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市覃塘城區防洪排澇專項規劃方案(2020-2030年)(征求意見稿)(1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70184
2022-09-02
14頁
2.69MB
1、貴港市覃塘城區防洪排澇專項規劃(2020-2030)(征求意見稿)簡介一、項目背景2013年3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城市防洪排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323號),對城市防洪排澇設施的建設工作提出了總體的要求。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為貫徹落實通知的精神,結合自治區的實際情況,下發了關于加強城市防洪排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桂建城201318號),計劃在2014年底前,各設區市、各城區在摸清現狀基礎上,編制完成城市防洪排澇設施建設規劃。按照國務院要求和自治區藍天立副主席批示,力爭5年時間完成全區排水管網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左右年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防洪排澇工2、程體系。008年,貴港市編制了貴港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30,2012年,貴港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30)局部修改(2012)編制完成。規劃從區域空間到各種都對覃塘城區進行了詳細的安排。防洪排澇設施是城市的重要市政設施之一,直接關系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危。隨著覃塘區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為了提高覃塘城區防洪排澇標準,完善城市功能,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減小因內澇造成的損失;控制防澇工程設施用地,保證防澇設施的實施。 因此,編制貴港市覃塘城區防洪排澇專項規劃能夠更好的解決貴港市覃塘城區現有的防洪排澇問題,建立完善的貴港市覃塘城區防洪排澇設施體系,保障覃塘城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覃塘城區3、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二、主要內容按照水利部2014年制定的防洪規劃編制規程的技術要求,首先進行了現場查勘,根據貴港市覃塘區城區實際情況,結合排水規劃等,對防洪排澇布局進行分析,對防洪除澇工程規劃方案進行了分析論證,包括旱河、細花江、福龍江堤防加高加固、排澇渠道綜合整治工程、蓄洪工程等進行了重點研究。力求規劃經濟合理,確保城市防洪安全,有效控制內澇災害。本次防洪排澇規劃側重雨水內澇和山洪的排除,從上游到下游綜合采用工程性措施與非工程性措施相結合,實現雨水的資源化、無害化。本次專項規劃主要根據新的城市總體規劃,以覃塘城區為重點,統籌考慮各內河流域排水需求,在吸收和借鑒防洪規劃、水系規劃成果基礎上,4、按照國家建設部編制大綱要求,采用模塊化設計,使雨水規劃、防澇規劃有機結合,保證編制成果的科學合理。三、規劃范圍本次規劃以貴港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30)局部修改(2012)為依據。本次貴港市覃塘區防洪排澇專項規劃的規劃范圍與總體規劃確定的中心城區規劃范圍一致。規劃期末,中心城區的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約17.84km。四、規劃期限本次規劃與貴港市覃塘區城市總體規劃保持一致,確定規劃期限為20202030年,其中:近期:2020年至2024年;遠期:2025年至2030年。五、城市防洪排澇現狀及存在問題覃塘區老城區目前還存在雨污合流的情況,目前209國道及358國道覃塘段主干道及14條城市支路已5、經建成雨污分流,在建設的7條小街小巷白改黑項目已經完成雨污分流建設,老城逐步改造為雨污分流制。覃塘荷美新區已建成道路均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集中收集后,統一進入就近城市污水處理廠或污水處理站,經處理達標后,排入水體。雨水則順應地勢自流排入附近河道或水體。雨澇災害的形成有多種原因,結合貴港市覃塘區地形和城市建設情況特點,其暴雨內澇造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城市內澇設施建設進展滯后:隨著城市化進城的加快,城市建成區面積在逐年增加,而現有排水管網及內澇設施建設進展滯后,由于歷史原因,排水設施建設標準低,設計斷面小,檢查井少,設施老化,大都超期限使用,難以滿足城市的排洪防澇需要。