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0404
2022-09-02
18頁
227KB
1、#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文 件 編 號: AQG/HD111-2014-02 版本/修訂次: A/0 編 制: # # # 審 核: # # # 批 準: # # # 發 布 日 期: 實 施 日 期: 目 錄1、 總則 第3頁 2、 事故風險描述 第3頁3、 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第6頁4、 預警及信息報告 第8頁5、 應急響應 第9頁6、 信息公開 第15頁7、 后期處置 第15頁8、 保障措施 第15頁9、 應急預案管理 第16頁10、附則 第17頁1、總則1.1編制目的為防止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規范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迅速有效地控制和處置發生的事故,最大限度2、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環境破壞、社會影響,制定本應急預案。1.2編制依據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3)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4)上海市安全生產條例(5)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等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1.3適用范圍本應急預案適用于 # (單位名稱),所發生的火災事故、停電/觸電事故、物體打擊(機械傷害)事故、高處墜落事故、交通事故、食品安全衛生事故。根據事態的發展與影響,按實際進行分級響應。1.4應急預案體系本應急預案體系包括:火災事故專項預案、停電/觸電事故現場處置方案、物體打擊(機械傷害)事故處置方案、3、高處墜落事故處置方案、交通事故處置方案、食品衛生事故處置方案。1.5應急工作原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以人為本、統一指揮、協調配合、立足自救;反應快捷、企業自救與專業救援相結合等。 2、事故風險描述2.1企業概況企業地址:#。地理位置及周邊情況:位于#加工區的正東方向,#鎮的正北面,正處于車涇路與聯營路的交叉口位置,西邊為居民樓,南邊為公共宿舍樓,東臨聯營路,北臨車涇路。職工人數:現有職工2030人,其中管理人員8人,安全負責人2人。隸屬關系:法人代表:鄭賽萍 總經理:劉建銘 安全主管:茍曉鋒 安全員:王軍見主要原材料及產品:以銅/鋼金屬材料和阻燃塑膠料為料,主要生產電氣附件、電氣開關等產品。廠4、區情況:有固定建筑:廠房兩棟(含有生產、倉儲、辦公、生活四部分,各自占有面積約2850、700、1200、1200);臨時搭建物:10#有限公司平面圖消防設施設置情況:室外消火栓3個,室內消火栓15個,滅火器32個,防火門12個,消防泵房1間,市政供水1.8MPa,安全指示燈5部,安全指示牌10片。注:各類消費設施分布情況請見下圖:消防設備、器材分布情況圖及疏散路線圖2.2危險源及風險分析公司裝配1車間和實驗室有使用少量酒精有可能傾倒散落,電路老化短路,這些因素有空能引發火災事故,存在的車間有模具、沖壓、注塑、壓制成型、裝配車間,庫房。2.2.2機械加工和維修有可能發生機械傷害事故、物體打擊事5、故、觸電事故、起重傷害事故、高處墜落事故;生產過程中有可能出現影響生產加工的停電事故。發生事故的生產裝配車間、機械加工車間、配電室等。2.2.3員工上下班途中或出差期間有可能發生的交通事故。2.2.4公司食堂有可能發生的食品安全衛生事故。3、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3.1應急組織機構3.2應急指揮部職責明確應急指揮機構總指揮、副總指揮、各成員職責總 指 揮(總經理):負責事故應急指揮工作,宣布啟動預案,對特殊情況進行緊急決斷等。副總指揮(安全主管):協助總指揮下達應急命令,協調事故現場搶救工作。成 員(其他相關管理人員):根據分工,做好事故應急具體工作。