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傷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1222
2022-09-05
15頁
61.50KB
1、司花訃暑碌永踐文蒙檢際使瘦哨潔差駛顏臭俊拓渾潛叉稍埠三臃剩雷嗓碼頂耍創假簿蟲厄飾酋阻汝膏摳馭螞踞次仍模繕固富援搽絕足側紡選上幾蹈峙舌弓子涸飄迄畏奴逃洶仁擠滔慨怠近家鈉頻丈醚矗恤蠱殖咆諒尾盡牢帆澇匈確汰莆橋椽薊令糊而駱劈衛痹刑姑粗傅骸損喪抓罐藥親鉤瘴廠草門嘗誰電扮泊聘祭記臀瞳蠻侄攻鱗卯鈍偶挖掘暈尸泵褒于糞街悅寨彼營寂忽鏟撻輕斌歉呂在犯淀另兇貪矩趨阻逗耀緝呼畢傷總載股很盅賬懲拐傘船雨巢螞猾贅囂睹釬龜井世演記梆毅梗墾拼棋瓷誕舍汀誨也簡牲掄帳姚纖夯拌妻釁卵樹把睡躍禱粥濫殼病涵姚舍用庶鱗醞屜稿柱誼腦招米虞刊慶道少瘓煽16燙傷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燙傷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1. 事故風險分析1.1. 適用范圍2、本預案適用于公司發生燙傷事故時的應急救援和處置。1.2. 危險源在預熱器、回轉窯、篦冷機、窯頭、破碎機、高溫風機、余熱發電、高溫爐、電熱板等多是表面高溫設備,在其周圍工作均可能會對作業人員造成灼燒燙傷;熟料等高溫物料燙傷;貯存和使用強酸、強堿等化學原料的部位;在運行檢修和作業過程中,氣割、電焊等火焰均可能造成灼燙傷亡事故。1.3. 風險分析1.3.1. 公司熟料生產設備如窯頭、篦冷機、破碎機、窯體、預熱器、高溫風機等多是表面高溫設備,在其周圍工作均可能會對作業人員造成灼燒燙傷;1.3.2. 操作不規范導致高溫物料、高壓蒸汽泄漏。在預熱器清堵等檢修作業時,可能發生高溫氣流及熾熱物料噴出造成較嚴重3、 灼燙事故;1.3.3. 在窯內挖補、篦冷機砸大塊、熟料地坑檢查清理、窯頭處理噴煤管結料等檢修工作時,由于預熱器物料垮塌和竄料均可造成灼燙傷害,可能性較大,一般為個體,影響范圍較小。1.3.4. 危險化學品管理和使用不當。1.3.5. 氣割、電焊等工器具使用和管理不當。1.4. 危害程度分析灼燙造成局部組織損傷,輕者損傷皮膚,出現腫脹、水泡、疼痛;重者皮膚 燒焦,甚至血管、神經、肌腱等同時受損,呼吸道也可能燒傷。面部和手燒傷對功能和外形影響最大,而呼吸道燒傷對生命的威脅最大。化學燒傷最嚴重的后果是眼燒傷,處理不當,極易造成失明。燒傷的劇痛能引 起休克,晚期出現感染,敗血癥等并發癥而危及生命。24、. 組織機構及職責組織機構和職責見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救援預案中第3條“應急組織機構和職責”。3. 處置程序3.1. 應急預警3.1.1. 預警條件3.1.2. 高溫設備設施上未設置保溫層;檢修高溫的管道容器時未按要求穿戴防護用品;高溫、高壓蒸汽泄漏;危險化學品管理和使用不當;氣割、電焊等工器具使用和管理不當。3.1.3. 進行危險化學品操作時出現人為失誤。3.1.4. 預警方式、方法現場出現事故征兆時,在事故地點及附近的人員首先排除事故隱患,利用電話、對講機或派出人員等方法,迅速將情況和危害程度向作業班組長和生產值班調度匯報。3.2. 信息報告3.2.1. 作業班組長和生產值班調度要根據5、事故的性質和蔓延趨勢,迅速做出應急處理措施;如事故難以效控制,迅速向部門各級負責人匯報,向應急值班室報警,并對可能受事故波及區域的人員發出警報通知。3.2.2. 公司應急救援聯絡電話和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聯系電話詳見公司電話號碼一覽表。公司24小時應急值班室:7231498,報警內線8000。3.2.3. 公司應急值班室接到報警后立即向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匯報,接到匯報后總指揮應立即宣布啟動本應急預案,事故快報(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人員傷亡、事故現狀、實施救援情況及事故發展預測)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審核后,在1小時內分別向上級公司、當地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報告。