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天然氣勘探開發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0806
2022-09-05
12頁
26KB
1、通江縣天然氣勘探開發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編制目的和應急原則1、編制目的為加強天然氣在勘探開發鉆井、修井、試氣過程中的應急救援管理,及時正確處理好井噴、硫化氫泄漏、人員中毒等突發事件,加強地方政府與企業的協作與反應能力,保護群眾及職工的身體健康和國家財產安全,保證施工作業的順利進行,特制定本應急預案。2、應急原則(一)統一指揮原則。天然氣事故的搶險救災工作必須在縣天然氣應急救援指揮部和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指揮下開展。(二)單位自救原則。事故發生初期,事故單位應按照災害預防和處理規范(預案)積極組織搶險,并迅速組織遇險人員沿避災路線撤離,防止事故擴大。(三)分級負責原則。各鄉鎮以及有關部2、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實行分級負責、各盡其能、各司其職,做到協調有序、資源共享、快速反應,積極做好應急救援工作。(四)安全搶險原則。在事故搶險過程中,應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確保搶險救護人員的安全,嚴防搶險過程中發生二次事故。二、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02年11月1日頒布實施)。2、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1998年9月1日頒布實施)。3、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0)。4、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務院1月8日發布)。5、通江縣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試行)(2005年12月28日發布)。6、通江縣處置群體性事件工作預案(2006年9月10日發布)。7、3、四川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關于轉發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關于加強高壓油氣田井控管理和防硫化氫中毒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川安監2006227號)。8、石油與天然氣鉆井、開發、儲運防火防爆安全生產管理規定(SY5225-2005)。9、含硫油氣井安全鉆井推薦作法(SY/T5087-2005)。10、鉆井井控技術規范(SY/T6426-2005)。11、天然氣井工程安全技術規范(Q/SHS0003.1-2004)。12、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石油與天然氣井井控管理規定(試行)(中國石化安200647號)。13、中國石化重特大事件應急預案(中國石化安2005651號)。14、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西南石油局(分公4、司)井噴失控應急預案(2004年7月1日實施)。三、氣井分布、事故類別(一)氣井分布1、生產井2口:河壩1井、河壩2井。2、勘探井2口:河壩101井、新黑池1井。3、開發井4口:河壩11D井、HJ203H、HF203、HF302。4、試氣井1口:馬2井。5、平場待鉆井4口:母1井、馬101井、馬102井、馬201井。6、天然氣管道:天然氣主管道48公里,城鎮燃氣管網25公里,液化氣充裝站2家。(二)事故類別 我縣涉及天然氣事故主要有井噴失控、硫化氫中毒、發生溢流、生產生活中發生火災、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灼燙及其它。四、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及職責縣人民政府成立天然氣勘探開發事故應急救援指5、揮部,在指揮部下設天然氣勘探開發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在事故現場設天然氣勘探開發事故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部。(一)縣天然氣勘探開發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及職責縣天然氣應急救援指揮部 縣人民政府成立天然氣勘探開發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以下簡稱縣天然氣應急救援指揮部),統一領導、指揮天然氣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總指揮由分管副縣長擔任,副總指揮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聯線主任及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縣應急辦、縣安監局、天然氣勘探開發單位主要負責人擔任,成員由縣天然氣辦、縣公安局、縣衛生局、縣經商委、縣財政局、縣監察局、縣交通局、縣民政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縣質監局、縣環保局、縣林業局、通南巴應急救援中心通江站、縣氣象6、局、縣總工會等部門負責人組成??h天然氣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及部分成員單位職責1、指揮部職責:天然氣事故發生后,總指揮或總指揮委托副總指揮趕赴事故現場進行現場指揮,成立現場指揮部,批準現場救援方案,組織現場搶救。