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災害應急救援預案(1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69374
2022-09-02
12頁
67.16KB
1、.農業災害應急預案一、總則(一)為建立和完善農業災害救助體系,提高災害應急反應能力和救災工作整體水平,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結合本實際,制定本預案。(二)根據國家救災工作方針,我農業災害救助實行政府統一領導,各鄉(鎮)分級負責和部門分工協作,社會參與,屬地為主的原則,突出重點,按災情輕重綬急,分步實施救助,重點解決好災民的吃、穿、住、醫及災后重建工作。救災應急工作,堅持防抗救災相結合,依靠群眾,依靠集體,生產自救,互助互濟,輔之以國家必要的救濟和扶持的原則。(三)本預案適用于我境內發生的所有農業災害。(四)制定本預案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華2、人民共和國氣象法、農業部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朔州市農業災害應急預案等。二、農業災害應急工作組織機構和主要職責(一)成立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應急指揮部),其組成人員是:總指揮:政府主管副長.副總指揮:政府辦公室主任、農業局局長成員:農業局、財政局、水利局、氣象局、林業局、扶貧局、交通局、糧食局、生產資料公司、種子公司負責人。應急指揮部的主要職責是:(1)負責召集突發農業災害指揮部成員會議。(2)統一領導、組織和協調全農業救災救濟工作;研究部署農業災害應急預案的實施工作;督促檢查救災救濟工作的落實情況。(3)及時收集評估災情(4)向委、政府及3、市政府報告災情和救災中發生的重大問題。(5)負責救災款物的收集、調運、發放和監督管理工作。(6)領導、組織和協調應急工作,決定啟動和組織實施本預案。(二)應急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農業局,農業局主管副局長任辦公室主任。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的主要職責:(1)匯總、核查突發農業災害和應急工作的有關情況,提出建議意見,及時報告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為指揮部決策提供依據,在指揮部決定啟動突發農業災害應急預案后,牽頭組織實施突發農業災害應急預案。(2)研究提出農業防災減災工作計劃。組織召開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全體會議,安排農業防災減災的具體工作。(3)經常與有關部門聯系,及時收集、反映與農業有關4、的自然災害預測報告信息。(4)指導農業抗災救災和災后農業生產恢復工作,指導災區調整農業結構,推廣應用防災減災技術。(5)負責向市農業局、市財政局申請農業生產救災資金,提出農業生產救災資金的分配方案,參與資金管理工作。(6)根據指揮部安排,負責儲備一定數量的農藥、種子等抗災救災物資。(7)了解和督導受災鄉鎮落實農業防災救災工作措施。(8)在自然災害多發時期,組織人員24 小時值班,及時收集、核查災情,并報告災情動態。(9)開展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的預測預報,開展防治技術培訓與指導,抓好各項防治技術的落實。(三)各成員單位的主要職責:農業局:組織實施突發農業災害應急預案,負責落實農業抗災救災措施,及時5、發布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預報結果,負責組織指導災民開展生產自救,災后恢復生產工作,評估農業經濟損失情況。民政局:負責安排農業受災地區群眾的生活和缺糧戶的口糧。財政局:負責突發性農業災害應急處理所需的救災資金的籌.集、撥付工作,監督管理農業救災資金的使用,確保救災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和作用。氣象局:負責及時發布天氣預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指導災區及早采取預防措施。扶貧局:負責安排、落實受災地區災后恢復農業生產的扶貧項目。水利局:負責發布水情、汛情信息,維修農業受災地區水利設施,負責災區人畜飲水安全。林業局:負責落實林業防災救災措施,特別是遭受重大低溫凍害后林業生產的恢復和災區林木病蟲害的防治。交通局:6、負責救災應急運輸工作,調度車輛,及時組織搶修被毀道路,保證公路暢通,評估道路交通設施損失。糧食局;組織、協調救災糧的調撥和緊急供應。生產資料公司:負責化肥、農膜等農用生產物資的供應。種子公司:負責農藥、種子等農用生產物資的供應。(四)成立農業災害應急專家組。由農業部門的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組成,主要職責是為應急指揮部研究部署應急工作提供決策咨詢、工作建議和參與應急指揮。三、預防、預警農業災害應急工作堅持早發現、早預報、早處理的方針。各鄉鎮要確定病蟲害監測點,建立建全監測網絡,劃分監測區,明確監測項目,落實監測人員,配備必要的設備、設施,加強與氣.