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城鎮森林火災應急演練方案(2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1370
2022-09-05
20頁
139KB
1、天城鎮2013年森林火災應急演練實施方案 針對今年森林防火的嚴峻形勢,為切實做好撲大火,救大災的應急準備工作,有效、安全、快速、科學地撲救森林火災,全面檢驗我鎮森林防火應急響應機制的可靠性,根據天城鎮森林防火應急預案的有關規定,經鎮黨委、政府研究同意,特制定并實施本次演練方案。一、 指導思想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消滅,重兵撲救”的森林火災撲救方針,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提高撲火技能和安全避火能力,確保及時、快速、穩妥地處置森林火災,實現打早、打小、打了目標,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森林資源的安全。二、 應急演練的任務本次森林火災應急演練的任務:一是按照天城鎮森林2、火災應急預案(日常版)(見附件一)要求,全面檢驗相關單位應急搶險聯動能力和撲救森林火災的技戰術水平;二是檢驗森林防火指揮部在統一指揮,綜合調度方面的能力;三是檢驗應急預案是否符合實際,便于操作;四是檢驗我鎮應急力量和物資儲備是否滿足實際需要;五是促進各單位、人員對森林防火應急處置流程的熟練掌握,以備實戰。三、 應急演練等級設定本次演練設定響應等級為黃色(鎮等級)。1、鎮等級劃分:紅色、橙色、黃色、藍色四個等級。2、鎮等級標準和應急方案。紅色等級:嚴重火情,過火面積大且火情漫延難以控制,或火情發生地逼近居民區、人群聚集區、化工廠、有毒物質、易燃易爆品儲存地時。全鎮所有應急分隊全部出動,政府機關工3、作全面暫停,全員轉入防火應急狀態。火情發生村居的應急分隊與群眾力量第一時間投入應急撲救工作,各村居抵場的應急分隊轉編為撲救小組,鎮防火指揮部成員轉任各村居撲救小組的組長,在現場指揮長的統一調度下,各小組按劃定區域或方向全力開展搶險撲救工作。橙色等級:較大火情,過火面積較大且火情不易控制。火情發生村居的應急分隊與群眾力量第一時間投入應急撲救工作,鎮應急分隊與農服中心職工立即趕往現場支援。與火情發生地相鄰的村居或與火情發生地間隔距離小于2公里的周邊村居立即轉入聯動應急狀態并組織應急分隊趕往現場參與撲救或待命。黃色等級:一般或較小火情,過火面積較小且火情易于控制。火情發生后,所在村居的應急分隊與群眾4、力量第一時間投入應急撲救工作,鎮農服中心職工立即趕往現場支援。鎮應急分隊和火情點相鄰村居的應急分隊轉入應急待命狀態直至火情解除。藍色等級:輕微火情,過火面積小或火情位于可控區域內。火情發生后,所在村居的應急分隊與群眾力量第一時間投入應急撲救工作,鎮農服中心立即趕往現場支援。鎮應急分隊轉入應急待命狀態直至火情解除。四、演練時間及地點演練時間:2013年7月。演練地點:天城鎮付溝村2組(黃告老屋)。五、應急演練的組織(一)成立森林火災應急演練指揮部演練指揮長:程萬青。副指揮長:譚人清、魯炳江。成員:鎮班子成員,派出所、衛生院負責人。