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國際廣場土方開挖應急救援預案(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1314
2022-09-05
20頁
66KB
1、半坡國際廣場土方開挖應急方案編制: 審核:審批:目 錄1、編制總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工程概況23、深基坑施工存在的危險因素及重大危險源辨識24、組織體系及相關機構職責25、基坑坍塌事故預警監控及預防措施36、發生事故報告的緊急處置措施47、事故應急救援信號及事故內部響應聯絡方法108、重大事故應急處理部門聯系電話109、保障措施101、編制總則1.1 編制目的 規范深基坑施工過程中2、可能造成坍塌事故的事件以及坍塌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以便及時有效地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避免事件惡化發展或事故擴大、避免或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1.2 編制依據(1)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86(2)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3)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程JGJ46-88(4)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5)陜西省安全生產條例(6)施工現場安全生產保證體系(DBJ08-903-2003)1.3 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本工程深基坑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以下事件(事故)時的應對工作:1) 基坑位移值已達到報警值時。2) 基坑位移值已達到極限值3、時。3) 基坑坍塌事故發生后。4)高空墜落事故的發生。1.4 工作原則(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災難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專業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人民群眾的基礎作用。(2)依靠科學,依法規范。采用先進技術,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實行科學民主決策。采用先進的救援裝備和技術,增強應急救援能力。依法規范應急救援工作,確保應急預案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3)預防為主,平戰結合。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事故災難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做好預防、預測、4、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常態下的基坑安全監測、風險評估、預防對策、物資儲備、隊伍建設、完善裝備、預案演練等工作。2、工程概況及特點半坡國際廣場工程地點位于西安市灞橋區紡織城半坡立交東南角處,工程南側為半坡博物館、東側為半引路、北側為長樂路、西側堡子村轉盤,由西安宏峰實業有限公司開發,建筑面積約為330000,由6棟31層及4棟12層組成。本工程0.000相當于絕對標高407.150m.工程基坑坡壁支護采用護坡樁,工程基坑開挖較深為-11.55m,開挖面積較大,采用整體大開挖形式。3、深基坑施工存在的危險因素及重大危險源辨識3.1 存在的危險因素深基坑施工存在有人員高處墜落和落物打擊以及圍護結構滲水5、漏水和圍護支撐結構破壞造成坍塌的危險因素。預防深基坑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坍塌事故是安全工作重點。主要是防止支撐體系的強度破壞。所采取的主要對策:、是堅持按時空效應原理確定施工參數。、是要在監測數據指導下,按時空效應原理組織均衡的快速施工。、是處理好水,即完善好明水疏排和暗水降排措施。、是安裝支撐的及時性和安裝質量以及日常檢查監測。、是嚴格控制好基坑周邊的堆載物。、是杜絕局部的超挖現象。4、組織體系及相關機構職責4.1 組織體系應急救援組織體系由項目部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公司總工辦應急救援指揮機構、應急救援隊三部分組成。項目部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為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綜合協調指揮機構,為項目部、工程6、部具體承擔事故應急管理工作。項目部應急救援力量主要包括應急救援專業隊、義務搶險隊等。項目部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各小組負責按照職責履行本小組的應急救援和保障方面的職責,負責制訂并實施有關具體應急措施。