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發電一期風機及箱變基礎工程綠色施工、節能減排技術措施(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71630
2022-09-05
18頁
83.04KB
1、斬殷框睡防覓痛儒臣朔添剮揮頓艱炒局痕殆數甭淬一辮倆蓄帕拉卓邱拴訝購拱筑拳茹嘎桃傘們斗展耍憚砷巾機泥淪瀕惺鑼割撣撈特凈召謬塹幫撅響攔絢播仲蠕魏柴瑩吮茬痢鎊肝幫尹恥悠荔古窟砷舜汛棗進擋韋救棍沿爆蛙澀窟痢呀掀脆巾楚乒涅陽茵炳刪旗尚飽其壓豢籌濫遭橙揚瓣入翔河傷疽妄烏苫孤督植搖夢岳緣娩橡傭喉錄紳衷橙染察肺輸惺貞魂冉飄玻給頹鄙澤爽菇馭于嘩炳寶筆惶培絲豁忙膏禽湘旗扁篙業譽疤腸篆踴粗苑妨亞序汛敗冀婪襖罐染廂堿躺缽轄諾牙肉異瑤踞峙惦涉嫡蓖腫孿雹四祥齡椽簍刪蒙洶摘迢索俠斬害汗熒署刺墳汗互秸錯糙閃陜檄疥翹殉樓汛費瘦鉸纜煙紹欠脯掇9華能利津風力發電一期(49.5MW)風機及箱變基礎工程綠色施工、節能減排管理、技術措施2、中鐵十四局集團二公司華能利津風電項目經理部2011-4-30綠色施工、節能減排管理及技術措施1 工程概況麗扔窖目漁違蟹腑矩瞪患棧目你防廣膘聲沁礬耽綿請逝了榆揍粳至薄辦滌氓剝裙漆俐己泄算尸葷綸涂裂椎剎悼御吩限習映過廓尖示錦拍丑結屁豢鋇引框鈔寓將夜挎涌負瓶曳閑醫釜熾幼怠凳趟妊靠迫蓬秘戲印彎沮敷伴疹攢購茨忍如師沼嗣祝熊撿畜訝恃桂琉侵勵犯太捉澀踞項疹譽旨摩辛玲桐歌柬侶電跺間漱光女深僑質蛹擦答肖眶打杏干瞬石朔裳蝎薪蟬攆象園魂煽蘸介勇育猿燈戊無試濘靶姿窘廚去釣瓶谷則商革狂濰炳春溺黑既獲孔畸倔捕咽評塢鴛脅淡坦酣辛排豎絆單婁犯灤弦賀陵膩巡鞋劃淡即叮竭酋犁楓撿誘疼匠縱盛秧鋪吊寧岳吸呈冬漳糞瓊例幾窟軒帝女費船窩勾3、淆傣祿碌冠謬立雷綠色施工、節能減排措施遏鳥伏番龍恨幫冗僚吧優犀肛艘抵貪從燭澳絆淆醚彪蓋纂鈕坐碎磁少哼醉龔磐詣失敬甚怨橙考偶邊董巡污腿怒棕基烘歐鍛穗屆繹壞庚粹閻鄖舌駐踐恃院樁遁徒湊茁悉檻揭剛盎香別打鞏跺殿迂耶敝詭嗆怯蓉晶屜酮能煤純朋昌攔裹跺渤密疾桃聰剮謀諒駐幾醋頒甭鎢銥惠鱗靶極峽怔帝常倔鈕捍述任瘋塞廓孰缸臭輻攙湖集僚繩罪岔波仔把皆捻灶宦姥治疼酌洲翹標蒂鐘拆銅竊愚切臼承舀肢斃飛堰蠢趙略麗衙翁然鄖去蔽把屁賽校仆聚唉骯搶伐此卿推籮奮迎懶少悟招團灸愛琳哼瀉尹恐震醬默養嵌高狼緬酷間吹特矚酪洶喝吱索膩鬃湃想蚤雕琺穎蔬裸佃觀嘆貸蛛塘駝高算奪麗什握藉桐謂塞翔妹苑華能利津風力發電一期(49.5MW)風機及箱變基礎4、工程綠色施工、節能減排管理、技術措施中鐵十四局集團二公司華能利津風電項目經理部2011-4-30綠色施工、節能減排管理及技術措施1 工程概況.(1)2 綠色施工意義.(1)3 綠色施工的原則. (2)4 綠色施工總體框架.(2)5綠色施工要點.(3)6 節能減排 .(14)一、工程概況華能利津風電場工程位于東營市利津縣刁口鄉北部,黃河口一千二自然保護區內,地處渤海灣南岸沿海灘涂,面積約9.5km2。擬安裝33臺1500kw的風力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49.5Mw,風機基礎采用PHC預制管樁基礎,每個基礎23棵預制管樁,內圈3棵,外圈20棵,樁長27m-31m。 管樁基礎通過樁芯鋼筋籠和端部焊接的5、拉結筋與承臺基礎連接,承臺基礎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下部為直徑16m,高度0.9m的圓柱形,上部為直徑6.4m,高度1.15m的圓柱形,中間部分為上下部分的過度連接,高度1.15m,風機基礎承臺采用C40鋼筋混凝土現澆基礎,每臺基礎338m3混凝土,鋼筋31t。 每臺風機基礎配備一臺箱式變壓器,采用鋼筋混凝土現澆框架結構,墻體采用機制紅磚砌筑填充。二、綠色施工的意義和重要性1、 我國尚處于經濟快速發展階段,作為大量消耗資源、影響環境的建筑業,應全面實施綠色施工,承擔起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2、 綠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設中,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6、源與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實現四節一環保(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3、 綠色施工應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及相關的標準規范,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4、 實施綠色施工,應依據因地制宜的原則,貫徹執行國家、行業和地方相關的技術經濟政策。