嘔吐物,應利用干凈塑料袋等容器封存,供衛生防疫部門化驗.病人病情穩定以后,對中毒事件進行調查并記錄.3)應急指揮部接到電話報告后,指揮部即指令全體成員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了解與掌握疫情,開展搶救與維護現場秩序,封存事故現場,獲取中毒物品得化驗樣品,供衛生防疫部門檢驗.4)當事人被送入醫院接受搶救以后,指揮部即指令善后人員做好與當事人家屬得接洽善后處理工作,并做好與有關部門得溝通19、匯報工作。5)現場安全員應對中毒事故進行原因分析,制定相應得改正措施,認真填寫事故調查報告與有關處理報告,并上報分公司。五、傷害事故得應急搶救方法在生產過程中,由于危險因素得影響,會使人發生一些傷害事故,遇有傷害事故時,必須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否則就會使事故擴大、造成嚴重后果.、創傷止血救護出血常見于割傷、刺傷、物體打擊與輾傷等。如傷者一次出血量達全身血量得 1/3 以上時,生命就有危險。因此,及時止血就是非常必要與重要得。遇有這類創傷時不要驚慌,可用現場品如毛巾、紗布、工作服等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果創傷部位有異物不在重要器官附近,可以拔出異物,處理好傷口。如無把握就不要隨便將異物拔掉,應立即20、送醫院,經醫生檢查,確定未傷及內臟及較大血管時,再拔出異物,以免發生大出血措手不及.2、燒傷急救處理在生產過程中有時會受到一些明火、高溫物體燒燙傷害.嚴重得燒傷會破壞身體防病得重要屏障,血漿液體迅速外滲,血液濃縮,體內環境發生劇烈變化,產生難以抑制得疼痛.這時傷員很容易發生休克,危機生命。所以燒傷得緊急救護不能延遲、要在現場立即進行。基本原則就是:消滅熱源、滅火、自救互救。燒傷發生時,最好得救治方法就是用冷水沖洗,或傷員自己侵入附近水池浸泡,防止燒傷面積進一步擴大。衣服火著時應立即脫去,用水澆滅或就地躺下,滾壓滅火。冬天身穿棉衣時,有時明火熄滅,暗火仍燃,衣服如有冒煙現象應立即脫下或剪去,以免21、繼續燒傷。身上起火不可驚慌奔跑,以免風助火旺,也不要戰立呼叫,免得造成呼吸道燒傷.燒傷經過初步處理后,要及時將傷員送往就近醫院進步治療.3、吸入毒氣急救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氫等超過允許濃度時,均能使人吸入后中毒。如發現有人中毒昏迷后,救護者千萬不要冒然進入現場施救,否則會導致多人中毒得嚴重后果。遇有此種情況,救護者一定要保持清醒得頭腦,首先對中毒區進行通風,待有害氣體降到允許濃度時,方可進入現場搶救。救護者施救時切記,一定要戴上防毒面具.將中毒者抬至空氣新鮮得地點后,立即通知救護車送醫院救治。4、觸電急救遇有觸電者施救人員首先切斷電源,若來不及切斷電源,可用絕緣物挑開電線。在未切22、斷電源之前,救護者切不可用手拉觸電者,也不能用金屬或潮濕得東西挑電線。把觸電者抬至安全地點后,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其具體方法如下:1)口對口人工呼吸法。方法就是把觸電者防止仰臥狀態,救護者一手將傷員下頜向上、向后托起,使傷員頭盡量向后仰,以保持呼吸暢通。另一手將傷員鼻孔捏緊,此時救護者先深吸口氣,對準傷員部用力吹入。吹完氣后嘴離開,捏鼻手放松,如此反復實施。如吹氣時傷員胸臂上舉,吹氣停止后有傷員鼻有氣流呼出,表示有效.每分鐘吹氣 6 次左右,直至傷員自主呼吸為止。2)心臟按壓術。