4.2 應急響應機構1)項目組成人員:總指揮:馮積奎 電話:副總指揮:朱建 電話:具體成員:周雙藝、張兆思、張凱如、王培國、段光照、戴琪等有關人員2)指揮部領導小組接到事故報告后: 根據應急救援預案和事故的具體情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 千方百計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嚴格執行有關救護規程和規定,嚴禁救護過程中的違章指揮和冒險作業,避免救護中的二次傷亡和財產損失; 要保護好事故現場7、,不得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毀滅有關證據、基坑坍塌事故預警監控及預防措施5.1 坍塌事故預警監控措施基于基坑坍塌事故可能帶來的嚴重性后果,預防基坑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坍塌事故是安全工作重點。在施工過程中應對深基坑密切的監視并對可能出現的險情及時作出預警預報。具體監控措施見下表3:表3 預警監控及措施要點序號坍塌事故預警監控、信息報告責任部門措施要點1支撐體系的強度破壞。支撐偏心撓曲、撐點滑動、支撐預加應力變化(降低)項目部停止開挖,復加應力2無序開挖、超挖情況嚴重項目部停止開挖,進行回填3支撐不及時、支撐安裝質量嚴重不合格項目部停止開挖,支撐加固4雨天時,明溝排水嚴重不到位項目部停止開挖,完善排水8、5基坑臨邊堆載過大安全部停止開挖,轉移堆載6基坑位移監測數據不準確、不及時,基坑位移達到報警值或極限值后沒有采取應對措施測量班停止開挖,復測、采取對策項目部各班組應當加強對以上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對有可能引起基坑失穩、坍塌的重要險情時,必須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重大危險,同時將相關信息向項目經理和項目總工報告。當險情持續發展、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時,項目經理應及時決策、宣布啟動應急預案,同時向公司應急狀態機構小組報告情況。應急狀態啟動后,應急狀態機構各職責人員均應駐守現場,隨時待命,不得擅自離開?;犹鹿拾l生后,應按照分級管理的程序逐級上報。坍塌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項目部負責人匯報,項目部負責人9、向公司負責人匯報。緊急情況下,也可越級上報。坍塌事故造成3人以上被掩埋的,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還應當立即報告當地政府部門匯報。6、發生事故報告的緊急處置措施6.1 事故報告原則事故報告內容應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和采取的應急措施等。事故發生后,負傷者或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直接或逐級報告相關部門、分公司負責人,以及主管領導。(1)發生輕傷事故,應立即報告施工員、項目經理,并由項目部于三日內填寫工傷事故登記表報工程部;(2)發生重傷事故,除報告公司領導外,項目負責人應報告公司領導及總工辦、辦公室,并在2小時內向當地安監局、社保局、公安部門、行政主管部門和檢察院報告;(10、3)死亡事故發生后,在報告的同時,應按應急準備與響應控制程序要求,開展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擴大;(4)發生火災事故后,應立即報警;發生施工、設備、交通事故后,應立即向公司職能部門報告,并盡快通知其他相關部門。6.2 事故報告內容事故報告應包括如下內容:(1)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工程項目、企業名稱;(2)事故發生的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估計數);(3)采取的應急措施及目前的控制情況;(4)事故報告單位。6.3事故處理流程圖事故調查組提出的事故處理意見和方法措施建議,應先由事故單位負責處理,并把處理意見上報總工辦。對于重傷、死亡或非傷亡的重、特大事故,管理者代表應組織、主持召開事故現場會,11、與會人員應包括事故單位相關人員,公司總工辦、公司負責人部等有關負責人。事故處理應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四不放過”原則,即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防范措施不放過,事故的責任者沒有受到處理不放過)進行,防止類似事故發生。公司對事故處理結果,以通報形式下發各部門、分公司及項目經理部,達到事故預防的目的。事故應急處理流程圖:事故發生后事故報告事故現場保護事故調查事故分析事故處理事故報告撰寫事故材料歸檔1、企業內部報告;2、企業向在關部門報告。1、事故調查組的組成;2、事故過程的調查;3、人員傷亡情況調查;4、財產損失情況調查;5事故事實材料的調查。1、事故原因12、分析;2、事故責任分析;3、事故預防措施分析。1、事故責任者處理;2、事故善后處理。圖6-1 事故處理流程圖6.4現場搶救事故發生后,項目部立即啟動應急響應,超出項目部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現場總指揮及時報請上一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啟動上一級應急預案實施救援。6.5.1、項目部有關部門的響應項目部由項目經理啟動并實施本應急預案,組織應急救援,并及時向上一級應急救援機構報告工作進展情況。需要調動本公司內其他部門應急力量支援時,及時提出請求。項目部各部門按照其職責和預案進行響應。