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利物資站防汛物資搶險演練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71611
2022-09-05
14頁
1.35MB
1、青島市水利物資站防汛物資搶險演練方案一、指導思想以 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繼續貫徹“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方針。為確保防汛搶險物資“備得足、調得動、運得出、用得上”,檢驗防汛物資應急調撥能力,熟練搶險現場防汛器材操作技能。通過啟動本防汛演練方案,確保在遭受重大洪澇險情時,在最短的時間內充分發揮防汛物資保障機制的作用,快速,有效,有序地實施搶險工作,最大限度地使險情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減輕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做到早部署、早準備,有備無患,特制訂如下搶險演練方案。 二、演練目的為認真貫徹2014年水利部全國防汛抗旱工作視頻會議精神,做好本市今年防汛抗旱物資調撥搶險工作,根據2、市防辦要求,物資站配合市防辦組織參與本次防汛實戰演練,目的是以演代練,檢驗我市在水利工程遭遇超標準洪水等防汛突發事件時,防汛物資搶險預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進一步提高防汛物資搶險救援實戰能力和防汛搶險物資指揮調度、應急處置能力,為防大汛、搶大險積累實戰經驗,提高我市防汛搶險物資應急保障工作的總體水平。三、防汛應急演練的任務 本次防汛應急演練的背景是:由于大沽河流域上游萊西段突降暴雨,3小時降雨量已達100mm,氣象部門發布了暴雨紅色預警,并預測在未來24小時內可能出現持續強降雨,產芝水庫接市防指泄洪指令開閘泄洪,在大沽河下游紅島新區河套段桃源河支流堤防出現險情,危及周邊村民生命財產安全,市防指3、宣布進入緊急備戰狀態,并啟動青島市防汛搶險應急預案,在市防指的組織協調和指揮下,我站按上級指令火速組織防汛搶險物資調運搶險現場,安裝指導搶險器械的有效投入搶險,全力排除險情。四、防汛應急演練的原則防汛應急預案演練按照:“以人為本、統一領導、快速反應、分級分部門負責和依靠科學、因地制宜”的原則。五、防汛應急演練時間和地點演練時間:2014年 6月中旬;地點:紅島新區河套街道大沽河下游段與桃源河匯合處。六、演練內容這次防汛搶險演練為搶險基本科目演練。共分八個演練科目:演練裝運防汛物資、打樁機及發電機與照明燈具、搶筑擋水子堤、管涌搶險圍井、群眾安置、水上救護、沖鋒舟編隊表演。(一) 演練裝運防汛物資4、時間:3小時緊急調運至搶險現場。地點:四流南路64號物資中心庫、高新區分庫、膠州海爾路分庫。演習單位:物資站物資搶險裝運隊30人。技術標準:要求在3小時內緊急調運土工布2000平米;帳篷15頂;編織袋5萬條;鋼管5噸;擋水子堤300米;沖鋒舟4艘;發電機組2臺;救生衣300件;照明應急燈8套;隨車吊及自動凈水車各一輛;打樁機10臺;格賓籠2000平方。(二)堤圍滑坡搶護(打木樁)時間:30分鐘地點:桃源河出險副堤100米演示單位:大沽河管理處防汛機動搶險隊10人。技術標準:樁長3米,樁距0.50.8米,前后排樁間距0.5米,向下游成梅花樁錯開。場地布置:木樁放置在距搶險地點50米處。機械停放在5、木樁邊上。實施方法:在搶險副堤范圍內,首先用土堆起長10米,高米子在堤坡腳,打樁單排和數排(演練時暫定打3排樁),樁長3米,樁距.米,前后排樁間距0.米,向坡下成梅花樁錯開,以免打樁使邊坡拉裂破碎。搶險步驟:1、接到搶險命令后,迅速組織機械設備,材料(木樁)趕到施工現場。2、察看險情,確定在堤腳打木樁(三排)增加抗滑能力,防止滑坡繼續擴大。3、用便攜式打樁機進行打樁。木樁運到現場后馬上進行人員分工,三人協助打樁,9人運樁,1人指揮,一人安全監督。4、木樁按梅花型分布,樁長4米,間距0.5米,排距0.5-0.8米。5、木樁打完后,應對邊坡進行觀察,如不再出現滑動跡象,方可撤出現場。