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土方開挖安全防護及應急預案(1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69412
2022-09-02
13頁
84.27KB
1、.土方工程開挖安全防護措施一、土方、支護安全保護措施1 基坑開挖施工要點(1)本工程基坑開挖采用機械開挖,開挖時,應按規定的尺寸合理確定開挖順序,連續地進行施工,盡快完成,因土方開挖施工要求標高,斷面準確,土體應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所以在開挖時要隨時注意檢查,挖出的土除預留一部分回填,其余的全部運到棄土地區,以免妨礙施工;(2)土方開挖時,由測量人員跟班測量開挖面標高,防止超挖和欠挖;(3)土方全部外運,禁止在基坑邊堆土,防止邊坡壓力過大造成塌方;(4)土坡嚴格按照基坑支護設計坡度放坡;(5)挖方從上到下分層分段依次進行,因分層厚度較大,挖土界面隨時做成一定緩坡度,防止突然塌方造成坑底人員傷2、害。必須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工作,地下水位降低至基坑底以下0.51.0m 后,方可開挖,降水工作應持續到回填完畢,且必須派專人看管,不得隨意停止降水,且應有備用潛水泵。(6)當開挖過程中發生異常情況時,立刻停止開挖。查明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后,方可繼續開挖。(7)溫州當地夏秋季節雨水較多,且開挖面較大,為防止降雨造成基坑底受雨水浸泡,基坑分段報驗,每挖完一段,及時組織業主、監理、地勘及設計單位進行驗槽工作,并澆筑墊層混凝土。(8)本工程周邊有大建、構筑物,在施工過程須進行沉降和位移觀測,以避免影響正常生產。(9)基坑開挖時的支護結構開挖全過程中要做好保護,不得隨意拆除或損壞。(10)為防止人3、員的墜落,基坑開挖施工過程中,及時在坑頂樁基外邊沿安裝防.護欄桿。護欄距基坑邊 0.5m,高 1.2m,立桿間距 2m,設 2 道水平桿,第一道離地 600mm,并做出醒目的標志。防護欄桿四周設置綠色安全密目網。2 監控量測及控制措施2.1 監測目的基坑開挖過程中,保證邊坡的穩定性,以確保基坑施工安全。為此施工過程中必須采取相應的監控保護措施:(1)計算邊坡穩定性及坑周土體的沉降情況,對邊坡的穩定性進行評價;(2)通過獲得的邊坡穩定性及周圍環境在施工中的綜合信息,進行施工的日常管理,對設計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進行評價,為優化和合理組織施工提供可靠信息,并指導后續施工;(3)積累資料,為類似工程提4、供參考。2.2 監測內容根據施工現場環境條件及設計說明相關規定確定本工程設置以下幾方面監測內容:(1)基坑高程監測通過基坑高程變化,分析基坑沉降情況。(2)基坑水平位移監測通過檢測基坑水平位移變化。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及時的將監測結果反饋以指導施工,避免安全事故發生。2.3 監測方法(1)儀器及人員儀器:DTM-352C 全站儀.人員:周峰霍慧峰(2)監測程序原始數據在基坑開挖完成后,測量監測點高程并記錄。監測頻率基坑開挖后,每天測量一次監測點高程及水平位移并記錄。數據分析每天對數據進行分析比較,分析比較后形成書面材料報領導確認。警戒值基坑外土體沉降及水平位移均為30mm 雨后觀測下雨過后,基坑會5、被雨水侵蝕,此時應加強觀測,并將數據匯報領導確認。巡視每日在監測高程及水平位移的同時派人巡視邊坡,看邊坡是否有明顯裂縫,特別是雨后要加強巡視。2.4 監測隱患的防治措施(1)塌方、滑坡防治塌方、滑坡是監測的主要項目。現象:明挖基坑產生基底隆起、邊坡滑移和塌陷等現象。嚴重的出現基坑失穩現象。原因分析:1)邊坡穩定性計算不妥,邊坡穩定性未按照土體性質包括允許承載力、內摩擦角、空隙水壓力、滲透系數等進行計算;.2)基坑土方量大,又未及時外運而堆置在基坑邊,坡頂負重超載;3)降雨量大,坑底排水不暢,邊坡受沖刷,基坑浸水。防治措施:1)應確保邊坡的穩定,放坡的坡度應根據土壤鉆探地質報告,針對不同的土質和6、開挖深度,作出不同的邊坡設計;2)檢查實際操作是否按照設計坡度,自上而下逐步開挖,無論挖成斜坡或臺階形都需按設計坡度修正;3)為防止雨水沖刷坡面,應在坡頂外側做攔水壩;4)減少地面荷載的影響;5)掌握氣候條件,減少基坑底部暴露時間,縮短施工作業面。治理方法:1)對已滑坡或塌方的土體,可放寬坡面,將坡度改緩后,挖除塌落部分;2)如坡腳部分塌方,可采用臨時支護措施,挖除余土后,堆灌土草包或設擋板支撐;3)坡頂有堆物時,應立即卸載;4)加強坑底明排水,采用導流溝和水泵將基坑水引出。