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神達臺基麻地溝煤業公司水災應急預案演練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0380
2022-09-02
12頁
25.50KB
1、山西忻州神達臺基麻地溝煤業有限公司水災應急預案演練方案按照“嚴格演練,加強戰備,主動預防,積極搶救”的救援原則,為了提高礦井發生災變后各級領導的組織救災能力及員工遇到災變時的應變能力,查找應急預案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檢驗應急救援機制的運行情況、救援隊伍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救災物資保障能力,做好山西忻州神達臺基麻地溝煤業有限公司應急管理與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為避免或減少礦井災害對煤礦造成損失或危害,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和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強化應對各類突發礦井災害事故的自救和搶救技能,使廣大職工充分認識到發生災害怎樣避災自救及安全撤離,結合我礦實際情況,我礦計劃于2、2015年9月26日進行礦井水害應急演練活動。1. 演練時間2015年9月26日2. 演練目的2.1.檢驗預案。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查找應急預案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2.2.完善準備。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檢查對突發事件所需應急隊伍、物資、裝備、技術等方面的準備情況,發現不足及時予以調整補充,做好應急準備工作。2.3.鍛煉隊伍。通過開展應急演練,增強單位和人員對應急預案的熟悉程度,提高應急處置能力。2.4.磨合機制。通過開展應急演練,進一步明確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職責任務,理順工作關系,完善應急機制。2.5.科普宣教。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普及應急知識,提高井下員工3、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等災害應對能力。2.6.檢驗井上下通訊及匯報流程,井下撤人時間、指揮部人員到達指揮部時間、救護隊到達時間、救護隊到達事故地點時間。2.7.檢驗應急指揮部及各應急小組的反應速度、反應處置、應急組織、應急指揮能力。2.8.檢驗遇險人員應急處置能力、檢驗隔離式自救器使用時間、人員佩戴自救器行走路程。2.9.檢驗救援物資保障情況、救援輔助保障能力。2.10.檢驗主要通風機運轉狀態,包括電機負荷、軸承溫度、風壓、電流、電壓等參數。2.11.檢測主干風路及分支風路中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風量及風流變化情況。2.12.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普及應急知識,提高職工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等災害4、應對能力。3. 演練前的準備工作3.1.培訓員工由安監科、通風科、技術科對全員進行應急救援預案和應急救援知識培訓。重點掌握災害時期行動原則、應急處置方法、避災路線、自救器使用、自救互救基礎知識。3.2.開展桌面演練由總指揮口頭或書面形式,部署引入假設井下某一地點發生水災事故。參演人員根據應急預案及有關規定,討論應采取的行動。在角色扮演式桌面演練中,由總指揮按照演練方案發出控制信息,參演人員接收到事件信息后,通過角色扮演,完成應急處置活動。4. 演練情景及實施步驟4.1.事故發生事件2015年9月26日15:204.2.事故地點假設在13202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發生涌水。事故起因及事故類別事故起5、因:13202回風順槽工作面由于導通裂隙帶出現涌水。事故類別:煤礦防治水突水事故。4.3.事故波及區域13202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和13202皮帶運輸順槽。4.4.