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陽縣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0129
2022-09-02
16頁
38.50KB
1、射陽縣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1.總則1.1 編制目的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市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會議精神,切實提高我縣學校預防、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有效預防、正確應對、及時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規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保障廣大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校園穩定,制定本預案。1.2 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教育部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1.3 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射陽縣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應對各類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本預案所指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學校師生健康嚴重損害的事件,包括發生在學校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及學校所在地區發生的、可能對學校師生健康造成危害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4 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分級根據教育部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按嚴重程度,從高至低劃分為特別重大(I級)、重大(II級)、較大(III級)和一般(IV級)四級。 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1)學校發生的肺鼠疫、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新傳染病、我國尚未發現的疾病以及我國已消滅的傳染病等達到3、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標準的;(2)學校實驗室保存的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丟失;(3)發生在學校的、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級)(1)學校發生集體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數超過100人并出現死亡病例,或出現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2)學校發生肺鼠疫、肺炭疽、腺鼠疫、霍亂等傳染病病例或血吸蟲急感病例,發病人數以及疫情波及范圍達到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標準;(3)學校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4)乙類、丙類傳染病在短期內爆發流行,發病人數以及疫情波及范圍達到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確4、定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標準;(5)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擴散到縣以外的學校;(6)因預防接種或群體預防性用藥造成人員死亡;(7)因學校實驗室有毒物(藥)品泄露,造成人員急性中毒在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8)發生在學校的、經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級)(1)學校發生集體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數100人以上,或出現死亡病例;(2)學校發生肺鼠疫、肺炭疽、霍亂等傳染病病例及血吸蟲急感病例,發病人數以及疫情波及范圍達到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標準;(3)乙類、丙類傳染病在短期內爆發流行,疫情局限在縣域內的學校,發病人數達到5、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標準;(4)在一個學校內發現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5)發生在學校的因預防接種或預防性服藥造成的群體性心因性反應或不良反應;(6)因學校實驗室有毒物(藥)品泄露,造成人員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數在1049人,或出現死亡病例,但死亡人員在5人以下;(7)發生在學校的,經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認定其他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V級)(1)學校發生集體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數599人,無死亡病例;(2)學校發生腺鼠疫、霍亂病例或血吸蟲急感病例,發病人數以及疫情波及范圍達到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標準;(3)因學校實驗室6、有毒物(藥)品泄露,造成人員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數在10人以下,無死亡病例;(4)發生在學校的,經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5 工作原則(1)預防為主、及時控制。在學校廣泛宣傳普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知識,提高全體師生員工的防護意識和校園公共衛生水平,加強日常監測,爭取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解決,發現病例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與控制措施,迅速切斷傳播途徑,控制疫情的傳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統一領導。各級各類學校,在當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統一領導下,成立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領導機構,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疫情報告、控制和救7、治工作;組織、指揮、協調與落實轄區內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工作。(3)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實行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屬地管理的原則。各學校要在當地黨委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開展應急處置工作。