象部門的聯系,在關鍵時期對重大和特大病蟲害、凍災7、進行全天候監測。按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送監測報表,定期分析預測可能出現的緊急重大情況,及時發現和掌握苗頭性問題,如有重要情況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置并及時上報。(一)預警信息來源氣象局的低溫凍害等預警信息,全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網絡信息及病蟲情報,全農情調度系統網絡信息,全農業網絡信息各鄉鎮農業重大災害發生情報的傳真電報、報告等。(二)信息采集1、采集途徑:農業局與氣象局、民政局、水利局等部門建立穩定暢通的信息交換渠道,定期、不定期的會商;農業局與各鄉鎮建立信息網絡系統。2、采集內容:溫度、濕度、降水、光照等氣候條件,水文、汛情等水文資料;農業災害災種、發生時間、地點、范圍、農作物受災、成災、絕收面積8、;農作物主要病蟲害的越冬和越夏情況、預測預報結果、發生流行趨勢、發生危害面積、損失程度和防治措施、農作物、飼草損失程度,畜禽缺草料情況,農田及農業設施損毀情況,農業直接經濟損失,已經采取的對策措施等。(三)信息報送1、實行分級上報,歸口處理。農業災害發生后,由各鄉鎮負責向農業局報告;造成重大農業損失的突發性農業災害,可直接上報人民政府,并同時上報農業局。.2、農業重大災害信息應立即上報。因不可控制因素一時難以掌握詳細農業重大災害信息的,應及時報告基本情況,同時抓緊核查,3 日內報告詳情。3、一般性農業災害信息定期逐級上報。(四)災情信息發布農業重大災害信息由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指定專門部門發9、布,未經授權,不得自行發布。(五)預警報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立即發布農業災害預警:1、收到氣象部門的低溫凍害預測預報。2、收到植保部門的病蟲害情報和預測預報結果。(六)預防控制1、組織、思想準備。不斷完善農業防災、減災組織,落實責任制,加強宣傳,強化有關部門和農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做好防大災抗大災的思想準備。2、工程準備。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做好農田設施、棚室建筑、畜禽圈舍等的加固和防護。水利部門做好相關水利設施的維修、加固和改造,增強農田及各類農業基礎設施抗御災害的能力。3、預案準備。根據農業重大災害的發生規律,修訂完善不同類型災害的應急預案,確定防御重點。研究制定關鍵時段、重點地區和薄弱10、環節的農業抗災救災、恢復生產措施。指導自然災.害多發地區的農業生產結構調整、適應性種植,加強農業生產的避災抗災能力。4、物資、技術準備。按照分級負責原則,儲備必要的種子、農藥、飼草料等救災物資。積極組織培訓,推廣農業防災減災技術,開展農業防災減災技術攻關。5、適時防控。及時組織搶收已成熟的農作物,對尚未成熟和來不及搶收的農作物,因地制宜地采取防護措施。6、接到低溫凍害等災害預報后,及時與有關部門協調,立即組織、指導農民采取熏煙、覆蓋、灌水及噴施植物抗寒劑等相應防范措施,對牲畜圈舍加蓋保溫措施,準備好飼草飼料,及時組織機防隊和群眾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適時防治。四、災害分級和應級響應根據農業災害發生11、范圍、強度和受災面積,分四級啟動應急響應。(一)一級應急響應1、一次突發性災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級響應:(1)受災面積(指因災害造成田間農作物產量損失10%以上的面積)占全耕地總面積的20%以上。(2)病蟲害發生面積占作物種植面積的50%以上。(3)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劃分為一級響應的農業自然災害。2、一級響應行動(1)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啟動級突發農業災害應急預.案,召開成員單位會議,安排部署救災工作,并報告政府,同時將災情上報市政府及市農業局、市財政局等有關部門。(2)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派出工作組,深入災區調查了解受災情況,指導災區開展抗災救災工作。(3)根據災區救災工作需要,研究提12、出支持災區恢復農業生產的意見,建議政府安排救災補助資金。同時,財政、農業部門聯合向市財政局、農業局申請市農業生產救助資金。(4)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幫助災區調劑、調拔恢復農業生產所需救災物資。(5)監督鄉鎮政府落實救災應急措施,規范使用救災資金和物資。(二)二級應急響應1、一次突發性災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二級響應:(1)受災面積占全耕地總面積的15%20%。(2)病蟲害發生面積占作物種植面積的3550%。(3)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劃分為二級響應的農業自然災害。