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輸送管道事故應急預案(18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69254
2022-09-02
17頁
22.50KB
1、扶風縣油氣輸送管道事故應急預案目 錄1.總則1.1編制目的1.2編制依據1.3適用范圍1.4工作原則1.5事故分級2.組織機構及職責任務2.1油氣輸送管道事故應急指揮部2.2應急指揮部辦公室2.3有關成員單位的主要職責2.4油氣輸送管道企業職責2.5現場救援組織及職責3.信息監測監控和預警預防機制3.1信息監測與報告3.2預警預防4.事故報告5.應急響應5.1預案啟動條件5.2分級響應5.3應急救援程序5.4事故現場保護5.5現場緊急處置5.6救援人員安全防護5.7周邊群眾安全防護5.8社會力量參與救援5.9事故現場檢測與評估5.10信息發布5.11應急響應結束6.后期處置6.1現場處理6.22、善后工作6.3應急救援總結6.4恢復運行7.應急保障7.1通訊和信息保障7.2應急救援隊伍保障7.3救援物資器材保障7.4交通運輸保障7.5醫療救援保障7.6資金保障7.7應急避護場所保障7.8其他保障8.宣傳、培訓、預案演練及評估8.1安全宣傳8.2人員培訓8.3預案演練8.4預案評估9.責任及獎懲10.附則扶風縣油氣輸送管道事故應急預案1.總則1.1編制目的。建立健全油氣輸送管道事故應急響應機制,進一步增強防范、應對和處置能力,及時有效地處置在我縣境內發生的油氣輸送管道事故,最大限度地避免、減少國家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保障油氣輸送管道設施安全運行。1.2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3、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陜西省實施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辦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以及扶風縣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本預案。1.3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途經扶風縣行政區域內的油氣輸送管道運行中發生的安全事故。主要指油氣輸送管道發生泄漏,引起或可能引起中毒、燃燒、爆炸等后果,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重大環境污染,影響和威脅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城鎮天然氣管道和化工等企業廠內管道事故不適用本預案。1.4工作原則(1)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要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身4、體健康放在首位,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2)堅持統一指揮、分工協作。成立扶風縣油氣輸送管道事故應急指揮部,在縣政府和縣安委會的統一領導下負責指導、協調我縣境內油氣輸送管道突發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有關鎮、縣級部門和企業按照各自職責和權限,負責應急管理和應急救援工作。(3)堅持屬地管理、層級響應。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原則,油氣輸送管道事故應急救援現場指揮以事故發生地鎮政府為主,縣級有關部門參與。發生事故企業是應急救援的第一響應者。(4)堅持預防為主、平戰結合。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將事故應5、急與預防相結合,做好應對油氣輸送管道事故的預案、設備、物資、經費和人員等各項準備工作。加強日常管理,強化培訓演練,完善應急網絡建設,增強預警分析能力。1.5事故分級。按照油氣輸送管道事故的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分為四個級別:(1)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為級事故(特別重大油氣輸送管道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造成100人以上受傷;造成管道設施嚴重破壞,油氣管道主干線輸送中斷7天以上;對社會安全、環境造成重大影響,需要緊急轉移安置10萬人以上;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造成有關油氣企業連續10天以上無法正常生產。