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賽建安路橋第二項目部突發環境應急預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1339
2022-09-05
10頁
29KB
1、博賽建安路橋第二項目部環境應急預案一、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應對以下各類事件應急響應,對事故的應急遵照協調機構的指示執行。1、在本工程項目地區域內發生重大環境事件應對工作。2、超出事件發生區域突發環境事件處置能力應對工作。二、工作原則1、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加強對環境事件危險源的監測、監控并實施管理,建立環境事件風險防范體系,積極預防、及時控制、消除隱患,提高環境事件防范能力和預防能力。盡可能地避免減少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消除或減輕環境事件造成中長期影響,最大程度的保護公眾健康,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2、堅持統一領導分類管理、分級相應。在公司的統一領導下,加強部門之間協同協調2、與合作,提高快速反應能力,針對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生態污染特點,實行分類管理,充分發揮部門專業優勢,使采取的措施懷突發環境造成的危害范圍和社會影響相適應。3、堅持平戰結合,專兼結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積極作好并沒有對突發環境的思想準備,物質準備、技術準備、工作準備加強培訓演練。三、組織體系及職責1、應急領導小組組 長:倪占南成 員:趙新亮、黃朝峰、張戰偉、米斌、張川寶、許麗華2、應急領導機構及職責主要職責:公司和項目部的領導下,統一組織指揮協調項目部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工作,貫徹執行國家、省和市有關應急工作的方針、政策,認真落實上級有關環境應急工作指示和要求。各有關成員部門負責各自專業領域3、的應急協調保障工作。根據危機狀態,統一部署應急救援預案的實施工作,對應急工作中發生的爭議采取緊急處理措施。保持整個應急預案網絡通信暢通,隨時根據事故發展情況,通報事故現場態勢。執行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報告制度。較大環境污染事件、水源污染、塵土飛揚、噪聲污染安全事件應急救援由項目部負責組織指揮協調。廢棄土、垃圾外運、堆放重大環境污染事件應急救援由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負責組織指揮協調。施工現場機動車的放置、溢油事件應急救援由項目部負責組織指揮協調。應急醫療衛生救援由工程團路橋公司負責組織協調,并及時由工程團衛生室提供技術支持。環境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的投資由施工項目部統籌安排,環境應急救援體系運行經費由路4、橋公司給予支持。應急救援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的市場供應由路橋公司和項目部負責組織協調。四、預防和預警1、信息監測對于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小組有關成員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原則,開展對環境信息、自然災害預警信息。2、預防工作(1)開展突發環境事件的假設、分析和風險評估工作,完善各類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各相關部門負責指導區)有關部門完善各類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監理工程師負責對新建項目在環評階段制定應急預案的審核。(2)加強環境應急信息化管理,開展相關科研工作。市環保局負責組織建立環境應急信息化管理系統,定期組織開展有關環境應急組織、協調機制和應急技術、措施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不斷促進項目部實際環境5、應急能力的提高。3、預警及措施按照突發事件嚴重性、緊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圍,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分為四級,預警級別由低到高,顏色依次為藍色、黃色、橙色、紅色。根據事態的發展情況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預警顏色可以升級、降級或解除。收集到的有關信息證明突發環境事件即將發生或者發生的可能性增大時,按照相關應急預案執行。進入預警狀態后,有關部門應當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啟動相關應急預案。(2)發布預警公告。(3)轉移、撤離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并進行妥善安置。(4)指令各環境應急救援隊伍進入應急狀態,報告環境監測部門立即開展應急監測,隨時掌握并報告事態進展情況。(5)針對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閉6、隔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行為和活動。(6)調集環境應急所需物資和設備,確保應急保障工作。五、應急響應1、分級響應機制突發環境事件,按照有關規定全面負責本施工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組織領導小組接到重大環境事件信息后,主要采取下列行動:(1)啟動并實施本應急預案,及時向現場監理、業主、公司、報告并通報市環保局;(2)啟動本應急指揮機構;(3)協調組織應急救援力量開展應急救援工作;2、較大污染事故響應程序較大污染事故響應程序圖(附后)較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辦公室按下列程序和內容響應:第一步,施工項目接到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報警后,立即向現場監理、業主、市環保部門匯報,即時7、啟動應急預案,及時與應急指揮機構的通信聯系,隨時掌握事件進展情況;并通知各應急小組15分鐘內到達各自崗位,同時完成人員、車輛及裝備調度。由指揮中心負責指揮調度,下達指令。第二步,接到指令后,現場監察組快速到達事故現場,進行調查取證,保護現場,查找污染源,并對事故類型、發生時間、地點、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質、影響的范圍和程度等基本情況進行初步調查分析,形成初步意見,及時反饋。第三步,收到各組信息反饋后,及時匯報,并召開情況碰頭會,研究相關問題、布置下步工作,必要時向市政府報告。按照有關意見協調相關部門進行現場消解、處置工作及采取其它應急措施,控制污染擴散。