(二) 參演單位及人員天城鎮全體職工,鎮派出所,鎮衛生院,各村居(5、三)演練設計階段一:7月某日,天城鎮付溝村2組突發森林火情,政府值班室接報后,通過電話中對火情的初步研判,設定為橙色火情等級,立即啟動鎮、村兩級防火預案,向付溝村、鎮農服中心、鎮防火領導小組、鎮民兵應急分隊負責人發布火情通報,付溝村干部、村應急分隊和當地群眾立即趕往現場進行撲救,政府值班室拉響森林防火警鈴(一長三短鈴聲),鎮民兵應急分隊在武裝部長魯炳江集結帶領下、鎮農服中心全體職工在譚人清帶領下,第一時間趕往現場支援。鎮火情應急指揮部成立,設置于鎮值班室,鎮長程萬青進駐指揮部辦公,并向火情周邊村居下達應急分隊集結待命命令,政府外出車輛和駕駛員返回政府集結。階段二:鎮民兵應急分隊和農服中心職工抵6、場。譚人清接管現場協調指揮工作,并第一時間向鎮指揮部報告現場情況。農服中心林業組根據現場情況,設置火場監控點(員)四名,對火場進行全面布控監測,并隨時向現場指揮員報告火情、風向等發展趨勢,為現場指揮員的火情研判、力量調度、人員安全提供及時信息。階段三:受地勢和風向影響,火情有繼續漫延的傾向,現場指揮員譚人清立即向鎮指揮部通報情況,鎮指揮部立即向火情周邊村居迅速下達應急支援命令,向全鎮其他村居下達應急分隊集結待命命令。鎮全體機關干部職工,鎮干部防火應急隊在副鎮長譚人清集結帶領下立即趕往現場,鎮派出所、衛生院立即組織力量投入保障工作,鎮應急指揮部迅速轉移至現場抵近指揮,抵場后由程萬青鎮長接管現場指7、揮工作,由班子成員分任各應急分隊隊長,在指揮部統一調度下開展火情撲救。后方后勤保障組和通訊聯絡組設置于鎮值班室內,負責與各方的聯絡及后勤保障調度工作,并第一時間向區防火辦報告火情,進行上下聯絡通報。階段四:經全力撲救,明火被撲滅。各應急撲救隊對余燼進行人墻式推排確認,各應急分隊隊長在確認完成撲救任務后,向現場指揮長報告撲救任務完成,指揮長確認后下達應急響應解除命令和火場監測命令。由鎮林業組、村干部和村應急分隊組成余火監測組,按火場地勢和面積分片設置監測警戒點,對火場進行3小時以上不間斷監測布控(演練時縮短為10分鐘),并向區防火辦通報火情撲滅。鎮紀委、鎮農服中心、村干部聯合組成火情調查處置組,8、立即開展火情損失統計和調查工作。其它單位在完成對本次應急撲救參與人員、物資投入和損失統計后,依次撤場帶回。階段五:現場點評。演練結束。(四)組織分工本分工既是本次演練中各站、所、辦、中心的任務分工,也是森林防火應急預案正式響應中的長期分工。為確保森林防火應急響應工作中任務明確,責任到人,各司其職,有序展開,特設置以下應急工作組(部)。1、 火情應急指揮部指揮長:程萬青副指揮長:譚人清 魯炳江成員:鎮班子成員,派出所、衛生院負責人。職責任務:負責應急搶險的全面指揮協調工作。啟動條件:火情達黃色及以上等級時自動成立。撤除條件:火情撲滅且余火監測結束后。2、 應急搶險組組長:魯炳江成員:鎮、村應急分9、隊、全體職工、參援群眾。職責任務:負責應急搶險工作的力量組織和實施。啟動條件:火情達黃色及以上等級時自動成立。撤除條件:余火監測結束后。3、 通訊聯系組(責任科室:黨政辦)組長:郭倫華 副組長:熊仁富成員:黨政辦職工2名職責任務:負責應急搶險中的上下聯系、指令傳達。啟動條件:火情達黃色及以上等級時自動成立。撤除條件:余火監測結束后。4、 后勤保障組(責任科室:黨政辦、財政所)組長:黃思維 副組長:熊仁富成員:財政所、黨政辦抽調職責任務:負責應急搶險中的車輛調度、物資調度、后勤供給、財務保障。啟動條件:火情達黃色及以上等級時自動成立。撤除條件:余火監測結束后。5、 交通管制組(責任科室:安辦)組10、長:張世明成員:安辦職工2名,派出所民警1名,村干部1名。