(2)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為級事故(重大油氣輸送管道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6、亡,或者造成50人以上,100人以下受傷;造成管道設施損壞,油氣管道主干線輸送中斷3天以上,7天以下;對社會安全、環境造成重大影響,需要緊急轉移安置5萬人以上,10萬人以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造成有關油氣企業連續5天以上,10天以下無法正常生產。(3)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為級事故(較大油氣輸送管道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受傷;造成管道設施損壞,油氣管道主干線輸送中斷2天;對社會安全、環境造成嚴重影響,需要緊急轉移安置5000人以上,5萬人以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造成有關油氣企業連續3天以上,5天以7、下無法正常生產。(4)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為級事故(一般油氣輸送管道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受傷;造成管道設施損壞,油氣管道泄漏或停輸1天以內;對社會安全、環境造成影響,需要緊急轉移安置5000人以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下;造成有關油氣企業連續2天以內無法正常生產。2.組織機構及職責任務2.1油氣輸送管道事故應急指揮部。縣油氣輸送管道事故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應急指揮部),具體負責扶風縣境內油氣輸送管道事故應急工作。總指揮由縣政府分管副縣長擔任,副總指揮由縣政府辦公室主任、縣發改局局長擔任。成員由各有關鎮政府,縣人武部、縣委宣傳部、縣工信局、公安局、民政局、財政局、國土資8、源局、住建局、交通運輸局、農業局、水利局、衛生局、人社局、信訪局、安監局、電力局、氣象局、環保局、質監局、消防大隊、武警中隊、總工會、應急辦、中國石油管道西安輸油氣分公司和陜西省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楊凌分公司等單位主要負責人組成。主要職責:領導、指揮和協調油氣輸送管道事故防治與搶險工作;決定重大搶險措施和處置方案;根據搶險工作需要,調集各方搶險力量參加搶險工作;解決現場搶險處理中遇到的人、財、物、信息等方面的困難,必要時請示上級或請求外地支援;決定實施現場警戒,及時疏散人員和物資;確定向上級匯報的內容、時間,決定宣傳信息的報道、發布;及時做好各項決策、命令發布和上級指示內容的記錄。2.2應急指揮9、部辦公室。應急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發改局。辦公室主任由縣發改局局長兼任,成員由縣人武部、安監局、公安局、消防大隊、武警中隊、中國石油管道西安輸油氣分公司和陜西省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楊凌分公司等相關單位負責人組成。辦公室主要職責:迅速收集、上報險情和應急處置及搶險救援進展情況;提出具體的應急處置與搶險方案和措施;貫徹應急指揮部的指示和部署,協調有關成員單位之間的應急工作,并督促落實;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分析突發事故發展趨勢,對事故損失及影響進行評估,為應急指揮部決策提供依據;負責辦理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各項工作。2.3有關成員單位的主要職責(1)縣委宣傳部:根據應急指揮部要求,負責油氣輸送10、管道事故的報道和信息發布工作。(2)縣政府辦:承接油氣輸送管道事故報告;請示應急指揮部總指揮啟動應急救援預案;通知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協調各成員單位搶險救援工作;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報告事故和搶險救援進展情況;落實領導關于事故搶險救援的指示和批示。(3)縣發改局:負責縣油氣輸送管道事故應急指揮部的日常工作;監督檢查各有關鎮、各油氣輸送管道企業制定應急預案;組織全縣油氣輸送管道事故應急救援演練;負責事故救援的綜合協調工作;參與事故調查處理。