木樁施打的意義6、:當堤坡發生裂縫,隨著土體下挫滑塌,裂縫發展,形成滑坡,如不及時搶防將形成較大險情,施打木樁可以穩固坡腳,抑制險情的擴大。(三)發電機與照明燈具時間:20分鐘地點:搶險場地演練單位:物資站技術指導2人,大沽河管理處防汛機動搶險隊6人。技術標準:夜晚8時,因大雨導致雙孔涵閘原有供電系統損壞,為及時啟閉穿堤涵閘閘門,啟動移動應急50kw發電機和應急照明升降燈具。(四)搶筑擋水子堤時間:40分鐘地點:險情發生堤防現場演示單位:物資站技術指導2人,大沽河管理處防汛機動搶險隊15人。技術標準:子堤尺寸: 1.2 m*10m;子堤單元寬:1m;適用堤質:沙壤土、壤土、粘土/混凝土、瀝青;子堤高:1.30/7、1.35m;擋水高度: 1.0m;原堤頂寬:4.0m以上;設計風速:6.0m/s;設計河面寬/風浪高:4km/0.3m;產品毛重:260kg;產品凈重:225kg;構筑速度:60分鐘100人/km。(五)管涌搶險圍井時間:45分鐘地點:桃源河副壩背水坡演示單位:物資站技術指導2人,大沽河管理處防汛機動搶險隊15人。演練內容:人工搶筑組裝反濾圍井。技術標準:(1)單塊圍板尺寸:寬360 mm,高1000 mm; (2)圍井直徑:1500mm;(3)圍井內水深:根據管涌險情的實際情況和搶險要求,由圍井中的排水系統調節其水深; (4)單塊圍板重量: 2.9kg。作業方法:(1)施工作業工藝,主要有以8、下三步:第一步:開設防滲槽:以管涌為中心,用作業尺標定防滲槽。第二步:裝配圍井 連接圍井單元面板(每三塊為一單元) 將連接好的單元面板裝配至防滲槽內并連接固定;設置緊固裝置;回填防滲槽;鋪設過濾系統(第一層為配重體,第二層為過濾體,第三層為配重體,第四層為過濾體,第五層為配重體);連接導水裝置。第三步:檢查驗收、現場維護。控制管涌的意義:當出現管涌時,管涌夾帶泥砂,使管涌涌洞越來越大,如不及時圍堵,將形成具大的險情。(六)群眾安置1、時間:1小時2、地點:河套街道下疃村石料場3、搶險設備:救災帳篷15頂,凈水車1輛,應急照明燈4套;4、演練單位:物資站技術指導4人,大沽河管理處防汛機動搶險隊19、2人;5、演練內容:將因險情轉移的30位村民安置在臨時搭建的帳篷,因飲用水源污染,通過移動式凈水車供給飲用水。6、搶險歩驟:救災帳篷框架一般采用三通、四通等通頭、直管插接。以救災專用 12平米帳篷為例:打開篷體包裝袋和框架包裝袋,取出產品包裝單清點各部件數量。取出通用桿8根和已壓合固定好鋼絲繩的三組端架三通、中架四通擺成三組人字形并連接。取通用桿4根與端架三通、中架四通組成框架。將整體棉內膽套在三組人字架上,調整位置使棉內膽篷頂對準人字架中間桿。將外篷頂套放在三組人字架棉內膽外面,并調整位置。取立桿6根分別插入端架三通和中架四通,用6人同時將篷頂支起,與已擺放的地桿通頭桿件連成一體。將棉內膽側10、墻與棉內膽山墻用尼龍粘扣粘接好,并調整位置。將單篷體各立桿部位的捆扎帶穿過棉內膽的銅篷圈后捆扎在各立桿上。各部位捆扎帶系緊,尼龍拉鏈扣合,并調整帳篷位置,與框架各桿件連接。將地鋪帳篷內膽的側墻和山墻通過尼龍粘扣粘合好。在地面相應的位置打入三角樁,固定拉繩,調整松緊,并將橡塑樁頭套在三角樁端面上。整理帳篷,沿帳篷四周培土埋上。(七)水上救援1、時間:30分鐘2、地點:桃源河河心島3、搶險設備:隨車吊一臺,沖鋒舟2艘,救生圈4個救生衣8件,救生拋投器2件;4、演練單位:大沽河管理處防汛機動搶險隊8人;5、演練內容:援救圍困河心島村民6、搶險歩驟:接到群眾被洪水圍困報告(事先水中放置2個救生圈,假設落水者)沖鋒舟2艘,迅速啟動(每艘3個搶險隊員)向落水者靠攏,在落水者附近繞一大圈后,演練到達落水者,演練救生拋投器,拋救生圈給落水者,把落水者救上船,然后2艘沖鋒舟編隊駛向岸邊。 (八)水上沖鋒舟列隊演練 七、演練點評演練結束后,記錄人員將全部演練情況統計結果報告總指揮,并由總指揮對演練情況進行點評。演練計劃、演練方案、各種演練記錄(包括各種音像資料)、演練評估報告、演練總結報告等資料歸檔與備案。通過演練后的講評、總結,可以暴露方案中未曾考慮到的問題和找出改正的建議,進一步提高方案質量。二一四年四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