職責任務:負責應急搶險工作中現場的交通指揮和道路安全疏導工作,確保搶險通道暢通,并負責向后期抵達的救援人員指示火場通行道路。啟動條件:火情達黃色及以上等級時自動成立。撤除條件:參撲車輛全部撤離后。6、 醫療救助組(責任單位:鎮衛生院)組長:周鉞 副組長:劉德奎成員:鎮衛生院醫療人員。職責任務:負責應急搶險工作中迅速組織醫療力量趕赴現場,確保受傷群眾、搶險人員能及時得到救護或后送治療。啟動條件:火情達黃色及以上等級時自動成立。撤除條件:火情撲滅后。7、 火情監測組(責任單位:鎮農服中心)組長:譚人清 副組長:朱德志成員:鎮農服中心職工,村11、干部,村應急分隊。職責任務:負責火情發生后的現場火情態勢監測、報告和火情撲滅后的余火監控防復燃工作。啟動條件:火情達黃色及以上等級時自動成立。撤除條件:余火監測結束后。8、調查處置組(責任單位:鎮紀委、農服中心)組長:張明 副組長:朱德志成員:鎮紀委、農服中心林業組、派出所干警職責任務:負責對火情響應單位和人員的統計,物資損耗、財產損失的統計,對火災事故責任的調查處置。并出具火情調查處置報告和統計表。啟動條件:火情撲滅后成立。撤除條件:調查結束并出具調查處置報告后。9、 宣傳維穩組(責任單位:綜治辦、社事辦)組長:宋光成 副組長:譚婷成員:綜治辦及社事辦職工、派出所干警職責任務:負責對因火受災12、(傷)群眾的安撫穩定工作,并按森林火災宣傳報道的規定,對撲火救災的情況進行合理宣傳報道,協調新聞單位的采訪報道要求并提供信息。啟動條件:火情達黃色及以上等級時自動成立。撤除條件:確保善后工作結束,無穩定隱患后。10、 演練考核組組長:談祖偉 成員:鎮班子成員職責任務:負責對演練全過程的評定考核。六、演練程序(一)演練準備 1、演練開始四天前,召開演練動員會,布置演練任務。 (1)下達演練指揮部組建命令和演練實施命令。 (2)宣布演練流程和要求。 (3)下達科室和人員的演練任務。 (4)演練場地準備:安排專人負責提前設置火源地,準備引火物資,并確保火場的隔離帶等安全防護措施做好。 (5)演練物資13、準備:火場導向牌、各應急組現場標志牌、鎮和相關村居撲火工具的點驗配置、其它保障物資。 (二)演練開始 1、場景:鎮值班室。6月某日上午,付溝村2組群眾來電報告發生火情,值班人員X某接電,迅速記錄并詢問火情的目測態勢,經詢問得知火情當前較小,且火場通行條件良好,按鎮火情分級,初步研判為鎮黃色火情等級。 (1)值班員電話通知順序:向付溝村委會發布黃色火情應急響應通知,向鎮林業分管領導譚人清、鎮農服中心主任朱德志發布黃色火情應急響應通知,向民兵應急分隊負責人魯炳江發布黃色火情應急響應通知,向鎮長程萬青匯報發生鎮內黃色等級火情,向黨政辦通報發生黃色等級火情,向區防火辦上報發生鎮黃色等級火情。(2)接值14、班員通知后流程:鎮長程萬青:接報后鎮火情應急處置指揮部自動成立。辦公地轉移至鎮值班室,實時掌握火情和布置應急工作。付溝村:接政府(或群眾)通知后,立即啟動響應預案。村干部和村應急分隊迅速集結并趕往現場,同時村防火專干立即通知火場所在和周邊隊的隊長組織在家群眾前往撲救。抵達火場后,立即向鎮指揮部報告。農服中心:接報后,中心林業組在黃旺帶領下立即先期趕往火場,進行火情監測和布控,其余中心職工迅速集結,在譚人清、朱德志的帶領下攜帶撲火工具快速趕往火場。抵達后,立即向指揮長程萬青報告。鎮民兵應急分隊:魯炳江接報后,立即集結鎮民兵應急分隊待命,并迅速進行車輛和工具的準備工作,撲火水槍進行充水作業。完成準15、備工作后立即向指揮長程萬青報告。