(4)快速反應、運轉高效。各學校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機構要形成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快速反應機制。一旦發生突發事件,確保發現、報告、指揮、處置等環節的緊密銜接,做到快速反應,正確應對、處置果斷,力爭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2.應急組織體系及職責縣教育局設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組 長:局長副組長:分管副局長、紀檢書記 成 員:由局機關各有關處室主要負責人組成8、。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負責統一決策、組織、指揮教育系統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響應行動,下達應急處置工作任務。在各學校發生突發公共事件時,及時與所在地政府溝通情況,協調、協助相應部門和單位開展應急處置工作。重大問題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和市教育局請示報告。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教育局中等教育科,具體承擔學校突發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的日常工作。負責及時收集和分析相應的數據和信息,提出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指導意見和具體措施報領導小組;及時總結和推廣學校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經驗和做法;督導、檢查學校落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情況;督促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性質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各級各類學校9、由學校主要領導負責指揮,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成立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工作機構。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及信息報告3.1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 教育行政部門工作(1)在當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指導和落實轄區內教育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的各項工作。 (2)監測、匯總和收集轄區內教育系統突發事件的信息和防治工作情況,分析、研究教育系統防治工作形勢,提出各級各類學校防治突發事件的對策。 (3)根據不同季節和情況宣傳呼吸道傳染病、腸道傳染病和食物中毒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保健知識,減少這類疾病的發生。 (4)指導、落實并督查各學校防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措施落實情況。(5)根據10、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分級預警控制措施的相關要求,對各學校的教學安排及其他相關工作作出及時調整。 學校工作(1)根據當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應急預案,制訂本校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2)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責任制,檢查、督促學校有關部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措施落實情況。 (3)廣泛深入地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宣傳教育活動,普及突發事件防治知識,提高師生員工的防病能力。 (4)建立學生缺課登記制度和傳染病流行期間的晨檢制度,及時掌握學生的身體狀況,對患傳染病學生,應及時督促其到醫院就診,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5)開展校園環境整治和愛國衛生運動11、,加強后勤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衛生條件,保證學校教室、食堂、宿舍、廁所及其他公共場所的清潔衛生。(6)確保學生喝上安全飲用水,吃上放心飯菜,住上衛生宿舍。 (7)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匯報學校衛生工作情況,積極配合衛生部門做好應急接種、預防服藥、隔離消毒、食物留樣等工作。3.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1)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在學校建立考勤監測制度,指定專人對師生員工中的缺勤者進行逐一登記,查明缺勤原因。對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醫進行登記匯總并進行追蹤觀察,分析其發展趨勢,必要時采取進一步的措施。(2)重視信息收集。各學校要與所屬區域的疾病預防與控制機構建立聯系12、,收集本地及周圍地區公共衛生情報,以便做好預防工作。(3)不斷完善應急反應機制。加強人員培訓,開展經常性的演練活動,提高隊伍理論素質和實踐技能,增強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指揮能力和實戰能力。3.3 信息報告根據突發事件的發生、發展、處置進程等,每一起突發事件都必須作首次報告、進程報告和結案報告。首次報告要快,進程報告要新,結案報告要全。 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責任報告單位:各級各類學校責任報告人:各級各類學校指定的信息報送人員 報告時限及程序(1)初次報告各級各類學校和托幼機構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應在第一時間(事件發生后2小時內),向縣教育行政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進行初次報告;發生重大突發13、公共衛生事件,學校可以直接報告市教育主管部門。(2)進程報告一般和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進程報告一般和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過程中,學校應隨時將事件發展變化情況報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門。重大和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進程報告重大和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過程中,學校應每天將事件發展變化情況報告上級教育主管部門。(3)結案報告事件結束后,應將事件處理結果逐級報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 報告內容(1)初次報告必須報告的信息包括:事件名稱、發生地點、發生時間、報告時間、涉及人群或潛在的威脅和影響、報告單位、報告人、聯系人及通訊方式;盡可能報告的信息包括:事件初步性質、范圍、嚴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14、的措施、病例發生和死亡分布及可能發展趨勢等。(2)進程報告報告事件的發展與變化、處置進程、事件的原因或可能因素、已經或準備采取的整改措施。在進展報告中既要報告新發生的情況,同時對初次報告的情況進行補充和修正。