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大道渭河橋項目施工便道修建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70699
2022-09-05
14頁
116.04KB
1、目 錄一、編制說明11.1編制依據11.2編制目的11.3適用范圍1二、工程概況12.1工程概述12.2地形地貌條件12.3、施工便道平面布置圖2三、施工便道總體規劃及布設23.1 施工便道數量及布設一覽表23.2施工便道規劃方案23.2.1 1#便道(進場便道)23.2.2 2#便道33.2.3 3#便道43.2.4 4#便道43.2.5 5#便道43.2.6 6#便道43.2.7 7#便道4四、施工計劃44.1、施工進度計劃44.2人員機械投入5五、危險源辨識及措施65.1危險源辨識65.2危險源控制及保障措施65.2.1組織措施65.2.2危險源控制安全措施7六、施工安全保證措施76.12、安全目標76.2安全保證體系76.2.1安全保證組織機構76.2.2人員配置86.2.3安全保證檢查程序96.2.4制定安全方針96.2.5安全保通措施96.3安全應急措施96.3.1安全應急救援預案96.3.2應急處理程序106.3.3事故應急流程10七、安全檢查和驗收10八、其它保證措施118.1工期保證措施118.2環境保護措施128.3文物保護措施138.4林木、植被、土地及水資源保護措施138.5水環境保護措施13楊凌大道渭河橋項目施工便道修建方案 一、編制說明1.1編制依據1.1.1楊凌大道渭河橋項目招標文件、兩階段施工圖設計。1.1.2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 F50-203、11。 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范與施工規范對照手冊JTG F90-2015。1.1.3現場踏勘調查、搜集的有關資料。1.1.4本地區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和資源條件。1.1.5我項目現有的施工人員、技術力量、機械設備、物資及資金等資源及以往同類工程的施工經驗。1.2編制目的 主要指導楊凌大道渭河橋項目施工區域施工便道建設,使工程施工有序管理,保證施工工程質量、安全、工期。1.3適用范圍 本方案適用于楊凌大道渭河橋項目(K0+000-K2+030)施工便道建設。二、工程概況2.1工程概述 本合同段起訖樁號為K0+000K2+107.401,橋梁4、采用250m預應力T構+1-465m雙塔單跨懸索橋+630m預應力簡支T梁,接線工程包括3-25m預應力混凝土中橋1座、11m鋼筋混凝土蓋板涵5道及部分路基土石方工程,路線全長2.107 km,為包括路基、路面、橋涵、防護排水、交安設施的綜合性工程。2.2地形地貌條件橋址區在區域上屬渭河河谷區,微地貌單元屬渭河河漫灘區,河谷開闊平坦,整個河床斷面呈不對稱的“U”型,主河槽偏北岸。兩側河堤相距約780m,水流寬度約50-80m,水流平緩,由于河水較小,采砂嚴重,河心形灘分布較多,淤積較嚴重。地面高程在435.0-445m,相對高程約10m。項目地處渭河新生代斷陷盆地的中南部,大地構造位于華北斷塊5、區的西南緣。渭河斷陷盆地以北為完整、穩定的鄂爾多斯地塊,以南則為強烈抬升的秦嶺斷塊山地,西端與鄂爾多斯地塊西南邊緣的弧形斷裂相連,東與山西右旋剪切拉張帶相接。2.3、施工便道平面布置圖施工便道平面布置詳見附件楊凌大道渭河橋項目施工總平面布置圖。三、施工便道總體規劃及布設3.1 施工便道數量及布設一覽表序號段落長度(m)寬度(m)路面結構備注1楊凌河堤路至1#鋼筋加工場1504.530cm厚C25混凝土新建2楊凌河堤路至周至河堤路8004.515cm厚碎石墊層新建3起點(楊凌大道)至預制場3004.530cm厚C25混凝土新建4預制場至楊凌河堤路平交口7504.515cm厚碎石墊層新建3.2施工6、便道規劃方案3.2.1 1#便道我項目總長2.03Km,為滿足機械設備及原材料等進場需求,需從項目起點(K0+000)新建一條便道至楊凌河堤路(2#墩處)長度約850Km,寬為4.5m,每200m設置一道錯車道(長20m/寬6m),便道基層可直接利用原有地面碾壓后,再進行平整,然后采用厚度為25cm的C25混凝土硬化,在便道的橫坡低端側設置30*30cm排水溝,保證雨后便道不積水。3.2.2 2#便道擬建渭河大橋橫穿整個渭河河床,為滿足主橋、副橋及引橋施工,需從現有楊凌側河堤路至周至側河堤路間打通一條貫通整個河道的施工臨時便道,便道長約800m,寬為4.5m(為滿足鋼筋籠及后續鋼結構運輸,兩端7、平交口寬度為8m),利用砂礫土填筑施工便道,跨渭河遇水處,采用埋置單層雙排圓管涵(R=0.75m)通過,根據渭河河水流域,計劃埋置寬度110m(其中6#墩7#墩間長度為80m、8#墩9#墩間長度70m),兩端平交口硬化長度共約200米(減小空氣污染及現有市政道路的瀝青面污染)。