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景·南門金階住宅工程防汛應急救援預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1406
2022-09-05
11頁
24KB
1、同景南門金階工程防汛事故應急方案編 制 人: 技術負責人: 項目負責人: 編 制 時 間: 目錄一、 工程概況二、 應急救援小組成員及工作職責三、 應急救援器具及設備四、 現場防汛方案五、 應急救援定期演練六、 安全事故報告程序七、 安全事故調查程序八、 安全事故處理程序九、 安全疏散一、工程概況:由重慶同景文龍置地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同景南門金階工程,位于重慶市涪陵區人民西路與廣場路交角處西側地塊。本工程由重慶同景文龍置地有限公司開發,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重慶建筑設計股份限公司設計,重慶華興工程監理公司監理,重慶市第十建設有限公司總承包施工,工程地質由重慶南江地質工程勘察院勘察。本工程緊鄰人民西2、路步行街修建,人流車流量大,給現場管理帶來極大不便,是安全施工、組織、控制的一大難點。本工程為高層住宅,層數為30/負2層,建筑高度為97米。負二層為車庫和設備用房,負一層為車庫和設備用房及商業門面,一、二層為商業門面,三、四層為新華書店,五層及以上為住宅樓。裙樓長115.7米,寬約47米,1號樓長為33.5米,寬為29.4米,結構頂標高為97米;2號樓長為35.8米,寬為32.000米,結構頂標高為97米。商業及設備用房面積20278.84,住宅面積42434.43。針對本工程特點,本著“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提高對建筑安全事故的快速反應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危害程度,保障3、群眾安全。現根據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重慶市重大建筑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指示預案的通知及涪陵區下達的涪陵區重大建筑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辦公室的通知的要求,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制定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二、應急救援小組成員及工作職責成立重慶第十建設有限公司第五項目部同景南門金階工程應急救援小組。該救援小組在接到報告后,應以最快的方式趕往現場,實施緊急搶救措施。疏散人員,保護現場,控制現場秩序和險情,根據傷員和危險情況,拔打120或119急救和報告上級有關部門,力爭將傷害減輕并有效控制。應急救援小組成員:組 長:汪海權 (項目經理)副組長:饒 勇 (執行經理)何志銀 (項目技術負責人) 晏遠華 (4、項目專職安全員) 楊大均 (安全員)饒大武 (文明施工監督員)成 員: 廖 娟 (保健急救員)幸 星 (施工員)廖玉蘭 (物資采購員)陶小勝 (質檢員) 鄒寺桂 (消防保衛)工作職責:1、以人為本,減少危害,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充分發揮專業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2、居安思危,預防為主。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預防與應急工作相結合,做好預警和防范工作。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資源,積極做好常態下的重大危險源監控、風險評估、隊伍建設、應急物資儲備、裝備完善、救援演練等工作。3、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項目經理領導和技術5、負責人組織協調下,按照有關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工作。各救援小組成員要認真履行安全生產責任主體的職責,做好應急救援工作。三、應急救援器具及設備(一)、通訊設備:小組成員每人配備一部手機,并保證全天24小時開通,在接到情況后,5分鐘內匯合在事故現場(每天保持2名成員在施工現場值班)。(二)、交通工具:一輛越野車,6座,作為救護傷員到醫院的交通車。(三)、救援器具:擔架二副、急救箱一個(內裝紗布10卷、膠布10卷、剪刀三把、鑷子2把、碘酒1瓶、酒精1瓶、石滴水1瓶、人丹10盒、創可貼5盒、云南白藥10瓶),止血藥棉10包,防毒服及面具5套。 四、現場防汛方案一旦發生重大險情,企業負責人在6、向主管部門報告同時,要立即組織本單位人員進行搶險自救,并迅速啟動防汛應急預案。領導小組統一指揮搶險救災工作。辦公室要迅速查明汛情及受災情況,針對事故現場的情況,及時向領導小組匯報,并立即啟動施工現場防汛應急預案,制定搶險救災措施。各應急小組按職責分工在最短的時間內下達搶險救災通知,組織調動搶險隊伍和設備物資,迅速趕赴事故現場,實施搶險救災。根據事故的具體情況迅速上報建設局防汛領導小組,聯系協調公安、消防、交通、醫院等部門,積極做好搶險救災和善后工作四、保障措施1、辦公室要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分析研究汛情和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應急預案措施。檢查指導各成員單位搶險隊伍的演練工作,確保應急預案的針對性7、和實效性。2、各成員單位的搶險救災機械、物資等必須時刻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和狀態。3、各成員單位要定期對搶險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和搶險演練,提高實戰能力,確保一旦發生汛情,迅速組織搶險,保證高效、有序、及時,并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時,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4、保證通信暢通,領導小組成員及有關成員單位責任人必須保持每天24小時暢通的通訊聯系。通訊電話如有變化,要及時通知辦公室。5、嚴格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保持通訊暢通。