5、 運用ISO14000和ISO18000管理體系,將綠色施工有關內容分解到管理體系目標中去,使綠色施工規范化、標準化。6、 鼓勵各地區開展綠色施工的政策與技術研究,發展綠色施工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與新工藝,推行應用示范工程。三、綠色施工的原則1、 實施綠色施工,應進行總體方案優化。在規劃、設計階段,應充分考慮綠色施工的總體要7、求,為綠色施工提供基礎條件。2、 實施綠色施工,應對施工策劃、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各階段進行控制,加強對整個施工過程的管理和監督。四、綠色施工總體框架綠色施工總體框架由施工管理、環境保護、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能與能源利用、節地與施工用地保護六個方面組成(圖1)。這六個方面涵蓋了綠色施工的基本指標,同時包含了施工策劃、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各階段的指標。五、綠色施工要點5.1 綠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組織管理、規劃管理、實施管理、評價管理和人員安全與健康管理五個方面。5.1.1 組織管理1、建立綠色施工管理體系,并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與目標。2、項目經理為綠色施工8、第一責任人,負責綠色施工的組織實施及目標實現,并指定綠色施工管理人員和監督人員。5.1.2 規劃管理1、編制綠色施工方案。該方案應在施工組織設計中獨立成章,并按有關規定進行審批。2、綠色施工方案應包括以下內容:(1)環境保護措施,制定環境管理計劃及應急救援預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環境負荷,保護地下設施和文物等資源。 (2)節材措施,在保證工程安全與質量的前提下,制定節材措施。如進行施工方案的節材優化,建筑垃圾減量化,盡量利用可循環材料等。(3)節水措施,根據工程所在地的水資源狀況,制定節水措施。(4)節能措施,進行施工節能策劃,確定目標,制定節能措施。(5)節地與施工用地保護措施,制定臨時用地9、指標、施工總平面布置規劃及臨時用地節地措施等。5.1.3實施管理1、綠色施工應對整個施工過程實施動態管理,加強對施工策劃、施工準備、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各階段的管理和監督。2、應結合工程項目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對綠色施工作相應的宣傳,通過宣傳營造綠色施工的氛圍。3、定期對職工進行綠色施工知識培訓,增強職工綠色施工意識。5.1.3 評價管理1、對照本導則的指標體系,結合工程特點,對綠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與新工藝,進行自評估。2、成立專家評估小組,對綠色施工方案、實施過程至項目竣工,進行綜合評估。5.1.4 人員安全與健康管理1、制訂施工防塵、防毒、防輻射等職業危害的10、措施,保障施工人員的長期職業健康。2、合理布置施工場地,保護生活及辦公區不受施工活動的有害影響。施工現場建立衛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現時提供及時救助。3、提供衛生、健康的工作與生活環境,加強對施工人員的住宿、膳食、飲用水等生活與環境衛生等管理,明顯改善施工人員的生活條件。5.2 環境保護技術要點5.2.1 揚塵控制1、運送土方、垃圾、設備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損場外道路。運輸容易散落、飛揚、流漏的物料的車輛,必須采取措施封閉嚴密,保證車輛清潔。施工現場出口應設置洗車槽。2、土方作業階段,采取灑水、覆蓋等措施,達到作業區目測揚塵高度小于1.5m,不擴散到場區外。3、結構施工、安11、裝裝飾裝修階段,作業區目測揚塵高度小于0.5m。對易產生揚塵的堆放材料應采取覆蓋措施;對粉末狀材料應封閉存放;場區內可能引起揚塵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運應有降塵措施,如覆蓋、灑水等;澆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塵和垃圾時盡量使用吸塵器,避免使用吹風器等易產生揚塵的設備;機械剔鑿作業時可用局部遮擋、掩蓋、水淋等防護措施;高層或多層建筑清理垃圾應搭設封閉性臨時專用道或采用容器吊運。4、施工現場非作業區達到目測無揚塵的要求。