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故應急專項預案(1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69424
2022-09-02
15頁
17.77KB
1、食品安全事故應急專項預案一、總則食品安全事故概念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物在種植、管理、加工、包裝、流通、儲存、消費等過程中發生的造成社會公眾健康損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或者有科學依據證明可能對消費者身體健康與生命構成嚴重威脅的情況。目的有效處置食品安全重特大事故和重大隱患,快速、及時、妥善控制和消除我區突發食品安全重特大事故的危害,減少人員傷亡,保障全區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促進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原則以人為本,本著搶險先救人的原則,在處置食品安全事故時要以生命救助為主,高效及時救人,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科學果斷排險,消除事故對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脅。編制依據根2、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和重慶市等法律法規的有關條款,結合我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處置原則預防為主、常備不懈。各職能部門應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積極開展食品安全事故的預防工作,切實做好實施預案的各項準備工作。統一領導、部門聯動。區政府統一指揮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整合現有資源,提高應急處置效率。分級負責、協調配合。食品安全事故實行分級負責和屬地管理為主的原則,按照職責分工,密切合作,認真落實各項應急處置措施。及時果斷、依靠科學。食品安全關系人民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各食品安全監管職能部3、門接到事故報告后,要在第一時間趕赴事故現場,采取果斷措施控制事態發展,搶救傷員,減少損失,并將情況上報有關部門。同時,對于事故的處置要依靠科學,講究效率,避免蠻干。現狀近年,加強了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全區食品安全總體形勢良好,但由于食品安全是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管理,涉及食品源頭污染治理、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監管環節多、鏈條長,監管難度大。目前,種植業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畜產品違禁藥物濫用和獸藥殘留超標、水產品藥物殘留超標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食品生產加工中濫用添加劑、使用非食品原料等危及食品安全的現象時有發生;街邊餐飲攤點、學校食堂、農村場鎮餐館衛生條件差,食品流通環節進貨查驗制度、質量4、監控制度不健全,質量監督檢查力度不夠,監督執法隊伍力量不足,群眾食品安全意識較差,食品安全形勢仍不容樂觀,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發生在南岸行政轄區范圍內的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和重大隱患防范。二、組織機構及職責應急處置指揮機構區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指揮部在區政府的領導下開展工作。處置指揮部的指揮長由區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主任擔任,副指揮長由區政府辦公室聯系食品安全工作的主任擔任,成員由區食藥監分局、區衛生局、區工商分局、區質監局、區農林水利局、區商委、區教委、區公安分局、區環保局等相關部門領導組成。處置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食藥監分局。并根據應急處置需要設立綜合協調組、宣傳5、報道組、醫療救護組、后勤保障組、事故調查組和善后處理組等工作部門。處置指揮部工作職責1向區政府報告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情況,執行區委、區政府的指示和命令;2負責一般、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處置,及時消除轄區內各種食品安全事故隱患;3配合市應急指揮部,負責發布重大、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預警處置指令,共同做好應急工作;4收集、掌握事故的有關信息,制定重大應急處置措施;5負責指揮調度警力及有關部門、企事業單位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應急救援工作;6決定對事故現場進行封閉和對特定區域實行管制等強制措施。處置指揮部辦公室職責1根據食品安全事故的具體情況,協助指揮部統一部署應急處置工作,組織相關部門迅速開6、展救援工作;2緊急調用各類物資、設備、人員,指定相關場所;3傳達指揮部的各項命令,協調解決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中的具體問題;4檢查督辦各部門、各單位做好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救援工作,及時采取措施控制事態蔓延;5組織建立和管理全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專家庫;6向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區政府、區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及其成員單位報告、通報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情況;7完成區處置指揮部交辦的其它任務。處置指揮部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區食藥監分局負責區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日常工作,落實該辦公室各項職責;擬訂應急救援預案,組織協調應急救援工作,收集信息,分析動態;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宣傳、教育、培訓7、等工作;區衛生局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負責突發重大食物中毒的應急響應及病員救治,依法開展對重大食物中毒的衛生學原因調查處理和相關技術鑒定等工作;區農林水利局負責組織對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調查,依法開展對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處理;區商委負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所需物資的組織、供應,參與屠宰加工環節以及流通領域中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