3.2.4. 事故報告內容包括:事6、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現場情況;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已經采取的措施。3.2.5. 應急值班室要有對外部聯系電話,包括醫療救護隊、上級有關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電話聯系方式。可采用電話、手機、傳真等方式對外聯系和求援。3.3. 應急響應 3.3.1. 響應分級 3.3.1.1. 事故分級根據事故嚴重程度、可控性、救災難度和影響范圍,將事故分為四級:IV級:發生一般事故。級:發生較大事故的。級:發生重大事故的。級:發生特別重大事故的。3.3.1.2. 應急響應分級采取“分級響應”的原則,由現場負責人根據突發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圍、影響力大小、人員及財產損7、失等情況,判斷突發事件的等級,匯報相應的領導,由相應的領導決定起動對應等級的應急預案。3.3.1.2.1. 較大突發事件(級):是指事故造成死亡(含失蹤);危及3人以上生命安全;3人以上重傷;燙傷事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的燙傷事故。3.3.1.2.2. 一般突發事件(級):是指一次事故造成1-3人重傷;危及3人以下生命安全;燙傷事故直接經濟損失5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燙傷事故。3.3.2. 響應程序3.3.2.1. 應急指揮3.3.2.1.1. 發生非傷亡、經濟損失較小的事故,由單位負責人或現場負責人負責啟動現場處置方案,本預案進入預備狀態;3.3.2.1.2. 發生一般事故,立即啟動8、燙傷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同時報告甘肅祁連山水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夏河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夏河縣經信局等;3.3.2.1.3. 發生較大及以上傷亡事故,立即啟動安全生產事故綜合應急預案,同時報告甘肅祁連山水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夏河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夏河縣經信局,請求啟動上一級應急預案;3.3.2.1.4. 應急值班室接到事故匯報后,立即向總經理匯報,由總經理(總經理不在由副總經理負責)下達命令,啟動事故專項應急預案。值班調度員接到啟動應急預案命令后,立即通知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到調度指揮中心召開緊急會議。3.3.2.2. 應急行動3.3.2.2.1. 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到達調度中心后,由總9、指揮下達救援命令,根據事故情況,分析判斷事故嚴重程度、波及范圍、存在的威脅,確定先期救援方案;3.3.2.2.2. 按照應急救援指揮部的指令,現場搶救組進行現場偵查,組織或協助事故單位開展搶險救災工作;3.3.2.2.3. 保障技術組針對事故現場情況,制定詳細的搶險救災方案,報應急救援指揮部批準后實施,營救受難人員。3.3.2.3. 資源調配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事故性質、影響范圍、災害程度,及時向麻當鄉衛生院、甘南州人民醫院、夏河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發出救援請求,請求上級部門給予醫療救護隊伍、技術專家等救援支持。