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有限公司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71566
2022-09-05
18頁
49.54KB
1、遷安聯鋼三聯鋼鐵有限公司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總則1.1編制目的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及其它法律法規要求,全面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保護公司職工的生命安全,減少財產損失,在火災事故發生后能迅速、有效、有序的實施應急救援,控制和處置事故,特制定本應急救援預案。1.2編制依據我國近年來相繼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對危險化學品、特大安全事故、重大火災事故、重大危險源等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做了明確規定并提出具體要求,以下是編制本應急預案的國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規、規章。國家法律法規(1)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5)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法(6)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7)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8)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9)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地方法規及規章(1)河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辦法(2)河北省安全生產條例(3)河北省關于切實加強全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的意見有關重大事故應急預案編制的技術規范和指南性材料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1.3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本公司火災事故的預防和處理。1.4應急預案體系本公司的應急預案包括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明確事前、事發、事中、事后各個過程中相關部門和有關人員的職責3、。本公司的專項應急預案有:制氧廠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煤氣站煤氣發生爐泄露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本預案為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1.5應急救援工作原則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實行“預防為主、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工作原則。2.基本情況本公司是由菲律賓外商獨資興建的鋼鐵企業,始建于2003年3月,2004年6月試生產,全公司由生產區、后勤保障區兩部分組成,占地300畝,位于河北省遷安市東南夏官營鎮包官營村村南一公里處,廠區北距遷安聯鋼寶成鐵廠一公里,南一公里與遷盧公路為鄰,東西兩側為農田。本企業現有職工543人,其中,特種作業人員127人,生產系4、統擁有25T氧氣頂吹轉爐一座;三流連鑄拉鋼設備一套;4500m3制氧廠一座;KDB型2600mm高效自控煤氣發生爐一臺。本公司系鋼鐵企業,工藝流程較為復雜,且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及生產過程連續化的特點,主要危險化學品是氧氣、氮氣、煤氣。生產過程中,在危險化學品突然泄露、操作失控、設備故障或自然災害作用下,存在發生火災、爆炸、人員中毒等事故的潛在危險。3.火險源與風險分析根據國家相關標準的規定,結合本公司生產、使用、儲存危險化學品的品種、數量、性質以及可能引發火災事故的實際,確定以下部位為本公司重點火險源。