事故波及區域人員分布情況事故波及區域在13202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和13202皮帶運輸順槽,大約有作業人員12人,具體分布如下:(1) 、13202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當班8人,其中6人在工作面,1人在掘進巷道中部,1人在皮帶機頭。(2) 、13202皮帶運輸順槽4人,其中2人在皮帶機機頭,2人在13202皮帶運輸順槽中部。4.5.事故后果(1) 、事故導致13202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設備無法正常運行。(2) 、事故導致13202回風6、順槽掘進工作面和13202皮帶運輸順槽共12人必須立即撤離。5. 演練程序5.1.模擬事故發生在13202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迎頭用水管噴水模擬突水場景,連續噴水10分鐘后從13202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撤離。5.2.現場人員應急處置5.2.1及時匯報鉆探工張寧發現巷道內迎頭鉆孔突然水量增大,立即用固定電話向調度室匯報了這一情況。值班調度員薛金磊接到匯報后,初步判斷是13202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迎頭75m處發生突水事故,然后命令支護工靳元瑞和鉆探隊長徐東再行觀測水量。與此同時,值班調度員李強將井下匯報的情況匯報給值班礦長。5.2.2安全撤離鉆探隊長徐東迅速查看完畢匯報,發現水量較大,危險性較大,人7、員不能靠近,不具備人員立即處理條件,所以立即從13202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向二采區輔助運輸大巷撤離,然后把實情報告調度室請求作出指示。5.3.值班礦長應急處置值班礦長火速趕到調度室,快速了解了情況后,當即命令調度員立即用井下調度電話及其他通知方式通知井下受威脅人員撤離,具體撤離路線如下:(1) 、通知13202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帶班隊長立即斷電撤人,組織人員從13202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撤退到二采區輔助運輸大巷,如果水勢迅猛,不能順利撤離,可以抓住巷幫已架設的管線沿皮帶架緩慢撤離,等待救援,不可急躁,撤離過程中要有序撤離,以免人員跌倒,造成傷亡。(2) 、通知井口設警戒,嚴禁與救災無關的人員入8、井,入井救災的人員必須持入井特別許可證。(3) 、立即向礦長匯報。5.4.應急響應范金發礦長在接到匯報后,立即趕到調度室,迅速了解災情。調度員薛金磊匯報:在接到報警電話后,立即向13202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支護工姚守軍詢問井下情況,支護工姚守軍反應情況如下:13202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支護工姚守軍匯報:經觀察突水情況已在擴大,水情加劇。在了解情況后,范金發礦長立即命令啟動應急預案,成立救災指揮部,召集救災指揮部成員立即趕到調度室。5.4.1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總 指 揮:范金發(礦長)副總 指揮:田小方 趙建翔 朱建國 徐振榮 郭永孝指揮部成員:張日軍 葛建平 陳新宙 張瑞華 楊正兵 苗 成 王9、峰雪 陶志清 馮日宏 李長明 劉四明 李振清 職責:負責指揮應急救援工作,負責制定搶險救災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指揮現場搶險救災。5.4.2.指揮部下設救災辦公室救災辦公室設在調度室,聯系電話: 內線電話:主 任:張日軍記錄員:薛金磊 李 強 秦國偉通 訊:李 剛 菅 毅 李 寧職責職務:負責承辦應急救援指揮部交辦的有關事項,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協調、信息處理、資料管理等工作,負責做好應急救援記錄和通話錄音。5.4.3.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九個組1、通風組: 組 長:李振清成 員:任建強、白 潔 職 責:按照救災指揮部的命令,負責調整必要的通風設施,并執行與救災演練有關的其他措施。 2、機電組: 組10、 長:郭永孝 成 員:楊正兵、張瑞華職 責:負責礦井的停送電工作,保證主扇運轉正常,并及時完成其他相關任務。 3、采供組: 組長: 何建平成員:李慶珊、張巧珍職責:及時準備好必要的救援器材,并按照指揮部的命令,由通風隊和運輸隊迅速運往救災地點。 4、保衛組: 組長:劉四明 成員:保衛科全體人員 職責:負責救災秩序,嚴禁無關人員入井,查點出入井人數,并隨時報告指揮部。