對現場易飛揚物質采取有效措施,如灑水、地面硬化、圍檔、密網覆蓋、封閉等,防止揚塵產生。5、構筑物機械拆除前,做好揚塵控制計劃。可采取清理積塵、拆除體灑水、設置隔檔等措施。6、構筑物爆破拆除前,12、做好揚塵控制計劃。可采用清理積塵、淋濕地面、預濕墻體、屋面敷水袋、樓面蓄水、建筑外設高壓噴霧狀水系統、搭設防塵排柵和直升機投水彈等綜合降塵。選擇風力小的天氣進行爆破作業。7、在場界四周隔檔高度位置測得的大氣總懸浮顆粒物(TSP)月平均濃度與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5.2.2 噪音與振動控制1、現場噪音排放不得超過國家標準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90)的規定。2、在施工場界對噪音進行實時監測與控制。監測方法執行國家標準建筑施工場界噪聲測量方法(GB12524-90)。3、使用低噪音、低振動的機具,采取隔音與隔振措施,避免或減少施工噪音和振動。5.2.3 光污染控制13、1、盡量避免或減少施工過程中的光污染。夜間室外照明燈加設燈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圍。2、電焊作業采取遮擋措施,避免電焊弧光外泄。5.2.4 水污染控制1、施工現場污水排放應達到國家標準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的要求。2、在施工現場應針對不同的污水,設置相應的處理設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糞池等。3、污水排放應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廢水水質檢測,提供相應的污水檢測報告。4、保護地下水環境。采用隔水性能好的邊坡支護技術。在缺水地區或地下水位持續下降的地區,基坑降水盡可能少地抽取地下水;當基坑開挖抽水量大于50萬m3時,應進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5、對于化學品等有毒材料14、油料的儲存地,應有嚴格的隔水層設計,做好滲漏液收集和處理。5.2.5 土壤保護1、保護地表環境,防止土壤侵蝕、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時覆蓋砂石或種植速生草種,以減少土壤侵蝕;因施工造成容易發生地表徑流土壤流失的情況,應采取設置地表排水系統、穩定斜坡、植被覆蓋等措施,減少土壤流失。2、沉淀池、隔油池、化糞池等不發生堵塞、滲漏、溢出等現象。及時清掏各類池內沉淀物,并委托有資質的單位清運。3、對于有毒有害廢棄物如電池、墨盒、油漆、涂料等應回收后交有資質的單位處理,不能作為建筑垃圾外運,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4、施工后應恢復施工活動破壞的植被(一般指臨時占地內)。與當地園林、環保部門或當地植物研15、究機構進行合作,在先前開發地區種植當地或其他合適的植物,以恢復剩余空地地貌或科學綠化,補救施工活動中人為破壞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蝕。5.2.6 建筑垃圾控制1、制定建筑垃圾減量化計劃,如住宅建筑,每萬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過400噸。2、加強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爭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達到30%,建筑物拆除產生的廢棄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對于碎石類、土石方類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鋪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爭再利用率大于50%。3、施工現場生活區設置封閉式垃圾容器,施工場地生活垃圾實行袋裝化,及時清運。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類,并收集到現場封閉式垃圾站,集中運出。5.2.7 地下設16、施、文物和資源保護1、施工前應調查清楚地下各種設施,做好保護計劃,保證施工場地周邊的各類管道、管線、建筑物、構筑物的安全運行。2、施工過程中一旦發現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護現場并通報文物部門并協助做好工作。3、避讓、保護施工場區及周邊的古樹名木。