(4)縣安監局:監督和指導各有關鎮、各油氣輸送管道企業應急預案;組織開展油氣輸送管道事故應急救援演練;建立應急救援專家組,指導應急救援工作開展11、;協調事故救援工作;組織開展油氣輸送管道事故調查處理。(5)縣公安局:負責事故現場安全警戒和周邊治安秩序維護;負責組織事故可能危及區域內的人員疏散撤離,對人員撤離區域進行治安管理;負責事故現場周邊區域的交通管制,禁止與事故救援工作無關車輛進入危險區域,保障救援道路暢通;參與事故調查處理。(6)縣公安消防大隊:是事故現場救援的主要力量,負責火災、爆炸、中毒等事故現場的救援;負責壓力容器和易燃、易爆設備的控制和冷卻;負責事故現場消洗工作;負責搜救傷員。(7)縣衛生局:負責確定受傷人員專業救治定點醫院,培訓相關醫護人員,組建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負責指導定點醫院儲備醫療器械和急救藥品;事故現場調配醫護人12、員、醫療器械、急救藥品,組織現場救護及傷病員轉移及收治;統計傷亡人員情況。(8)縣環保局:負責事故發生地及周邊地區的環境監測與環境危害控制工作,及時確定并通報危險、危害程度;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導開展對現場環境產生污染的遺留有害物質進行消除。(9)縣交通運輸局:負責組織搶險救援運輸隊伍,進行搶險救援物資和人員的運送。(10)縣國土資源局:負責可能引發油氣輸送管道安全事故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組織相關人員參與事故搶險救援,及時向應急指揮部報送事故有關地質情況和資料;協調解決事故救援所需占用場地;參與應急救援綜合協調工作。(11)縣工信局:參加事故應急救援物資調配的綜合協調和事故調查等工作;負責組織13、電信公司、移動公司、聯動公司保障事故救援通訊。(12)縣質監局:負責事故現場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特種設備應急處置工作;負責事故涉及特種設備的監測和鑒定,提出事故現場特種設備處置方案,并進行指導。(13)縣氣象局:負責事故現場氣象服務保障,為事故救援提供氣象監測和預報數據資料。(14)縣民政局:負責受災群眾的救濟救助,協助做好事故善后工作。(15)縣財政局:負責事故應急救援所需資金保障工作。(16)縣信訪局:負責收集、研判不穩定因素,協調各有關單位做好突發性、群體性信訪事件的預防和處置工作。(17)各有關鎮政府:負責制定并實施轄區內油氣輸送管道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及時報告轄區內事故14、信息,服從縣應急指揮部的統一指揮;參與事故救援有關協調工作;負責現場施救、后勤保障和善后工作處理;參與事故調查處理工作。根據事故情況,需要其他部門配合時,縣應急指揮部按照扶風縣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協調其他部門配合和提供支持。2.4油氣輸送管道企業職責。油氣輸送管道企業按照單位自救與政府救援相結合的原則,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行業安全管理有關規定,編制應急預案并上報縣發改局備案,同時,采取預防和預警措施,建立健全應急機制,成立應急救援隊伍,儲備應急救援物資設備,做好應急準備。在事故發生后,做好自救的同時,為縣應急指揮部提供事故現場及周邊情況,按照縣應急指揮部的指令,全力配合開展救援工作。2.5現場15、救援組織及職責。縣應急指揮部根據實際情況,成立下列各救援組參與救援:(1)綜合協調組:由縣政府辦負責,縣委宣傳部、縣政府辦、發改局、發生事故企業、事故發生地鎮政府組成。落實縣委、縣政府領導同志關于搶險救援工作的指示和批示,協調其他專業組的搶險救援工作,保障搶險救援工作信息、通訊暢通;負責后勤保障工作;負責接待新聞媒體記者和對外信息發布。(2)警戒疏散組:由縣公安局負責,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事故發生地鎮政府和發生事故企業安全保衛部門組成。負責有序組織周邊居民及其他人員撤離疏散、物資轉移等工作;負責事故現場交通管制和現場秩序維護,保障搶險工作順利進行;負責維護事故地點社會治安,打擊蓄意擴大傳播事故16、險情的違法活動。(3)搶險救災組:由縣公安消防大隊負責,縣公安消防大隊、事故發生地鎮政府、企業救援隊伍和專家組成。負責組織油氣管道企業和消防部隊制定搶險救援處置方案并組織實施。(4)醫療救護組:由縣衛生局負責,縣衛生局、有關醫療單位和發生事故企業組成。負責組織專家及醫療隊伍做好醫療救護和收治傷病員工作。(5)后勤保障組:由縣工信局負責,縣工信局、財政局、交通運輸局、電力局、水利局、民政局、事故發生地鎮政府組成。