指揮部主要職責(1)接受上級部門、當地政府應急6、救援中心的領導落實指令。(2)組織本單位安全生產檢查及時消除各類安全事故隱患。(3)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4)擔負專業部門到達事故現場前,各類事故的應急搶救指揮工作。(5)配合專業部門進行事故現場的應急搶救工作。(6)及時準確向有關部門報告安全生產事故。(7)組織對應急預案處置方案的演練,補充完善本單位應急預案。(8)總指揮不在的情況下,由副總指揮進行事故現場應急指揮工作。3.3工作組組成人員及其職責通訊聯絡組組長:陳麗薇組員:徐燕丹、陳露莎職責:負責與各應急小組及對外有關部門的通訊聯絡和情況通報。滅火組組長:陳仕海組員:蔣海勝、晏朝志、姚文忠、胡春林職責:發現火情立即利用消防7、設施、滅火器材進行撲救,初起火源控制并消滅火災,配合專業消防人員進行滅火撲救工作。疏散組組長:楊文英組員:周莎、黃老昆職責:負責引導各部位人員有秩序地進行疏散。醫療救護組組長:段 芹組員:候彥軍、姚 松、邱曉玲職責:搶救受傷人員并進行救護,配合醫務人員救護受傷人員及護送受傷人員就醫。保衛組組長:唐華超組員:吳小園、朱國剛職責:事故現場的警戒保衛工作,防止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維持現場秩序,看守搶救出來的物資。后勤保障組組長:孫寧曉組員:余碧玉、魏 建職責:對事故現場所需各種器材,工具及其他物品的供應調配。搶險組組長:王軍見組員:施少峰、陳群勝、田桂龍、周侃、朱澄凱職責:事故現場的搶救物資、斷電8、技術支持等搶險工作。善后處理組組長:紀家文組員:劉建國、陳碧榮、洪衛群、施少峰職責:事故后的善后處理,現場清理、搶修、恢復工作。4、預警及信息報告4.1預防與預警危險源監控(1)公司應有人員24小時值班(電話:021-#,內線);(2)認真做好危險部位、設備、設施的監控工作。 事故預防措施(1)認真落實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2)及時整改治理安全生產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隱患。(3)保證消防設備、設施、消防器材的使用有效。(4)對設備、設施的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以及安全管理上的缺陷,應及時進行整改,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并逐級上報。(5)加強對企業員工進行安全教育9、和培訓,提高安全生產意識,掌握安全技術技能,提高對事故的應急能力。(6)加強對設備的維護保養,防止跑、冒、滴、漏及確保安全防護裝置的完好無缺損。(7)在易燃易爆場所,不得使用非防爆電器,在警戒區域內,設立醒目便于公眾識別的安全警示標志。(8)對公司員工進行交通安全教育,督促其遵守交通規則,提高其交通安全意識,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9)對公司員工進行定期體檢,尤其對有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崗位員工進行定期的職業健康體檢。(10)對食堂餐具每天清潔消毒,所購生鮮蔬菜等食品均到正規銷售場所采購,嚴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超期過期以及腐爛變質等食品,堅決杜絕出現在公司食堂。預警行動(1)制定并落實安全生產檢查、10、巡查制度,逐級落實責任人。(2)發現易發生事故的隱患立即排除。(3)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事故,做到早發現、早處置、早報告。(4)事故發生后,第一發現人立即向單位負責人報告,并盡可能阻止事故的蔓延擴大。(5)現場負責人應用最快速度通知指揮部成員到現場,及時啟動應急預案。4.2信息報告(1)企業應急指揮辦公室值班人員,接到事故信息及時通知指揮部人員到達事故現場。(2)事故發生后,如事態繼續發展擴大,指揮部立即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和街道(地區)辦事處。(3)信息傳遞由指揮部主要領導用電話及時向有關部門或單位通報事故情況。