(二)城市排6、水管網缺乏統一規劃與有效管理:覃塘區現大部分為合流制排水體制,老城區排水管網建設雜亂,管道錯接,亂接現象嚴重,致使排水不暢,豐雨期易發生內澇。(三)城區內河溝渠不滿足防澇標準:受地形影響,覃塘區排水主要依靠緊鄰或流經覃塘區的福龍江、細花江及其各支流泄洪,但現狀溝渠斷面不一,局部地方斷面被建筑擠占,造成斷面過小,豐雨季易發生內澇。(四)城市外圍無山洪防治措施:覃塘區東北面有大面積高山,沒有對外圍山洪進行截洪,致使外圍山洪涌入城區,對城區危害大。六、城市排澇工程規劃(一)雨水徑流控制與資源化利用1、徑流量控制雨水徑流對徑流量的控制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1)用地控制對于新建城區規劃需要控制用地類型、7、規模,盡可能的增加公園綠地等用地,減小綜合徑流系數,使其0.5.對于舊城改造后的綜合徑流系數不能超過改造前。 (2)雨水源頭控制利用城鎮基礎設施削減雨水量滲透地面滲透地面是路面各層均具有較大孔隙率,雨水可通過面層下滲。下凹式綠地在新開發區或舊城改造區設計和建造時,調整合理的路面高程、綠地高程、雨水口坎高程的關系,使路面高程高于綠地高程,雨水口設在綠地內,而且雨水口坎高于綠地高程而低于路面高程,這樣就形成了下凹式綠地,降雨后的雨水徑流都進入綠地,經綠地蓄滲后,多余的雨水徑流才從雨水口流走。(3)建設雨水調蓄設施和城市水系調蓄是雨水調節和儲蓄的總稱,在雨洪控制利用系統中的應用非常廣泛。雨水調節通常8、是對重現期較大暴雨事件的峰流量進行調節、 滯流或削減。雨水儲蓄主要指對雨水徑流量進行儲存、滯留或蓄滲以達到削減徑流排放量、控制水質、收集或補充地下水等綜合利用雨水資源的目的 ,一般主要針對重現期較大的降雨事件。洪澇控制、徑流削減、徑流污染控制及雨水利用作為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核心,決定了在實施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統和設計設施時,需要根據項目的具體條件設立不同的控制目標,可能是單一目標 ,也可能是多目標。對于貴港市覃塘城區,可充分利用現有河道、池塘、人工湖、景觀水池等設施建設雨水調蓄池,可降低建設費用,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2、徑流污染控制結合貴港市覃塘城區現狀因素,本次控制初期雨水污染措施有以下幾方9、面:(1)在小區屋頂,屋面材料杜絕采用高污染材料(如瀝青,油氈等),盡量使屋頂綠化;小區內部綠地盡量采用下凹式綠地,用綠地凈化的方式來處理初期雨水;小區內部人行道廣場采用滲透設施,結合路面滲濾來處理初期雨水;結合徑流量控制要求在小區內部設置雨水調蓄池。(2)在城區,結合主干道和河道兩側建設下凹式綠地,并在主要雨水排放口處新建人工綠地來解決初期雨水污染。3、雨水資源化利用本次貴港市覃塘城區雨水資源化利用根據雨水收集利用的區域范圍和處理利用方式的不同通過三個層次來實現:(1)屋面雨水集蓄系統屋面雨水集蓄系統收集下來的雨水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場所和企業的非飲用水;屋面初期雨水中污染物的含量雖高,但是多10、為固體顆粒和無機雜質,經簡單沉淀處理后水質也可以達到很好的標準。(2)生態小區雨水利用系統規劃擬在高檔住宅區、行政辦公區及科研中心等高檔區域設置生態小區雨水利用系統,沿著排水道設置滲透淺溝或管道,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流過時下滲,超過滲透能力的雨水則進入與水池或人工濕地,作為水景或繼續下滲。也可在小區內設置集中的小型初沉設備,雨水經收集和簡單處理后,還可用于景觀環境、綠化、洗車場用水、道路沖洗、冷卻水補充、沖廁及一些其他生活用水用途。(3)地面蓄水池地面蓄水池是利用已有的池塘、洼地或人工開挖建造地面蓄水池,也可以在綠地中挖池開渠建設地面蓄水池。地面蓄水池可以增加水域面積,美化城市環境,更重要的意11、義是可以調蓄雨水,回補地下水。減緩當前城市的地面沉降問題。地面蓄水池在建設過程中可以按自然排水坡分成幾個不同的匯水區域,在每個區域最低處分別設置蓄水池。地面景觀蓄水池可將水池設計成高水位和低水位兩個部分,對于低水位部分將其底層進行弱透水基質處理,高水位部分四周采用自然滲透土壤設計,下大雨時可暫時儲存高低水位間的雨水,隨后雨水慢慢向土壤滲透。蓄水池四周與綠地相結合,這樣不僅改善景觀,而且有利于植物的蓄滯和滲透。(二)優化雨水管網系統規劃各種排水體制各有優缺點,對于一個城市的排水體制的選擇,應因時因地而宜。一般新建的排水系統宜采用分流制,但是若在技術經濟比較的基礎上,有些新建地區采用合流制也可能合12、理,如離舊城較近,又靠近污水處理廠,則可采用合流制,同時處理部分雨水。由于合流制和分流制各有優缺點,因此,排水體制的選擇應根據各個城市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從現狀來看,貴港市覃塘區舊城區現有排水體制為大部分為合流制。合流制管道大部分分布在老城區,建筑密度大、街道狹窄,需要破路、拆遷,施工很復雜,工程投資巨大,近期完全改造分流制不現實。污水、雨水分別通過各自的排水系統分流排放,現狀的排水管渠作為雨水或污水管渠保留和改造,并新建雨水或污水系統。