負責搶險物資及裝備的供應、道路修護、組織運送搶險救援人員與物資裝備、組織運送撤離人員與轉移物資等后勤保障工作;以及通訊保障、電力保障、供水保障等工作。(6)環境監測組:由縣環保局負責,縣17、環保局、氣象局、國土資源局和事故發生地鎮政府組成。負責事故發生地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監測,評估事故造成的環境影響,制定環境修復方案并組織實施;負責為事故搶險救援提供氣象、地質條件等環境數據,為搶險救援方案制定與實施提供參考依據。(7)專家技術組:由縣安監局負責,縣安監局、質監局、發改局、消防大隊和有關專家、發生事故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組成。負責提出事故應急救援處置方案,為現場救援和應急指揮部提供技術支持。(8)善后工作組:由事故發生地鎮政府和縣發改局負責,縣公安局、民政局、人社局、信訪局、總工會等部門組成。負責協調發生事故企業和當事人調解工作;做好傷亡人員的經濟補償、善后處理及家屬安撫工作等事宜18、,做好轉移和受災群眾安置工作。(9)事故調查組:由縣安監局負責,縣安監局、監察局、發改局、公安局和總工會等部門組成。負責事故現場查勘和調查取證工作。3.信息監測監控和預警預防機制3.1信息監測與報告。油氣輸送管道企業和各鎮應設立油氣輸送管道事故信息監測點,落實專門人員負責統一接收、處理、統計分析油氣輸送管道事故信息,對可能引發油氣輸送管道事故的信息進行監控和分析,對可能造成油氣輸送管道事故的信息經核實后,按規定及時上報縣政府、縣應急指揮部。3.2預警預防。確定危險目標及其范圍,重點監控沿城鎮村莊油氣輸送管道劃定重點防護區域,研究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落實責任主體,及時上報預警信息。4.事故報告(19、1)事故發生時,發生事故企業人員或其他在場人員應當用最快捷的方式報告事故發生情況,發生事故企業或者當地鎮政府接到報告后應迅速上報縣政府(0917-5211328)及應急指揮部(發改局0917-5211233),遇有油氣泄漏、爆炸、燃燒以及油氣泄漏、爆炸、燃燒引起人員傷亡等情況時,同時撥打公安110、消防119、急救120等報警電話。緊急情況下現場有關人員或單位可越級上報。(2)油氣輸送管道發生事故企業應在事故發生后立即關閉管道閥門,組織開展自救、互救,并在事故發生1小時內將事故簡要情況書面上報縣政府及應急指揮部。事故報告內容應包括: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單位;發生事故的物質、數量;事故的經過,20、人員傷亡初步情況,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事故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事故發展趨勢,可能影響的范圍,現場人員和附近人員分布;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和事故現場情況;需要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助搶險的事宜;事故報告單位及報告時間、報告人及聯系方式。由于事故現場情況變化導致傷亡人員數量變化時,事故單位應及時補報。5.應急響應5.1預案啟動條件。扶風縣境內發生油氣輸送管道事故級(一般)及以上事故時啟動本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搶險救援工作。發生油氣輸送管道級(特別重大)、級別(重大)、級(較大)事故時,按照分級響應程序上報上一級油氣輸送管道事故應急指揮部,并啟動本級預案。5.2分級響應。油氣輸送管道事故應急處置堅持“誰21、主管、誰負責”和“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原則。事故發生后,按照“統一指揮、分工協作”的原則,由應急指揮部統一指揮,發生事故企業立即啟動企業應急預案,組織救援。事故發生地鎮政府、縣級各有關部門依據各自職責適時響應,開展工作。5.3應急救援程序(1)發生事故企業在事故發生后應立即啟動企業應急預案,開展自救、互救,并尋求專業救援機構和就近社會救援力量實施救援,同時報告縣級主管部門和事故發生地鎮政府。(2)事故發生地鎮政府接到報告后立即向縣政府和縣應急指揮部報告,同時,啟動本級應急預案,與發生事故企業成立現場指揮部,劃定險情特別管制區域,組織開展現場處置救援。縣油氣輸送管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接到報告后,22、立即向應急指揮部領導和各有關單位報告事故情況,指揮部主要成員到位;向事故現場指揮部傳達縣應急指揮部關于搶險救援的指導意見,通知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應急救援專家組等單位做好搶險救援工作。