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源管控措施及應急預案體系和演練情況(1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69210
2022-09-02
12頁
400.36KB
1、危險源管控措施及應急預案體系和演練危險源管控措施及應急預案體系和演練情況情況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危險源管控措施危險源管控措施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實現對危險部位、場所、設施等不安全因素的危險預知預控,確保安全生產,特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實現危險控制點分級控制管理,以控制危險因 素(源)為核心,針對生產過程中每個危險因素(源)的設 備環境、人的行為和安全管理等因素,實施有效的控制管理,并分級負責和監督檢查。第三條本辦法規定了危險因素(源)定點、分級、控 制管理、信息管理、檢查要求和內容。第四條本辦法適用于加油站范圍內的施工場所、所有人員、設備、施工過2、程、施工服務等。第二章職責第五條公司安全辦公室負責實施過程中指導與控制。1、基層站根據上報的危險源及不可容許危險源清單,確定危險源及不可容許危險源控制重點。2、各班組根據加油站上報的危險源及不可容許危險源清單,確定管段范圍內的控制重點。3、各班組負責確認上報的危險源及不可容許危險源清單。涉及設計原因的,由安全辦公室確認。4、各班組負責辨識和評價各自管段內和施工過程中的危險源,確定危險源和不可容許危險源清單,制定安全預防及控制措施,并報安全辦公室確認和審批。第三章危險源辨識與評價第六條危險源辨識和危險評價過程確定施工過程識別危險源登記、評價、匯總危險源登記危險源及不可容許危險。第七條危險源辨識13、辨識范圍1.1 危險源辨識覆蓋加油站范圍內的施工、產品及服務活動的全過程,包括所涉及的作業場所內的設備、設施、施工過程、工作環境、人員活動、臨時構筑物、輔助設施等。1.2 考慮七種危害因素1.2.1 化學危害:各種有毒有害化學品的揮發、泄露所造成的人員傷害、火災。1.2.2 物理危害:造成人體輻射損傷、凍傷、燒傷、中毒等。1.2.3 機械危害:造成人體扎傷、壓傷、倒塌壓傷、割傷、刺傷、擦傷、骨折、扭傷、沖擊傷、切斷傷。1.2.4 電氣危害:設備設施安全裝置缺乏或損壞造成的火災、人員觸電、設備損壞等。1.2.5 人機工程危害:不適宜的作業方式、作息時間、作業環境等引起的人體過度疲勞危害。1.24、.6 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細菌、真菌等造成的發病感染。1.2.7 施工過程中的設施危害等。1.3覆蓋三種時態1.3.1 過去:作業活動、系統、設備等過去的安全控制狀態及發生過的人體傷害事故。1.3.2 現在:作業活動、系統、設備等現在的安全控制狀況。1.3.3 將來:作業活動發生變化,系統或設備等在發生改進、報廢、更換后將會發生的危害因素。1.4 考慮三種狀態1.4.1 正常:作業活動、系統或設備等按其工作任務連續長時間進行工作的狀態。1.4.2 異常:作業活動、系統或設備等周期性或臨時性進行工作的狀態,如設備的開啟、停止、檢修等狀態。1.4.3 緊急情況:發生火災、坍塌、倒塌緊急等狀態。2、5、辨識方法采用原始清單法、安全檢查表、現場觀察和座談會相結合的方法,在引進新工藝、新設備時使用預先危險分析法。2.1原始清單法:利用以往工程辨識出的危險源清單,分專業逐項對照進行辨識,列出原始危險源清單。2.2安全檢查表(流程圖法):將項目建設的過程分成若干個系統、設備和工種,確定檢查項目,按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項工程、每項工序、不同工種的組成順序逐層分解,每一項再從人、機、料、法、環五大因素分別作用時的危險源,然后編制表格,列出系統、設備、工種的危險源原始危險源清單。2.3現場觀察:對作業活動、設備運轉或系統活動進行現場觀測,分析人員、工藝、設備運轉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源,列出原始危險源清單。26、.4預先危險源分析:新系統、新設備或新工藝采用前應預先對存在的危險源類別、危險產生的條件、事故后果等概略地進行類比分析,列出原始危險源清單。2.5國家、安監總局公布的重大危險施工項目要重點分解、辨識和確認。