(3)結案報告在事件處理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上報。包括事件的基本情況、事件產生的原因、應急處置的過程(包括各階段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功效)、處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情況、責任追究情況,并提出今后對類似事件的防范和處置建議等。 信息報送程序示意圖(含先期處置措施)市教育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縣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學校信息報告人縣衛生行政主管部門2小時內報告學 校報告現場師生第一步 15、聯系衛生部門(醫院)組織救治; 追回已出售(發出)的可疑中毒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關人員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中毒物品; 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中毒食品和物品; 控制或切斷可疑水源。第二步 向中毒或患病人員家長、家屬通報情況; 配合衛生防疫部門封鎖和保護事發現場,對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樣留驗,排查致病因素,對現場進行消毒和處理,對相關人員進行隔離; 配合公安部門進行現場取樣,開展偵破工作。第三步 按照當地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要求,落實其他緊急應對措施; 對學校不能解決的問題請求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當地政府以及衛生行政部門支持和幫助; 在學校適當的范圍通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基本情況以及采取的16、措施,穩定師生員工情緒,開展衛生宣傳教育,提高師生的自我保護意識。3.4 信息發布縣衛生行政部門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授權向社會發布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適時向師生通報事件有關情況,但不得自行向社會發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4.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和終止4.1 應急反應原則學校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必須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部署下,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根據相應級別做出應急反應。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要采取邊調查、邊處理、邊搶救、邊核實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發展。未發生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學校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通報后,要及時部署和落實本學校17、預防控制措施,防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校內發生。4.2 應急反應措施 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反應(1)學校的應急反應除按照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反應要求,組織實施相應的應急措施外,信息報告人每天應按照要求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進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進程信息報告。(2)縣教育局的應急反應除按照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反應要求,組織實施相應的應急措施外,還應按照縣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啟動我縣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對全縣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與防控工作進行部署,落實各項防控應急措施。 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反應(1)學校的應急反應除按照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反應要求,組織實施相應的應18、急措施外,應在當地政府的統一指揮下,按照要求認真履行職責,落實有關控制措施;信息報告人每天應按照要求,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進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進程信息報告。(2)縣教育局應急反應除按照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反應,組織實施相應的應急措施外,縣教育局主管領導和有關人員在接到事發學校報告后應及時趕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場,并組織實施以下應急措施:請示市教育局和衛生局,組織衛生等有關方面的專家對突發事件進行評估,并根據專家組的建議,啟動本縣教育系統應急預案;協助學校組織對中毒或患病人員的救治工作;協助衛生等有關部門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調查處理;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展趨勢,提出相應的應急處置工作意19、見;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性質和調查結果,對有關責任單位進行通報;在縣衛生行政部門的指導下,對本縣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進行部署,并對各學校防控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 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反應(1)學校的應急反應除按照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反應要求,組織實施應急措施以外,有死亡人員的應協助學校做好死亡人員的家屬接待與安撫工作。還應按照當地政府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統一部署,落實其他相應的應急措施。(2)縣教育局的應急反應縣教育局主管領導和有關人員接到學校報告后應立即趕赴事發學校了解情況并組織實施以下應急措施;協助學校做好對中毒或患病人員的救治工作,或到醫院看望中毒或患病人員;對學校必20、須采取的各項應急措施進行檢查核實;協調和幫助學校解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過程中的有關問題和困難;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發展變化情況,及時指導學校實施相應的應急措施,針對突發性傳染病疫情和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發生,必要時可決定停課。