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市軌道交通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6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69249
2022-09-02
16頁
27.55KB
1、目 一、總則11.1編制目的11.2編制依據11.3適用范圍11.4工作原則1二、組織機構21.1領導小組21.2 領導小組的職責31.3應急處理組織機構3三、應急物資5四、通信聯絡6五、應急救援體系響應程序7六、事故信息報告81.1事故報告時間91.2報告程序91.3報告內容9七、 火災事故預防措施10八、應急措施11九、應急終止14十、善后處理14一、總則1.1編制目的為了全面貫徹落實施工生產“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確保本項目施工安全,提高本項目突發火災事故的處置能力,完善應急工作機制,在事故發生時,能夠及時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資源,迅速對事故展開有組織的控制和救援2、,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特制定本預案。1.2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結合項目部實際,制定本預案。1.3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XX局集團有限公司烏魯木齊市軌道交通1號線工程12標段項目經理部管轄區域突發火災事故的應急救援。1.4工作原則我項目部開展應急救援工作遵循的工作原則是:“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依法規范;統一領導、分級負責;資源共享、協同應對;反應快捷、措施果斷?!倍?、組織機構1.1領導小組小組由組長、副組長、成員三部分組成:組長:張朝君副組長:康利偉、趙隋紅成員:劉紀材、和棒棒、吳燦、謝昆1.2 領導小組的職責組長3、職責負責啟動火災事故應急預案和救援調度命令,負責本項目火災事故救援工作的統一指揮和調度工作。1.2.2副組長職責協助組長做好本項目救援指揮調度工作,負責現場應急搶險的指揮調度工作。1.2.3成員職責組織協調安全生產和應急救援任務,完成組長和副組長下達的應急救援指令。1.3應急處理組織機構以應急預案救援領導小組為基礎,成立應急反應指揮部,下設疏散組、聯絡組、滅火組、救護組、警戒組。應急處理工作組24小時值班,接到應急通知迅速組織各應急小組成員,立即趕赴現場進行搶險救援。應急反應指揮部滅火組疏散組救護組警戒組聯絡組1.3.1疏散組組長:賈志杰成員:惠黎強 聶鵬飛 萬龍江 常銀輝 職責: 負責對受到4、安全威脅的人員進行疏散到安全地帶,確保無受安全威脅的人員后,再對受安全威脅財產實施轉移至安全地帶。聯絡組組長:閆明 成員:張久偉 白慶元 孫增博 職責:負責聯絡119、120、相鄰標段及其他協助救援單位。滅火組組長:宋傳杰成員:趙海彬 董吉昌 胡猛 王飛 張杰職責:擔負生對火災的撲滅工作及人員救援工作。救護組組長:馬小蕓;成員:張輝 趙永霞 管曉艷 莊海南 職責:負責對傷員的簡易醫療救護工作。警戒組組長:馬強成員:聶鵬飛 胡清皓 楊朝洪職責: 負責對火災現場附近的人員、車輛疏導和警戒工作三、應急物資項目部物資設備部負責應急救援物資、設備保障到位,確保應急物資、設備質量合格,數量充足。物資設備以5、簡單適用為原則,保證現場急救的基本需要,并可根據不同情況予以增減,定期檢查補充,確保各種應急資源處于良好的備戰狀態。 應急物資清單序號設備名稱數量用途1救援運輸車1輛急救2擔架2付急救3其它常用藥品及消毒劑2套應急治療4應急燈、手電5把照明5急救箱1套急救6反光錐10個警示7警戒帶4盒警示8滅火器20件救援9消防桶、消防鏟10件救援10消防砂20m救援11消防斧4把救援12逃生面罩2個救援四、通信聯絡根據施工情況,報警總機設置在項目經理部安質部,電話為確保在發生緊急情況時保持電話聯系暢通。另外項目領導、各部門主管人員移動電話24小時處于開機狀態,保持電話聯系暢通。緊急事故聯絡表部 門職 務姓 6、名手 機項目部項目經理項目部項目書記項目部項目副經理項目部項目副經理項目部項目總工程師項目部安全總監安質部部 長工程部部 長物資部部 長計劃部部 長財務部部 長辦公室主 任試驗室主 任測量班班 長11標安質部部長13標安全副經理上述所列人員的電話必須24小時開機,確保在發生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時能保持聯絡暢通,保證應急救援工作及時、準確有效。五、應急救援體系響應程序事故發生接待信息反饋警情判斷響應級別接警應急啟動人員救助工程搶險警戒與交通管制醫療救助人群疏散環境保護現場監測專家支持中心人員到位信息網絡開通應急資源調配現場指揮到位救助行動擴大應急事態控制申請增援現場清理解除警戒善后處理事故調查應急恢7、復應急結束總結評審六、事故信息報告1.1事故報告時間(1)軌道交通建設工地一旦突發火災事故,在第一時間內逐級上報(一般事故6小時內,重大事故不得超過半小時,特大、特殊情況立即報告)。(2)事故發生后按五中心發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要求,以最快方式(1小時內)將事故簡要情況向五中心、公司報告。(3)事故單位應遵循“迅速、準確”的原則,在第一時間內上報重大事故情況。