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物體打擊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16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69413
2022-09-02
15頁
22.72KB
1、物體打擊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目 錄、總則1.1編制目的1.2適用范圍1.3編制依據2、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應急處置基本原則4、組織機構及職責4.1應急組織體系4.2指揮機構及職責5、預防與預警5.1危險源監控5.2預警行動6、信息報告程序7、應急處置7.1響應分級7.2響應程序7.3處置措施7.4應急過程中避免二次傷害的措施7.5應急心理輔導8、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8.1常用物資裝備8.2社會應急資源9、應急結束10、應急恢復11、檢驗與更新12、發布與實施1、總則1.1編制目的為加強對物體打擊事故的防范,并對可能引起物體打擊因素進行分析,減少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及時、高效、有序地2、組織開展事故發生后的搶險救災處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損失,減少人員傷亡。1.2適用范圍本預案為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采取應急響應、救援、恢復等措施的程序性文件,各單位、項目要根據具體情況全面考慮編制現場應急處置方案。本預案適用于項目部所轄施工現場的物體打擊發生時采取的應急準備與響應的控制措施。1.3編制依據1.3.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1.3.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1.3.3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件(國務院令第393號);1.3.4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對493號);1.3.5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1.3.6建筑安裝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1.3.73、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GB/T28001-2011);1.3.8國家、行業、地方有關安全生產的法規和強制性條文、標準;2、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危險源辨識應全面考慮三種時態、三種狀態和六種類型,經過對施工生產全過程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確認發生物體打擊事故的作業活動和作業內容等因素。一旦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可能造成人員重傷,甚至發生死亡事件。3、應急處置基本原則按照“安全第一,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常備不懈;資源共享,應急迅速”的基本方針,實行先近后遠、先重后輕、先搶救后治療基本原則。4、組織機構及職責4.1應急組織體系項目部主要成員組成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經理任總指揮,黨委書記任副4、總指揮,成員由辦公室、安質部、工程部、財務部、設備運輸物資部、計劃部等部門負責人組成,各職能部門擔負相應應急職責。項目部所屬各工區成立應急指揮分中心,施工項目組成應急小組,實行分級協作。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設在項目部安質部。4.2指揮機構及職責項目部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具體負責項目部重大風險的監控和應急準備、響應、救援、恢復、演練工作的組織、領導、協調、推動工作。所屬各工區的應急指揮中心作為項目部應急救援指揮分中心,負責本項目應急救援工作,項目設置應急救援小組,對現場發生的安全事故實施應急救援。4.2.1指揮中心的主要職責(一)根據事故發生狀態,具體全面部署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快速有效實施;組織有5、關部門和人員,迅速開展搶險救災,救治傷員。并對應急行動中發生的不協調采取緊急處理措施。防止事故的擴大和蔓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損失。(二)根據事故災害發展情況,對危及到的周邊單位和人員,及時指揮、組織疏散工作。(三)密切注視安全事故控制情況,組織召開事故現場會議,做好信息處理,同時協調做好穩定社會秩序和傷亡人員的善后及安撫工作。(四)根據預案實施過程中發生的變化,應及時對預案提出調整、修訂和補充,確保應急救援預案不斷得到規范和完善。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設在公司安質部。4.2.2總指揮的主要職責(一)全面負責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工作。