3.1火險源概況1號目標:制氧車間生產、儲存區域2號目標:煤氣站煤氣生產區域3號目標:綜合5、庫房區域3.2火險源分布制氧廠位于公司廠區西部一獨立院落內,占地9.513畝,東距生產系統辦公樓50米;西30米與綜合庫房相鄰;南北兩側為開闊地。由室內生產設備區和室外儲罐區兩部分組成。主要生產設備包括:空壓機一臺,氧壓機兩臺,氮壓機一臺及循環水、預冷、純化、膨脹、分餾塔等輔助設備;儲罐區內分設氧氣儲罐一只,氮氣儲罐兩只,液氧儲罐一只并液氧汽化器兩組。氧、氮產成品由各250m管道輸送至車間生產崗位。煤氣站位于廠區主廠東側30m處,東北方向為開闊地,南60米處為計量房和存車處,主要設備包括煤氣發生爐爐體,加壓機,鼓風機,分氣包和除塵凈化、循環水等輔助設備。生產的煤氣通過100m管道輸送進廠,用于6、混鐵爐液體加溫和鋼罐、鐵罐干燥。庫房位于廠區最西側,東30米與制氧車間隔道相連,南為包官營村獨戶臨居房,西為個體球團廠,北為臨時宿舍,存放物品涉及備品備件、五金、電料、化工、水暖、勞保等。3.3危險特性及對周邊影響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無臭的氣體,分子量32,在標準狀態下的密度為1.429kg/m3,熔點為-218.4,沸點為-182.97,液氧為淡藍色,透明且易流動。氧氣的化學性質特別活躍,具有強烈的助燃性。制氧工藝主要原材料是空氣。在生產過程中,主要危險、有害物質是乙炔和碳氫化合物及二氧化碳、空氣、氧氣、氮氣在壓縮狀態下形成的有害因素。主要危險體現在可能因物質的危險特性引起設備燃爆和操作人7、員氧氣中毒或氮氣窒息事故。氧氣、乙炔及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下產生的燃爆主要分布在冷凝蒸發器;氧氣與其它因素產生的燃爆主要分布在氧壓機、管道及儲氧罐等部位;因壓縮空氣、氮氣產生的爆裂,主要發生在該介質的壓力管道和容器;煤氣站煤氣生產工藝是以優質原煤為原料;通過燃燒,使空氣和蒸汽混合后的氣化劑從煤氣爐上、下不同方向進入氣化爐內煤層,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煤氣,凈化后供生產單位做為燃料使用。由于煤氣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的特性,在管理失控和自然災害等原因的作用下,極易引發人員中毒和煤氣燃爆事故。當空氣中可燃氣體濃度達到爆炸極限范圍并遇明火時,容易發生火災及爆炸事故。本公司的庫房為綜合性庫房,場地狹窄,建筑簡陋,8、在電、火使用管理失控和自然災害作用下,易發生火災事故?;痣U目標對周邊的影響目標危險源名稱所在位置波及范圍一般事故重大事故1號目標可燃氣體制氧廠火災部位制氧廠2號目標可燃氣體煤氣站火災部位煤氣站3號目標易燃物品庫區火災部位庫區3.4危險源周圍的安全、消防、個體防護設施、器材及分布目標消防拴(處)滅火器(具)防毒面具煤氣檢測儀空氣呼吸器35kg干粉(推式)8kg干粉4kg干粉二氧化碳1號22616422號1242323號11244.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和職責劃分4.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設置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總經理曹石嵩副組長:生產副總經理劉振武副組長:行政副總經理胡敏輝成員:生產副總9、助理詹巍、爐前工段長劉忠勝、連鑄工段長朱軍民、修砌工段長王存、制氧車間主任靳寶成、運轉工段長趙金、天車工段長梁振華、鉗焊工段長郭立文、電氣工段長郭貴成、儀表工段長車建云、質檢處長蘭波、綜合行政處長賈玉臣、供應處長黃綿綿、財務處長黃振南、倉儲科長張翠蘭、基建科長劉金付、管道專責楊貴良、安保處長宋寶發。領導小組職責:(1)組織公司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的編寫與修訂;(2)處理與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有關的日常工作;(3)批準應急救援所需物資裝備的配備;(4)監督指導各車間、工段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5)檢查、落實各項救援物資的準備工作。以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為基礎,在事故發生時設置事10、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部設在生產調度室。4.2應急救援指揮部組成人員:(1)主要責任人總指揮長:曹石嵩副總指揮長:劉振武、胡敏輝(2)現場指揮人現場總指揮:劉振武現場副總指揮:詹巍、宋寶發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為指揮部成員。