區質監局負責對食品生產、加工環節以及進出口食品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原因調查處理和相關技術鑒定等工作;區工商分局依法開展食品流通環節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違法行為的調查處理等工作;區教委負責協助衛生等部門對學校食堂、學生在校營養餐造成的重大食品安全事8、故原因進行調查以及組織應急處理;區環保局負責因環境污染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違法行為調查及環境監測工作,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理提出意見和建議;區公安分局負責組織、指導、協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涉嫌犯罪案件的偵查工作;區委宣傳部負責制定信息發布方案及對外口徑,組織、協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發布,對互聯網新聞信息的管理以及有害信息的封堵工作;區監察局負責對國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在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以及應急處理工作中,有失職、瀆職等違紀行為的調查,并做出處分決定;區財政局負責事故應急救援資金保障及管理。三、預防、監測與預警預防各相關職能部門要認真貫徹執行預防為主的方針,認真履行工作職9、責,加強日常管理,加大對重點行業、重點人群的監管力度,有效防止、減少各種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或減少事故的危害。監測區衛生局、區工商分局、區質監局、區農林水利局、區商委、區環保局、區教委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加強對重點品種、重點環節、重點區域,尤其是高風險食品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包裝、貯藏、經營、消費等環節的食品安全日常監管;按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發展規律和特點,及時分析對公眾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發展趨勢,及時做出預警,對食品安全問題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整治、早解決。區食藥監分局要收集匯總、及時傳遞食品安全綜合信息。預警分級按照事故造成的傷亡情況和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將食品安全事故分為10、四級。即:一般、較大、重大、特別重大。并按照事故的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予以標志。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包括:事故影響范圍在本轄區內2個以上鄉鎮,給消費者飲食安全帶來嚴重危害的;造成傷害人數在30100人,未出現死亡病例的。較大食品安全事故包括:事故影響范圍涉及本市內2個縣,給人民群眾飲食安全帶來嚴重危害的;造成傷害人數超過100人,或者出現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包括:事故危害嚴重,影響范圍涉及本市內2個以上縣較大區域的;造成傷害人數超過100人并出現死亡病例的,或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包括:事故危害特別嚴重,對2個以上省、自治區、直轄市造成嚴重11、威脅,并有進一步擴散趨勢的;發生跨地區、跨國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特別嚴重社會影響的。預測支持系統在區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技術平臺的構架下,食品安全事故預測、預警、處置技術設備、專家庫、專業隊伍及專業救援力量支持系統主要依托區衛生局編制的南岸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相關內容。事故報告積極倡導和鼓勵公民、法人、機關、企事業單位提供和舉報食品安全事故的隱患及有關線索,并對有功人員給予獎勵。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區政府及其有關職能部門報告食品安全事故及其隱患,有權向上級政府部門舉報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職責的單位及個人。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單位或知情者應及時向區人民政府報12、告,并依法向區衛生、農水、工商、質監、環保等部門報告。政府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食品安全協調機構對事故情況進行初步核實。重大以上等級的事故,區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應立即向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辦公室和市衛生應急指揮部、市政府應急委報告。重大、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事故發生時間、地點、單位;事故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潛在危險、危害程度估計及發展趨勢的初步評估;事故發生原因初步判斷;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四、應急響應和處置程序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單位或知情者應及時向區政府報告。區政府接到報告后,立即啟動,組織力量趕赴事故現場搶險救援,對事故現場嚴密保護13、,防止事故損失擴大,并迅速將事故情況進行初步核實。重大以上等級的事故,區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應立即向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報告。并根據紅、橙、黃、藍四級預警級別,進行救援處置。一般食品安全事故處置程序級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區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在區政府領導下,迅速啟動“食品安全事故應急專項處置預案”,立即組織力量在第一時間趕赴事故現場,了解核實事故情況,部署救援力量,對事故現場嚴密保護,防止事故損失擴大。區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指揮部辦公室、綜合協調組、宣傳報道組、事故調查組、醫療救護組、后勤保障組、善后處理組立即進入工作狀態,按規定對事故進行認真處置。事故處置完畢后,事故調查組要盡快寫出事故的調查報告,14、及時總結事故教訓,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并將處置情況向區政府和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報告。較大食品安全事故處置程序級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區政府迅速組織食品安全監管人員、醫療救護人員和救援裝備迅速趕赴現場,實施搶險救援。