為確保行車安全,平交口下坡便道兩側側設置防撞矮墩,其上設置鋼管護欄,跨楊凌側及周至側河堤路處平交口均設置明顯警示標識牌。3.2.3 3#便道 預制場施工便道,從現有楊凌大道(項目起點)修筑臨時施工便道(位于路基紅線內)至預制場,長約300m,寬4.5m,為滿足預制場標準化建設,采用厚度25cm、C25混凝土硬化,作為預制8、場機械、材料運轉的通道。3.2.4 4#便道預制場至楊凌河堤路平交口處施工便道長約650m,寬度4.5m,便道均位于主線路基紅線內,便道基層可直接利用原有地面碾壓后,鋪設15cm厚碎石,每200m設置一道錯車道(長20m/寬6m)。四、施工計劃4.1施工進度計劃施工便道計劃施工時間為2017年5月10日開工建設,2017年5月31日建成使用。施工時間為21天。施工準備:2017年5月1日2017年5月9日,主要工作為設備人員進場;施工便道建設:2017年5月102017年5月31日。4.2人員機械投入為確保所有施工便道按期完成建設任務,以保證項目正常施工,項目經理部計劃投入人員及機械情況如下:9、人員配備情況技術人員質檢人員安全人員測量人員工人2人1人1人1人4人便道建設主要施工機械設備情況序號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挖掘機PC220-6臺12壓路機XS-200臺13推土機TSY230臺14裝載機廈工50臺26自卸車輛4五、危險源辨識及措施5.1危險源辨識對項目部駐地和施工現場進行了危險源辨識,并編制了危險源辨識與評價表;識別了重大危險源,確定了重大危險因素,并制定了相應的控制措施,重大危險源及控制措施如下表: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結果一覽表序號危險源可能導致事故/傷害1易燃易爆物品倉庫及使用火災、爆炸2車輛運行、機械操作不規范車輛傷害、機械傷害、人身傷亡3機械設備操作不規范砸、碰、擠10、機械傷害5.2危險源控制及保障措施5.2.1組織措施項目對各施工作業隊伍進行詳細的施工技術交底、施工安全教育,使其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實行領導值班制度,建立施工安全保障機制,成立安全領導小組,小組成員及聯系方式見下表:安全領導組成員表序號姓名職務聯系方式1王凱峰組 長2鄭 鵬副組長3程 鵬副組長3宋軍璽組 員4王建科組 員5杜廣哲組 員6喬 進組 員各施工隊伍結合實際,抓好“防觸電、防砸、防碰、防擠壓、防機械性傷害、防墜落”的工作,項目部不定期對各施工隊伍施工現場、駐地進行檢查指導,發現隱患立即通知其負責人要求整改,對整改結果進行確認檢查并留存影像資料。511、.2.2危險源控制安全措施5.2.2.1車輛運行及機械施工、操作安全措施1)機械設備進場應先自檢,并有相關機構檢測證書。2)對機駕人員、操作人員進行教育培訓,持證上崗。3)做好對車輛、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消除安全隱患。4)做好對車輛、機械設備的各項檢查,確保車輛、機械設備安全運行。5)嚴格執行“設備相關管理制度”,操作手堅持班前自檢。6)對施工用的機具或設備進行全面的安全檢查,檢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5.2.2.2易燃易爆物品倉庫及使用安全措施1)設置禁火、禁煙警示牌;2)設置庫房,庫房應用防燃建材搭建;3)庫內保持整潔;4)配備專用消防器材及黃沙池并備用鐵鍬;六、施工安全保證措施6.1安全目12、標6.1.1不發生重大設備操作事故;6.1.2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零;生產安全事故重傷率為零;6.1.3不發生高空墜落、觸電傷人、支架垮塌等責任事故;6.1.4不發生重大工程質量安全事故。6.2安全保證體系6.2.1安全保證組織機構6.2.1.1成立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由項目經理任組長,項目副經理任副組長;生產安全部為專職管理部門,下設專職安全員;各施工隊設安全生產小分組,由施工隊隊長任小分組組長,小分組下設專職安全員。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組織,監督施工中安全生產,實施施工過程中安全管理職能。6.2.2.2詳見圖2:安全生產組織機構圖2:安全生產組織機構項目經理 :王凱峰 總工程師:程 鵬 工區主任13、:王建科 項目書記:鄭 鵬質 檢 部 4人 工 程 部 4人 安 保 部 4人 經 營 部 4人 試 驗 室4人 物 資 部4人 綜合辦公室4人 財 務 部 4人 項目部專職安全員協作隊伍安全員作業單位安全負責人6.2.2人員配置項目經理部設安全文明環保部,配備安全員4名,每施工隊各配備安全員2名。6.2.3安全保證檢查程序施工中各施工隊安全員在現場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向項目部匯報,及時解決。