3安全保證措施3.1 組織措施(1)組成由項目技術、專職安全檢查員、施工隊或班組兼職安全以及工地負責人參與的安全生產管理7、組織,各管理人員應層層落實安全責任制。(2)工程實施過程中,工程例會上先講安全。檢查安全生產措施的落實情況,研究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補充完善安全措施。3.2 管理措施.(1)根據公司的安全生產管理辦法,結合本工程特點,制定以下安全管理制度:機械的操作要求及安全作業制度;便道通行及養護作業制度;施工現場保安作業制度;人員安全教育學習制度。(2)對進進場人員進行三級教育,開展安全教育培訓,對每一個進場施工的工人進行安全教育。(3)安質部在施工現場設立危險源告知牌,設置安全標志及維護措施。工程部對本次施工的每一道工序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加強現場監督管理。3.3 技術措施3.3.1 通用安全措施8、(1)對進進場人員進行三級教育,開展安全教育培訓,對每一個進場施工的工人進行安全教育。(2)安質部在施工現場設立危險源告知牌,設置安全標志及維護措施。工程部對本次施工的每一道工序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加強現場監督管理。3.3.2 支護安全措施(1)基坑開挖前先對支護結構強度進行檢測,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時方可進行下開挖工作。(2)按設計要求布置觀測點,在開挖過程中及開挖完成后,對各測點進行連續觀測,當發現觀測數據異常或超出警戒值時,要立刻停工,并將人員撤離,并增加監測頻率,查找原因,制定相應的處理措施。確保基坑安全后方可繼續進行施工。3.3.3 土方開挖安全技術措施(1)對參加施工人員進行施工技術9、交底及安全交底。明確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技術.重點,及安全措施。(2)嚴格按照施工方案進行施工,按照施工順序逐層開挖,嚴格控制每層開挖厚度,每一層開挖完成5 天后,方可進行下一層土方開挖。(3)挖掘機司機,都必須經過專業與安全技術培訓,經有關部門考核合格持證上崗。必須懂得所操作機械的性能、安全裝置。熟悉并遵守安全操作規程,能排除一般故障和日常維護保養。工作時,操作人員集中注意力、服從指揮、謹慎操作,不得擅離職守或將機械隨意交給他人操作,嚴禁無證人員操作。(4)挖土過程中,挖掘機司機要集中注意力,禁止觸碰樁體及支撐體系。樁體及支撐體系附近 0.5m內土方不得進行機械挖除(5)挖掘機與自卸車、兩臺挖掘10、機之間配合施工時,要留出安全距離,挖斗移動要注意安全,避免發生碰撞。機械施工區域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場地內,挖掘機工作回轉半徑范圍內不得站人或進行其他作業,挖掘機、裝載機卸土,應將整機停穩后進行,不得將鏟斗從運輸汽車駕駛室頂部越過;裝土時任何人都不得停留在裝土車上。(6)人工清底與挖掘機配合進行,施工時機臂旋轉半徑內要嚴禁站人,操作人員旋轉機臂時,要注意避免碰撞到人,造成人員傷害。(7)開始過程中要加強對基坑周邊位移和沉降的監測,監測頻率要按照規范進行,當變形超過有關標準時要增加監測頻率,超過警戒值時,要立刻撤離基坑內人員,待設計人員及有關部門分析原因并制定加固方案,確保基坑安全后方可繼續施工。(11、8)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放坡。(9)儲備必要的應急物資,如快干水泥、棉被、方木等。開挖施工過程中注意進行基坑周邊觀察,當支撐樁體間發生滲水、流砂時,要及時進行封堵,防止滲水情況加重,危及基坑邊坡穩定。(10)基坑第一層土方開挖完成后,要開始進行基坑周邊護欄搭設,并懸掛警示.標志,并在拐角位置設置警示燈,防止夜間人員和機械誤入坑中,發生安全事故。(11)夜間作業時,機上及工作地點必須有充足的照明設施,在危險地段應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和護欄。(12)雨天施工運輸機械和行駛道路應采取防滑措施,以保證行車安全。(13)上下基坑必須設足夠的安全通道,如帶護攔爬梯。夜間除施工。開入口門,平時上鎖。防止墜物。(112、4)土方開挖前,應檢查周邊現場環境,清除安全隱患,施工中密切觀察、觀測施工環境的不安全因素,及時做好認真檢查安全防止措施。(15)基坑作業時,降水隊必須連續進行,直至回填完。并保持水位與基底 50CM距離,并保持穩定。