1)項目部安全部門的響應(1)及時向上一級安全部門報告安全生產事故災難基本情況、事態發展和救援進展情況。(2)開通與地方應急13、救援指揮機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相關專業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通信聯系,隨時掌握事態發展情況。(3)對可能或者已經引發公共安全衛生和社會安全突發事件的,及時上報地方相關部門。(4)現場應急救援過程中,對救援過程進行安全檢查和安全指導。2)項目部工程部門的響應(1)全力組織事故現場救援活動。綜合利用項目部自身的人力、物力資源有效組織救援,防止事故擴大。(2)初期要以搶救人員為主,搶救的同時要防止次生事故的發生。3)后勤部門的響應(1)負責采購應急過程中所需物資。(2)負責現場搶救人員的食物供應。(3)負責應急響應期間內部與外部所投入資源的統計,以便應急結束后對外支付補償。(4)負責處理應急過程中可14、能發生的其它后勤性事務。4)應急機構各小組響應(1)總指揮:宣布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立即通知各小組進入應急狀態;趕赴現場,及時決策,向各救援小組下達初步指令;救援過程中恰當適宜的決策。(2)搶險救援組:充分調用現場可用的人力物力,第一時間組織搶救人員;在搶險救援中,注意過程安全,防止發生次生事故,造成事故擴大;組織工程搶險。(3)傷員救護組:現場傷員急救處理;報警接警;轉運傷員;隨傷員到醫院辦理醫療手續。(4)現場警戒疏散組:事故現場的警戒;受影響居民(行人、車輛)的疏散;安排外來救援車輛停放和人員安全通道。(5)對外聯絡、媒體接待組:負責媒體接待;應急救援信息發布;按總指揮指令聯系外援及做好各15、方溝通(上情下達、下情上達)。(6)善后工作組:負責聯系通知事故傷亡人員的家屬;安撫傷亡人員家屬。(7)事故調查組:負責事故現場存照、事故救援情況記錄;分析事故原因調查處理事故。6.5.2指揮和協調在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后,各救援小組立即按照預案組織相關應急救援力量,在啟動更高一級應急響應后,主動配合高一級救援組織實施應急救援。重大或特別重大的坍塌事故發生后,我局和我公司也應隨即啟動響應預案,全力調動相關資源,有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并應成立公司級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現場應急救援的指揮,在公司級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成立前,項目部和先期到達的應急救援隊伍必須迅速、有效地實施先期處置,公司負責協調,全16、力控制事故災難發展態勢,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發生,果斷控制或切斷事故災害鏈。6.5.3緊急處置現場處置主要依靠本項目部、公司內的應急處置力量。事故災難發生后,項目部和公司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采取措施。當事態特別嚴重、本公司內處置力量不足時,應報告當地人民政府應急救援機構,啟動地方政府應急救援預案,此時將主要依靠地方行政區域內應急處置力量。根據事態發展變化情況,出現急劇惡化的特殊險情時,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在充分考慮專家和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依法及時采取緊急處置措施。6.5.4醫療衛生救助事故導致多人受傷的情況下,應盡可能以當地“120”急救中心現場救護為主。“120”急救中心在事發地負17、責組織開展緊急醫療救護和現場衛生處置工作。在“120” 急救中心趕赴現場之前,現場應進行盡可能的急救,具體方式和步驟如下:1) 盡快把壓在人上面的土方、構件搬離,將受傷者抬出來并立即搶救。2) 如傷員休克,應先處理休克。處于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3) 出現顱腦損傷,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杳哉邞脚P、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遇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骶骨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18、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就近有條件的醫院治療。4) 發現脊椎受傷者,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搬運時,將傷者平臥放在帆布擔架或硬板上,以免受傷的脊椎移位、斷裂造成截癱或導致死亡。搶救脊椎受傷者,搬運過程,嚴禁只抬傷者的兩肩或單肩脊運。5) 發現傷者物足骨折,不要盲目搬運傷者,應在骨折部位用夾板把傷者受傷位置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刺傷肌肉、神經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處上、下關節為原則,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頭等。無材料的情況下,上肢可固定在身側、下肢與腱側下肢縛在一起。6) 遇有創傷性出血的傷員,應迅速包扎止血,使傷員保持頭低腳高的臥位,并注意保暖19、。