黨政辦:接報后,立即向火情周邊村居發布各村居應急分隊集結待命通知,向各站所辦負責人通報火情并統計在崗職工數量,向政府外出車輛下達返回待命通知并統計可臨時調用的職工車輛數量,立即向鎮派出所、衛生院通報火情,做好一旦火情等級提升后的應急響應準備工作。完成后立即向指揮長程萬青報告。2、 場景:火場。(1)付溝村干部、村應急分隊及周邊群眾抵達火場,由村主任(或書記)負責,對火場進行分片或重點部位撲救,村防火專干立即安排1-3名村民,對進入火場的道路進行沿線值守,主要負責對后期抵達的撲救隊伍、人員進行道路指引,同時對不符合撲救條件的老、弱、殘、幼人員進行勸返。(2)林業組16、抵達現場后,由黃旺負責,立即在火場設置3-4名監測員。農服中心撲救人員抵達現場后,由譚人清接任現場指揮員,黃旺及現場村干部負責人立即向指揮員譚人清簡要匯報情況,指揮員根據現場火情,立即對撲救力量進行整合分配,全力展開聯合撲救工作。現場監測人員全面觀察火情、風向變化,隨時向指揮員和撲救人員提供火情引導、隔離帶設置和人員安全保障等信息。現場指揮員譚人清同時向鎮指揮部及時報告現場情況。3、場景:鎮政府。15分鐘后。受風向、地勢、植被條件影響,某段火勢突然增大并開始漫延,經全力突擊撲救無效,現場指揮員立即調整安排力量外擴隔離火道,同時迅速向鎮指揮部報告,提升火情等級至橙色。如遇火勢可能逼近民居、工廠等17、區域時,現場指揮員還應立即安排村干部1名配合農服中心抽調的職工組成疏散組,進行群眾疏導和物資轉移工作。(1) 接橙色火情等級報告后,鎮指揮長程萬青立即下達橙色火情響應命令。鎮指揮部拉響橙色以上火情應急響應警鈴(一長三短)。警鈴拉響后,按預案要求,各應急響應工作組自動成立。 應急搶險組:鎮民兵應急分隊在魯炳江帶領下立即趕往火場支援,同時將撲火器材隨車帶往現場(隨車將應急指揮部標牌同時帶往現場); 指揮部工作人員立即向火情周邊村居和鎮派出所、衛生院下達應急響應命令,各村居應急分隊迅速前往支援,衛生院、派出所應急車輛和人員立即趕往現場,派出所同時承擔沿途疏導交通、保障通行的任務,必要時應在重要路段設18、置干警執勤保暢; 鎮班子成員、各站所辦負責人立即向鎮火情應急指揮部報到,接受任務;同時全體職工立即整理著裝和工具,在政府大樓前集中等待登車; 交通管制組組長張世明向指揮長程萬青報到后,立即帶領管制人員趕往現場,對現場進行交通管制和疏導,確立停車區和禁停區,保障所有應急車輛順利通行; 通訊聯絡組立即向區防火辦通報火情并承擔上下聯絡和信息通報任務;同時向其他未參戰村居、單位發布應急響應待命通知,以確保火情一旦繼續發展后能及時支援。 后勤保障組立即對政府車輛進行調度安排,所有被調車輛駕駛員全部登車待命,并由后勤保障組快速協調車序和分配乘員,避免無序捅堵; (2)完成上述響應工作后,各應急工作組立即按19、預案要求全面快速實施。鎮火情應急指揮部立即向火場進行前移指揮。由鎮政府全體職工組成的撲火應急隊伍也立即按車序登車,在鎮火情應急指揮部車輛開道引導下,快速趕往火場進行支援(所有被調車輛應打開雙閃跟車前進,禁止隨意超車、并行)。4、場景:火場。鎮火情應急指揮部和鎮應急隊伍未抵場前,各先期抵場的支援隊伍、人員由現場指揮員譚人清負責指揮,指揮長抵場后,由指揮長接替指揮。應急搶險組組長魯炳江率隊到場后,應立即與現場指揮員譚人清取得聯系,并將民兵應急分隊進行快速力量投放;同時選擇便于觀察指揮的位置,將天城鎮火情應急指揮部的標牌設置在明顯位置,以便撲救工作中各村、各單位、各工作組能快速發現并與指揮部取得聯系20、。交通管制組抵場后,應迅速與村里安排的道路值守人員進行溝通和交換意見,第一時間建立起現場的車輛停放區和禁停區,同時與后勤保障組取得聯系,了解應急車輛數量,為抵場后車輛的停放、撤場工作進行合理預估安排。