2、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職責:接到天然氣事故報告后,應啟動本地區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搶險救援。在事故得不到有效控制時,報請縣人民政府啟動本預案,由縣天然氣救援指揮部成立現場指揮部,組織開展事故現場的應急救援工作,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報告事故搶險救援進展情況。3、縣應急辦職責:協調總指揮、副總指揮及成員單位開展應急救援工作,負責事故的新聞發布和信息報送。4、縣天然氣辦職責:負責協調地方政府及相關單7、位和天然氣勘探開發利用單位的關系。5、縣安監局職責:負責成立天然氣應急救援專家組,組織調用專家進入事故現場開展技術指導工作;按照縣天然氣救援指揮部的要求協調相關專業救援隊伍實施現場救援;組織開展事故查處工作。6、天然氣勘探開發事故單位職責:負責組織單位內部的專家及相關人員與地方政府一起實施應急搶險工作。7、縣公安局職責:負責制定人員疏散和事故現場警戒方案;組織事故可能危及區域內的人員撤離和疏散,對人員撤離區域進行治安管理,統計傷亡人員情況,參與事故調查處理。8、縣公安消防大隊職責:負責制定泄漏、爆炸和滅火撲救方案;負責事故現場撲滅火災、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質泄漏和有關設備容器的處置;組織參加8、傷亡人員搜救。9、縣公安交警大隊職責:負責制定交通管制方案,負責事故現場區域周邊道路的交通管制工作,禁止無關車輛進入危險區域,保障救援道路的暢通。10、縣衛生局職責:負責制定受傷人員醫療救護方案;確定受傷人員專業治療和救護定點醫院;負責事故現場調配醫務人員、醫療器材、急救藥品,組織現場救護及傷員轉移;負責事故現場及影響區域的消毒防疫工作。11、縣交通局職責:負責制定運輸搶險方案,指定搶險運輸單位,負責組織事故現場搶險物資和搶險人員的運送。12、縣質監局職責:負責制定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方案,提出事故現場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特種設備的處置措施。13、縣環保局職責:負責制定天然氣污9、染事故現場監測與環境危害控制應急方案;負責監測、確定事故現場污染物,分析環境污染程度;負責劃定事故造成的環境影響區域等級,發布警戒公告,提出控制措施,進行適時監測;負責指導事故后現場遺留危險物質的清除;負責制定并組織實施受損環境修復方案;負責發布天然氣環境污染信息;負責調查重大危險化學品環境污染事故。14、縣氣象局職責:負責制定應急氣象服務方案,負責為事故現場提供風向、風速、溫度、氣壓、濕度、雨量等氣象資料。15、縣民政局職責:負責制定救災物資保障方案,負責災民生活物資的調配和供應。16、縣經商委職責:參與組織、籌備搶險器材和物資,督促各通訊、電力公司保障通訊暢通和供電正常。17、縣財政局職責10、: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的資金籌備。18、縣林業局職責:負責事故區域的森林防火工作,組織救援中所需的木材。19、通南巴應急救援中心通江站職責:直接負責天然氣勘探開采區域內的搶險工作。(二)縣天然氣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及職責 在縣天然氣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縣天然氣救援指揮中心,辦公地點在縣安監局,其職責是:監督檢查各鄉(鎮)政府和各天然氣從業單位制定、執行應急救援預案的情況;指導開展天然氣應急救援模擬演練;承辦縣天然氣救援指揮部交辦的有關事項;本預案啟動后,負責通知縣天然氣救援指揮部成員單位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協調各成員單位的搶險救援工作;及時報送事故搶險救援情況的督查專報。(三)縣天然氣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部及11、職責 本預案啟動后,設立天然氣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部,由事故發生地政府主要負責人任指揮長,縣天然氣救援指揮部成員單位分管負責人任成員?,F場指揮部下設7個專業組:1、現場搶險組:由事故發生地政府牽頭,成員由縣安監局、縣公安局、縣質監局、縣衛生局、縣天然氣辦、縣林業局、武警中隊、中石化通南巴應急救援站組成。搶險救援隊伍由公安消防支隊、專業消防隊、義務搶險隊、醫療救護隊和專家組成。其主要職責是:迅速查明事故性質、類別、影響范圍等基本情況;判斷事故后果和可能發展的趨勢,制定搶險和救援處置方案并報現場指揮部審定后組織實施;負責在緊急狀態下的現場搶險作業,及時控制危險源,防止事故擴大;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質12、泄漏;負責現場滅火、設備容器的安全處置和人員搜救工作。2、警戒疏散組:由公安局牽頭,當地人民政府及公安機關治安、交警部門和武警部隊組成。其主要職責是:負責事故中心區域、波及區域、影響區域的人員撤離和疏散;負責維護事故現場秩序、交通管制和社會治安等事項。3、技術保障組:由縣安監局牽頭,縣公安消防支隊、縣環保局、縣質監局、事故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其主要職責是:提出事故應急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為現場指揮部提供應急救援技術支持;組織相關人員對應急救援及現場處置進行專業技術指導;提供與應急救援有關的技術保障服務。4、醫療救護組:由縣衛生局牽頭,120急救中心和具有相應能力的醫院等醫療單位組成。其主要13、職責是:根據傷害和中毒的特點制定、實施搶救方案,負責在現場的安全區域內設立臨時醫療救護點,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治并護送重傷人員至醫院進一步治療。5、環境監測組:由縣環保局牽頭,環境監測及污染源檢測機構專業人員組成。