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定期對各施工隊的工作進行檢查,并幫助各施工隊解決現場實際問題。6.2.4制定安全方針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做到思想保證、組織保證和技術保證,確保施工中人身、設備的安全。6.2.5安14、全保通措施6.2.5.1便道路基、面層等各組成部分的施工,均嚴格執行相關施工技術規范的要求,確保便道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為避免施工便道的不暢通導致各種材料不能進場而耽擱工期,施工便道要經常維護保養,確保便道路基、邊坡穩定,路面完好、平整,排水暢通,安全防護設施和標志牌齊全、符合要求,并做到行車通暢。6.2.5.2便道路口應設置限速標志、限速裝置。施工便道與建筑物 、國省道路等轉角、視線不良地段應設置明顯標志,跨越(臨近)道路施工應設置警告標志,道路危險段設置“危險地段,注意安全”等警告標牌。6.2.5.3施工現場(站)區、辦公區、生活區等拐彎處應設置拐彎指向標志,在便道的施工現場側設置里程標,15、在便橋橋頭前進方向右側設置便橋標識牌。6.2.5.4各施工便道應設置百米樁、交叉路口設置安全警示牌,警示牌按照 0.8m0.6m 尺寸制作,白底紅字,標明警示語、方向、陡彎段里程等內容。6.2.5.5對施工便道應統一進行數字編號,并標明便道通往的方向、主要工程名稱。6.3安全應急措施6.3.1安全應急救援預案6.3.1.1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事故應急救援事故小組名單序號姓名職務聯系電話1王凱峰項目經理2鄭 鵬項目書記3程 鵬項目總工4王建科工區主任6.3.2應急處理程序6.3.2.1事故上報制度事故發生后,在第一時間做好現場警戒和疏散工作,保護好現場,落實事故上報制度。對于一級事故,項目部內部16、可以解決,事故影響小,在15分鐘內報應急救援指揮部,在事故發生后60分鐘后內由應急救援小組辦公室向監理和業主代表匯報。對于二、三級事故事故發生后立即向120急救中心求助并在三分鐘內上報救援指揮機構值班室。在事故發生后30分鐘內由應急救援小組辦公室向上一級有關部門進行電話報告和請示。6.3.3事故應急流程事故應急處理流程圖上報安全部緊急事故發生應急救援指揮部現場處置、送醫院搶救上報監理業主、設計院或上級部門搶先結束、恢復生產措施及善后處理、進行總結進行搶救物質設備到位救援方案確定七、安全檢查和驗收安全檢查內容:查思想、查隱患、查整改、查問題的處理;檢查方法:專職安全員的日常工地巡視、項目管理人員17、的日常檢查、項目月度生產安全大檢查。糾正措施:采用安全隱患排查通知書的方式、限期整改完畢,并進行復查驗收;對于整改不徹底的作業隊伍或個人,給予停工或經濟處罰。八、其它保證措施8.1工期保證措施我們認真分析研究了本工程各方面的情況,充分認識到施工便道修建工期的緊迫性,特制定保證工期的管理及組織措施如下:8.1.1以本施工進度總體計劃為目標,推行項目經理承建工程計劃指標承包制,明確各部工程計劃指標,對下屬各生產單位簽訂工程計劃指標承包責任書。8.1.2項目經理部建立每周一次的計劃周報,審議通過以后,應嚴格監督組織執行。8.1.3建立每周一次的由項目經理主持召開的“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會議”制度,及時掌18、握各專業項目隊的施工進度情況,對需要協商解決的問題,研究確定解決方案,確保工程計劃的順利進行。8.1.4生產要素保證措施8.1.4.1先進的機械設備是確保工期的必要條件,為確保工期目標,本標段計劃將一批一流的機械設備投入到本標段進行施工。8.1.4.2機具、材料、設備均提前計劃,早做準備,按時進場,杜絕一切耽誤。備足動力設備和主要機械的易損件,杜絕機械保障不力造成的工期延誤。8.1.5技術保證措施8.1.5.1統籌合理安排,施工準備充分。1)詳細調查施工現場,緊密結合工程特點,制定實施性施工組織并進行優化。2)對參加施工人員進行崗前培訓,提高技術素質和工作效率。8.1.5.2加強施工管理,提高19、施工效率。1)實行崗位責任制,責任落實到人,強化管理,加強考核,使利益與進度、質量、安全三掛鉤,貫徹實施多勞多得,以調動施工人員的積極性。2)嚴密組織施工,合理安排施工順序,盡量安排平行流水作業。加強工序銜接,提前做好工序轉換前的各項準備工作。3)嚴密注視各工序的進展情況,對各工序出現的各類問題及時處理,避免停、窩工現象的發生,保證各工序施工的準時性。4)優化施工方案,合理布置隊伍,提高設備利用率和機械化作業程度,為工程贏得時間。8.2環境保護措施8.2.1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管理體系成立以項目經理任組長的環境保護領導小組。項目部配備相當數量的環保設施,日常認真學習環保知識,采用新技術新方法,切實20、搞好環保工作。