所有車輛抵場后,駕駛人員若進入火場參與撲救的,應將車鑰匙交付交通管制組統一管理,以便必要時挪移疏通道路。鎮火情應急指揮部和政府應急支援隊伍抵場后,迅速進入火場,以應急指揮部的現場標牌為集結區域。指揮長迅速到達指揮部所在地并接手現場指揮工作,現場指揮員譚人清應立即向抵場的指揮長報到并說明火場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各站所辦職工由各自負責人帶隊快速匯攏,鎮班子成員立即向指揮部報到并接受分組,隨后帶領分組的職21、工和劃定區域全速開展撲救工作。各組負責人每15分鐘或出現火情重大變化時應向指揮長報告一次分片火情撲救情況,以便指揮員及時進行力量調度。如所分片區火情撲滅,則該組自動向緊臨片區火場進行擴展撲救,直至火情全部撲滅為止。鎮衛生院醫療救助人員抵場后,應立即在道路周邊擇地建立臨時醫療救助點,并設置明顯的醫療救助點標志牌;后方的后勤保障組在鎮指揮部和應急隊伍出發后,應立即轉入后勤應急保障工作,快速計算參戰人員的飲用水、食物等物資需求量,并與通信聯絡組建立信息交換,根據現場情況和不同時段需要,及時將保障物資送往現場。必要時,可抽調塘坊社區工作人員參加物資保障和輸送工作。5、 場景:火場。經過全力撲救,火情最22、終得到控制,現場明火全部打滅。在接到各組火情撲滅報告后,現場指揮長下達火場排查指令,各組按所劃片區,進行人墻式推排,確保無余燼暗火存在。排查結束后,各組長向現場指揮長報告。根據排查結果,指揮長下達火情解除命令和余火監測命令。由副鎮長譚人清牽頭,鎮林業組、村干部和村應急分隊組成余火監測組,按火場地勢和面積分片設置監測警戒點,對火場進行3小時以上不間斷監測布控(演練時縮短為10分鐘),并向區防火辦通報火情撲滅。由紀委書記張明牽頭,鎮紀委、鎮農服中心、村干部聯合組成火情調查處置組,立即開展火情損失統計和調查工作。其它單位在完成對本次應急撲救參與人員、物資投入和損失統計后,依次撤場帶回。各組撤離時間按23、工作組設置中規定的撤離條件執行。余火監測任務完成后,監測組負責人向指揮長報告監測任務完成。本次火情應急響應工作正式結束(調查處置組及宣傳維穩組工作以實際結束時間為準)。七、演練結束1、本次演練的所有參戰人員、單位在演練撤場后,由各站所辦和單位負責人帶到X地(需選擇滿足集中的場地)集中,進行本次應急演練的考核點評工作。2、應急演練指揮長宣布演練結束。各單位解散帶回。3、進行天城鎮森林防火應急預案的修訂工作。4、及時編制下發本次應急演練的通報和修訂完善后的應急預案。附件:天城鎮森林防火應急預案(日常適用)為保證天城鎮森林防火工作有序開展和防火控火工作的常抓不懈,快速有效的進行各類突發火情的處置與控24、制,特制定天城鎮森林防火應急預案。本預案適用于天城鎮森林防火日常工作。一、指導思想積極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森林防火方針,按照“早發現、早出動、指揮強、方法對”的基本要求,努力控制各類森林火情(災),最大限度保障國家、集體和公民的人身財產安全。二、指揮機構鎮政府設立常年性森林防火指揮部。由鎮長程萬青任指揮長,副鎮長譚仁清、武裝部長魯炳江為副指揮長。鎮領導班子為指揮部成員。指揮部設置在鎮黨政辦公室內,電話:58412155。三、 力量準備 根據天城鎮森林防火應急機制的要求,鎮、村各級單位應建立起常年性森林防火應急隊伍,具體要求如下:1.