4 應急預案4.1 制定應急預案目的本工程實行“預防為主、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單位自(互)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做到: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以人為本,減少危害;整合資源。協同應對;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依靠科技,加強管理。4.2 事故范圍坡頂水平位移突然加大、監控測量數據超過警戒值;基坑出現滲水、流砂或管涌;突降大雨或暴雨時;發生基坑坍塌及其他安全事故。4.3 應急機構及職13、責(1)成立應急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為小組成員:組長:副組長:組員:.駕駛員:報警電話:110(報警)119(消防)120(急救)(2)除成立應急領導小組外,還應成立由應急領導小組領導的分項工作小組,包括通訊聯絡組、搶險組、救護組、疏散組、保衛組、后勤組。事故發生后由項目經理(組長)負責現場總指揮,副組長與組長根據現場情況制定有效搶險救助措施。通訊聯絡組(周志新)向上級有關部門和醫院打電話求救,求救內容包括時間、地點、事件、事態發展情況。同時組進行現場搶救。搶險組(陳盛三)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清理土方或雜物,如有人員被埋。當有人員被埋時,應首先按部位進行搶救人員,將傷員移交救護組,救護組(王小磊)對14、傷員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等醫院救護車來到后,將傷員移交醫護人員。疏散組(王德超)在發生事故時,負責人員的疏散、逃生,防止擴大傷亡范圍。待救援車輛到來后,進行接車指引。保衛組(李從華)負責損失控制,物資搶救,對事故現場劃定警戒區,阻止與工程無關人員進入現場,保護事故現場不遭破壞。后勤組(儲振華)在險情發生時,負責提供必要的搶險物資、器材器具等后勤保障和資金保障。其他組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發展擴大,測量組成員監測邊坡狀況,及時清理邊坡上堆放的材料,防止造成再次事故的發生。4.4 處置程序坡頂水平位移突然加大、監控測量數據超過警戒值;基坑出現滲水、流砂或管涌;突降大雨或暴雨時;發生基坑坍塌及其15、他安全事故時應立即起動應急預案。現場懸掛應急領導小組成員電話,當出現預警情況時,可撥打任意一名組員電話求助,應急領導小組成員電話必須保持24 小時暢通。4.5 處置措施(1)監測反映報警測量人員每日按要求進行監控測量,做好記錄,并及時整理監測數據,將之與之.前的數據進行對比,當發生需要增加監測頻數的情況發生時,要安規范要求增加監測頻率,超過警戒值時,要立刻上報項目總工及安全總監。由項目部領導分析原因,制定相應處理措置后,保證基坑安全,方可繼續施工。(2)支護結構位移若支護樁向內側發生變形,下段變形較大,樁背土體沉陷,主要應設法控制支護樁嵌入部分的位移,著重加固坑底部位,主要措施有:回填好土、碎16、石或砂袋,回填反壓高度至少能保持基坑變形完全穩定為止。對坑底進行加固,采用注漿,高壓噴射注漿等方式提高被動區抗力。坡頂卸載,將坑頂 1m高度的土體挖除,減少坡頂荷載。(3)基坑滲水1、發現滲水上報基坑樁間土發生滲水時,第一個發現情況的人員在第一時間上報應急領導小組成員電話,領導小組成員接到報警后,立刻趕往事發地點,根據滲水情況及部位,查明原因。2、滲水量較小處理對于滲水量較小,不影響施工也不影響附近施工環境的情況下,可在坑底人工開挖排水溝,將滲水引至坑底的排水溝進行抽排水。3、滲水量較大處理對于滲水量較大,但沒有流砂帶出,不會造成施工困難,對周邊施工環境造成影響也不大的,采用引流-修補的方法:17、在滲漏嚴重的部位,在支護結構水平打入一根鋼管。內徑 2030mm,穿過支護結構,打入土體內,將滲水由鋼管引出。將管邊薄弱處用防水混凝土或砂漿修補封堵。等防水混凝土或砂漿達到一定強度后,再將關口封堵。.如果管口封堵后,出現第二處滲水點,采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封堵。如果引出的水為清水,或出水量不大,可不做封堵,將出水引至排水溝即可。4、支護結構漏水若漏水部位距樁頂地面不深,可將樁背漏水部位土挖開,至漏水位置下 0.51m,用混凝土進行封堵如果漏水位置較深,可在樁背漏水位置采用壓密注漿封堵,注漿漿液中加入適量水玻璃,使漿液盡快凝結。也可采用高壓旋噴噴射注漿方法。壓密注漿時,為防止施工對支護結構產生較大側18、向壓力,造成支護結構側向位移,在施工前,對基坑內部進行反壓回填,待注漿達到止水效果后,再重新挖開。