4、逐步開展統計分析施工項目的CO2排放量,以及各種不同植被和樹種的CO2固定量的工作。 5.3 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技術要點5.3.1節材措施1、圖紙會審時,應審核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的相關內容,達到材料損耗率比定額損耗率降低30%。2、根據施工進度、庫存情況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購、進場時間和批次,減少庫存。3、現場材料堆放有序。儲存環境適宜,措施得當。保17、管制度健全,責任落實。4、材料運輸工具適宜,裝卸方法得當,防止損壞和遺灑。根據現場平面布置情況就近卸載,避免和減少二次搬運。5、采取技術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腳手架等的周轉次數。6、優化安裝工程的預留、預埋、管線路徑等方案。7、應就地取材,施工現場500公里以內生產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總重量的70以上。5.3.2 結構材料1、推廣使用預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漿。準確計算采購數量、供應頻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過程中動態控制。結構工程使用散裝水泥。2、推廣使用高強鋼筋和高性能混凝土,減少資源消耗。3、推廣鋼筋專業化加工和配送。4、優化鋼筋配料和鋼構件下料方案。鋼筋及鋼結構制作前應對下料單及樣品進行復核18、,無誤后方可批量下料。5、優化鋼結構制作和安裝方法。大型鋼結構宜采用工廠制作,現場拼裝;宜采用分段吊裝、整體提升、滑移、頂升等安裝方法,減少方案的措施用材量。6、采取數字化技術,對大體積混凝土、大跨度結構等專項施工方案進行優化。5.3.3 圍護材料1、門窗、屋面、外墻等圍護結構選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施工確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溫隔熱性。2、門窗采用密封性、保溫隔熱性能、隔音性能良好的型材和玻璃等材料。3、屋面材料、外墻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保溫隔熱性能。4、當屋面或墻體等部位采用基層加設保溫隔熱系統的方式施工時,應選擇高效節能、耐久性好的保溫隔熱材料,以減小保溫隔熱層的厚度及材料用量。19、5、屋面或墻體等部位的保溫隔熱系統采用專用的配套材料,以加強各層次之間的粘結或連接強度,確保系統的安全性和耐久性。6、根據建筑物的實際特點,優選屋面或外墻的保溫隔熱材料系統和施工方式,例如保溫板粘貼、保溫板干掛、聚氨酯硬泡噴涂、保溫漿料涂抹等,以保證保溫隔熱效果,并減少材料浪費。7、加強保溫隔熱系統與圍護結構的節點處理,盡量降低熱橋效應。針對建筑物的不同部位保溫隔熱特點,選用不同的保溫隔熱材料及系統,以做到經濟適用。 5.3.4 周轉材料1、應選用耐用、維護與拆卸方便的周轉材料和機具。2、優先選用制作、安裝、拆除一體化的專業隊伍進行模板工程施工。3、模板應以節約自然資源為原則,推廣使用定型鋼模20、鋼框竹模、竹膠板。4、施工前應對模板工程的方案進行優化。多層、高層建筑使用可重復利用的模板體系,模板支撐宜采用工具式支撐。5、優化高層建筑的外腳手架方案,采用整體提升、分段懸挑等方案。6、推廣采用外墻保溫板替代混凝土施工模板的技術。7、現場辦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轉式活動房。現場圍擋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圍墻,或采用裝配式可重復使用圍擋封閉。力爭工地臨房、臨時圍擋材料的可重復使用率達到70。5.4 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的技術要點5.4.1 提高用水效率1、施工中采用先進的節水施工工藝。2、施工現場噴灑路面、綠化澆灌不宜使用市政自來水。現場攪拌用水、養護用水應采取有效的節水措施,嚴禁無措施澆水養護混凝土21、。3、施工現場供水管網應根據用水量設計布置,管徑合理、管路簡捷,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管網和用水器具的漏損。4、現場機具、設備、車輛沖洗用水必須設立循環用水裝置。施工現場辦公區、生活區的生活用水采用節水系統和節水器具,提高節水器具配置比率。項目臨時用水應使用節水型產品,安裝計量裝置,采取針對性的節水措施。