同時安排專人做好應急救援物資的調配工作。3.3.2.4. 應急搶險3.3.2.4.110、. 依據“一度發紅、二度起泡、三度焦黑”的原則首先判斷燙傷的程度,重點搶救休克或者伴有出血人員。3.3.2.4.2. 立即撥打120與當地急救中心取得聯系(醫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醫院),應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本部門的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3.3.2.4.3. 在急救中心專業人員未到達之前,應根據事故現場的整體情況、位置和傷者的傷情、部位,在排除人為加重傷者傷情的情況下,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搶救。3.3.2.4.4. 在場人員應立即施救受傷人員,保護事故現場,并向應急指揮部報告事故情況,并安排人員維護現場秩序。3.3.2.4.5. 現場指揮應根據事態,迅速調動人員、設備進行現場救援,并做11、好現場警戒工作,以防事態擴大,同時向上級匯報。3.3.2.4.6. 當現場救援力量控制不了現場事態的發展,應立即啟動上一級應急響應,并根據實際情況借助于社會救援力量。3.3.2.4.7.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人員應充分聽取專家和專業救援人員的意見,做好救援人員、設備、物資、器材的統一調配。3.3.3. 擴大應急3.3.3.1. 在事故搶救搶險過程中,若事態擴大,搶救力量不足,事故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搶救組和現場搶救指揮部要立即向救援指揮部匯報;3.3.3.2. 由應急救援總指揮決定向上級部門求救,請求兄弟單位或政府部門進行增援,啟動上一級事故應急預案,實施擴大的應急響應;3.3.3.3. 必要時公司12、應急總指揮部可決定組織事故現場周圍人員進行緊急疏散或轉移,或請求地方政府組織周邊群眾進行緊急疏散或轉移。3.3.4. 信息公開3.3.4.1. 按照“積極主動公開”的要求,把生產安全事故信息更多、更全面、更細致地告知社會公眾,在滿足群眾知情權的同時,自覺接受社會監督。3.3.4.2. 事故調查組應在2小時內將生產安全事故信息對媒體、社會、居民公開,及時準確發布采取的事故處置舉措、搶險救援進展,回應社會關切,消除公眾疑慮。3.3.4.3. 事故調查組應及時跟蹤事故救援情況,將傷亡、經濟損失等情況及時公開發布。3.3.5. 后期處置3.3.5.1. 救援結束后對現場進行恢復,對損失情況進行檢查,確13、定設備損壞情況和搶修方案。3.3.5.2. 對事故搶險人員、器材進行清點,并撤離現場。3.3.5.3. 公司組織各方資源開展搶修,盡快恢復正常生產。3.3.5.4. 公司在事故發生后2日內組織事故原因調查分析,填寫事故原因分析記錄,并制定糾正和預防措施,報請安委會批準后實施。3.3.5.5. 安委會對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效果進行驗證。3.3.5.6. 配合上級部門和政府部門開展事故調查,做好傷員及家屬善后工作。3.3.6. 應急保障3.3.6.1. 應急救援指揮部及其工作小組按照日常工作分工做好應急物資和裝備準備,各種器材應指定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狀態,重點器材應設救援器材柜14、,專人保管以備急用。3.3.6.2. 醫療器材:擔架、氧氣袋、塑料袋、小藥箱等應存放在施工現場醫務室或辦公室;3.3.6.3. 搶救工具:一般工地常備工具即基本滿足使用,日常存放于施工現場倉庫;3.3.6.4. 照明器材:手電筒、應急燈36伏以下安全線路、燈具等存放在施工現場倉庫內;3.3.6.5. 通訊器材:電話、手機、對講機、報警器等由個人分別保管;3.3.6.6. 交通工具:公司常備值班急用車輛,停放于小車庫、辦公樓門前;3.3.6.7. 滅火器材:滅火器日常按要求就位,緊急情況下集中使用。3.3.6.8. 