(3)對于事故現場指揮部不能處置的事故,應迅速上報縣應急指揮部請求支援。縣應急指揮部接到報告后立即啟動本預案,各成員單位趕赴現場,按照預案規定職責開展搶險救援工作。(4)發生事故涉及面廣,影響特別重大的,縣應急指揮部應及時向上級請求支援,在上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指導下,按上級有關預案執行。5.4事故現場保護。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地鎮政府和有關單位必須嚴格保護事故現場,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因搶救傷員、23、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應當盡可能做出標志、拍照、詳細記錄和繪制事故現場,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等。5.5現場緊急處置。根據事故現場出現的氣體泄漏、火災、爆炸、中毒等事故特點,依法采取緊急處置措施。(1)發生事故的企業要迅速切斷油氣來源,封鎖事故現場和危險區域,迅速撤離、疏散現場人員,設置警示標志,同時設法保護相鄰裝置、設備,嚴禁一切火源、切斷一切電源、防止靜電火花,并盡量將易燃易爆物品搬離危險區域,防止事態擴大和引發次生事故;(2)當地公安部門應迅速趕赴事故現場,封鎖事故現場和危險區域,搞好現場保護,維護現場治安和交通秩序;(3)當地鎮政府應迅速組織事故發生地周24、圍的群眾撤離危險區域,維護好社會治安,同時做好撤離群眾的生活安置工作; (4)事故現場如有人員傷亡,立即調集相關(外傷、燒傷、中毒等方面)醫療專家、醫療設備進行現場醫療救治,適時進行轉移治療;(5)設置警戒線和劃定安全區域,對事故現場和周邊地區進行可燃氣體分析、有毒氣體分析、大氣環境監測和氣象預報,必要時向周邊居民發出警報;(6)及時制定事故的應急救援方案(滅火、堵漏等),并組織實施;(7)現場救援人員必須做好人身安全防護,避免燒傷、中毒、噪音等人身傷害;(8)保護國家重要設施和目標,防止對江河、交通干線和環境等造成重大影響。5.6救援人員安全防護。救援人員進入救援現場,要嚴格控制人員數量,并25、穿配安全防護裝具,做好自身防護;所有現場救援人員必須攜帶安全防護裝備;事故現場嚴禁使用明火,嚴禁使用可能產生靜電火花的儀器設備,防止引起爆燃;救援現場應安排專業人員監測大氣、溫度,觀察風向變化,保證現場救援人員安全;在搶險救援過程中,出現繼續進行搶險救援對現場救援人員安全造成直接危險,或可能導致事故擴大化等情況時,應經過救援專家組充分論證,提出中止現場救援意見,報現場應急指揮部決定。5.7周邊群眾安全防護。縣應急指揮部負責指導和督促事故發生地鎮政府和有關部門做好事故周邊群眾安全防護工作。(1)油氣輸送管道企業應和有關鎮村、社區建立應急互動機制,確定事故發生時群眾安全防護方案和措施,確定緊急狀態26、下應急疏散的區域、疏散路線、疏散距離、疏散交通工具,確定好疏散交通工具和安全避護場所。(2)對已經實施疏散的群眾,做好生活安置,做好生活所需水、電、衛生及治安等保障。5.8社會力量參與救援。縣應急指揮部協調組織本行政區域內的社會力量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在確保志愿者人身和財產設備安全的情況下,組織其配合專業救援隊伍開展救援工作。5.9事故現場檢測與評估。根據需要,由縣應急指揮部成立事故現場檢測、鑒定與評估小組,綜合分析和評價檢測數據,查找事故原因,評估和預測事故發展趨勢,分析和查找事故發生原因,為現場救援制定方案和事故調查提供參考。5.10信息發布。縣委宣傳部負責統一協調指導,按照事故應急響應等級27、,及時準確對外發布事故有關信息。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會同事故處理的主管部門和單位配合做好事故的信息發布工作。5.11應急響應結束。現場搶險指揮部確認突發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經消除,經應急指揮部批準后宣布應急終止。搶險應急狀態終止后,各有關單位應及時作出書面報告。6.后期處置6.1現場處理。縣公安局和事故發生地鎮政府在事故處置結束后,應保護好現場,為事故調查、分析原因提供直接證據,待事故調查組有明確指令后,方可清理事故現場。6.2善后工作。發生事故企業和縣人社局、民政局牽頭,縣發改局、總工會、信訪局、有關保險機構參加,負責傷亡人員及家屬的安撫、撫恤、理賠等善后處理和社會穩定工作;縣民政局負責受28、災群眾的救助工作;縣安監局、住建局、發改局負責指導事故發生鎮村做好救災和恢復重建工作。6.3應急救援總結。現場救援工作全部結束后,縣應急指揮部召集各成員單位對事故搶險救援全過程進行總結,成立事故調查組,按照有關規定調查分析事故原因、評估事故損失,寫出事故調查報告上報縣應急指揮部。