2.6座談:加油站負責人召集現場經驗豐富的安全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機械管理人員、操作人員,討論分析原始危險源清單,對其進行補充和確認,形成最終危險源清單。第八條危險評價1 資料收集各班組負責收集和整理所在地的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已有的事故及事故記錄、類似組織發生的事故和事故的信息,以及加油站提供的相關資料。2 危險評價方法2.1危險分級危險評價結果分為不可容許危險、重大危險和一般危險三級7、。評價準則如下:(1)導致十萬元及以上重大財產損失的事故結果評價為不可容許風險。(2)違反法律、法規,預計可能導致事故結果在重傷或重傷以上的評價為不可容許危險。(3)經發生過且無良好控制措施的事故或危險事件,評價為不可容許危險。(4)緊急狀態下的危險事件,評價為重大危險。(5)違反法律、法規,預計可能導致的事故結果在重傷以下的,評價為重大危險。(6)曾經發生過,已制定良好的控制措施的事故或危險事件,評價為一般危險。2.2半定量評價方法如果采用定性評價無法判斷危害的危險級別,則采用 評價法。危險級別EC.3.評價步驟3.1各班組負責對所有范圍內的危險源進行識別及匯總,并組織安全質量部門根據第 28、.2 條的評價方法和準則,對危險源進行判斷或打分,并報安全辦確認,安全辦確認后按程序上報指揮部。3.2加油站根據確認后的清單確定管段控制重點,并由安全辦下發到各班組,同時報安委會備案。第九條危險源辨識、危害評價的更新1 定期更新每年年初安全辦按照本程序的第 2.2 條的內容,負責組織危險源的更新工作,并重新評價危險及不可容許危險,并按規定上報。2 不定期更新2.1根據加油站的情況,不同的工序,各班組按程序進行危險源辨識和評價。2.2季節發生變化前,各班組按程序進行危險源辨識和評價。2.3當發生以下情況時,應及時更新。研究、開發、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及其他特殊情況時。第四章危險源控制第十條9、危險源控制計劃1 各班組根據確認后的危險及不可容許危險清單制定針對性強的專項危險源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應以消除危險因素為準則,其次考慮危險降低措施(降低危險概率、降低危險傷害或財產損失),措施制定完成后報安全辦審批后執行。2加油站對其它不同級別的危險,制定相應的危險源控制措施,這些措施必須滿足降低或使危險處于有效控制中,而且不會帶來新的危險或不可容許危險。第十一條教育、培訓危險源辨識、評價及專項危險源控制措施(或專項施工方案)完成后,各單位應組織參建員工學習、培訓,必要時應組織模擬發生危險情況時的演練,以提高員工安全防范意識和緊急情況下自我保護技能。第十二條實施、檢查各班組根據制定的危險源控制措10、施或專項安全方案,認真配備資源并組織實施;安全辦負責對施工單位危險源辨識、控制情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督促其落實好安全控制措施和安全方案;各班組負責對本管段危險源和不可容許風險控制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并及時上報安全辦,負責對全線危險源和不可容許風險進行監督檢查。第五章記錄第十三條記錄管理各班組負責危險源辨識和危險評價,制定安全控制措施,按要求保管各項記錄;負責保管管段內的危險及不可容許危險源清單、相關評價記錄、專項危險源控制措施、實施記錄;加油站負責保管全線范圍內的危險及不可容許危險源清單及專項危險源控制措施記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應急救援體系和演練情況應急救援體系和演練情況1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11、組成人員和職責劃分1.1 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名單:組長:電話:副組長:電話:組員:公司所有員工1.2 公司應急救援主要成員名單:部門名稱主要負責人 直接責任人 電話號碼綜合管理部安全監察科信息管理科項目部1.3 公司應急救援小組職責:a、公司應急救援小組接到現場重大事故報告后,應立即趕赴現場負責指揮組織搶救,同時將事故概況(包括傷亡人員、發生事故時間、地點、原因等)分別用電話和快報的辦法報告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以及政府有關部門。b、指揮現場應急救援組織,首先搶救傷員和排除險情,防止事故蔓延擴大。