5、技術組: 組長:田小方 成員: 陳新宙、李 鵬職責:按照有關要求,制定演練方案,并準備好演練所需的各種技術資料。6、現場搶險救災組組 長:任建強副組長:武志軍成 員:徐岐明 薛雙錢 武虎榮 翟鳳飛職 責:主要負責指揮現場搶險工作11、,實施指揮部制定的搶險救災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組織現場搶救,處理突發災變。5.4.礦長應急處置救災指揮部成員共同分析災情,進一步研究救災方案,同時要求生產技術科、通風科、機電科帶上相關圖紙(采掘工程平面圖、通風系統圖、通風網絡圖、供電系統圖、供水與排水系統圖、避災路線圖)。同時下達如下命令:(1) 、郭永孝副礦長核實井下斷電情況。(2) 、朱建國礦長核對井下人員情況。井口檢身房立即對人員入升井情況進行統計,匯報統計結果。燈房立即對礦燈收發情況進行統計,匯報統計結果。調度中心葛建平通過人員定位系統核查入井人數。各科室及區隊核查本單位入井人數,上報本單位入井人員名單。(3) 、調度室調派2輛防爆車12、,持“特殊入井證”入井接應撤離人員,接應路線為:主要接送13202回風順槽、二采區膠帶大巷撤出的人員,車輛接人路線為:二采區輔助運輸大巷一采區輔助運輸大巷末端一采區輔助運輸大巷副平硐地面。(4) 、趙建翔副礦長組織通風監測人員密切觀察一氧化碳、煙霧、風速、主通風機風壓等數據變化情況,通過煙霧、一氧化碳及風速判斷火眼波及范圍,通過風速、風壓判定通風系統的破壞情況。通風部長李振清在調度室觀察監測數據,同時要求風機房主通風機司機觀察負壓變化情況,每5min觀察一次,每10min匯報一次。5.5.迅速撤離,妥善避災調度接到井下防爆車司機匯報,1號防爆車已在13202運輸順槽口接到被困6人。調度命令苗成13、立即對機掘隊還未撤離滯留人數進行清點,然后聯系機掘隊跟班隊長。機掘隊跟班隊長用電話匯報:2人已妥善撤離到一采區輔助運輸大巷末端,二采區膠帶大巷4名作業人員已妥善撤離到一采區輔助運輸大巷末端,調度立即通知2號防爆車司機趕到一采區輔助運輸大巷末端調車場,接應余下6名人員,并吩咐工人們穩定情緒,耐心等待。稍后,機掘隊余下6人撤離至一采區輔助運輸大巷末端后乘坐2號膠輪車,至此12人全部乘車升井。撤離路線二采區輔助運輸大巷一采區輔助運輸大巷末端一采區輔助運輸大巷副平硐地面。5.6.水情偵查(1) 、人員全部撤離完畢后,救護隊立即從副平硐至13202運輸順槽,行車路線:副平硐一采區輔運大巷二采區輔運大巷114、3202運輸順槽13202回風順槽,佩戴氧氣呼吸器進入水災區域進行水情偵查。(2) 、救護隊偵查完畢后匯報指揮部:13202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氣體濃度正常,水情嚴重,可以立即組織排水。5.7.實施啟動備用排水設備(1) 、總指揮范金發礦長接到救護隊的匯報后,立即向救援領導小組匯報,擬采用啟動備用排水設備方案。總工程師田小方組織專家組與技術組分析研究后認為:采取啟動應急排水設備方案技術上可行,但要疏通各段閘閥以免堵塞出現局部水管再突水。(2) 、總指揮范金發隨機請求救援領導小組調派,向指定地點配送備用大功率水泵,備用水管,并命令現場救援指揮組組長立即部署排水任務。5.8.物資增援救援領導小組研究15、后認為,田小方總工程師等提出備用大功率水泵方案十分必要,范金發總指揮同意支援請求,并明確:(1) 、由徐振榮副礦長立即安排調3臺55kw水泵,運往副平硐口。(2) 、由徐振榮副礦長立即安排采供部立即調派排水管路等水害設備,運往副平硐口。5.9.應急擴大大約1小時后,指揮部接到救護隊匯報:(1) 、水勢未得到有效控制。(2) 、匯水面積仍在加大。(3) 、救護消防隊員已全部撤離至安全地帶。5.9.1.果斷決策,實施備用大功率水泵運送(1) 、總指揮范金發立即將備用水泵排水失敗的情況向救援領導小組匯報:水勢未得到有效控制、水情緊急,需立即將大功率水泵及排水管等運送下井。(2) 、田小方總工程師隨即16、召集專家組和技術組研究新的排水方案,技術科陳新宙提出:進行分片分段排水,及時清理淤泥,各組人員有序進行搶險任務,通風部保證救援人員有足夠的風量。這一方案與田小方總工程師等專家組意見一致,總指揮魯占發立即命令:救護隊向涂水點運送大功率水泵、管路。機電科配專職人員確保現場水泵管路等的電路通暢。救護隊積極組織安裝,實施排水。6. 應急恢復6.1.水情得到控制有序撤出各備用水泵、水管等救援設備。6.2.恢復通風系統恢復到正常風量。6.3.解除警戒。6.4.恢復井下生產用電。6.5.礦方進行正常生產。6.6.由朱建國副礦長組織開展事故調查。7. 應急結束礦長范金發根據事故處理過程、結果、系統恢復情況宣布演練結束。8. 總結編制演練報告演練結束,由指揮部、調度指揮中心、通風科及其他科室匯總各種記錄,組長組織召開演練總結會議,所有演練人員對演練過程進行總結,并由技術部編制演練報告,總結經驗和不足,提出改進意見和辦法,修訂預案,并將演練報告上報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