因此,根據貴港市覃塘區市總體規劃,本次規劃結合貴港市覃塘區城區現狀情況,規劃區域內排水體制的做法為:1、城市新區原則上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2、已建合流制排水系統13、的地區,結合覃塘城區建設與舊城改造,加快雨污分流改造。3、對于雨污分流地區,采取相應初期雨水截留措施,將截留的初期雨水進行達標處理。4、對于集雨面積大于2平方公里的管段,使用水力模型對雨水管渠的規劃方案進行校核優化。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屬設施詳附圖。(三)城市防澇系統規劃1、內河水系綜合治理根據城市河道現狀排澇能力分析,結合河道現狀實際情況,遵照“蓄泄兼籌,以泄為主”的方針,按照人水和諧的理念,給洪水以必要的出路,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安排各類防洪工程措施及其組合,通過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形成較為完善的防洪減災體系。工程措施包括:在貴港市覃塘區流經城區的細花江、旱河兩岸修建以保護城市和重要工礦企業或交14、通干線為主的防洪護岸工程。根據工程整治河段兩岸地形地質情況和工程任務,參照當地已建防洪堤的結構型式,河道新建堤防擬采用以下堤型方案:(1)堤型方案一:重力式擋墻護腳格構斜坡草皮護坡堤型護腳采用M7.5漿砌塊石重力式擋墻,頂寬0.6m,墻頂高出河道常年洪水位0.3m。護腳以上部分,采用格構護坡(斜坡坡比1:3),斜坡進行生態綠化,并可進行一些園林景觀建設,綠化美化河岸環境。堤型方案一示意圖(2)堤型方案二:格賓擋墻護腳+格賓護墊斜坡綠化護坡堤型;護腳采用格賓擋墻結構體,墻高25m,頂寬2m,墻頂高出河道正常蓄水位0.3m。護腳以上部分,采用格賓護墊斜坡護坡(斜坡坡比1:3)。格賓護墊厚0.3m,15、上覆0.15m厚左右的種植土,坡面成自然坡狀,表面進行生態綠化,并可進行一些園林景觀建設,綠化美化河岸環境。堤型方案二示意圖2、城市防澇設施布局結合貴港市覃塘城區水系規劃,充分利用現有河道及規劃水系的調蓄、排泄能力,河段特點是兩岸用地較充裕,可以結合生態緩坡采取拓寬、加高措施,對于打開卡口后明顯淤積河段,采取清淤措施;對于有興建或改建雨洪蓄滯空間(水庫、調節壩等)條件河段,采用雨洪蓄滯空間解決下游河段排澇問題。(四)管理規劃1、體制機制加強政府對排水管網的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構建符合城市化進程的排水管網管理體制。(1)切實加強排水管網規劃建設,盡快彌補歷史欠帳根據國務院辦公廳文件(國辦發(216、013)23 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建設工作的通知的要求:2015 年汛期前,采取臨時應急措施,有效解決當前影響較大的嚴重積水內澇問題;2015 年底前,在摸清現狀基礎上,編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規劃;力爭用 5 年左右時間,完成雨污分流改造;用 10 年左右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2)改革排水行業管理體制(3)理順排水管理職能,建立監督考核機制(4)進一步健全排水管理法律法規體系,加強行政管理力度2、信息化建設 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排水防澇普查數據采集與管理技術導則(試行),結合現狀普查,加強普查數據的采集與管理,確保數據系統性、完整性、準確性,為17、建立城市排水防澇的數字信息化管控平臺創造條件。積極建立城市排水管網的地理信息系統,數據標準和質量應滿足構建水力模型的需求,此外, 建立排水防澇的綜合管控平臺,實現日常管理、運行調度、災情預判和輔助決策, 并根據城市建設情況,動態更新。七、規劃圖紙(部分圖紙)01-區位分析圖02-下墊層現狀分析圖主要措施需考慮的問題失敗可能性土壤滲透性地下水位影響費用適用條件屋面雨水收集利用初期雨水棄流及出路低無關低較高單體屋面面積在 3000m2 以上的新建及改擴建項目, 需配套屋面雨水利用。若項目內部或周邊有景觀水池,應優先利用景觀水池作為屋面雨水的儲存設施,以地下調蓄池調蓄為輔。就地滯留池沉積物清理的維護18、分散低無關低較高餐飲密集區、大型菜場、人流密集商業區、垃圾中轉站等重污染區、污染負荷較高的堆場,用于存儲初期雨水以削減污染負荷,并削減徑流水量,待降雨結束送往污水處理廠處理。下凹式綠地地下水位低重要重要低新建低密度住宅區、公共綠地、道路景觀綠地、工業園區,下凹深度不宜大,應考慮土壤改良。改擴建項目內綠地根據經濟可行性考慮改造。地下水埋深小于1m 的區域慎用。敞開式地面排水系統土壤侵蝕、積水中重要中低綠地面積比例高的場所徑流控制的輔助措施,如進入景觀水池徑流的預處理,公路徑流的污染削減。需注意維護管理,防止積水及垃圾堆積。透水性鋪面堵塞高中低中污染負荷不高的廣場、人行道、步行街、小區庭院路、自行車道等,強制實施鋪筑透水磚鋪面,車輛周轉率低的停車場可考慮鋪筑透水聯鎖磚。03-內澇風險區劃圖04-內澇淹沒圖05-城市易澇分布點06-水網系統規劃圖07-低影響開發布置圖08-截洪溝、行泄通道規劃布置圖09-防洪除險設施規劃圖10-雨水泵站分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