方法就是將觸電者仰臥于平地上,救護人將雙手重疊,將掌根放在傷員胸骨下1/3 部位,兩臂伸直,肘關節不得彎曲,憑借救護者23、體重將力傳至臂掌,并有節奏性沖擊按壓,使胸骨下陷34cm.每次按壓后隨即放松,往復循環,直至傷員自主呼吸為止。、手外傷急救在工作中發生手外傷時,首先采取止血包扎措施。如有斷手、斷肢要應立即拾起,把斷手用干凈得手絹、毛巾、布片包好,放在沒有裂縫得塑料袋或膠皮帶內,袋口扎緊。然后在口袋周圍放冰塊雪糕等降溫。做完上述處理后,施救人員立即隨傷員把斷肢迅速送醫院,讓醫生進行斷肢再植手術。切記千萬不要在斷肢上涂碘酒、酒精或其她消毒液。這樣會使組織細胞變質,造成不能再植得嚴重后果。6、骨折急救骨骼受到外力作用時,發生完全或不完全斷裂時叫做骨折.按照骨折端就是否與外相通,骨折分為兩大類:即閉合性骨折與開放性骨24、折。前者骨折端不與外界相通,后者骨折端與外界相通,從受傷得程度來說,開放性骨折一般傷情比較嚴重。遇有骨折類傷害,應做好緊急處理后,再送醫院搶救。為了使傷員在運送途中安全,防止斷骨刺傷周圍得神經與血管組織,加重傷員痛苦,對骨折處理得基本原則就是盡量不讓骨折肢體活動。因此,要利用一切可利用得條件,及時、正確得對骨折做好臨時固定、臨時固定應注意以下事項:1)如有開放性傷口與出血,應先止血與包扎傷口,再進行骨折固定。)不要把刺出得斷骨送回傷口,以免感染與刺破血管與神經。3)固定動作要輕快,最好不要隨意移動傷肢或翻動傷員,以免加重損傷,增加疼痛。4)夾板或簡便材料不能與皮膚直接接觸,要用棉花或代替品墊好25、,以防局部受壓。5)搬運時要輕、穩、快,避免震蕩,并隨時注意傷者得病情變化。沒有擔架時,可利用門板、椅子、梯子等制作簡單擔架運送。附件:應急工作相關聯得單位、人員通信聯系方式:職務或部門姓名辦公電話手機號碼附件:應急物資裝備一覽表序號名稱類型數量存放位置管理責任人聯系方式1 酒精常備消毒藥品2 紫藥水常備消毒藥品創可貼常備急救物品繃帶常備急救物品無菌敷料常備急救物品6 常用小夾板常備急救器材7 擔架常備急救器材8 鐵鍬搶險工具9 撬棍搶險工具氣割工具搶險工具1切割機搶險工具12 滅火器消防器材13 消防桶消防器材14 安全帽應急器材5 安全帶應急器材1防毒面具應急器材17 應急燈應急器材18 26、對講機應急器材19 電焊機應急器材20 水泵應急器材附件:應急安全小組人員聯系方式:職務或部門姓名辦公電話手機號碼總指揮副總指揮安全專員現場組善后組搶險組后勤組附件:應急組織體系圖應急領導小組組長:陳燕來亳州南部新區應急指揮部應急處置辦公室負責人:仵迎春安全專員:張衛衛附件 5:應急響應程序示意圖?否關閉?就是?搶險施救組維 持 事 故 現場秩 序,保持通訊、交通暢通,組織現場急救、施救所需物資。現場維護組負 責 對 外 聯系、求援,通報現場情況,傳達 上 級 有 關部 門 與 領 導得 指 示、命令。制定并實施 防 止 事 故擴 大 得 安 全防范措施.后勤保障組協助、配合、參與、組織相關 部 門 或 上級部門工作,籌 措 調 集 應急 救 援 所 需得交通工具、物 資 及 相 關設施設備,保證及時到位善后工作組處 理 事 故 現場,傷員安置搶救、外來人員 接 待 等 事故善后工作。接警警情判斷響應級別應急啟動救援行動信息反饋應急中心人員到位信息網絡開通應急資源調配專家到場應急救援隊伍準備響應升級現場指揮部運作工程搶險醫療救護警戒與交通管制人群疏散與安置由應急救援指揮部組織實施上報生態城管委會、安監局事故發生否就是?事態控制應急恢復申請增援現場清理解除警戒現場保護現場監測專家支持善后處理事故調查應急恢復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