其主要職責是:對現場大氣、水、土壤等環境進行即時監測,迅速確定危險物及濃度,劃分污染區域等級,評估污染造成的環境影響程度,適時發布環境污染及污染控制信息,制定并組織實施受損環境修復方案。6、后勤保障組:由當地人民政府分管負責人任組長,縣民政局、縣交通局、縣財政局、縣電信公司、縣電力公司、縣供排水公司等部門及事故發生單位有關人員組成。其主要職責是:籌措、調配、運送應急救援所需的交通工具14、救援物資、搶險器材、設備和資金;保證事故發生區域通信、供電、供水暢通。7、善后工作組:由當地分管負責人任組長, 縣民政局、縣公安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縣總工會及有關保險機構參加。其主要職責是:負責核實傷亡人員數量、姓名、身份等基本情況,并及時報現場指揮部;負責受災人員的安置,遇難人員及家屬的安撫、撫恤、理賠等善后處理工作。五、應急響應、現場保護和事故報告(一)應急響應。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應立即開展自救,同時報告當地政府;當地政府接警后,啟動地方應急救援預案,積極組織現場施救,同時報告上級政府;當事故無法控制或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時,由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報請縣人民政府啟動本預案,由縣天然氣救援15、指揮部成立現場指揮部;本預案啟動后,縣天然氣救援指揮中心負責通知各成員單位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并協調天然氣重點救援隊伍及時趕赴現場實施救援。(二)現場保護。事故單位必須嚴格保護事故現場,當地政府、派出所等部門應迅速趕赴事故現場,實施現場偵察、維護現場治安和交通秩序等。(三)事故報告。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必須立即向當地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報告如下內容:1、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部位;2、事故簡要經過、遇險人數和遇險位置;3、事故原因和天然氣儲量、性質等內容;4、事故現場的當前情況,如繼續泄漏(爆炸)和波及范圍;5、事故搶險處理情況和采取的措施,并附示意圖;6、提供準確的事故設備設施位置以及有關技術資16、料和事故搶險的安全通道、避災路線,并附示意圖;7、事故單位現有救災設備和物資情況;8、搶險救援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六、事故的應急救援(一)天然氣事故危害范圍區域劃分1、事故中心區域。中心區域一般指以事故現場為中心、半徑500米的區域。此區域硫化氫等濃度指標高,有天然氣擴散、爆炸、火災、建筑物設施及設備損壞、人員急性中毒的可能。2、事故波及區域。事故波及區域一般指距事故現場1001000米的區域。該區域空氣中硫化氫等濃度較高、作用時間較長,有可能發生人員中毒或物品損壞。3、事故影響區域。事故影響區域是指事故波及區域外可能受到影響的區域,該區域可能受到從中心區和波及區擴散的小劑量危險品危害。(二17、)本預案啟動后,必須按照預案的具體要求實施救援。必要時,由縣人民政府調集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救援。(三)應急救援工作重點1、搶救受害人員,疏散事故區域內以及周邊人員。事故發生后,及時、有序、有效地實施現場急救、安全轉送傷員和疏散人員,降低傷亡率、減小事故損失。2、查明控制危險源。迅速查明危險源,組織專家和有關部門技術人員對硫化氫等的危害進行檢驗、監測,測定事故的危害區域、及危害程度。對發生在城市或人口稠密地區的事故,應盡快組織相關部門和事故單位查漏堵源,防止和控制事故繼續擴大。3、加強宣傳,指導組織群眾采取各種措施進行自我防護,迅速撤離出危險區域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區域,同時做好自救和互救工作。4、做18、好現場洗消,消除危害后果。針對事故對人體、動植物、土壤、水源、空氣造成的現實危害和可能發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閉、隔離、洗消等防護措施,防止對人的繼續危害和對環境的污染。5、按照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對天然氣事故造成的環境危害進行監測、處置。6、事故中的其它技術環節處理按照中石化的相應事故處理應急預案執行。(四)應急救援注意事項1、救援人員進入污染區應實行分組制,隨時保持通訊聯系,做好自身防護,避免發生傷亡。2、工程搶險隊伍應接受現場指揮部的調度,主動配合公安、消防、醫療急救等專業隊伍協調行動,救援使用的工具具備防爆功能。3、現場醫療急救按照先重后輕的原則,進行緊急救治,對傷員實行一人一卡,避免危重19、傷員錯過搶救時機;妥善處理好傷員的污染衣物,防止繼發性危害。4、組織污染區群眾撤離事故現場時,指導群眾做好個人防護,向上風向(避免橫穿危險區域)快速轉移到安全區域,并盡快除去污染衣物。5、擔任應急救援任務的有關部門、單位、專業組應及時向現場指揮部報告救援工作進展情況,由現場指揮部報請縣天然氣事故救援指揮部后,做出撤離現場、結束救援工作的決定。七、應急救援隊伍及演練(一)我縣天然氣事故應急救援力量井場外圍區域以公安消防大隊為骨干,井場區域以中石化通南巴應急救援站專業救援隊伍為骨干,社會兼職救援力量為補充,本預案啟動后由現場指揮部統一調度、指揮。(二)各天然氣應急救援隊伍要定期組織演練,不斷提高救援技術水平,適應天然氣事故救援的需要。(三)通江縣對天然氣勘探開發利用實施監督管理的有關部門提供相關的應急技術與信息支持,協同做好天然氣事故應急咨詢服務。八、附則(一)本預案管理單位為縣天然氣開發辦公室,每兩年修訂一次,必要時及時修訂。(二)縣天然氣應急救援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根據本預案制定實施方案。(三)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