值班室設在建管處,值班電話:(白天),(晚上)。6、各有關單位和相關人員都必須無條件聽從應急預案領導小組的指令,服從統一指揮調度。對在搶險救災過程中,擅離工作崗位,組織搶8、險工作不力,延誤時機,造成重大損失和人員傷亡的,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嚴肅查處。7平時注意收看天氣預報,與當地及業主的水文、氣象部門保持密切聯系,隨時掌握準確、及時的水文和氣象情況,對暴雨、洪水的襲擊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提前做好各項防范準備。8、針對不同施工區域的施工特點確定不同的防洪警戒水位,在水位接近警戒水位時及時上報防洪工作領導小組,由其負責調派相關搶險人員、車輛、物質應急。9、汛期派專人對地下室、邊坡及臨邊、預留巖坎和場內施工道路進行巡視,及時掌握其穩定性、滲漏水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匯報以組織搶險處理。10、辦公室設置24小時值班人員,密切觀察天氣,雨水變化,并與后方分管領導保持通訊聯系9、。11、準備大功率的水泵2臺,移動配電箱及電纜等,做為暴雨后及滲水的基坑臨時抽水。并經常不定期進行試運轉,檢查是否完好。泵應放在堅固的籃筐里放入水中,或在泵四周設防護圍網,泵應直立于水中,水深不得小于0.5m,不得在含泥砂的混水中使用。泵放入水中或提出水面,應先切斷電源,嚴禁拉拽電纜或出水管。泵應裝設接零保護或漏電保護裝置,工作時周圍30m內水面不得有人、畜進入。起動前應檢查:水管接扎牢固:放氣、放水、注油等螺塞應旋緊;葉輪和進水節無雜物,電纜絕緣良好接通電源后,應先試運轉,檢查旋轉方向正確。在水外運轉時間不得超過5分鐘。12、發現人員弱水,應及時進行現場搶救,進行必要的人工呼吸。并及時上報。10、五、應急救援定期演練自本工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立日起,領導小組要組織全體作業人員認真學習,仔細領會,將本預案貫徹執行下去。項目部拔出專項資金落實購買各種應急救援器材及設備,保證產品質量、數量達到重慶市文明工地標準要求。定期(半個月)組織作業人員對應急救援進行演練,檢查人員素質、設備使用情況、快速能力等方面的素質。發現薄弱環節,制定改正措施,使應急救援工作全面、協調、持續有效地進行。六、安全事故報告程序傷亡事故發生后,必須立即以最快方式,將事故的簡要情況向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及主管部門報告。然后將原因進一步調查后上報詳細的書面調查報告。事故發生后,嚴格保護事故現場,采取有效措施搶救傷員和財產,防11、止事故擴大。因搶救人員、疏導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應當作出標志,繪制簡圖,并作出書面記錄,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有條件時要拍照或錄像。七、安全事故調查程序 重傷、輕傷事故由公司應急救援小組或指定人員組織生產、技術、安全等有關人員以及工會成員參加的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死亡事故由公司主管部門會同區勞動安檢、公安、法院、工會等組成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調查組成人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1)具備事故調查所需要的某方面的專長。(2)與所發生事故沒有直接利害關系。調查組的職責:(1)組織技術鑒定。(2)查明事故發生的原因、過程、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情況。(3)查明事故的性質,責任單位和主要責任12、者(4)提出事故處理意見及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所應采取措施的建議。(5)提出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6)寫出事故調查報告。調查組有權向事故發生單位,各有關單位和個人了解事故的有關情況,索取有關資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和隱瞞。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礙干擾調查組的正常工作。八、安全事故處理程序處理事故應按“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楚不放過;沒有嚴肅處理責任者不放過;廣大職工沒有受到深刻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到位不放過,等進行處理。調查組提出的事故處理意見和防范措施建議,由發生事故的單位負責處理。 調查組在查明事故情況下,如果對事故的分析和事故責任者的處理不能取得一致13、意見,應當上報勞動安檢部門或人民政府裁決。 因忽視安全生產、違章指揮、違章作業玩忽職守或發生事故隱患,在危急情況下,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死亡事故的,應當對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應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事故發生后隱瞞不報、謊報、故意拖延報告期限的、故意破壞現場的、阻礙調查工作正常進行的、無正當理由拒絕調查組或拒絕提供與事故有關情況資料的,以及提供偽證的,應當按相關規定予以處分,甚至追究刑事責任。 在調查處理傷亡事故中,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打擊報復的應按規定予以處分,甚至追究刑事責任對造成重大事故直接責任的建設、設計、施工、構配件生產及其他單位,應根據調查組建議,令其限期改正并完善工程建設安全措施,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理。九、安全疏散當施工現場發生汛期安全事故時,施工現場救援小組成員必須有序組織工人,分別從安全通道、消防通道和施工外用電梯進行疏散,嚴禁無組織疏散,造成踩踏傷亡。工人疏散后,救援小組必須將工人組織到安全地段并進行人數清理,安置,處理好職工的善后工作。保護好事故現場,向上級部門報告,起動汛期事故應急救援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