同時,根據搶險救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好應急預案的修改完善工作。6.4恢復運行。油氣輸送管道企業應對管道及其附屬設施進行認真檢查,經檢驗符合安全生產條件,并報應急指揮部同意后,方可恢復正常運行。7.應急保障7.1通訊和信息保障。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建立、維護、更新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油氣輸送管道企業、應急救援專家組、應29、急救援隊伍和上級油氣輸送管道應急救援指揮部的通訊方式;現場救援應做好通訊線路搶險救援工作,若出現通訊中斷,縣工信局盡快組織協調電信公司、移動公司和聯通公司等單位建立應急通訊網絡,保障搶險救援通訊暢通。7.2應急救援隊伍保障。公安消防大隊、油氣輸送管道企業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是油氣輸送管道事故搶險救援的重要力量。各鎮政府應掌握區域內應急救援隊伍資源信息情況,并協助和督促應急救援隊伍做好建設和應急準備工作。7.3救援物資器材保障。各專業救援機構和油氣管道輸送企業應配備搶險所需的防護、運輸、通訊等設備物資和器材,按照有關規定定期對搶險救援器材進行檢查、補充及維護,縣安監局、發改局、質監局督促檢查器材保30、障情況。7.4交通運輸保障。縣交通運輸局、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負責事故搶險救援車輛的調集工作,對事故現場周邊交通進行管制,根據需要開設應急救援通道,組織搶修受損道路,保障救援物資、人員、裝備運送到位。7.5醫療救援保障。縣衛生局組織相關醫療機構開展醫療救援工作,做好傷病員搶救及收治工作,做好急救車輛、醫療器械、藥品和醫務人員保障工作,開展事故現場衛生防疫。7.6資金保障。油氣輸送管道企業應做好事故應急救援必要的資金準備;縣財政局根據處置安全生產事故的需要,做好所需經費保障。7.7應急避護場所保障。事故發生地鎮政府負責,縣民政局、人社局、衛生局、電力局、水利局、交通運輸局、公安局配合,提供事故發生時31、人員疏散避護場所,確保避護場所衣、食、住、行、醫療、治安等生活保障落實到位。7.8其他保障。本預案未列出的應急救援保障事項,由縣應急指揮部根據現場情況制定臨時保障方案,涉及單位應按照方案全力配合。8.宣傳、培訓、預案演練及評估8.1安全宣傳。各鎮政府、油氣管道企業要及時向公眾和員工廣泛宣傳油氣輸送管道安全保護有關法律法規,宣傳油氣輸送管道的危險性及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宣傳油氣輸送管道事故預防、避險、自救、互救常識。8.2人員培訓。油氣輸送管道企業應設立搶險救援隊伍,定期組織搶險救援隊伍參加業務培訓,確保事故發生時搶險及時。8.3預案演練。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定期組織開展應急預案演32、練,并針對事故危險目標可能發生的事故進行模擬演練。演練前要制定周密的演練計劃和程序,檢查演練所需的器材、工具,落實安全防范措施,做好參與演練人員的安全教育,確保演練順利進行。8.4預案評估。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應經常檢驗應急預案的實戰性,評估其有效性,針對實際情況及時修改和更新。同時要定期檢查各有關單位和企業的預案制定和完成情況。9.責任及獎懲(1)事故發生后,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積極參加應急救援工作。凡無故、借故不參加或拖延參加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以及不服從統一指揮者,嚴肅追究其行政責任,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2)應急指揮部調用各有關單位的人員、器材、設備進行搶險救援時,各有關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或拖延;搶險時,必須服從應急指揮部統一指揮、調度,全力配合搶險救援工作。(3)對于搶險救援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于散布謠言和不實信息,引起群眾恐慌和不利于搶險救援工作開展的單位和個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10.附則本預案由縣發改局負責解釋,自發布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