5、管涌、流砂如果流砂是上部樁間縫隙中出現的,可在樁間填補防水混凝土,施工中先在管涌的位插入引流管,然后將該段樁間土清除,然后支模澆筑。管涌嚴重時,可在樁前打一排鋼板樁,在鋼板樁與支護樁之間進行注漿。鋼板樁底與支護樁體底標高相同,頂面與基坑標高相同,鋼板樁的打設寬度應比管涌范圍大 35m。6、基坑周邊出現裂縫基坑周邊出現裂縫的主要原因是基坑開挖后,周邊土體發生位移或沉降而導致裂縫,處理措施為用快干水泥灌縫,同時用薄膜或雨布等將裂縫修補處進行覆蓋,防水雨水浸入。7、基坑坍塌基坑發生小范圍內坡腳坍塌,19、未造成事故,對施工未造成嚴重影響時,對已滑坡或塌方的土體,可放寬坡面,將坡度改緩后,挖除塌落部分,用蛇皮袋裝填土或砂,在坍塌部位進行堆填,或設置支護擋板,防止坍塌范圍擴大,保持邊坡穩定。坡頂有.堆物時,應立即卸載。基坑發生較嚴重坍塌安全事故時,要立即起用應急響應預案,應急領導小組成員立刻趕到現場,進行現場搶險救援。確保人員的安全為第一,其次是控制材料的損失。緊急救援關鍵是速度,因為大多數坍塌死亡是窒息死亡,因此,救援時間就是生命。此外要培養施工人員正確的處險意識,凡發現險情要立刻使用事故報警系統進行通報,緊急救援響應者必須是緊急工作組成員,其他人員應該撤離至安全區域,并服從緊急工作組成員的指揮20、。深基坑坍塌事故所造成的傷害主要是機械性窒息引起呼吸功能衰竭和顱腦損傷所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衰竭,因此緊急工作組成員必須熟練掌握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傷員搬運及心肺復蘇等急救知識與技術等。4.6 應急物資及設備準備序號材料、設備名稱單位數量規格型號備注1 挖掘機臺2 PC220 2 渣土車輛4 后八輪3 吊車輛1 QY-25 4 對講機臺6 GP88S 5 方木m 35 200*200 6 鋼管t 2 48.3*3.6 7 快干水泥t 2 8 棉被50 9 編織袋只5000 5 文明施工及環境、水保護與職業健康管理措施5.1 文明施工重點.(1)本工程將以施工現場標準化工地的各項要求嚴格加以管理,21、爭創施工現場標準化工地。在施工中貫徹文明施工的要求,推行現代化管理方法,科學組織施工,做好施工現場的各項管理工作。(2)現場施工范圍內做好圍擋,圍擋采用統一的移動式圍擋牌,并在顯眼位置擺放警示牌,懸掛警示標志。(3)現場施工過程中采用人工配合灑水車對表面進行灑水,以降低揚塵。車輛離開施工場地上路前進行外皮、底盤及車輪的清洗,保證不帶泥土上路。運輸材料的車輛應加蓋籬席,避免拋撒。運土卡車完好無泄露,裝卸時不宜過滿,保證運輸過程中不散落。(4)優化施工現場施工組織,合理安排工期,將建筑施工環境噪聲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對距噪聲源較近的施工人員,除取得防護耳塞或頭盔等有效措施外,還應當縮短其勞動時間。注22、意對機械的經常性保養,盡量使其噪聲降到最低水平。嚴格控制人為噪聲,限制高音喇叭的使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噪聲擾民。從聲源上控制噪聲,盡量選用低噪聲設備和工藝代替高噪聲設備與加工工藝,在聲源處安裝消聲器消聲。噪聲較大的機械采取定期保養,嚴格操作規程,運輸車輛進出施工場地安排在遠離水廠辦公區的一側。(5)施工產生污水用水泵抽至附近的污水井,嚴禁施工污水亂排、亂流,污染道路、周圍環境。嚴格工程施工中的用水管理,盡量減少用水量,相應減少廢水排放量。實行清污分流,清潔水和廢水不能混排,施工場地設置臨時沉沙池,將含泥沙的開挖水、雨水、泥漿等經沉沙池沉淀后排放。(6)施工機械按照施工總平面布置圖規定的位置和線路設置,不得任意侵占場內道路。(7)各工序施工完成后,要求作業班組清理施工現場所產生的廢棄物,不在施工.現場熔融或者焚燒及其他會產生有毒有害煙塵和惡臭氣體的物質,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5.2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1)對所有進場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文明施工培訓,建立文明施工管理制度,所有管理人員及作業人員嚴格遵照制度執行。(2)施工前進行文明施工交底,施工過程中加強監督,對于違反文明施工要求的行為,進行組織并要求整改。(3)作業班組負責施工現場標牌的保護工作,施工現場的主要管理人員在施工現場應當佩戴證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