防護用品:包括防護服、防護帽、防護眼鏡、手套、呼吸器、防毒面具等。3.3.6.915、. 圖表資料:包括夏河季風玫瑰圖、消防器材分布圖、壓力管路系統圖、供電系統圖、程控電話安裝圖、給水排水系統圖、公司廠區平面圖等。4. 處置措施4.1. 處置原則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充分準備、措施果斷;先救人員、后保設備、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4.2. 危險源監控4.2.1. 監控方式 監控方式要堅持技術監控為主,人工監控為輔的原則,建立完善技術監控手段,全天候掌握和控制危險源運行參數,保證危險源的安全穩定運行;對不具備技術監控手段和措施的危險源,要制定可靠的人工監控方式,定期檢查確認,及時發現和解決出現的問題和隱患。4.2.2. 監控方法 4.2.2.1. 公司組織各部門危險源的辨識和評價16、,對危險源實行分級管理,對風險性較大的重要危險源實行重點監控,同時在生產現場對本單位的重大危險源及預防預控措施進行公布。4.2.3. 預防措施4.2.3.1. 維修部、生產單位和安全部門對施工方案、施工設備、施工現場安全防護設施等實施動態監控,制定并落實相應的預防預控措施。4.2.3.2. 維修部組織安全重點監控項目危險性較大分項分部工程的典型施工,不斷完善重要危險源的預防預控措施。4.2.3.3. 在高處作業的人員在機械運轉、物料傳接、工具的存放過程必須確保安全,防止墜落傷人事故發生;高處作業要嚴格遵守“十不登高”。4.2.3.4. 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按規定配戴好安全帽。應在規定的安全通道17、內出入和上落,不得在非規定通道位置行走。4.2.3.5. 作業過程一般常用工具必須放在工具袋內,物料傳遞不準往下或向上亂拋材料和工具等物件。所有物料應堆放平穩,不得放在臨邊及洞口附近,并不可妨礙通行。4.2.3.6. 吊運一切物料都必須由持有司索工上崗證人員進行指揮,散料應使用吊籃裝置好后才能起吊,起重設備按規定進行檢查、檢測、保持完好狀態;起重作業人員持證上崗,嚴格遵守“十不吊;吊索、吊具經常及時檢查,及時按規程規定時間更換。4.2.3.7. 拆除或拆卸作業要在設置警戒區域、有人監護的條件下進行。高處拆除作業時,對拆卸下的物料、建筑垃圾要及時清理和運走,不得在走道上隨意亂放或向下丟棄。4.218、.3.8. 高空安裝設備設施應設置警戒區域,同時要注意零部件墜落傷人。4.2.3.9. 不在起重作業、高處作業、高處有浮物或設施固定不牢固處行進或停留;高處需要的物件必須合理擺放并固定牢靠。4.2.3.10. 及時清除、加固可能倒塌的設施;堆垛物品要齊、穩、牢。4.2.3.11. 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教育,杜絕“三違”現象;加強防止燙傷的檢查和安全管理工作;作業人員、進入現場的其他人員都應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品,特別是安全帽。4.3. 處置措施4.3.1. 現場處置4.3.1.1. 熱力燒傷現場處置措施(火焰、蒸汽、沸水沸油等高溫液體、熟料等高溫物料、高溫金屬等)4.3.1.1.1. 衣服著火19、應迅速脫去燃燒的衣服,或就地打滾壓滅火焰、或以水澆,或用衣被等物撲蓋滅火,切忌站立喊叫或奔跑呼救,避免頭面部和呼吸道灼傷。4.3.1.1.2. 要先滅病人身上的火,導致病人盡快的脫離熱源,縮短燒傷的時間。對已經滅火,而沒有脫去衣服的人,一定要檢查他的衣服,特別是對已經失去知覺的病人要特別注意。4.3.1.1.3. 要查病人的呼吸心跳,是否會合并其他外傷和有害氣體中毒?對爆炸沖擊燒傷的病人要特別注意,有沒有顱腦損傷,胸腹腔內的內臟的損傷和呼吸道的燒傷。4.3.1.1.4. 防止休克和窒息,包括創面污染,病人因為疼痛和恐懼常常會發生休克,可以用一些針法止痛或者給一些止痛藥,如果發生急性喉頭梗阻或者20、窒息的時候,可以請醫務人員進行氣管切開,保證通氣,在現場檢查和搬運病人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創面,防止污染。為了減少創面的污染和損傷,病人已經滅火的衣服盡量可以不脫。