區政府、區食藥監分局分別向市政府、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報告。事故處置完畢后,區政府、區食藥監分局分別向市政府、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寫出報告。重大(級)與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處置程序級、級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區政府的主要負責人應及時趕赴事故現場,指揮搶險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市政府、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報告。事故處置工作組職責綜合協調組:由區食藥監分局牽頭,區衛生局、區公安分局、區商委、區15、工商分局、區質監局、區環保局等有關部門的領導參加。主要任務是負責傳達區指揮部領導的指示,報告事故應急處理情況,協調有關搶險救援工作,完成指揮部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事故調查組:由區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根據事故性質確定相關職能部門牽頭,主要任務是依據有關規定對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進行調查,核實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情況,并向區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指揮部辦公室報告發生事故的初步原因。醫療救護組:由區衛生局負責迅速組織搶救隊伍,緊急調用各類醫藥物資、醫療設備和醫務人員,決定急救場所,指導急救人員開展搶救工作,力爭將人員傷亡降到最低程度;準確統計人員傷亡數字,及時向處置指揮部報告情況;對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協助有關16、部門,迅速采取措施予以防范,并做好事件現場的衛生防疫工作。后勤保障組:由區商委牽頭,負責制定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的物資保障方案,組織應急救援物資的供應。協助有關部門提供各類應急器材和救災物資,安排搶險救災人員的膳食,確保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善后處理組:由區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根據事故性質確定相關職能部門和當地街道和鎮政府負責。主要任務是做好遇難、受傷人員的賠付及家屬安撫工作。在搶險救援過程中,區處置指揮部要協調好各種救援力量,落實各項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在搶險救援過程中發生其他意外事故。新聞通報在食品安全事故處置過程中,區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指揮部辦公室要按規定及時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工作,對食品安17、全事故調查核實后,應按照“及時主動、準確把握、正確引導、講究方式、注重效果、遵守紀律、嚴格把關”的原則,經區處置指揮部審核同意后,由指揮部指定的新聞發言人向媒體發布食品安全事故的情況。區委宣傳部牽頭制定對外信息發布方案,負責對外宣傳。五、后期處置善后處置由區政府牽頭,事故責任單位等相關部門按有關政策,對事故傷亡人員或家屬給予安撫、補償。社會救助與保險理賠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社會、個人和外國機構向受災人員捐贈資金和物質,統一由區政府和區紅十字會接受,并按規定加強管理和監督。區處置指揮部及時協調有關保險公司提前介入,按相關工作程序做好參保人員的理賠工作。事故通報與調查報告事故處置過程中,事故18、調查組要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勘查和取證工作,及時掌握事故的有關情況,并將調查結果及時向區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報告,區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盡快寫出事故的調查報告,及時總結事故教訓,并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報送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和區委、區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六、保障措施通信與信息保障建立食品安全重特大事故信息采集、處理制度,確保應急處置期間的信息暢通。參與處置指揮部的成員單位及救援單位均應確定一名負責人和聯系人,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救援力量保障參見區衛生局編制的南岸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相關內容。救援裝備及物資參與應急救援的有關單位,應儲備應急救援的設備、設施,保證應急處置工作的需要。救援資金保障19、區政府建立救援專項基金,保障救援工作的演練與購買救援專用設備、設施等經費。責任追究按照國務院關于重特大事故責任追究制度、重慶市關于重特大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實施細則等規定,有關部門應對以下行為單位和個人嚴格責任追究:1對食品安全事故和重大險情信息不按有關規定上報、遲報、漏報、瞞報的;2拒不執行事故處置指揮部的指令,延誤應急搶險工作造成嚴重后果的;3在人員救助、物資調配、事故調查、現場秩序維護等方面不配合、不支持,嚴重影響和干擾應急救援工作的單位和個人。七、宣傳培訓和演習安全宣傳向社會公布和宣傳食品安全事故的報警電話號碼:xxxxx預案培訓各有關單位要根據本預案的要求,制定相應的技術方案,儲備相應的20、物資,組織開展本部門、本系統的負責人、參與應急救援的管理人員和具體救援人員實施預案的業務培訓,熟悉實施預案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懂得在發生不同等級的事故后,知道該做什么和怎么做,適時開展演練,做好實施預案的各項準備工作。演習與更新區應急處置指揮部每年組織各相關部門開展一次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應急處置實戰演習。每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區政府組織區級有關部門對本預案重新評估和修訂完善。八、附則預案管理各相關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責任單位和負有應急保障任務的單位,都要根據本預案組織實施。并報區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備案。預案管理與更新區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責任單位和負有應急保障任務的單位,都要根據本預案和所擔負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任務,組織制定相應預案的保障計劃。本預案應適時進行更新,原則上每三年進行一次。獎勵與責任參照相關規定,表彰、獎勵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有功人員,并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