根據事故情況,決定應急預案的啟動,組織力量,全面指揮、開展應6、急救援;(二)負責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時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和地方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三)根據事故災害與發展情況,決定停止初始撲救,緊急撤離等措施,依據事態擴展狀況,決定請求外部援助。4.2.3副總指揮的主要職責(一)協助總指揮,具體負責應急響應救援行動。向應急總指揮提出控制事故擴大的應急救援對策和建議;(二)協調、組織和獲取應急救援所需的資源,迅速有效的組織現場應急救援行動,努力降低事故損失,減少事故影響;(三)負責與企業外部應急人員、部門、組織和機構進行聯絡與溝通,協調救援行動;采取有效措施保證事故影響區域的安全性,最大程度地保證現場人員、外援人員及相關人員的安全。4.2.4應急小組7、職責項目經理部須相應成立應急小組,設置指揮聯絡組、搶險救援組、技術支持組、警戒保衛組、安全疏散組、醫療救治組、后勤保障組、善后恢復組等專業小組,指定組長及成員,設立辦公地點及聯系電話。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做好記錄。(1)指揮聯絡組:負責事故監查與評估,做出正確判斷,執行、傳達救援命令,組織、指揮現場應急隊伍實施救援行動;負責落實現場重大風險因素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負責信息通報和聯系,確保信息暢通,發布準確,反饋迅速;負責現場事故上報工作;(2)搶險救災組:發生事故后迅速組織搶險隊員實施搶險救急方案,進行搶險、搶救傷員,搶運物資。及時報告搶險進展情況。(3)技術支持組:根據事故8、現場特點,提供科學技術支持,有效指導應急行動;提出搶險方案和避免事故擴大的應急措施;(4)警戒保衛組:發生事故后迅速與指揮聯絡組溝通、報告,了解告知事故發生原因及其他情況。負責危險區域的警戒和現場治安保衛工作。(5)安全疏散組:負責現場危險區域人員的疏散與安置和現場周圍重要物資的轉移。(6)醫療救治組:負責現場傷員的搜救和緊急處理,并護送保管員到醫療搶救點或附近醫院救治。(7)后勤保障組:負責組織應急物資和器材、設備的供應,組織協調車輛運送搶險物資和人員。(8)善后恢復組:負責事故善后處理,負責救援結束后現場清理及生產恢復工作。5、預防與預警5.1危險源監控5.1.1安質部負責重大危險源信息的9、收集、評價、分析、處理,建立生產安全事故監測、預警等應急機制和應急系統,依托應急指揮中心信息平臺及局域網絡,構建安全監控信息網絡,逐步建成集監測、控制、管理和救援于一體的高度信息化的生產安全事故預防預警體系。發布安全預警信息及相應預防措施,實現資源共享。5.1.2各單位應當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企業有關規定,做好本單位事故預防工作,防止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對重大危險源進行重點監控,及時分析重點監控信息并跟蹤整改情況,報公司安全質量監察部備案。5.2預警行動針對生產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和突發緊急事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風險分析和安全評價工作,當發現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時,以隱患整改通知、10、通報等形式傳遞預警信息,并責令責任單位立即進行隱患整改,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復查,督促消除隱患,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實現事前預防、降低損失目的。6、信息報告程序(1)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工區負責人報告;工區負責人接到報告后,立即采取應急措施。發生死亡、重傷或重大經濟損失事故時,應立即向項目部應急指揮中心報告,項目經理應于1小時內,向公司和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事故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一)發生事故的單位名稱及工程詳細名稱;(二)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三)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11、;(四)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五)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六)需要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七)事故的報告單位、簽發人和時間。(2)事故單位必須嚴格保護事故現場,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防止事故蔓延擴大。因搶救傷員、防止事故的擴大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做出標志、拍照、錄像、詳細記錄和繪制事故現場圖,并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封存內業資料,為事故調查提供原始資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隱瞞、謊報。(3)當自有應急無法保證控制事態發展時,應尋求外部支援。