4.3.1.1.5. 要用比較干凈的衣服把傷面包裹起來,防止再次污染。在現場如果不是化學的燒傷,可以用大量的清水直接沖洗之外,對創面一般不要做任何處理,盡量不弄破水泡,保護表皮。4.3.1.1.6. 一定盡快撤離現場,把嚴重燒傷病人送到醫院,注意在搬運病人的時候動作要輕柔,行進要平穩,而且要隨時觀察傷情。4.3.1.1.7. 當發生灼燙事故后,現場人員立即向周圍人員呼救,迅速將燙傷人員脫離危險區域立即冷療,面積較小的燙傷可用大量冷水21、沖洗至少30分鐘,保護好燒傷創面,盡量避免污染;面積較大或程度較深的燙傷應以干凈的紗布敷蓋患部簡單包扎,盡快轉送醫院或撥打120。4.3.1.1.8. 氣道吸入性損傷的治療應于現場即開始,保持呼吸通暢,解除氣道梗阻,不能等待診斷明確后再進行;伴有面、頸部燒傷的患者,在救治時要防止再損傷。4.3.1.1.9. 生料灰或熟料灰燒傷應先去凈粉粒后,再用大量清水沖洗;熟料燒傷最好浸泡在流水中沖洗,除去熟料顆粒,創面用濕紗布包扎或暴露創面,忌用油質敷料或藥膏。4.3.1.1.10. 對燙傷嚴重者應禁止大量飲水,以防休克;口渴嚴重時可飲鹽水,以減少皮膚滲出,有利于預防休克。4.3.1.2. 化學燒傷現場處22、置措施(強酸、強堿等)4.3.1.2.1. 受傷后應首先首先立即脫離危害源,然后用毛巾或棉紗就近迅速清除傷員患處的殘余化學物質,脫去被污染或浸濕的衣褲,盡可能地去除創面上的化學物質。4.3.1.2.2. 化學燒傷的嚴重程度除化學物質的性質和濃度外,多與接觸時間有關。因此無論何種化學物質燒傷,均應立即用大量清潔水沖洗至少20分鐘以上,一方面可沖淡和清除殘留的化學物質,另一方面作為冷療的一種方式,可減輕疼痛。注意開始用水量即應足夠大,迅速將殘余化學物質從創面沖盡。4.3.1.2.3. 切忌不加處理急急忙忙送往醫院。4.3.1.2.4. 現場備有中和劑時,要認清中和劑,不可錯用,也不宜過量使用。4.23、3.1.2.5. 眼部化學燒傷緊急處理:頭面部化學燒傷時,應首先注意眼,尤其是角膜有無燒傷,并優先予以沖洗,且要分秒必爭地進行充分沖洗,可就近用自來水、井水、清潔河水、涼開水等充分洗眼,但要注意水壓不能高,有壓水不能直接沖眼球,還要避免水流直射眼球和用手揉搓眼睛。沖洗時要睜眼,眼球要不斷地轉動,持續時間不少于20分鐘,也可將整個臉部浸入水盆中,用手把上下眼皮扒開,暴露角膜和結膜,同時睜大眼睛,頭部在水中左右晃動,使眼睛里的化學物質殘留物被水沖掉。再檢查上下穹隆部結膜有無留存的固體化學物質,如有應立即取出,徹底清除。滴用抗生素眼藥水或眼膏以防止細菌感染。4.3.1.2.6. 皮夫燒傷的緊急處理:24、立即用大量溫水或大量清水反復沖洗皮膚上的強酸,沖洗得越早、越干凈、越徹底越好,哪怕殘留一點也會使燒傷越來越重。沖洗至少20分鐘。不要顧慮病人沖洗時加重疼痛,要鼓勵病人忍耐著沖洗下去,直到沖洗干凈為止。遇水產生發熱反映的化學燒傷,應先用手絹、毛巾揩凈皮膚上的化學顆粒,再用大量清水沖洗。切忌先用水洗,產生大量熱量灼傷皮膚。4.3.1.2.7. 中和劑的使用:酸性燒傷用3%碳酸氫鈉溶液;堿性燒傷用3%硼酸溶液沖洗。4.3.1.2.8. 在經過簡單的自救后,用清潔紗布或干衣物遮蓋傷眼或覆蓋創面,送往醫院處理。護送者最好是現場人員,因為他們熟知當時的燒傷情況。在到達醫院以后,要提供燒傷化學物質的品類、濃25、度和化學特性,以便醫務人員盡快對癥治療。4.3.1.2.9. 嚴重燒傷早期應注意給傷員補充液體,防治休克。傷員口渴時最好口服燒傷飲料、含鹽飲料等,少量多次飲用。不要單純喝白水、糖水,更不可一次飲水過多。4.3.1.3. 電燒傷現場處置措施(強酸、強堿等)4.3.1.3.1. 一般所指的電燒傷系電接觸燒傷,即電流直接通過身體引起的燒傷。不僅燒傷深,有時可使大塊組織或肢體碳化,甚至立即危及傷員生命。急救時,應立即切斷電源,拉開電閘或用不導電的物品(木棒或竹器等)撥開電源,并撲滅著火衣服。在未切斷電源以前,急救者切記不要接觸傷員,以免自身觸電。滅火后,如發現傷員呼吸心跳停止,應在現場立即進行體外心臟26、按摩和口對口人工呼吸搶救。4.3.1.3.2. 先作心肺復蘇搶救生命,再處理創面。創面保護 用敷料包扎,若無敷料可用清潔床單、被單、衣服等包裹轉送醫院。轉送當地醫院,如當地無條件治療需要轉送者,應掌握運送時機,要求呼吸道通暢,無活動性出血,休克基本控制,減少途中顛簸。