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6個工作組,組成人員及職責是: 應急行動協調及搶險救援工作組:組長:詹巍副組長:靳寶成、趙金、楊貴良、郭立文成員:劉忠勝、朱軍民、王存、梁振華、郭貴成、于化鵬、劉金付。同時,由制氧、爐前、連鑄、運轉、修砌、鉗焊、電氣、天車等車間、工段挑選年輕力壯、反應迅速、動作敏捷的人員組成60人的應急搶險隊,由公司定期組織事故應急搶險知識和技能培訓,一旦事故發生,11、在指揮部統一領導下,承擔救援搶險任務。職責:對企業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和重大火災事故進行現場搶險救災,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擴大,迅速修復、更換設備,為恢復生產提供保障。 應急行動現場救護工作組:組長:蘭波副組長:楊麗娜、寧凱成員:由質檢處、財務處等單位20名員工組成。職責:對事故現場中毒、受傷人員進行分類搶救并及時護送醫院救治,負責上述人員生活必需品的供應。 應急行動現場保衛警戒工作組組長:宋寶發副組長:劉金華成員:由全體保安人員組成職責:根據火災事故現場情況設置警戒區,對通往事故現場的主干道實行交通管制,嚴格控制進出現場的人員和車輛,緊急疏散危險區域內人員和危險物品。 應急行動物資供應及后勤保障12、工作組組長:黃綿綿副組長:黃振南、張翠蘭、曾海軍成員:由供應處、綜合行政處、財務處、倉儲科、車隊等單位20名員工組成。職責:負責火災事故搶險物資、器材、設備、資金的供應,提供救護和物資運送車輛及搶險所用工程機械。事故調查處理工作組組長:詹巍副組長:宋寶發、郭貴成、郭立文、車建云成員:由安保督察處、生產調度室等職能部門、電氣、機修、儀表等技術部門及事故發生單位的有關人員組成。職責:負責配合上級機關進行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于24小時內寫出事故調查報告,報有關部門。事故善后處理工作組組長:賈玉臣副組長:黃振南、楊曉民成員:陶玉軍、張桂芹、賈玉蓮、梁小娥、裴永蒙及有關單位負責人組成。職責:負責生產安全事13、故的善后處理工作。5.報警、通信聯絡方式5.1本公司火災事故報警采用人工報警方式,事故發生后,當班人員可直接向生產調度室、本單位值班室和安保督察處電話報警,報警電話為:5.2內部聯絡手段公司生產調度室實行24小時值班,一旦火災事故發生,可通過內線電話與各有關應急救援人員聯系。公司有關應急救援人員的移動電話實行24小時開機,發生緊急情況可通過電話傳達應急命令。車間內裝有兩處高音喇叭,必要時廣播火災事故應急情況并通知有關人員實施應急救援行動。5.3與政府及外部機構的聯絡當發生緊急情況時,調度室接到報警后,要及時、準確向總指揮報告火災事故類型、嚴重程度、應急等級,然后由總指揮向當地政府和公安消防監督14、管理部門及相關部門通報事故情況。根據火災事故程度,由總指揮決定,授權調度室通知外援單位增援,聯系電話為:6. 應急響應 6.1響應分級 根據公司的生產特點、事故情況和公司控制火災事故的能力,在緊急情況下,應急行動分為三級: (1)一級響應(預警)。這個級別指火災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要履行自己的職責,車間(工段)立即啟動車間(工段)的應急處置措施。 (2)二級響應(現場應急)。這個級別指火災事故發生有所升級(影響范圍基本處于廠內),需要主要部位關閉,要立即采取行動,保護現場人員和防止事態的進一步擴散?,F場人員履行職責,公司應急預案全面啟動。 (3)三級響應(全體應急)。這個級別指火災事故已向周邊15、擴散(影響范圍超出廠界),事故可能造成周邊環境污染并危及人員安全,公司生產區需要全部關閉,需采取立即行動保護和撤離現場人員,需要取得外部支援。 6.2、響應程序 公司應急相應程序如圖1所示 人群疏散醫療救護警戒與交通管制工種搶救人員救助現場監測報警進入應急恢復事態控制救援行動應急起動警情判斷響應級別接警 關閉信息反饋 Y N 相關的應急人員應急資源調配進入擴大應急 N Y圖1 應急響應程序 初期響應 緊急情況發生時,火災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可根據事故情況確定響應級別并啟動應急程序,如通知有關應急人員到位、調配救援所需的應急資源(包括應急隊伍和物資、裝備等)等。 應急行動隊伍及時進入事故現場16、,積極快速開展人員救助、滅火搶險、人員疏散等有關的應急救援工作。 