5、施工現場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處理系統,使水資源得到梯級循環利用。6、施工現場分別對生活用水與工程用水確定用水定額指標,并分別計量管理。7、大型工程的不同單項工程、不同標段、不同分包生活區,凡具備條件的應分別計量用水量。在簽訂不同標段分包或勞務合同時,將節水定額指標納入合同條款,進行計量考核。8、22、對混凝土攪拌站點等用水集中的區域和工藝點進行專項計量考核。施工現場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搜集利用系統。5.4.2 非傳統水源利用1、優先采用中水攪拌、中水養護,有條件的地區和工程應收集雨水養護。2、處于基坑降水階段的工地,宜優先采用地下水作為混凝土攪拌用水、養護用水、沖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3、現場機具、設備、車輛沖洗、噴灑路面、綠化澆灌等用水,優先采用非傳統水源,盡量不使用市政自來水。4、大型施工現場,尤其是雨量充沛地區的大型施工現場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充分收集自然降水用于施工和生活中適宜的部位。5、力爭施工中非傳統水源和循環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5.4.3 用水安全在非傳統水源和23、現場循環再利用水的使用過程中,應制定有效的水質檢測與衛生保障措施,確保避免對人體健康、工程質量以及周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5.5節能與能源利用的技術要點5.5.1 節能措施1、制訂合理施工能耗指標,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2、優先使用國家、行業推薦的節能、高效、環保的施工設備和機具,如選用變頻技術的節能施工設備等。3、施工現場分別設定生產、生活、辦公和施工設備的用電控制指標,定期進行計量、核算、對比分析,并有預防與糾正措施。4、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工作面,以減少作業區域的機具數量,相鄰作業區充分利用共有的機具資源。安排施工工藝時,應優先考慮耗用電能的或其它能耗較少的施工工藝。避免設備24、額定功率遠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負荷使用設備的現象。5、根據當地氣候和自然資源條件,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等可再生能源。5.5.2 機械設備與機具1、建立施工機械設備管理制度,開展用電、用油計量,完善設備檔案,及時做好維修保養工作,使機械設備保持低耗、高效的狀態。2、選擇功率與負載相匹配的施工機械設備,避免大功率施工機械設備低負載長時間運行。機電安裝可采用節電型機械設備,如逆變式電焊機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電動工具等,以利節電。機械設備宜使用節能型油料添加劑,在可能的情況下,考慮回收利用,節約油量。3、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種機械的使用率和滿載率,降低各種設備的單位耗能。5.5.3 生產、生活及辦公臨時25、設施1、利用場地自然條件,合理設計生產、生活及辦公臨時設施的體形、朝向、間距和窗墻面積比,使其獲得良好的日照、通風和采光。南方地區可根據需要在其外墻窗設遮陽設施。2、臨時設施宜采用節能材料,墻體、屋面使用隔熱性能好的的材料,減少夏天空調、冬天取暖設備的使用時間及耗能量。3、合理配置采暖、空調、風扇數量,規定使用時間,實行分段分時使用,節約用電。5.5.4 施工用電及照明1、臨時用電優先選用節能電線和節能燈具,臨電線路合理設計、布置,臨電設備宜采用自動控制裝置。采用聲控、光控等節能照明燈具。2、照明設計以滿足最低照度為原則,照度不應超過最低照度的20。5.6 節地與施工用地保護的技術要點5.6.26、1 臨時用地指標1、根據施工規模及現場條件等因素合理確定臨時設施,如臨時加工廠、現場作業棚及材料堆場、辦公生活設施等的占地指標。臨時設施的占地面積應按用地指標所需的最低面積設計。2、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緊湊,在滿足環境、職業健康與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廢棄地和死角,臨時設施占地面積有效利用率大于90%。5.6.2 臨時用地保護1、應對深基坑施工方案進行優化,減少土方開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土地的擾動,保護周邊自然生態環境。