6.5.5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現場應急救援人員應根據需要攜帶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相關規定?,F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需要具體協調、調集相應的安全防護裝備。6.5.6群眾的安全防護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組織群眾的安全防護工作,主要工作內容如下:1) 項目部與當地派出所建立應急互動機制,確定保護群眾安全需要采取的防護措施。2) 決定應急狀態下群眾疏散、轉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圍、路線、程序。3) 應急警戒疏散小組負責實施疏散、轉移。4) 啟用應急避難場所。5) 開展思想工作和解決群眾生活問題。6) 做好治安管理。6.5.7社會力量的動員與參與超出公20、司應急處置能力時,應向地區人民政府申請本行政區域內的社會力量支援,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社會力量進行支援。社會力量統一服從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工作指令。6.6應急恢復妥善處理事故后,要把事故處理的意見及方法措施建議上報,并寫出事故調查報告,分析導致事故的原因,以防止類似事故的發生。對應急物質進行檢查清理,及時補充,確保應急資源和條件充足。6.7應急結束當遇險人員全部得救或得到救治,坍塌事故現場得以控制或恢復,環境、安全符合有關標準,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后,經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確認和批準,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應急救援隊伍撤離現場。由現場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宣布應急結束。7、事故應急救援信號及事21、故內部響應聯絡方法事故發生后在危險區邊界設置警戒線及警戒人員,為紅色條帶,警戒人員配帶紅袖標。8、重大事故應急處理部門聯系電話部 門電 話部 門電 話消防部門119報 警110急救部門120公 司85403216監 理83506602甲 方83506612唐都醫院847771149、保障措施9.1通信與信息保障建立健全項目部應急救援信息系統和基坑安全監測信息報告處理系統;建立完善救援力量和資源信息數據庫,為應急決策提供相關信息支持。9.2應急支援與保障1)救援物資保障項目部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裝備和物資如下表5。下表僅為參考,應急響應時隨時根據實際需要采購所需物資裝備。表5 應22、急救援物資裝備表序號備用工具、材料、人員作用和用途備注1項目部主要領導最少有一名現場指揮過程進行中最少有1名領導在工地值班留守2經過急救培訓的急救人員至少有三名現場救護、指導常駐3擔架2幅急救傷員常備于工地4交通車輛和司機最少一輛急救傷員常備于工地5急救藥箱一箱急救傷員常備于工地6止血、護骨、止痛、鎮定、血壓測量類等常用藥品、急救藥品、醫用工具等急救傷員常備于工地7電工絕緣手套2套、絕緣鞋2雙、高壓電竿1套,電工鉗2把。觸電、漏電、停電事故等應急常備于電工班8繩索若干現場救護傷員常備于工地9應急燈具4盞夜間停電時事故搶險常備于工地10安全帶10條救護懸空傷員常備于高處作業處11鐵鏟10把、挖掘23、機一臺、吊機一臺搶險用常備于工地12防雨覆蓋用編織布(彩條布、帆布)100米暴雨前覆蓋開挖臺階常備于工地倉庫13鋼管支撐3根,其規格與鋼支撐相同局部增加支撐用常備于工地14清水泵、及其管帶4臺大雨、暴雨時加強基坑明水排放常備于工地15雜木、麻袋、沙包、水泥、鋼板、木板等處理冒水、滲水常備于工地16警戒帶、高音喇叭、口哨、小旗事故現場警戒人員疏散等常備于工地2)應急隊伍保障項目部應組建和完善本工地的現場救援小組。工程部和安全部門對其進行事故應急救援知識培訓和工程搶險方面技術交底,同時結合實際組織應急演練活動。公司部門負責檢查并掌握項目部相關應急救援力量的建設和準備情況。啟動地區政府應急響應后,應24、急隊伍保障以政府組織力量為主,我部積極參與。3)交通運輸保障發生基坑嚴重坍塌后,項目部根據救援需要及時通報當地交通管理部門提供交通運輸保障。對事故現場進行道路交通管制,根據需要開設應急救援特別通道,道路受損時應迅速組織搶修,確保救災物資、器材和人員運送及時到位,滿足應急處置工作需要。4)醫療衛生保障項目部加強急救人員培訓和適量準備醫療急救物資,提高現場醫療急救人員的醫療急救水平。聯系附近醫院,與醫院簽定醫療急救服務協議。5)資金保障項目部應當做好事故應急救援必要的資金準備。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救援資金首先在本工程安全保障資金中支出,項目部暫時無力承擔的,由公司協調解決。啟動了地方政府應急救援響應的,由地方政府協調解決。9.3技術儲備與保障項目部啟動應急響應后,根據情況成立應急救援專家組,為應急救援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要充分利用公司和局的技術專家和安全機構,研究應急救援重大問題,為正確決策提供技術支持。9.4監督檢查公司和局安全管理部門、技術管理部門對事故應急預案實施的全過程進行監督檢查。9.5預案實施時間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