采取“環保與設計同時,環保與施工同時,環保與驗收同時”的三同時措施,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建立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對污染源和污染狀況進行監測,取得第一手的數據和資料,進行分析,確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質及其排放特征,了解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圍,并提出切實有效的治理措施。采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做到積極有效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目標。主要做到以下幾點:8.2.1.1進場伊始,就組織全體職工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污染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使每個參與建設的職工都懂法、守法、21、依法施工。同時,自覺接受當地環保及其它相關行政部門的監督和管理。8.2.1.2在各項施工中應盡量減少對原有自然環境的破壞。8.2.1.3加強對施工技術的改造,積極推廣清潔生產,減少污染源。8.2.1.4加強環境管理,全面推行污染物排放控制原則,將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8.2.1.5實行節水減污,提高施工用水重復率,降低廢水排放量。8.2.1.6繼續加強施工污染的終端處理,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降低污染。8.2.1.7制定和健全排污法規體系,加強排污管理。8.2.1.8加強環境監測與事故預防,避免污染事故的發生,必要時,邀請有關環保科研部門來工地現場監測,以確定是否發生環境污染。8.3文物保護措施施22、工時如發現文物古跡,應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時向當地政府、文物管理部門報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護好現場,防止文物流失,待文物管理部門作出處理后方可繼續施工。施工中需要借土棄土時,應遠離現有的或規劃的保護文物遺址。8.4林木、植被、土地及水資源保護措施8.4.1對施工人員加強保護自然資源及野生動植物的教育,嚴禁偷獵和隨意砍伐樹木。生活及取暖所用燃料,采用塊煤或液化氣,不準使用柴火。8.4.2保護原有植被。對合同規定的施工界限內、外的植物、樹木等盡力維持原狀;砍除樹木和其它經濟植物時,應事先征得所有者和業主的批示同意,嚴禁超范圍砍伐。8.4.3嚴禁在有植被和林木的地方燃火取暖,以防引起火災。8.4.423、永久用地范圍內的裸露地表用植被加以覆蓋。8.4.5臨時用地范圍內的耕地采取措施進行復耕,其它裸露地表植草或種樹進行綠化。8.4.6道路所經過的自然地面,工程竣工時應立即種植宜于當地土質、氣候條件的草皮和樹木,以防止水土流失,保護邊坡的穩定和自然環境。8.4.7營造良好環境。在施工現場和生活區設置足夠的臨時衛生設施,經常進行衛生清理,同時在生活區周圍種植花草、樹木,美化生活環境。8.4.8及早施工防護工程、排水工程和裸露地表的植被覆蓋,防止水土流失。8.4.9對于由于開挖引起的山坡坍塌、滑坡等,將給予及時處理。8.4.10工程完工后,及時進行現場徹底清理,并按設計要求采用植被覆蓋或其它處理措施。24、8.4.11對有害物質(如燃料、廢料、垃圾等)要按當地環保部門同意的措施處理后運至監理工程師指定地點進行掩埋,防止對動、植物造成損害。8.5水環境保護措施8.5.1經凈化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后方可排入河道。8.5.2改進施工工藝,減少施工廢水的污染程度,并控制廢水的排放。8.5.3加強循環利用施工用水,使污染物的排放量降到標準范圍內。8.5.4充分利用水體的自凈能力,對經過處理的廢水,合理布置排放點,滿足水質排放要求。8.5.5施工機械的廢油廢水,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處理,不得超標排放。8.5.6靠近生活水源的施工,用溝壕或堤壩同生活水源隔開,避免污染生活水源。8.5.7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選,集中處理,嚴禁隨處傾倒,污染環境。8.5.8對于由施工造成的水資源污染,立即責成有關人員給予治理,并對相關污染源進行妥善處理。8.5.9嚴禁人為污染水資源。對水質隨機進行抽檢,發現問題,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