(4)項目部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電話:7、應急處置7.1響應分級按安全事故災難的可控12、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應急響應級別原則上分為、級。當達到預案應急響應條件時,事故單位應啟動本預案,并根據事故等級及時上報。7.1.1級應急響應:造成3人以上死亡(含失蹤)、10人以上重傷的事故;需要啟動級應急響應的其他事故。7.1.2級應急響應造成3人以下死亡(含失蹤)、3-10人重傷事故;發生與安全生產有關的,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事件;需要啟動級應急響應的其他安全事故。7.1.3發生級(3人以下重傷、其他安全事故)應急響應的安全事故,由事故單位按其編訂的應急預案啟動。項目部必須結合本單位實際和工程特點,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安全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并組織有關人員演練,熟悉、掌握預案要求和相關措施13、,并根據現場條件和環境的變化適時修改、補充和完善預案內容。7.2響應程序7.2.1應急響應流程應急響應流程分為:接警通報、判斷、應急啟動、指揮控制、應急響應、應急恢復和應急結束等幾個程序。7.2.2應急響應行動級響應行動發生級事故及險情應由項目部立即上報公司,公司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啟動公司級應急預案,通知指揮中心有關成員,組成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就有關重大應急事項作出決策和部署,并將有關情況向集團公司匯報。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趕赴現場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救援。當出現救援人員及現場人員有可能受到傷害的緊急情況時,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宣布應急避險命令;當救援困難,事故有進一步擴大等14、緊急情況出現時,應擴大應急相應程序,請求外部支援。級應急響應行動級應急響應由項目部負責啟動,并向公司報告。公司應急指揮中心成立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前往事故地點,指揮現場應急救援,組織應急救援隊伍開展醫療救護、后勤保障、善后處理、信息發布、治安保衛、事故調查等應急救援工作。向集團公司報告有關事故正理進展情況。級響應行動發生級以下應響應的安全事故,由項目部按其制訂的應急預案啟動,采取相應措施,消除社會影響。在救援過程中,要考慮傷者及傷者的朋友和親屬的心理感受,應進行必要的心理撫慰,把事故發生后主要采取的救治措施和將要采取的措施向其做簡單明了的交待,避免情緒過激影響救治人員的正常工作。 7.3處置措15、施7.3.1當施工現場發生物體打擊事故時,目擊者應高聲呼救,并撥打應急電話通報項目經理,同時通知附近的管理人員,管理人員應迅速趕到出事地點,對事故情況迅速做出初步判斷,除臨時承擔指揮應急搶救工作外,應迅速通知項目經理及相關人員、現場救護員馬上趕到事發地點;電話通知時,應準確的說明事故地點、時間、受傷程度和人數。7.3.2項目經理接到報告后應及時趕到現場或緊急授權應急小組其他領導負責救援工作,并第一時間進行現場救治;應急救援負責人應根據物體打擊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應急救援措施。(1)如物體打擊事故導致人員大出血、昏迷、不能行動等嚴重情況時,應急負責人應撥打120支援,避免延誤救治時間;(2)如物16、體打擊事故造成的傷害程度較輕,且受傷者能自由行動時,應急負責人應要求受傷者不能亂動,應在原地坐下由現場醫療救護人員進行檢查,如情況不嚴重,則由現場醫療救護人員進行必要的治療或由現場醫療救護人員陪同送到醫院再進行進一步的治療和觀察;如情況較重或物體打擊是可能引起內傷的情況,應果斷送往醫療進行全面檢查和治療;(3)如出現物體打擊的受傷者倒在危險部位或掉到危險部位自己不能行動等的情況時,項目應急小組要先把受傷者轉移到便于救治的地面、樓面或其它安全平臺上,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救治,避免救治過程中發生二次事故。7.3.3應急負責人在物體打擊造成重傷或死亡的嚴重事故時,應及時指派項目警戒組組長迅速對現場進行17、警戒、疏散現場閑雜人員,并維護秩序。發生物體打擊的區域的所有作業要馬上停止,并由相關的施工員或相應的班組長帶作業人員離開作業面,以班組為單位有序的從樓梯或腳手架的安全通道上撤到地面,不得在現場圍觀或逗留。7.3.4現場應急救治措施(1)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醫療急救組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醫療處理。物體打擊事故發生在能正常進行救治的地方,醫療急救組應馬上投入治療;如果物體打擊事故發生在無法進行急救的地方,應先指導救援人員按正確的方法盡快把傷者轉移到安全平臺上進行急救。120趕到后,現場急救組要盡量配合120醫生進行急救,由醫療急救負責人把傷情、已經采取的措施向醫生做簡短而明了的介紹,以便1218、0醫生能盡快了解情況,快速而有效的做出急救決策;(2)物體打擊事故的現場緊急救治時,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如傷員發生休克,應先處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另外也應對顱腦損傷、骨折和出血等情況進行處理:如受傷者處于休克狀態,要讓其平臥、少搬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要采取相應的辦法讓其蘇醒;同時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如物體打擊造成顱腦損傷,受傷處于昏迷狀態則必須保持呼吸道通暢。