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要求,向同級政府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報告;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性質對有關責任人進行查處。 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反應(1)學校的應急反應事件發生后,現場的教職員工應立即將相關情況通知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責任報告人及學校領導。學校領導接到報告后,必須立即趕赴現場組織實施以下應急措施:聯系當地衛生部門(醫院),對中毒或患病人員進行救治;21、追回已出售(發出)的可疑中毒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關人員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和物品;控制或切斷可疑水源;與中毒或患病人員(特別是中小學生或病情嚴重者)家長、家屬進行聯系,通報情況,做好思想工作,穩定其情緒;積極配合衛生疾病控制部門封鎖和保護事發現場,對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樣留驗,對相關場所、人員進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對中毒現場、可疑污染區進行消毒和處理,對與肺鼠疫、肺炭疽、霍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觸者實施相應的隔離措施;或配合公安部門進行現場取樣,開展偵破工作;按照當地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要求,認真落實其他緊急應對措施;對學校不能解決22、的問題及時報告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和當地政府以及衛生行政部門,并請求支持和幫助;在學校適當的范圍通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基本情況以及采取的措施,穩定師生員工情緒,并開展相應的衛生宣傳教育,提高師生員工的預防與自我保護意識。(2)縣教育局的應急反應縣教育局的主管領導和有關人員接到學校報告后應立即趕赴事發學校了解情況并組織實施以下應急措施:協助學校做好對中毒或患病人員的救治工作,或到醫院看望中毒或患病人員;對學校必須采取的各項應急措施進行檢查核實;協調和幫助學校解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過程中的有關問題和困難;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發展變化情況,及時指導學校實施相應的應急措施;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23、要求,向同級政府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報告;協助學校做好家長思想工作,加強輿論導向,穩定家長及學校師生員工情緒,維護學校教學秩序等;協助衛生等有關部門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調查處理;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性質對有關責任人進行查處。5.善后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完成后,工作重點應馬上轉向善后與恢復行動,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學校正常教學和生活秩序。5.1 調查及評估會同有關部門對所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調查,認真總結分析應急處理經驗教訓,對事故的處理工作進行總結,分析事故原因和影響因素,提出防范和處置建議,完成工作總結報告,報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5.2 人員善后及撫恤根據突發公共24、衛生事件的性質及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應認真做好或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做好受害人員的善后工作。5.3 責任追究根據調查結果,對導致事件發生的有關責任人和責任單位,依法追究責任;對于玩忽職守,疏于管理,造成學校衛生安全事故者,教育行政部門應視情節輕重,給有關責任人以相應處分,觸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5.4 整改對突發事件反映出的相關問題,存在的衛生隱患問題及有關部門提出的問題進行整改。加強經常性的宣傳教育,防止突發事件的發生。5.5 恢復教學秩序盡快恢復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對因傳染病流行而致暫時集體停課的,必須對教室、閱覽室、食堂、廁所等學習、生活場所進行徹底清掃消毒后,方能25、復課;因傳染病暫時停學的學生,必須在恢復健康,并經有關衛生部門確定沒有傳染性后方可復學;因水源污染造成傳染病流行的學校,其水源必須經衛生部門檢測合格后,方可重新啟用。6.保障措施6.1 組織機構保障各學校應成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機構,具體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日常預防與控制工作。6.2 信息技術保障要求各學校確定專人負責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送工作,各學校至少要有1名衛生工作人員負責疫情報告,同時建立相關工作制度,明確責任。6.3人力資源保障各學校應按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要求配齊學校衛生工作專業人員(或保健教師)。學校衛生工作專業人員應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定期接受衛生部門組織的突發公共衛26、生事件應急處理知識、技能的培訓和演練,熟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與控制知識,具有處理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6.4 物資經費保障各學校應安排必要的經費預算,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資金保障和物資儲備。6.5 宣傳教育保障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實好健康教育課程,普及公共衛生知識,結合季節性、突發性傳染病的預防,大力宣傳、普及防治突發事件的相關知識,組織食品衛生知識和預防食物中毒的專題教育,督促和組織師生加強體育鍛煉,提高師生員工的公共衛生意識和防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7.名詞術語重大傳染病疫情是指某種傳染病在短時間內發生、波及范圍廣泛,出現大量病人或死亡病例,其發病率遠遠超過常年的發病率水平的情況。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時間內,某個相對集中的區域內同時或者相繼出現具有共同臨床表現病人,且病例不斷增加,范圍不斷擴大,又暫時不能明確診斷的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是指由于食品污染和職業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數眾多或者傷亡較重的中毒事件。新傳染病是全球首次發現的傳染病。我國尚未發生的傳染病是埃博拉、猴痘、黃熱病、人變異性克雅氏病等在其他國家或地區已經發現,在我國尚未發現過的傳染病。我國已消滅傳染病是天花、脊髓灰質炎等傳染病。8.附則本預案由縣教育局制定,并負責實施和解釋。各學校應遵照執行,并參照本預案制定本校的應急預案。縣教育局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及時修訂本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