2、二級響應行動(1)召開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成員會議,研究部署救災應急工作,向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報告災情。申請啟動級農業災13、害應急預案。財政、農業部門聯合向市財政局、農業局申請市農業生產救災補助資金。(2)根據災區救災工作的需要,決定是否派出救災工作組.深入災區調查了解災情,指導幫助災區開展抗災救災工作,是否下達級農業生產救災補助資金。(3)研究提出支持災區恢復農業生產的意見。(4)根據災區要求,幫助災區調劑、調運恢復農業生產所需救災物資。(5)監督鄉鎮政府落實救災應急措施,規范使用救災資金和物資。(三)三級應急響應1、一次突發性災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三級響應:(1)受災面積占全耕地總面積的10%15%。(2)病蟲害發生面積占作物種值面積的1535%。(3)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劃分為三級響應的農業自然災害。2、三級響14、應行動(1)受災鄉鎮政府立即召開突發農業災害應急辦公會議,啟動本級應急預案,并向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報告情況。作出工作部署。(2)根據災區救災工作的要求,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派出救災工作組或專家指導組,調查災情,指導災區救災工作。(3)受災鄉鎮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研究提出支持災區恢復農業生產的意見,并向財政局和農業局申請級農業資金。(4)鄉鎮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根據災區需要,幫助災區調劑、調運種子、農藥、肥料等。.(四)四級應急響應1、一次突發性災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四級響應:(1)受災面積占全耕地總面積的10%以下。(2)病蟲害發生面積占作物種植面積的15%以下。(3)在特殊情況下15、需要劃分四級響應的農業自然災害。2、四級響應行動(1)受災鄉鎮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立即啟動本級應急預案,并向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報告情況。(2)受災鄉鎮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派出工作組核查災情,加強農業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工作。(3)受災鄉鎮政府向財政局和農業局申請農業生產救災補助資金。(五)應急解除當農業災害結束,農業生產恢復正常時,由同級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宣布應急解除。五、后期處置(一)善后處置督促、幫助、指導災區農民加強農作物田間管理,及時搶種、補種、改種各種各類應急農作物。加強受災牲畜管理。(二)協調救助根據災區需求,及時協調有關部門,按照程序及時組織區域間種子、種畜禽、化肥、地16、膜等各種農業生產資料的調劑、調供。積極與銀行、信用社協商,幫助災區協調.恢復生產所需貸款。協調有關部門做好對農業損失、農業設施裝備財產損失的保險理賠工作。六、應急保障(一)資金保障處置突發農業災害所需財政經費,按財政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二)物資保障突發農業災害應及指揮部應根據需要儲備一定數量的農業抗災救災物資,以備救災應急。財政每年在預算內安排一些抗災救災物資的資金,用于一級、二級應急響應。鄉(鎮)財政也應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用于鄉鎮一級農業抗災救災物資儲備,并滿足三、四級災害應急響應所需救災物資的調供。(三)信息保障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加強農業災害信息體系建設,實現上下暢通,達到早17、預報、早發現、早處置的要求,加強通訊設施建設與維護,保障應急工作中的電話、網絡等信息渠道暢通。(四)職責保障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要完善內部責任制,保證應急工作有專人負責,并定期對救災應急工作專門技術人員進行培訓。(五)宣傳保障突發農業災害應急指揮部要組織各類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加強防災減災科普知識宣傳。七、附則(一)名詞術語1、本預案所稱農業,專指種植業。2、本預案中農業災害是指低溫凍害(含冷害、霜凍、冰凍、雹災等),農作物病蟲害(粘蟲、棉鈴蟲、蝗蟲、農田鼠害、草地螟等)危害農業生產的突發性災害。(二)預案制定本預案由農業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三)預案生效本預案自公布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