同時協同現場保護好事故現場。c、負責協調指揮調動項目一級應急救援力量,包括應急物質資源和人員支持12、技術支持,全力保障應急行動的順利完成。d、協助和接受政府有關部門對事故的調查處理。e、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分析事故原因和性質。f、吸取事故教訓,制定并落實相應的預防措施,防止類似事故的重復發生。g、協同現場做好事故的善后處理工作,在做好預防措施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上報有關部門復檢認可后,努力爭取盡快恢復正常生產。1.4 各站現場應急救援小組職責:a、現場發生重大事故后,應立即組織人員搶救,同時以最快的方式報告公司應急救援機構,如發生人員傷亡或火警等,應分別第一時間直接打電話報 120 急救中心或 119 報火警救助。b、現場應急救援小組立即組織人員展開搶救傷員和排除險情,防止事故的擴大和蔓延,力求13、將損失減少至最低程度。同時注意安排做好保護好事故現場。c、負責指揮調動事故現場的一切所需的應急救援排險物資和人員參與搶救救援,確保救援工作在統一指揮下有序地進行。d、協助公司和上級部門開展事故調查,接受公司及政府有關部門對事故的調查處理。e、協助公司及上級有關部門分析事故原因和性質,吸取事故教訓“舉一反三”地制定并落實相應的預防措施,切實防止類似的事故重復發生。f、負責安排專人做好事故的善后處理工作,使各級人員都受到安全教育,在切實做好預防措施和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上報有關上級部門,爭取盡快批準恢復站區的正常生產。2、報警、通訊聯絡方式火警電話:119救護電話:120匪警電話:110事故電話:114、223、善后工作3.1 及時事故處理事故發生時無論任何級別應及時上報主管領導不得隱瞞和拖延。3.2 事故調查分析(1)事故調查分析的目的是:掌握事故情況,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責任,擬定措施,防止事故重復發生。(2)事故發生及時處理,搶救人員,控制事故發展,減少損失。(3)保留現場以便調查研究。(4)輕傷事故由基層單位進行調查分析。(5)輕傷多人(三人及以上)、重傷、死亡事故,由公司主管領導組成工傷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分析。必要時,請主管局及勞動部門、工會組織參加調查工作。發生事故的基層單位約有關領導和部門參加工傷事故調查組工作,并負責提供調查經費、器材、工具。(6)事故的調查分析,按 644215、 標準執行。3.3 事故處理(1)輕傷事故,由發生事故的基層單位,按其權限對事故責任者進行處理,批準結案,并認真履行三不放過原則。(2)輕傷多人、重傷,死亡事故,由公司對事故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經主管部門及勞動行政部門同意后結案。3.4 事故報告據工傷事故調查組的意見,按工人職員傷亡事故報告規程所規定的內容,由發生事故的基層單位起草職工死亡、重傷事故調查報告書,由公司安防部門報主管局及勞動行政部門。3.5 事故后的恢復(1)由專業技術人員分析事故原因,查找預防和解決的辦法,進行拘束改造和改進,防止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2)檢查站內各系統,進行恢復生產的前期準備,對在事故中受到損壞的設施進行修復16、和更換工作;整個裝置系統在恢復生產前必須重新進行試壓、吹掃、調試等工作。(3)在恢復生產前,若需要,應通上級主管部門進行溝通,并辦理相關手續。4 應急培訓計劃對站內工作人員按年度組織培訓,其中崗位人員日常培訓方式可采取集中授課等。領導小組定期要對應急計劃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職責內容、報警程序、應對措施、通訊方式、防護裝備、培訓情況等)。每年根據生產情況和工藝變化,組織定期和臨時培訓及演練。對于在用的固定式和便攜式報警儀,每半年標定一次,有問題的要及時報修,對于備用的呼吸器等由崗位每月檢查一次,發現問題及時報修。5 演練情況5.1 新能源公司每年進行兩次全員應急救援演練活動。5.1 基層站所每季度進行相應應急救援演練5.1.1目前已進行了停電應急救援預案演練、停水應急預案演練、治安事件應急預案演練、火災爆炸應急預案演練、消防器材使用演練等并取得相當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