鎮撲火應急分隊100人(含民兵應急分隊30人),由鎮人25、武部長魯炳江負責。2.個有林村建立撲火應急分隊。分隊總人數370人:老巖村50人,綠茶村50 人,萬河村 50人,付溝村50人,高寨村50人,工農村30人,陳家居委會30人,小灣居委會30人,塘坊村30人。其它各村居根據實際情況,也須建立起不少于20人的防火應急隊伍。對確實不能保證應急分隊人員長期性在崗在家的村居,應保證至少達到50%以上常設人員+50%臨時可召集人員的條件,在重大節假日或火險高危期內,常設和臨召人員必須提前準備充分并上報鎮防火指揮部備案。3.各村居必須堅持常年性巡山護林工作。鎮農服中心每月不少于4次防火巡查;村居每周不少于二次防火巡查;護林員必須每日進行防火巡查。各次巡查必須26、登記到巡查臺帳并由鎮政府不定期檢查。四、應急處置按照“早發現、早出動、指揮強、方法對”的基本要求,建立天城鎮森林防火應急機制和火情等級劃分。一旦發生火情,按照火情等級的不同和鎮防火指揮部的要求,有序的開展森林防火應急處置工作。1、應急等級劃分:紅色、橙色、黃色、藍色四個等級。2、各等級標準和應急方案。紅色等級:嚴重火情,過火面積大且火情漫延難以控制,或火情發生地逼近居住區、化工廠、有毒物質、易燃易爆品儲存地時。全鎮所有應急分隊全部出動,政府機關工作全面暫停,全員轉入防火應急狀態。火情發生村居的應急分隊與群眾力量第一時間投入應急撲救工作,各村居抵場的應急分隊轉編為撲救小組,鎮防火指揮部成員轉任各27、村居撲救小組的組長,在現場指揮長的統一調度下,各小組按劃定區域或方向全力開展搶險撲救工作。橙色等級:較大火情,過火面積較大且火情不易控制。火情發生村居的應急分隊與群眾力量第一時間投入應急撲救工作,鎮應急分隊與農服中心職工立即趕往現場支援。與火情發生地相鄰的村居或與火情發生地間隔距離小于2公里的周邊村居立即轉入聯動應急狀態并組織應急分隊趕往現場參與撲救或待命。黃色等級:一般或較小火情,過火面積較小且火情易于控制。火情發生后,所在村居的應急分隊與群眾力量第一時間投入應急撲救工作,鎮農服中心職工立即趕往現場支援。鎮應急分隊和火情點相鄰村居的應急分隊轉入應急待命狀態直至火情解除。藍色等級:輕微火情,過28、火面積小或火情位于可控區域內。火情發生后,所在村居的應急分隊與群眾力量第一時間投入應急撲救工作,鎮農服中心立即趕往現場支援。鎮應急分隊轉入應急待命狀態直至火情解除。火情等級的判定:鎮、村居接報火情后,應問清火情發生地的基本狀況和火情態勢,初步研判火情等級,并啟動對應的應急預案;鎮農服中心林業專干必須第一時間抵達現場,同時通過現場火情監控,隨時向鎮防火指揮部提出火情等級修正或維持意見。對火情有直觀觀測和掌握的現場村居干部、護林員,在鎮林業干部和指揮人員未到達現場前,可根據火勢情況直接提請鎮防火指揮部啟動對應等級或更高等級的應急預案。3、聯動應急機制為確保森林火情的應急處置及時高效,實現發生火情打早打了,天城鎮對鎮內各村居實行森林防火聯動應急機制。聯動主體的劃分:按照各村居行政邊界的區劃,界邊相鄰的村居為森林防火聯動單位;按照與火情發生點的相隔距離,距火情發生點2公里以內且具備通過條件的鄰近村居為聯動單位。發生火情后,聯動單位必須立即轉入聯動狀態并集合應急分隊待命,同時積極主動的與鎮指揮部或火情發生村居取得聯系,一旦確認需要支援或可視火情明顯較(轉)大時,必須立即趕往現場參與撲救。四、 森林防火應急處置流程 見附圖:天城鎮森林防火應急處置流程圖二一三年四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