擴大應急響應 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或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確認火災事故響應級別需要提高時,應積極快速開展人員救助、滅火搶險、人員疏散等有關的應急救援工作,并向政府部門及外援機構請求援助。 應急結束 如屬本公司自救,當應急事故得到控制,燃燒部位或受損的設備、設施已得到有效的隔離阻斷,事故現場已經恢復后,由總指揮宣布應急救援工作結束。 如政府啟動應急,則由公司安保督察處、綜合行政處配合消防隊、環保局,對火災事故現場進行余火監測,同時,對周邊涉及范圍內進行有害煙氣濃度監測。當監測結果表明現場余火徹底熄滅,空氣中的有害煙氣濃度達到規定標準時,由17、總指揮報告政府及相關部門,并宣布火災事故危險全面解除。 6.3、后期處置 后期處置包括現場清理、人員清點和撤離、善后處理和事故調查等。應急結束后,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組織人員進行應急預案評審,總結預案中存在的不足,重新修訂應急預案,進入新的應急準備階段。 現場保護與現場洗消 火災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的警戒及現場保護工作由公司安保督察處負責進行。 事故發生后,在對事故處理期間,由安保督察處對警戒區各入口實行警戒封鎖,禁止非搶險人員進入。 事故處理完畢,人員撤離后,對火災事故發生崗位實行警戒,未經搶險指揮部批準,所有人員禁止進入事故現場。 事故現場的拍照、錄像應經過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的批準。未經18、批準禁止任何人對事故現場進行拍照錄像。 火災事故調查處理 由現場副總指揮組織有關單位和人員開展火災事故調查,并按照“四不放過”原則進行處理。 善后處理 由公司綜合行政處負責火災事故的善后處理工作(包括事故上報、受傷人員的安撫等)。7.火災事故發生后應急應采取的處理措施7.1處置方案:根據火險目標模擬事故狀態,制定出各種火災事故狀態下的應急處置方案,如大量毒氣泄漏、多人中毒、燃燒、爆炸、燒傷、燙傷、停水、停電等,包括通訊聯絡、搶險搶救、醫療救護、傷員轉送、人員疏散、生產系統指揮、上報聯系、救援行動方案等。7.2處理程序:指揮部應制定火災事故處理程序圖,一旦發生重大火災事故,第一步先做什么,第二步19、應做什么,第三步再做什么,都有明確規定。做到臨危不懼,正確指揮,各有關部門應立即處于緊急狀態,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根據對危險目標潛在危險的評估,按處置方案有條不紊地處理和控制火勢,既不要驚慌失措,也不要麻痹大意,盡量把火災控制在最小范圍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7.3人員緊急疏散、撤離:在發生重大火災事故,可能對廠區內外人員安全構成威脅時,必須在指揮部統一指揮下,對與事故應急救援無關的人員進行緊急疏散,疏散的原則是疏散安全點要處于當時的上風向。如可能威脅到廠外人員安全時,指揮部應立即和地方有關部門聯系,引導居民速度撤離到安全地點。7.4煤氣設備火災事故的處理(1)發生火災后立即通20、知并組織義務消防員及現場操作人員進行初期撲救。(2)管徑150毫米以下的煤氣管道著火時,可直接關閉閥門滅火。(3)管徑150毫米以上的煤氣管道著火時,應逐漸減低煤氣壓力,通入大量蒸汽滅火。但煤氣壓力不得低于510毫米水柱。嚴禁完全關閉煤氣閥門,以防回火爆炸。(4)發現煤氣設備已經燒紅時,不得用水驟然冷卻。(5)煤氣閥門、壓力表以及蒸汽管路應有專人控制操作。(6)發生煤氣爆炸事故時,應立即切斷煤氣來源,迅速通入水蒸汽吹掃設備內殘余煤氣,以防再次爆炸。(7)未查明事故原因,不得恢復送氣。(8)用水撲救火災必須在斷電的前提下進行。7.5煤氣爆炸事故的處理煤氣發生設備出口閘門以外的設備或管道發生爆炸尚21、未著火時,要立即切斷煤氣來源,同時向設備或煤氣管道內輸入大量蒸汽、氮氣沖淡煤氣,以防止二次爆炸發生。煤氣發生爆炸又引發火災時,按煤氣火災事故處理。引起中毒按煤氣中毒事故處理。爆炸造成大量煤氣泄漏,暫時不能消除的,先適當降低煤氣壓力,并指揮全部人員撤離現場,然后按煤氣危險作業區的規定進行現場處理。7.6氧氣系統火災事故的處理(1)發生火災事故后,崗位人員要立即向公司調度室報告,并通知單位領導,組織義務消防員及現場操作人員進行初期撲救。(2)現場人員立即停止壓縮機運轉并關閉氣源,通入氮氣利用滅火器等進行撲救,控制火情,待消防隊到來共同滅火救援。7.7倉庫區域火災事故的處理(1)當發生火災時,崗位人22、員要立即向公司調度室和單位領導報告,并組織在場人員用崗位配置的滅火器具進行初期撲救,以控制火勢蔓延,為專兼職消防人員前來滅火贏得時間。(2)如火災現場發現存有易燃危險化學品時,要立即搬離現場,防止燃爆發生,擴大火情。(3)撲救行動要忙而不亂,穩中有細,防止施救過程中盲目行動造成自傷或互傷。