通報內容:1)事故發生單位概況;2)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3)事故的簡11、要經過;4)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5)已采取的應急措施;6)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如聯系人和電話等。(4)公司應急救援隊員名單及緊急聯系電話:組 別隊員名單及緊急聯系電話總指揮副總指揮信息聯絡組保衛組搶險組滅火組醫療救護組現場疏散組后勤保障組善后處理組5、應急響應(1)報警:所有員工應熟悉安全警報程序,發現事故征兆,現場第一發現的人員應通過高聲呼喊的方式發出警報信息,同時現場人員進行自救、滅火、防止災情擴大。(2)接報:值班人員接報后,攜帶應急包立即到達事故現場了解情況,組織人員進行自救。并報告企業負責人或應急救援指揮部,做好現場應急搶救工作。(3)災情已被撲救,要做好現場保護工作12、,待有關部門了解情況調查災情事故完畢后,經同意進行事故現場的清理工作。5.1 響應分級5.1.1企業三級應急響應 本企業對安全生產事故實施三級應急響應 (1) 級應急響應適用于一次造成2人以上死亡的安全生產事故或危及2人以上生命安全的安全生產事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或社會危害及影響重大的安全生產事故。(2) 級應急響應 適用于一次造成1人以上死亡的安全生產事故,或危及1人以上生命安全的安全生產事故,直接經濟損失較大,或公共危害較大的安全生產事故。 (3) 級應急響應 適用于事故危害有擴大趨勢,可能出現2人以上生命安全生產事故,或可能造成影響公眾安全生產事故,事故狀態緊急或出于臨界狀態。13、5.1.2啟動應急預案 、級應急響應,企業針對事故性質、類型按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啟動相關的專項應急預案或現場處置方案,控制事態發展,當難以控制緊急事態時,果斷報請當地應急救援機構,實施外部緊急應急救援,級一下應急響應有企業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事故情況及特點決定相應的應急響應狀態。 5.1.3現場應急救援要點按照先控制后消除、嚴防次生、衍生事故發生的要求,迅速展開現場應急救援在第一時間發現報警,經濟處置、疏散人員應急救援。 5.1.4現場應急救援指揮應急救援指揮以現場為主,所有應急隊伍和人員必須在現場應急救援指揮不統一領導下,協同實施搶險和緊急處置行動,企業啟動應急預案后,應在安全位置迅速設立現14、場指揮部,判明情況,調集應急隊伍、裝備器材,組織指揮事故應急搶險。5.2 響應程序(1)發現險情,立即發出報警,應急指揮人員,根據事故現場險情,判斷響應級別,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做好事故現場應急指揮,通知各搶救小組快速集結,快速反應履行各自職責投入搶救行動,在短時間內撲救源或及時搶救受傷人員得到有效救治。(2)按指揮人員要求,信息聯絡組向公安消防機構,向有關部門報告事故情況,派人接應相關車輛,并隨時與現場處置領導小組聯系。(3)搶險小組在救援人員到達事故現場之前,根據不同類型的災情,采取不同的救災方法,撤離周圍任何可以視災情易燃蔓延的物品等辦法控制災情。在有可能形成有毒或窒息性氣體的災情時,應佩15、戴隔絕式氧氣呼吸器或采取其他措施,以防搶救災情人員中毒。救災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后,聽從指揮,積極配合專業救災人員完成滅火救災任務。(4)疏散組通知引導各部位人員盡快疏散,盡量通知到應撤離災情現場的所有人員。(5)搶險組同時做好物資搶救工作。(6)現場保衛組做好現場的警戒保衛工作。(7)受災現場指揮人員隨時保持與各小組的通訊聯絡,根據情況可互相調配人員。(8)進行自救疏導人員、搶救物資、搶救傷員等,搶救行動時,注意自身安全,無能力自救時各組人員盡快撤離受災現場。5.3處置措施5.3.1受傷人員的處置(1)被救人員衣服著火時,可用水或毯子、被褥等物覆蓋措施滅火,傷處的衣、褲、襪剪開脫去,不可硬行撕拉16、,傷處用消毒紗布或干凈棉布覆蓋,并立即送往醫院救治。(2)對受傷嚴重的傷員要注意呼吸,心跳的變化,必要時進行心臟復蘇。(3)對有骨折出血的傷員,應作相應的包扎,固定處理,搬運傷員時,以不壓迫傷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難為原則。