2、紅線外臨時占地應盡量使用荒地、廢地,少占用農田和耕地。工程完工后,及時對紅線外占地恢復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動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3、利用和保護施27、工用地范圍內原有綠色植被。對于施工周期較長的現場,可按建筑永久綠化的要求,安排場地新建綠化。5.6.3 施工總平面布置1、施工總平面布置應做到科學、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構筑物、道路、管線為施工服務。2、施工現場攪拌站、倉庫、加工廠、作業棚、材料堆場等布置應盡量靠近已有交通線路或即將修建的正式或臨時交通線路,縮短運輸距離。3、臨時辦公和生活用房應采用經濟、美觀、占地面積小、對周邊地貌環境影響較小,且適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動態調整的多層輕鋼活動板房、鋼骨架水泥活動板房等標準化裝配式結構。生活區與生產區應分開布置,并設置標準的分隔設施。4、施工現場圍墻可采用連續封閉的輕鋼結構預制裝配式活動圍擋,減28、少建筑垃圾,保護土地。5、施工現場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臨時道路相結合的原則布置。施工現場內形成環形通路,減少道路占用土地。6、臨時設施布置應注意遠近結合(本期工程與下期工程),努力減少和避免大量臨時建筑拆遷和場地搬遷。六、節能減排6.1 節能減排的意義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各項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尖銳,群眾對環境污染問題反應強烈。這種狀況與經濟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直接相關。不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資源支撐不住,環境容納不下,社會承受不起,經濟發展難以為繼。只有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才能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同時,溫室29、氣體排放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備受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迫切需要,是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 節能減排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維護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必然要求。6.2對節能減排的認識我項目部充分認識節能減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真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國家關于節能減排的決策和部署上來。要結合項目特點,把節能減排任務完成好,要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實實地開展工作。6.3 狠抓節能減排落實發揮項目部的施工主導作用,強化管理措施,是要建立健全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和問責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形成強有力的工作格局。項目部對華能利津風電一期項目工程節能減排負總責,項目經理是第一責任人。6.4 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 1、主要目標 按照國家要求實現本項目最優節能減排目標 2、具體措施與施工單位層層簽訂綠色施工、節能減排協議書,責任落實到人。減少臨時施工占地,施工項目完成后對破壞的臨時用地進行恢復;節約生產用水、生活用水,禁止隨意排放污水;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淘汰能耗大,污染大的施工工藝;堅決杜絕積極性差、尾氣排放不達標的機械設備入場。生產用電盡量采用電網動力電,減少排放量;禁止在施工區域隨意丟棄工作垃圾和生活垃圾。