(4)在就近使用消防拴滅火時,要先斷電,后施救,防止觸電事故發生。7.8其它崗位火災事故的處理公司其他崗位發生火災時,當班值班人員在及時報告的同時,要就近使用消防拴和崗位配備的滅火器積極進行初期火災的撲救,不得貽誤滅火時機,防止事故擴大。7.9燒燙傷事故處理將傷員搬離現場,盡快脫去著火或沸液浸透的衣服,如來不23、及脫去衣服,可就地慢慢滾動或用手邊材料覆蓋著火處及用水澆滅。然后送到醫院搶救。8.危險區域的確定與隔離(1)危險區域以發生火災事故的地點為圓心,小型火災事故圓心周圍50米為警戒區,嚴重火災事故通報周邊單位,半徑200米以內為警戒區;(2)危險區域用警戒專用紅黃色警界線隔離,一切無關人員均須撤離現場,由治安警戒組負責巡邏,禁止無關人員入內。(3)嚴重火災事故報告市公安局,重要路段禁止通行。9.搶險救援及控制措施9.1搶險救援措施搶險、救援工作要有組織展開。一般火災事故發生時,本公司各搶險救援隊伍在各組負責人統一指揮下進行活動,所有搶險救援工作必須在氣體防護人員監護下進行。有毒、有害氣體達到限定濃24、度后,必須采取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或正壓式空氣呼吸器等防護措施。*過濾式防毒面具在有毒氣體濃度過高時禁止使用。*所有搶險救援工作不得單人行動。9.2應急隊伍的調度(1)現場操作人員發現火災事故時,應立即通知當班班長和工段長,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采取一切辦法切斷著火源。(2)當班班長和工段長及操作工在查明風向后,立即戴好過濾式防毒面具或正壓式空氣呼吸器趕赴現場檢查實情,并盡可能將詳細情況通知生產調度室。(3)生產調度室接到報警后,迅速報告應急救援指揮部。(4)指揮部下達按應急救援預案處置的指令,同時發出報警,通知指揮部成員和各專業救援隊伍迅速趕赴事故現場,開通報警聯絡系統。(5)生產調度室會同所25、在工段視事故范圍,報指揮部,由指揮部做出停電、局部或全部停產的決定。(6)指揮部根據火災事故狀態及危害程度做出相應的應急決定,并命令各應急救援專業隊伍立即開展救援工作。10.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救治與醫院救治及時有效的現場醫療救護是減少傷亡的重要一環。(1)各單位應建立搶救小組,每個職工都應學會心肺復蘇術。一旦發生事故出現傷亡,首先要做好自救互救。(2)對發生中毒的病人,應在進行必要的醫學處理后才能轉送到相應醫院。(3)每一位救護人員都應熟練掌握每一步搶救措施的具體內容和要求,根據中毒和受傷程度轉送到各類相應醫院。11.內部保障為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準確、有條不紊地處理事故,盡可能減少事故造成的26、損失,平時必須做好應急救援的準備工作,落實崗位責任制和各項制度。具體措施有:(1)落實應急救援組織。救援指揮部成員和救援人員應按照專業分工,本著專業對口、便于領導、便于集結和開展救援的原則,建立組織、落實到人員,每年初要根據人員變化進行組織調整,確保救援組織的落實。(2)按照任務分工做好物資器材準備。如:必要的指揮通訊、報警、消防、急救藥品、搶修等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種器材應指定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狀態,各重點目標設救援器材柜,專人保管以備急用。(3)加強值班制度。建立晝夜值班制度(公司各處室、車間均晝夜值班)。(4)嚴格檢查制度。定期檢查應急救援工作落實情況及器具保管情況27、。(5)例會制度。每季度第一個月的第一周召開領導小組成員和救援隊責任人會議,研究應急救援工作。12.應急培訓計劃(1)定期組織救援訓練和學習,各隊按專業分工每年訓練兩次,提高指揮水平和救援能力(2)對公司職工全員進行經常性的事故應急救援常識教育。如:報警、疏散、互救等。13.演練計劃應急預案的演練可對預案的完整性和周密性進行評估,要分為桌面演練、功能演練和全面演練。演練應做出全面、詳細的設計。策劃小組內部應有參演人員參與,但參演人員不得參與演練方案的設計。桌面演練不定期組織,功能演練每季度進行一次,而全面演練每年至少進行一次。14.附件(1)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名單(2)火災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名單(3)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工作職責(4)應急救援機構有關人員聯系電話(5)本單位平面布置圖(6)消防設施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