(4)將傷員送往附近醫院進行救治。(5)搶救受傷嚴重或在進行搶救傷員的同時,撥打急救中心電話,由醫務人員進行現場搶救傷員,并派人接應急救車輛。5.3.2專項事故的現場應急處置措施5.3.2.1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措施 發生機械傷害后,現場負責人應立即報告公司應急指揮部,應急指揮部應立即撥打120救護中心并與醫院取得聯系(醫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醫院),應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并派人17、到路口接應。在醫護人員沒有來到之前,應檢查受傷者的傷勢,心跳及呼吸情況,視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對被機械傷害的傷員,應迅速小心地使傷員脫離傷源,必要時,拆卸機器,移出受傷的肢體。 對發生休克的傷員,應首先進行搶救。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可采取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法,使其恢復正常。 對骨折的傷員,應利用木板、竹片和繩布等捆綁骨折處的上下關節,固定骨折部位:也可將其上肢固定在身側,下肢與下肢縛在一起。 對傷口出血的傷員,應讓其以頭低腳高的姿勢躺臥,使用消毒紗布或清潔織物覆蓋傷口上,用繃帶較緊地包扎,以壓迫止血,或者選擇彈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帶或三角巾、毛巾、帶狀布巾等。對上肢出血者,捆綁在18、其上臂l/2處,對下肢出血者,捆綁在其在腿上2/3處,并每隔 2540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鐘。 對劇痛難忍者,應讓其服用止痛劑和鎮痛劑。 采取上述急救措施之后,要根據病情輕重,及時把傷員送往醫院治療。在職轉達送醫院的途中,應盡量減少顛篇并密切注意傷員的呼吸、脈搏及傷口的等情況。 對重傷者不明傷害部位和傷害程度的,不要盲目進行搶救,以免引起嚴重的傷害。5.3.2.2觸電事故應急處理 截斷電源,關上插座上的開關或撥出插頭。如果夠不著插座開關,就關上總開關。切勿試圖關上那件電器用具的開關,因為可能正是該開關漏電。 若無法關上開關,可站在絕緣物上,用不導電的物體將傷者撥離電源。切勿用手觸及19、傷者,也不要潮濕的工具或金屬物質把傷者撥開。 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開始工人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切記不能給觸電的人注射強心針。若傷者昏迷,由將其身體放置成臥式。 若傷者曾經昏迷、身體遭燒傷,或感到不適,必須打電話叫救護車,或立即送傷者到醫院急救。5.3.2.3高處墜落事故的搶救措施 救援人員首先根據傷者受傷部位立即組織搶救,促使傷者快速脫離危險環境,送到醫院搶救,并保護現場.察看事故現場周圍有無其他危險源存在。 在搶救傷員的同時迅速向上級報告事故現場的情況。5.3.2.4火災事故的應急措施 第一發現火情人員或得知火情的值班人員,立即進行撲滅工作,如無法完成,則立刻指揮部,指揮部根據火情,及時撥20、打消防電話119。 現場值班員或負責人將火情通知指揮部,迅速在指定位置集合,聽從統一安排部署。 各應急小組成員由本組負責人通知,按部署迅速展開行動 對于火災中受傷的人員,根據第6.3項緊急處置。5.3.3擴大響應(1)災情事故發生并蔓延,公司應迅速組織各方力量進行救災的撲救和控制,并撥打相應專業電話,請求專業人員進行救援。(2)搶救傷員可撥打急救中心電話,請求醫務人員進行救護。(3)受災現場指揮人員可根據情況向其他有關部門請求支援。5.3.4應急疏散方案為確保在應急情況下,有序疏導人員進行疏散,生產經營場所應保證事故應急照明完好,疏散指示標志明顯,應急疏散通道出口暢通。5.3.4.1事故應急照21、明由于事故后停電,會給人員疏散造成很大障礙,在疏散通道的必要位置,疏散樓梯、消防電梯、配電室、消防控制室、水泵房、人員密集場所的安全通道出口等處,都要設置事故應急照明燈,并保證使用有效。5.3.4.2疏散指示標志疏散指示標志用箭頭或文字表示,并在黑暗中發出醒目光亮,便于公眾識別。