1.2報告程序在重特大事故發生后,要立即進行處理,同時做到以下幾點:要嚴格按照方案制定的有效措施來執行,及時地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同時立即撥打120、119報警,同時報告現場的監理、業主、烏魯木齊市安全生產監督站等有關職責部門。事故應急救8、援辦公室接報后應立即報告應急領導小組組長,組長接報后應立即下達啟動應急預案命令,指揮有關部門人員趕赴事故現場,勘察事故情況,實施應急救援。1.3報告內容(1)事故發生時間、地點、事故類別、人員傷亡情況。(2)事故發生的簡要經過,險情的基本情況。(3)原因的初步分析。(4)已采取的救援措施。(5)施工現場應急救護在發生事故向指揮部應急救援指揮組和“120”報告的同時,事故發生地應組織有一定救護常識的人員對受傷人員進行現場救護或護送傷員去醫院救治,保證第一時間的救護工作。如果受傷人員在救護人員不宜救護的位置,可以在采取救護的同時,撥打“119”請求武警消防隊員來救護受傷人員。七、 火災事故預防措施9、(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責任制;(2)加強監督檢查和違章處罰力度,加強火災隱患整改力度和驗證;(3)加強動火作業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培訓;(4)加強動火作業操作規程教育;(5)禁火區域設置醒目標識;(6)做好動火區域環境選擇,清除易燃物品;(7)按照規定設置消防設施和消防器材;(8)設置合格的危險品倉庫并將危險品入庫;(9)按要求做好避雷、接地等裝置并加強檢查;(10)購置合格動火器材、電器產品并做好進場驗收。八、應急措施(1)一旦發生突發火災或相關的災害性事故,項目經理部必須在第一時間報“119”火警。(2)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負責人必須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施工現場的搶險救援小組成員必須接受統10、一指揮,投入搶險救援工作。(3)應立即組織隔離、疏導交通和保護現場。組織人員從安全通道或沿著墻壁向安全出口方向迅速疏散、撤離。人員撤離火場時,應用濕毛巾、濕手帕等捂住口、鼻,并盡量保持彎腰、匍匐等低姿勢迅速離開。遇有人員受傷,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并派人至路口接應?!?20”未到之前應及時對傷員進行臨時救治:對輕度燒傷人員及時進行創面清洗、包扎后送就近醫院治療;燒傷較重的,應用敷料或用清潔床單、被單、衣服等包扎創面,盡快送往烏魯木齊市第一人民醫院、空軍醫院等。(4)應立即通知相關單位(如管線單位等)的人員到場監護,搶險中應對周邊環境進行監控,有可能造成破壞時,及時采取安全措施。并與應急救11、援物資供應單位聯絡,保證物資供應渠道暢通。(5)應負責做好前來指揮搶險的各級領導及專家的接待工作,安排好辦公、生活、住宿、車輛等后勤保障工作。及時提供所需的技術資料,做好聯絡,確保信息傳遞暢通。(6)應立即組織技術人員迅速查明現場的實際情況(如火災發生時間、地點、部位、原因、火場危險物質、過程、已采取的措施及可能發展趨勢導致的后果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運用拍照、錄相等手段取得資料,為現場搶險、事故調查和分析提供相關資料。(7)應根據現場提供的各種資料,通過簡短的會議決定應采取的應急措施(如滅火、防毒等)。(8)有可能危及周圍居民的安全時,應立即通知政府組織及當地居委會,組織居民安全有序的撤離12、。(9)應有專人負責事故現場設立警戒線,對現場通道進行封鎖,疏散圍觀人員,勸說無關人員不要進入火災現場,做好媒體接待,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向周邊居民發布安民告示。(10)滅火方法: 發生電氣火災,應立即切斷起火部位的電源(由電工控制電源或根據滅火搶險需要敷設電氣線路),使用干粉、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如有人員觸電,應用絕緣棒使傷員盡快脫離電源。救援人員切不可直接接觸傷員,防止自身觸電而影響搶救工作的進行。發生氣體(乙炔氣、液化氣、煤氣等)火災,應立即關閉氣源,使用干粉、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用噴淋水對著火點附近的氣瓶及易燃易爆物品進行降溫保護,并盡快將氣瓶及易燃易爆物品搶運到安全地點。發生液體(汽13、油、柴油、煤油、潤滑油、油漆及溶劑等)火災,使用泡沫、砂土、麻袋、干粉及二氧化碳滅火器等滅火,用噴淋水對著火點附近物品進行降溫保護,并盡快將可燃物品搶運到安全地點。發生一般固體物質火災,使用水、泡沫、麻袋、干粉及二氧化碳滅火器等滅火,用噴淋水對著火點附近物品進行降溫保護,并盡快將可燃物品搶運到安全地點。衣服著火者,應立即臥倒,在地上慢慢打滾或立即脫去衣服,切勿直立奔跑,呼喊以助長燃燒引起的呼吸道燒傷。救援人員可用水、衣、被等幫助滅火,切不可用手撲火。九、應急終止當事故應急處置基本完成,由經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確認和批準后,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應急救援隊伍撤離現場,由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宣布應急工作結束。十、善后處理應急救援工作小組負責組織人員全面開展事故善后工作,做好對遇難者或受傷人員家屬的安撫工作;協調落實遇難者家屬撫恤金和受傷人員住院費問題,做好其它善后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