第四步,在污染事故現場處置妥當后,綜合協調8、組按照報告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的暫行辦法的要求,經指揮部研究后,向市政府及上級部門進行速報。3、各應急機構接到事件信息通報后,應立即派出有關人員和隊伍趕赴事發現場,在現場救援指揮部統一指揮下,按照各自的預案和處置規程,相互協同,密切配合,共同實施環境應急和緊急處置行動。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成立前,各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必須在當地政府和事發單位的協調指揮下堅決、迅速地實施先期處置,果斷控制或切斷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態勢,嚴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發生。應急狀態時,專家組迅速對事件信息進行分析、評估,提出應急處置方案和建議,供指揮部領導決策參考。根據事件進展情況和形勢動態,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意見;對突發環9、境事件的危害范圍、發展趨勢作出科學預測,為環境應急領導機構的決策和指揮提供科學依據;參與污染程度、危害范圍、事件等級的判定,對污染區域的隔離與解禁、人員撤離與返回等重大防護措施的決策提供技術依據;指導各應急分隊進行應急處理與處置;指導環境應急工作的評價,進行事件的中長期環境影響評估。4、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1、現場處置人員應根據不同類型環境事件的特點,配備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人員出入事發現場程序。2、受災群眾的安全防護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組織群眾的安全防護工作,主要工作內容如下:(1)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性質、特點,告知群眾應采取的安全防護措施;(2)根據事發時當地10、的氣象、地理環境、人員密集度等,確定群眾疏散的方式,指定有關部門組織群眾安全疏散撤離。(3)在事發地安全邊界以外,設立緊急避難場所。3、應急終止的條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即滿足應急終止條件:(1)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2)污染源的泄漏或釋放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無繼發可能;(4)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5)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長期影響趨于合理且盡量低的水平。4、應急終止的程序(1)現場救援指揮部確認終止時機,或事件責任單位提出,經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批準;(2)現場救援指揮11、部向所屬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下達應急終止命令;(3)應急狀態終止后,相關類別環境事件專業應急指揮部應根據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有關指示和實際情況,繼續進行環境監測和評價工作,直至其他補救措施無需繼續進行為止。5、應急終止后的行動(1)環境應急指揮部指導有關部門及突發環境事件單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類似問題的重復出現。(2)有關類別環境事件專業主管部門負責編制重大、較大和一般環境事件總結報告,于應急終止后15天內,將較大環境事件報告上報同級政府和突發環境應急指揮部,同時報市相關部門和市環保局,將重大環境事件總結報告上報市政府和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并將重大環境事件抄報省相關部門,送市環保局。(12、3)應急過程評價。評價的基本依據:一是環境應急過程記錄;二是現場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總結報告;三是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掌握的應急情況;四是環境應急救援行動的實際效果及產生的社會影響;五是公眾的反應等。得出的主要結論應涵蓋以下內容:一是環境事件等級;二是環境應急總任務及部分任務完成情況;三是是否符合保護公眾、保護環境的總要求;四是采取的重要防護措施與方法是否得當;五是出動環境應急隊伍的規模、儀器裝備的使用、環境應急程度與速度是否與任務相適應;六是環境應急處置中對利益與代價、風險、困難關系的處理是否科學合理;七是發布的公告及公眾信息的內容是否真實,時機是否得當,對公眾心理產生了何種影響;八是成功或失13、敗的典型事例;九是需要得出的其他結論等。(4)根據實踐經驗,有關類別環境事件專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對應急預案進行評估,并及時修訂環境應急預案。行政主管部門提供交通運輸保障。6、 生活保障由業主、施工單位負責組織協調,保障險區轉移人員和救援人員所需的食物、飲品供應,提供臨時居住場所及其它生活必需品。7、應急避難場所保障 環境事件事發區域負責提供事故發生時人員避難需要的場所。8、 宣傳、培訓與演練1、施工單位、業主、監理單位應加強環境保護科普宣傳教育工作,普及環境污染事件預防常識,增強群眾的防范意識和相關心理準備,提高公眾的防范能力。2、按照環境應急預案及相關單項預案,定期(不低于每年一次)組織不同14、類型的環境應急實戰演練,提高防范和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的技能,增強實戰能力。3、為檢驗應急計劃的有效性、應急準備的完善性、應急響應能力的適應性和應急人員的協同性而進行的一種模擬應急響應的實踐活動,根據所涉及的內容和范圍的不同,可分為單項演習(演練)、綜合演習和指揮中心、現場應急組織聯合進行的聯合演習。9、善后處置做好受災人員的安置工作,保證社會穩定;組織有關專家對受災范圍進行科學評估,提出補償和對遭受污染的生態環境進行恢復的建議,盡快恢復正常秩序。10、預案管理與更新隨著應急救援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門職責或應急資源發生變化,或者應急過程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和出現新的情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辦公室應及時修訂完善本預案,報監理工程師批準。11、 預案實施時間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較大污染事故響應程序圖接 警接警應急指揮辦公室(指揮中心) 現場監察組技術咨詢組環境監測組 應 急 指 揮 部事故處置 信息上報應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