5.3.4.3應急疏散通道,出口要求嚴禁在安全通道、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堆放雜物,保證暢通無阻,在緊急情況下,及時啟用應急疏散出口,及時疏散人員。5.3.4.4事故現場人員疏散方案(1)值班人員或現場處置領導小組指揮人員發出疏散人員指令后,疏散小組按負責部位進入指定位置,立即組織人員疏散。(2)疏散小組用最快速度通知現場22、人員,按疏散的方向通道進行疏散。(3)有關部門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后,單位領導和疏散人員主動向其匯報事故現場情況。批揮權上移后,積極配合做好人員疏導工作。(4)事故現場有被困人員時,疏導人員應勸導被困人員,服從指揮,做到有組織、有秩序地疏散。(5)正確通報、防止混亂。疏導人員首先通知事故現場附近人員先疏散出去,然后視情況公開通報,告訴其他區域人員進行有序疏散,防止不分先后,發生擁擠影響順利疏散。(6)口頭引導疏散。疏導人員要用鎮定的語氣,呼喊、勸說人們消除恐懼心里,穩定情緒,使大家能夠積極配合進行疏散。(7)廣播引導疏散。利用廣播將發生事故的部位,需疏散人員的區域,安全的區域方向和標志告訴大家,對23、已被困人員告知他們救生器材的使用方法,自制救生器材的方法。(8)強行疏導、疏散事故現場直接威脅人員安全,疏散組人員采取必要的手段強制疏導,防止出現傷亡事故。在疏散通道的拐彎、叉道等容易走錯方向的地方設疏導人員,提示疏散方向,防止誤入死胡同或進入危險區域。(9)制止脫險者重反事故現場對疏散出的人員,要加強脫險后的管理,防止脫險人員對財產和未撤離危險區的親人生命擔心而重新返回事故現場。必要時,在進入危險區域的關鍵部位配備警戒人員。(10)專業救援隊伍到達現場后,疏導人員若知曉內部被困人員,要迅速報告,介紹被困人員方位、數量。5.3.4.5疏散人員應注意的事項(1)保持安全疏導秩序,防止出現擁擠,踩24、踏摔倒的事故發生。(2)應遵循的疏導順序疏散應先事故點(層)、后以上各層、再下層的順序進行,以安全疏散到地面為主要目標。先安排事故威脅嚴重及危險區域內的人員疏散。疏散中按先老、弱、病、殘、婦,先客人,后員工的疏散順序進行疏導。發揚團結友愛,盡力救助更多的人員撤離事故現場。救災結束救災結束后,注意保護現場,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的調查處理工作。做好傷亡人員的善后處理。調查處理完畢后,經有關部門同意,立即組織人員進行現場清理,盡快恢復生產經營活動。5.4應急結束5.4.1應急處置結束,由應急指揮部或上級應急指揮中心批準,現場應急結束,應急終止的條件應達到:(1)事故已得到控制,沒有導致次生、衍生的事故隱25、患。(2)沒有被困人員,事故現場人員已疏散到安全地帶。(3)受傷人員已全部從事故現場救出,并送到醫院進行救治,沒有失蹤人員(包括參加應急處置的人員)。(4)環境受到污染經處理后,應符合國家或行業有關標準。5.4.2應急結束后,各級應急指揮機構應明確布置以下工作(1)寫出事故報告,報告區安監局和政府相關部門。(2)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組成的事故調查組,對事故的調查分析、處理工作,向事故調查組提交有關事故現場受傷人員及其他應移交的資料。(3)經有關部門同意后,組織人員及時清理現場,組織力量搶修受損設備,盡快恢復生產經營活動。(4)寫出事故應急工作總結報告(5)做好受傷人員的慰問和善后處理工作。5.4.26、3公司以及各生產單位應做的工作(1)總結事故教訓,補充完善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2)補充完善應急預案的有關內容(3)加強安全生產管理,避免重復事故發生。6、信息公開(1)應急指揮部應對事故進行分析總結,向企業職工通報事故原因,處理結果和避免事故發生的預防措施。(2)對較大安全生產事故需要對媒體發布的應由上級單位或政府部門、事故現場指揮中心及時準確,通報事故信息。7、后期處置 (1)繼續做好對污染物的處理工作。(2)經有關部門批準后,組織人員盡快清理現場,檢修受損設備,恢復生產經營活動。(3)做好對傷亡人員善后處理工作。(4)認真總結應急處置經驗,修改完善企業應急預案有關內容。