讓昏迷者平臥,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生喉阻塞。如物體打擊造成骨折,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19、條包扎后,及時送醫院治療。如出現血流嚴重時,應想辦法進行止血,避免流血過多引起生命危險。7.4應急過程中避免二次傷害的措施(1)如果物體打擊造成鋼筋、鋼管等插入身體內部;現場不能擅自將異物拔掉,只能做清洗傷口或止血等簡單處理,應等120到來后,由醫院醫生進行救治,避免現場處置不當造成二次傷害;(2)事故現場要有專人維持秩序,特別是在高處發生的物體打擊事故,禁止施工人員圍觀,防止人多雜亂,引起圍觀人員工救援人員高處墜落或物體打擊第二次傷害;(3)如果物體打擊出現在高處位置,救援人員首先要把傷者按正確的方法搬到安全的地方再進行下步救治,防止傷者或救援人員在不安全的平臺上救治時引起高處墜落或物體打擊20、等第二次傷害;(4)如果處在不宜施救的場所時必須將患者搬運到能夠安全施救的地方,搬運時應由身體強壯的救援人員進行搬運,如果是脊柱骨折,不要彎曲、扭動患者的頸部和身體,不要接觸患者的傷口,要使患者身體放松,盡量將患者放到擔架或平板上進行搬運。避免搬運不當引起傷者的第二次傷害和救援者的傷害。(5)事故發生后,要防止受傷者的親屬或朋友在情緒激動的情況下對傷者進行摟抱、翻轉或晃動等動作,避免動作不當引起骨折、窒息等二次傷害。7.5應急心理輔導(1)在救援過程中,要對傷者的朋友和親屬進行心理撫慰,主要把事故發生后主要采取的救治措施和將要采取的措施向其做簡單明了的交待,并征求其還有什么意見和要求,合理的意21、見給予采納,合理的要求予以滿足,避免情緒激動影響救治人員的正常工作;(2)事故發生后,要注意傷者的朋友和親屬的情緒變化,如果受傷嚴重,傷者的朋友和親屬有可能對事故的肇事者產生怨恨心理,這時要有專人對這些人進行心理撫慰情緒不能過激,避免這些人員對肇事者進行圍攻,從而發生二次傷害事故的發生。(3)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要對傷者進行心理安慰,特別是對可能受傷后后致的人員要重點關注,要對其進行鼓勵,使其樹立信心,配合醫生的救治工作;(4)如果傷者住院,單位領導要派人經常探視,派傷者的親友進行照顧;特別是因傷致殘的情況,更要對傷者和傷者的親屬進行安慰,要他們配合治療,并做好善后處理工作。8、應急物資與裝備22、保障根據建筑工程事故類別、特點以及應急救援工作的實際需要,應急救援物資在施工現場配備,并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協調好社會資源,以保證應急狀態時的調用和擴大應急之需。8.1常用物資裝備:(1)搶險工具:鐵鍬、撬棍、電工工具、氣割工具等。(2)搶險用具:安全帶、安全繩、梯子、應急燈、對講機等。(3)醫療器械:消毒用品、急救物品(創口貼、繃帶、無菌敷料)、各種不夾板、擔架、止血帶、氧氣袋等。8.2社會應急資源:救護車、挖掘機、裝載機、運輸車、汽車起重機、發電設備等。9、應急結束當事故已得到控制,不再擴大發展,傷員已得到相應的救護,現場險情已排除,現場經檢測沒有危險,現場救援工作視為結束,此時可以由指23、揮中心發布指令,解除緊急狀態,并通知相關單位或周邊社區,事故危險已解除。項目部應配合政府有關部門進行現場取證、事故調查和事故原因分析,寫出事故報告,擬定糾正預防措施并組織實施。10、應急恢復應急結束后,經批準,事故責任單位應組織現場清理,盡快恢復生產,并做好善后處理工作。11、檢驗與更新應急預案檢驗的目的是檢驗應急預案的適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以及響應過程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檢驗測試的方法有桌面推演,計算機模擬,功能性演練和現場實際演練。演練應做好記錄。應急預案進行測試后,應根據測試結果對應急準備的充分性和應急響應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有效性進行評審,找出應急準備和響應過程中存在的修復,更新,改進應24、急準備和響應過程,使之完善。12、發布與實施本專項預案,作為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救援預案的附件,自公布之日起實施。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唐曹鐵路工程TCSG-1項目部2015年3月17日附錄七:物體打擊危險因素表序號作業活動作業內容1腳手架和安全網搭拆作業立桿、大橫桿、小橫桿間距不符合規范要求2集料平臺無限定荷載標牌,護欄高度低于1.5米,沒有密目安全網封嚴3非架子工操作4高處作業外挑平臺堆料超高、超重5模板安拆與存放模板的支撐系統無設計計算或支撐系統不符合設計要求6起重機械安拆、吊裝作業吊鉤無保險裝置7材料堆碼放樓層物料不按規定堆放8存放物料靠墻碼放或堆放9物料堆放架搭設不符合要求10道橋施工作業未安要求做安全檢查11石方爆破方案不合理12爆破作業無安全指揮人員13未使用未正確使用個人防護品14道橋土石方作業爆破作業不履行安全操作規程、安全防護及管理不到位。啞炮未及時排除15橋涵預制安裝施工作業大梁吊點位置未按方案設置16未配備或不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17未定期對鋼絲繩和錨具進行檢查18臂桿及施工拼裝范圍外未設隔柵及警示標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