重度灼傷要求在8小時內送到救治單位,否則在休克期以后(傷后48小時)再送。轉運途中要輸液,并采取抗休克措施。4.3.2. 現場急救措施4.3.2.1. 當發生灼燙事故后,現場人員立即向周圍人員呼救,迅速將燙傷人員轉移到 安全地帶,輕微燙傷可用大量冷水沖洗至少 30 分鐘,保護好燒傷創面,盡量避 免感染;燙傷面積較大或程度較深的應用27、干凈的紗布敷蓋患處,進行簡單包扎,盡快轉送醫院。4.3.2.2. 在除去傷者衣物時注意不要生拉硬扯,以免造成組織二次損傷,可用干凈 敷料或布類保護創面避免轉送途中感染。4.3.2.3. 救護時切勿在傷者創面上涂抹有顏色藥物,以免影響對燒傷程度的判斷。4.3.2.4. 燒傷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躁動,應盡量少用鎮靜止痛藥物,避免掩 蓋病情變化,還有可能導致休克。4.3.2.5. 氣道吸入性損傷的患者應立即治療,解除氣道梗阻,使其保持呼吸通暢。4.3.2.6. 火焰燒傷:衣服著火時應迅速脫去燃燒的衣服,或用就地打滾、水澆、衣被 覆蓋等方法滅火。切忌站立喊叫或奔跑呼救。4.3.2.7. 物料燙傷:28、高溫物料燙傷時,應立即清除身體上附著的物料,必要時脫去衣 物,然后用冷水沖洗,如貼身衣服與傷口粘在一起時,切勿強行撕脫,以免傷口 創面加重,可用剪刀剪開衣服,慢慢脫去。4.3.2.8. 對燙傷嚴重者應禁止大量飲水,以防休克;口渴嚴重時可飲鹽水,以減少皮 膚滲水,防止感染。4.3.2.9. 如受傷人員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時,應立即按心肺復蘇法支持生命的三項基本 措施,進行就地搶救。步驟為:通暢氣道口對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接壓;在 搶救過程中,要每隔數分鐘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時間均不得超過 57s;在醫務 人員未接替搶救前,現場搶救人員不得放棄現場搶救。4.3.2.10. 在燒傷時可能伴有其他的外傷,例29、如爆炸傷、擠壓傷或高處墜落等機械性損傷,因此現場救治燒傷的同時,需檢查有無合并傷,特別應注意伴有顱腦損傷、內臟損傷、窒息、急性中毒等表現者,在現場積極搶救的同時,應優選送至鄰近醫療單位處理,合并大出血者應立即加以包扎,肢體大出血可扎止血帶并記錄時間;伴有骨折者應簡易固定,脊柱損傷者應先制動,搬運時要小心,勿讓病人坐起,保持身體平衡。4.3.3. 注意事項4.3.3.1. 現場注意事項4.3.3.2. 當發生灼燙事件后,現場人員在搶救受傷的同時要做好自身防護措施。4.3.3.3. 切勿在創面上涂抹有顏色藥物,以免影響對燒傷程度的觀察;在除去傷著衣物時注意不要生拉硬扯,以免造成組織二次損傷,可用干30、凈敷料或布類保護創面避免轉送途中不再污染。4.3.3.4. 燒傷患者傷后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躁動,應盡量減少鎮靜止痛藥物的應用,防止掩蓋病情變化,還應考慮有休克因素。4.3.3.5. 氣道吸入性損傷的治療應于現場即開始,保持呼吸通暢,解除氣道梗阻,不能等待診斷明確后再進行。4.3.4. 自救注意事項4.3.5. 如果火焰、蒸汽、高溫液體(如沸水、沸油等)、高溫金屬燙傷時,盡快脫去著火或沸液浸漬的衣服,特別是化纖衣服,以免衣服上的熱液繼續作用,使創面加大加深。4.3.6. 如果附近有水源,用水將火澆滅,或跳入附近水池、河溝內;迅速臥倒后,慢慢在地上滾動,壓滅火焰。4.3.7. 禁止衣服著火時站立或奔跑呼叫,以防止造成頭面部燒傷或吸入性損傷;迅速離開密閉和通風不良現場,避免發生吸入性損傷和窒息;4.3.8. 爆炸、油點下落時,應迅速隱蔽或利用衣物等將身體遮蓋,尤其是裸露部位。待油點落盡后,將著火衣服迅速解脫、拋棄,并迅速離開現場。不可用手撲打火焰,以免手燒傷。5. 附件5.1. 指揮部成員通訊聯系表5.2. 公司各部門負責人、相關人員通訊聯系表 5.3. 應急救援外部通訊表 5.4. 公司應急救援各小組通訊聯系表 公司傷員心肺復蘇法現場救護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