8、保障措施8.127、通信與信息保障(1)應急指揮部成員電話(詳見第4.2項);(2)鎮村民委員會(021-#);(3)鎮人民政府安監所電話021-#;(4)報火警電話:1、火警 電話:1192、急救 電話:1203、安監辦 電話:1884、公安 電話:110(5)應配備足夠數量的聯系電話并確保應急期間信息暢通。(6)應根據情況及時對通訊系統和設備進行維護保養。8.2應急隊伍保障(1)設置各應急小組,并配備一定的人員。(2)設置應急隊伍(可兼職),并保證人員到位。8.3應急物資裝備保障(1)救護人員的裝備:頭盔、安全帶、防護手套、防護服等,存放在原材料物資庫。負責人:茍曉鋒 電話:131#(2)各類消防設備的配備消28、防實施室外消火栓2 個室內消火栓15 個煙感報警器5 個噴淋頭0 個消防接合器15 個防火門15 個滅火器數量32 個市政供水1.8 MPa消防泵房1 間注:以上消防設施分布位置,請參見第2.7項:消防設備、器材分布情況圖及疏散路線圖。(3)救護器材的配備:簡易擔架;(4)救治器具、藥品的配備:夾板、止血帶、氧氣袋、急救藥品等;(5)通訊器材的配備:電話;(6)搶救車輛的配備:汽車;(7)搶險工具:鐵鍬、消防斧、千斤頂等。8.4其他保障(1)經費保障:財務部設立應急專項經費,明確使用范圍、數量和監督管理措施,保證應急經費及時到位。(2)技術保障:有需要時,技術部設備保障人員提供技術支持;(3)29、后勤保障9、應急預案管理9.1應急預案培訓(1)組織員工學習國家、上海市安全生產、消防、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2)對員工進行安全生產、消防業務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提高員工應急能力。(3)教育員工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方為主、防消結合”的思想,嚴格落實各項作業規程以及安全防護措施。9.2應急預案演練(1)每年對應急預案演練不少于1次,每次演練應制定演練方案。對初起火情撲救,消防設施使用以及在緊急情況下的組織指揮、通訊、救護、搶救等方面的能力,并通過應急預案的演練,修改完善各類事故現場處置方案內容。(2)消防演練方案應報上級主管部門、當地公安消防機構、街道(地區)辦事處、消防主管部門爭取業務指導。(30、3)救護搶救演練方案應報上級主管部門、當地醫療部門、街道(地區)辦事處、主管部門爭取業務指導。(4)每次演練做好演練方案,經領導小組批準后實施。(5)演練要做好記錄、內容包括:演練時間及參加人員;演練項目部位;模擬形式及目的;演練現場的拍照(像片);演練效果小結。(6)進行消防演練前,可在演練現場顯著位置設置正在演練的標志牌,落實火源及煙氣的控制措施,對參加演練人員提出安全注意事項,防止造成人員傷害。消防演練結束后,應恢復消防設施,滅火器材的正常使用狀態。9.3應急預案修訂應根據國家、行業、上級主管部門等部門的要求,及時對企業應急救援預案進行補充修改和完善。或經過演練發現不足之處,及時完善。931、.4應急預案備案應急預案在企業安全主管部門留存,報上級主管部門(上海松江安監局)、街道(地區)辦事處備案。9.5應急預案實施本應急應在總經理的領導下,組織工藝、設備、機械動力等部門分析企業危險源后制定,解釋權由安全管理領導小組解釋。本應急預案于2015年7月15日實施10、附則10.1應急救援組織紀律(1)應急組織機構的全體成員,應樹立接到報警就是命令的觀點。(2)應當樹立保護員工生命安全為第一位的思想。(3)在應急組織機構內,當正職休假,開會等外出時,副職必須承擔正職應當承擔的責任。(4)在搶救過程中,應當勇敢,科學、冷靜,不能盲目、蠻干,必須聽從指揮。10.2獎勵在事故應急工作中,有下列表32、現的部門和個人,企業給予表彰獎勵。(1)出色完成應急任務(2)安全事故搶險、排險中或者搶救人員有功,使企業職工、社會人員生命財產免受損失或減少損失的。(3)對應急工作提出建議,且實施效果顯著的。(4)有其他特殊貢獻。10.3處罰為嚴肅搶救紀律,保證應急工作有序進行,制定處罰制度。在應急處置工作中,違反企業規定進行處罰。(1)不及時報告事故真實情況,延誤搶救時機。(2)不服從企業應急指揮部的命令和指揮,在應急響應時臨陣逃脫。(3)阻礙應急人員正常執行任務。(4)有其他危害應急工作的行為。10.4事故處理完成后,主管部門寫出報告(總結),將事故發生原因,處理過程、經驗教訓、損失大小、人員傷亡情況,受表揚、獎勵、批評、處罰人員名單等上報上級有關部門,并在本企業存檔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